第172章 海權

京城外,碼頭。

“寧波侯,你真的不把算迴歸故國嗎,如果你願意,本王可以在皇上面前替你說些好話。”曾紀澤對同來爲太平天國使臣送行的李世賢說。

李世賢一聲輕嘆,搖頭道:“多謝吳王好意,大明待我不薄,我一家人在南京城住得挺安穩,就沒必要再過這大江了。”

李世賢做爲太平天國棟樑之一,以他這樣特殊的地位,身爲降將,自與程學啓這樣的普通降將不同。自杭州歸順那時起,他就註定一輩子只能過着無風無浪,被人時刻監視的日子,曾紀澤不信他會不想去江北,在他那天王兄長手下繼續過他榮光無限的王爺生活。

“如今太平天國與我大明已成友好邦交之國,按道理來講,寧波侯有權利選擇去留。本王也知道,你去了江北必然比現在的情況要舒服得多,你若真想回去就沒必要客氣,本王言出必行,一定會爲你說話。

李世賢笑了笑.,道:“就算太平天國能給我更多的榮華富貴,那又如何呢,早晚還不是得做亡國之臣,到那個時候,只怕我就沒有臉再見吳王你了。”

曾紀澤聽得出他話中之.意,便也笑道:“天下大勢,未有定數,將來乾坤誰主宰,寧波侯又怎能如此確定呢。”

李世賢遠眺.大江,意味深長的說道:“大明有吳王這樣的人物在,天下大勢,早已成定局。世賢再無才能,這一點還是看得很清楚的。”

.這一番話,似出肺腑,曾紀澤笑而不語。

二人策馬來到碼頭.,西王蔡元隆正要登上過江之船,見吳王親來,忙是迎上前來。曾紀澤翻身下馬,抱拳道:“皇上知道西王今天要回國,故特命本王來代爲相送,本王順便也邀了寧波侯來送送故人。”

蔡元隆.看着形容頗爲憔悴地李世賢。勉強笑着說道:“叔父。你有什麼話要託我轉告給天王地嗎?”蔡元隆說話間暗使眼色。那意思分明就是想讓他提出歸國地請求。然後他這個使臣纔有機會有所行動。

不過。李世賢地回答卻讓蔡.元隆失望了。他只是輕出了一口氣。道:“你替我轉告天王。保重好身體。天意有自定數。凡事不必太過計較得失。就這些吧。”

蔡元隆有些意外。卻又不好再說什麼。只當李世賢有什麼苦衷一樣。他轉而向曾紀澤道:“吳王。貴我兩國既已成爲友邦。那對付滿清之事。吳王可已有計劃

曾紀澤道:“這個好說。待時機成熟。我兩國分兵北上。攻滅滿清。中分天下。”

蔡元隆沉默了片刻。又道:“攻滅滿清。中分天下。集貴我兩國之力。自然不在話下。但古語有云。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滅了滿清之後。吳王以爲我兩國之間。能和平共存嗎?”

曾紀澤哈哈大笑。豪然道:“天意難測。若真到了你我都不願意看到地那一天。那就看誰能更得上天之眷顧了。”

蔡元隆怔了一怔,卻也笑了,道:“元隆能與吳王數度交手,實乃三生有幸也!誠如吳王所言,那我們就看天意如何吧。”

言罷,蔡元隆便抱拳告辭,上了明軍水師爲他備好的舢板快船,趁着江風揚帆離港口,漸馳漸遠。

吳王先翻身上馬而去,李世賢望着遠去的帆船,口中喃喃道:“這一別,也許就再無相見之日了吧,唉,世事難料,世事難料啊後,他不再留戀,卻也轉身上馬,緊隨吳王而去。

隨着吳王在江蘇、浙江等地實行的土地改革漸見成效,曾皇遂決定在大明所轄之境全面推行。曾紀澤這一套土地改革,主旨便是抑制大地主對土地兼併,扶持中小地主的發展,因爲曾紀澤清楚的知道,如果想使國家走上私有制市場經濟的道路,是否擁有一個龐大而穩定的中產階級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如果任由大地主們繼續兼併發展,不但將使更多的農民失去生活來源,影響社會的穩定,將來還有可以發展成爲寡頭經濟,儘管那樣的國家也將是私有制,但卻是一種畸形的私有體制,並不利於國家良性發展。

中小地主,以及各式各樣的商人,將是國傢俬有化的主力軍,將他們培養成爲最初的中產階級,再由他們培植出更多的中產階級,使之不斷髮展,最終將中產階級推上歷史的舞臺,成爲這個國家的主要組成單位。曾紀澤已爲他的改革畫下了好大一幅藍圖。

同時,東軍的接連勝利,使得大明統治層更加認識到武器的重要性,首先在曾國的要求下,國家投資建立了漢陽槍械局

造炮局。由於先前已經有上海武器製造局的經驗,t3之培養了大批的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他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抱有私心,不遺餘力的爲兩座新兵工廠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而在教育方面,國立武漢公學堂、南京中央學堂、湖南師範學堂、安慶技術學堂等多所高等學府紛紛成立,而這些大學的師資力量,除了傳統的儒學教師,以及部分外教之外,多數都是來自復旦公學堂的畢業生,這些人作爲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如同星星之火一般,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將知識的火焰照耀整個大明。

緊接着,曾紀澤又再次向曾皇提出了建立海軍的構想。原先曾皇認爲,中國以陸戰爲主,海防以炮臺要塞爲要,至於水師,有近海水師和長江水師就足夠了,但現在出現了新的變數,給了曾紀澤建立海軍最好的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臺灣問題。

“大明不可能長期容忍臺灣孤懸海外,但渡海遠征不同於陸上作戰,若非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做掩護,幾乎不可能登陸成功,所以大明迫切的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新式海軍。”曾紀澤在朝堂之上闡述自己的主張。

兵部侍郎岑義.海出班道:“臺灣不過彈丸小島,就算暫時割據出去,對大陸也沒什麼影響。臣以爲現下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強大的新式陸軍上,待一統天下之後,臺灣左氏畏我大明之威,自然就要想方設法歸附了,完全不需要什麼海軍去攻打。”

曾紀澤哼了一聲,道:.“左宗棠如果要歸附,在浙江時他早就歸附了。岑大人難道忘了當年的臺灣鄭氏了嗎?像臺灣這樣的割據政權,除非派兵去收復,否則他們是絕不會主動歸順的。”

岑義海又道.:“海軍耗資巨大,百萬兩銀子投進去,也不過買到區區數艘洋艦而已,只怕就算有了吳王所說的海軍,也起不到什麼關鍵性作用吧。”

.目光短淺之徒!

曾紀澤以藐視的眼.光看着岑義海,說道:“岑大人不會以爲海戰就是靠數量取勝吧,若然如此,當年的滿清數以百計的帆船戰艦,也就不會輸給洋人區區二十多艘新式戰艦了。”

岑義海.被鄙視了,心裡頗不舒服,可又沒什麼言語反駁,因爲像他這樣的官員,對於已經到來的海權世界全無瞭解。

“以洋艦之性能,兒臣以爲.只要成組成一支擁有二十艘左右洋艦,輔以數十艘新式木帆戰艦的海軍艦隊,便足以維持在東亞的霸權地位。不但可征服臺灣,亦可與洋人海軍抗衡。區區二十艘洋艦,耗資不過四五百萬兩而已,再加上維修、彈藥、兵員等等,亦不過七八百萬兩銀子而已,而建成之後,每年消耗也僅僅兩三百萬兩罷了。”

“而且這七八百萬兩的銀子,又不是一次用光,可分數年,每年購買幾艘,不過百萬兩而已,對於朝廷的財政也並非是什麼負擔。如果海防以要塞炮臺的被動防禦爲主的話,那我大明幾千裡的海岸線,可登陸之地數不勝數,難不成要在每一地都修建堅不可摧的要塞嗎?那這樣所耗費的錢財,只怕更是一個無底洞!相較之下,建海軍不是更划算一下嗎。”

曾紀澤有理有據,加上臺灣問題的存在,促使曾皇漸漸轉變了觀念,而胡林翼又對曾紀澤的海軍計劃給予了肯定,最終使曾皇下定了決心。

在考慮衡量之後,曾皇決定在大明建立兩支艦隊,一支以近海艦隊爲基礎,建立東海艦隊,以東海到臺灣海峽一線爲防區。另在廣州建立一支南海艦隊,以兩廣、海南,南海諸島爲防區。

其中,東海艦隊隸屬於東軍,由於臺灣與滿清之威脅,將成爲海軍建設的重點投資對象。朝廷計劃每年爲東海艦隊斥資八十萬兩,除購買若干洋艦之外,還將加大對上海船舶製造局的投資,使大明的艦船能儘早國產化。同時,還將在福建廈門建立第二個海軍基地,做爲東海艦隊威脅臺灣的前哨基地。

至於南海艦隊,由於在該防區大明所受威脅稍弱,故每年朝廷只投入三十萬兩,用於購買艦船,以及在廣州建立新式的海軍基地。

在曾紀澤的建議下,朝廷將在上海成立一所船政學堂,主要聘請美國海軍專業人才爲師資力量,爲大明未來的海軍培養預備人才。同時,與美國海軍達成合作協議,允許大明派遣優秀的學生赴美國海軍留學實習。

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73章 天罰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83章 復旦第240章 反戈第120章 對峙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7章 治病求醫第15章 創建炮連第56章 軍校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313章 牌坊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44章 反目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55章 私人武裝第84章 教科書第171章 修好第279章 大動脈第290章 三國進獻第203章 北京第217章 曖昧第279章 大動脈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28章 骨肉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88章 家庭晚餐第213章 立場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25章 實驗室第120章 對峙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256章 天策門第106章 背信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33章 屠殺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69章 被開明第115章 聯姻第120章 對峙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95章 招降納叛第29章 李鴻章第82章 同文第241章 狂歡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63章 常熟第80章 壕溝戰術第169章 被開明第293章 示威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46章 削兵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56章 天策門第12章 籌款第210章 發明家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99章 最後的騎兵第62章 行刑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47章 儲君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21章 來陰的第208章 “禽獸”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184章 誓師第187章 輪迴第24章 彭玉麟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28章 巷戰第2章 新的身份第101章 知府,船廠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8章 手術第58章 北極熊第84章 教科書第68章 同濟第69章 整風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208章 “禽獸”第159章 易主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76章 忠?愚?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91章 四川
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73章 天罰第160章 殖產興業第83章 復旦第240章 反戈第120章 對峙第46章 淮軍初戰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7章 治病求醫第15章 創建炮連第56章 軍校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313章 牌坊第57章 英雄末路第244章 反目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55章 私人武裝第84章 教科書第171章 修好第279章 大動脈第290章 三國進獻第203章 北京第217章 曖昧第279章 大動脈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28章 骨肉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88章 家庭晚餐第213章 立場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25章 實驗室第120章 對峙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256章 天策門第106章 背信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33章 屠殺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69章 被開明第115章 聯姻第120章 對峙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95章 招降納叛第29章 李鴻章第82章 同文第241章 狂歡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63章 常熟第80章 壕溝戰術第169章 被開明第293章 示威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46章 削兵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56章 天策門第12章 籌款第210章 發明家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99章 最後的騎兵第62章 行刑第147章 籠絡人心第247章 儲君第48章 變夷爲夏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21章 來陰的第208章 “禽獸”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184章 誓師第187章 輪迴第24章 彭玉麟第13章 打砸搶燒第128章 巷戰第2章 新的身份第101章 知府,船廠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8章 手術第58章 北極熊第84章 教科書第68章 同濟第69章 整風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208章 “禽獸”第159章 易主第31章 風流猛將第176章 忠?愚?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91章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