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頭痛

一出茶樓, 才上馬車許碧就忍不住問:“你究竟是想讓司御史去江浙,還是不想讓他去啊?”

雖然她剛纔迅速領會了領導的意思, 跟着演了戲,可到這會兒反而有點糊塗了。原本覺得沈雲殊是希望司儼做這個巡察御史的,可是鬧成這樣,恐怕袁勝玄與司敬文的這點交情明天就會傳得滿京城都知道, 而且還會被誇大十倍百倍。如此一來,司儼就算爲了避嫌, 也不能再去江浙了吧?

要是這樣, 他們豈不是弄巧成拙了?

沈雲殊嘿嘿一笑:“那是你還不瞭解司儼此人。這人說得好些是鐵骨錚錚不畏人言,說得不好就是天生的牛心古怪。瞧着吧, 議論他和袁家有私的人越多,他越是要去江浙。”

這下許碧明白了:“他要洗清自己的嫌疑, 證明他彈劾咱們家,絕不是因爲跟袁家的交情, 而是出於公心?”

“正是!”沈雲殊發現自己特別愛聽許碧說“咱們”。

這事兒其實有點怪。雖然許碧事事都跟他一條心,但不知怎麼的, 沈雲殊偶爾會覺得跟許碧之間似乎有那麼一點距離, 就像是隔了一層窗紗, 人也能看得見, 話也能聽得着, 但就是中間多了那麼一點東西。

這感覺他說不清,而且也只是偶有所感。可他素來敏銳,這一絲兒隔閡就讓他覺得不自在。所以他聽許碧說“咱們”、“咱們家”的時候, 就覺得格外舒服些。

或許,是因爲沒圓房的緣故?說是夫妻,其實還沒有夫妻之實,不過是掛個名兒罷了。

沈雲殊往許碧身上掃了一眼,不得不承認,她還小呢。

在宣城驛把她救下來的時候,她簡直就是個小姑娘,單薄得他一隻手就能拎起來,細細的腳踝像似象牙雕出來的,讓他都不敢使勁,生怕力氣用大了會給她掰斷。

好容易在杭州住了兩三個月,瞧着沒那麼單薄如紙了,可腰還是細得跟柳條似的。再加上這又往京城跑了一趟,還要擔心蘇家姑娘,擔心朝廷上的旨意……總這麼費心,什麼時候才能養胖點兒呢?

不成。等這次回了杭州,得讓她好好補養才行!

許碧不知道沈雲殊正用目光量她的三圍,在考慮“養肥計劃”。她還在思考司御史的事兒:“你怎麼這麼瞭解這人?”若不是瞭解至深,也不敢用這種法子吧?

沈雲殊回過神來,笑了笑:“這我可不敢居功,不是我的主意。”

“那是誰?”許碧看着他意味深長的笑容,想了一想,有點吃驚,“難道——是皇上?”

沈雲殊眼神裡是讚賞,卻豎起手指輕輕噓了一聲:“心裡知道就成了,不必說出來。”

許碧喃喃道:“……這麼瞭解司御史……”皇帝也不是個簡單人物啊。不過想也知道,若真是個庸碌無能的,只怕也就任由太后一黨擺佈,不會在江浙做這樣的文章了。

沈雲殊微微一笑,並不談皇帝,卻說起司御史來:“此人倒真是一心爲國爲民,否則當年他那般彈劾端王,先帝也不能容了他。這些年他名聲漸盛,不免剛愎,但倘若真去了江浙,他是能把沿海每處地方都走到,向百姓一一詢問的人。”

他說到這裡,幸災樂禍地笑了一下:“要糊弄他,可比糊弄別的欽差難得多了。你信不信,今日袁勝玄約司敬文出來,只怕就是想讓他勸阻司儼,不要請命做這個欽差。不過——這事可不能讓他如願。”

許碧聽得又是驚訝又是好笑:“原來袁家並不想讓司御史去巡察……”

“當然不想了。”沈雲殊嗤笑道,“他們還指望着跟司家聯姻,若是被司儼看出不對,親事泡湯不說,依着司儼的脾氣,只怕回手就要參他們了。司儼此人,如今在清流中可算是一呼百應,其中有些人是真心敬佩他的鐵骨,有些人卻是想跟着他得些清名。不過無論這些人是爲了什麼,總之被司儼彈劾可不是什麼好受的事兒,否則,太后爲什麼替袁勝玄挑中了這麼一門親事,畢竟司秀文是庶出,太后素來看不上這個。”

許碧記得九煉給她科普過,端王的母親就是庶出,初入東宮時不過是個小小的承徽,只因貌美又會逢迎,肚子也爭氣,生下皇長子後可就青雲直上,甚至連她生的兒子,後來都鬧出那般大的一場風波來。

太后在做皇后的時候被個妾室奪去了風頭,甚至自己的兒子都被庶出之子害死,她能看庶出的順眼嗎?袁勝玄是她的堂侄,若不是司儼看似不結黨,其實頗能一呼百應,她纔看不上司秀文呢。

“袁翦也不在意兒子娶個庶女?”許碧說完就覺得自己問了句蠢話,袁家那樣的,只要有利可圖,恐怕不會在意什麼嫡庶的。

果然沈雲殊哂笑:“那算什麼。別說司秀文還是獨女,充做嫡女教養大的,即便她拿不上臺面,袁勝玄也會娶她。若是不中意,等司家沒用了,他自然能再換一個。”

許碧聽得不由自主撇了撇嘴:“袁家可真是打的如意算盤。不過,司秀文這教養——嘖嘖,還說是當做兒子一樣教養出來的,可見司家的兒子們眼界也就是那樣了。”

沈雲殊知道她還因爲司秀文提到他逼奸母婢的傳言而記恨,心裡又是舒坦又是好笑,道:“司家兩個兒子倒都是有才學的,心志也還不錯,只是被父親的盛名遮蔽了雙目,眼中沒有天下,只有父親了。”

許碧懂。這就是崇拜太過了,變成了盲從。只要是父親說的就是對的,父親要參的人就是壞的,至於真相如何,他們大概就沒想過自己去驗證一下。這也不知該說是司御史做人太成功,還是他教育得太失敗。

“總之,咱們就等着看好戲吧。”沈雲殊打個哈欠,跟沒骨頭似的在馬車裡歪了下來,“皇上吩咐的事這也辦成了,過幾天咱們就起程回杭州。憋了這些日子,我這渾身的骨頭都要僵了,總算能回營裡頭去伸展伸展。”

“你要回營裡去?”許碧下意識地問了一句,這纔想起來之前沈雲殊一直算是在“養傷”,這會兒傷好了自然要回軍營。不過大營紮在寧波,駐軍還有在沿海的,沈雲殊這一去,不知道多久能回家一次呢。

“是啊。”沈雲殊眯着眼睛賊笑,“少奶奶可別捨不得。”

許碧氣得擡手就在他腿上打了一下:“誰捨不得了!這都在家裡養了幾個月了,早該去營裡了。”

沈雲殊嘿嘿一笑:“好好好,是我捨不得,行了吧?”

許碧臉上又有點發熱,只好轉開話題:“海老鯊幫被端了,下頭做什麼?”

“當然是挨窩兒端了。”沈雲殊說起正事也還歪着,只是一雙眼睛亮了起來,“海鷹知道的東西不少,現在動不了袁家,先把海上肅清也好。依着袁家的作法,端了海老鯊那一夥,過一陣子就要再扶持一家,海鷹哪肯看着那些人坐享其成?有他指點,先把下邊幾個成點氣候的都端了,到時候袁家就是想扶持,也找不到個能扶起來的。”

他人沒個坐相,說出來的話卻是意氣風發,頗有點“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意思。聽得許碧也有些激動,不過一冷靜下來就忍不住問:“那就是——你和大將軍要上戰場了吧?”

想也知道啊,袁家肯定是不願意的,那這仗可不就要沈家人來打了嗎?這連剿幾處海匪老巢當然是大大的功勞,可是這功勞卻也是要拿血汗乃至性命去拼的。

“在西北也是年年征戰。”沈雲殊這才發覺自己剛纔可能說得太高興了,連忙把口氣放緩,“這都是慣常的事。”到底是個女兒家,怕是要嚇着她了。

許碧倒不是被嚇到,而是擔心:“可這裡跟西北不一樣……”不說馬戰水戰的區別,就是人手都不一樣啊。之前沈雲殊雖然是裝着受傷,可那也是因爲他警覺性高、身手好,還要再加上一點運氣,否則就真要躺在牀上了。

不管什麼事,最怕的就是出內奸、有人拖後腿。倘若是在西北,沈雲殊說去打幾羣山匪,那她真不必這麼擔心。但這可是在江浙,在袁家的地盤上拆袁家的臺,你說這仗好不好打?

沈雲殊微微一笑,拉了她的手小聲道:“別擔心,我和父親來江浙這一年,也不是吃白飯的。我那一次‘受傷’,身邊這些人的底細也就都摸得差不多了。江浙這一帶,袁翦雖說一手遮天,可說句大不敬的話,就是皇上,也不能讓天下人都歸心呢,更何況他了。”

江浙這一帶的守軍,大多都是本地人。袁翦既然要養寇自重,那自然時不時的就要給海匪一些甜頭。這些甜頭是什麼?還不都是當地百姓商賈的血汗乃至性命?這些軍士既是本地人,你怎麼知道被海匪劫掠過的商船裡沒有他們家的貨物,被海匪殺害的百姓不是他們家的親人?

縱然袁翦是上官,下頭的人也不是一羣木偶,真能讓他如臂使指的。沈家人要做別的,他們未必肯跟隨,但要說打海匪,他們一定會出力的。

“而且——”沈雲殊把聲音放得更輕了,“江浙這邊的人用不得,還有別的地方可借力呢。”

別的地方?許碧疑惑地想了一下,猛然想到了一個答案:“福建?”那六個劫持了蘇阮的倭人,可不就是從福建摸進來的!怪道從那之後沈雲殊再沒提過這事兒,原來是暗地裡已經把這一條用上了。

沈雲殊微微往後一仰,仔細地看了許碧一眼。其實剛纔他說了那句話便微微有些後悔——這種事兒原不該跟後宅女眷說的,一則是怕嚇着她們,二則也是怕女眷們不知輕重,有時候說漏了些什麼。

不過他只是這麼提了一句,許碧就能想到福建,委實是讓他有些驚訝於她的敏銳。到底這個女孩兒,許家究竟是怎麼養出來的?

許碧看他眼神深沉,頓時理解歪了,連忙做了個在嘴上拉拉鍊的動作:“我知道了,慎言。”卻見沈雲殊微微皺眉,也學着她做了個動作:“這是何意?”在嘴上抹一下,就是慎言?

“呃……”許碧大汗,這只是個下意識的動作而已,卻忘記了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拉鍊這種東西,“我是說,就像用泥抹牆縫一樣……”

“你見過抹牆縫?”沈雲殊更疑惑了,“一般翻修宅子,都會把女孩兒們隔開,畢竟這些工匠都是外男,又是粗人,哪能讓家裡姑娘們見着呢?”

許碧暗叫不好,支吾道:“在鄉下的時候見過……”這越說漏洞越大了,趕緊轉移話題,“這麼說袁勝玄該頭痛了,真可惜不能看見他無計可施的模樣啊……”

袁勝玄確實是頭痛。他跟着司敬文去了司家,原是想勸勸司儼的,卻不想司儼整個兒是個油鹽不進,他絞盡腦汁繞着彎地勸,說得口乾舌燥,最後換來的還是司儼一句話:“清者自清,何懼之有?”

這簡直是塊臭石頭!

袁勝玄只覺得碰了滿頭包,看着司儼下巴上那跟主人一樣似乎總是彆扭着的三綹清須,簡直恨不得給它拔下來!都說驢脾氣倔,可順着毛摸總還能哄好的,這司儼卻是頭根本不長毛的驢,不管你怎麼摸都不成!

然而在司儼面前,他卻半點不敢露出不滿的意思來。因爲剛纔他才隱晦地說了一句若司儼去了,只怕會有人在背後議論袁家,司儼便先露出了不悅之色,反而把他教訓了一頓。

大意不過就是說人生在世,理當如中流之砥柱,無論遇到何等衝擊,都該自巋然不動。若是因爲有些小人如蒼蠅一般在周圍嗡嗡,就束手束腳,那便不是真君子、大丈夫了。

袁勝玄聽得頭昏腦脹。他固然也是讀過書的,然而武將讀書,多數以文字通達即可,能讀懂兵書,能自己寫份文書,也就足夠了。即便他算是個愛讀書的,遠比一般武人要博學,也頂不住司儼句句引經據典。

什麼“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呀,什麼“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呀,什麼“鵷雛飲醴泉,鴟咄以腐鼠”呀,有些他知道,有些他都不大明白究竟是什麼意思就被灌了一耳朵,只覺得腦袋都在嗡嗡作響了。

儘管他聽到一半就明白想勸服司儼是不大可能,連忙閉嘴不再與司儼辯駁,但後頭光是應喏,也足足應了十幾聲。好容易司儼住了口,他用眼角餘光看看屋角的沙漏,都已然漏了大半了。

居然惹上這麼一塊臭石頭,袁勝玄心中真是始料未及,甚至有點兒後悔了。司儼上本彈劾沈家之後,的確是應者景從,單是御史們的奏章就上了幾十本。無奈這個時機不太好,一個選秀就將京中衆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如此多的奏章原該讓朝堂震動一下的,結果卻被選秀之事抵消了不少。

而司儼此人,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看他這幾年的行事,袁勝玄原以爲他會對沈家一追到底,咬死不放。誰知皇帝在朝堂上提到被倭寇劫掠殺害的百姓,又拿出前朝寧波城被倭寇攻破的舊事,他居然就順風轉了舵。雖然還是參沈家,卻贊同皇帝巡察倭患的主意,說是不以惡小而不查,海匪須剿,倭寇亦不能容。

袁勝玄當真是搞不明白,難道說這司儼還真是能不顧自己那清高的名聲,一心只爲百姓着想?抑或是他脾氣就彆扭到如此地步,一定要親自去江浙找出實證,證明他彈劾無誤?無論是哪一種,只怕太后選中他,都是打錯了主意。

他心裡翻江倒海似的,待司儼教訓完了,便開口告辭。一旁的司敬文卻笑道:“舍妹一會兒就回來了,袁兄不如就留下來用晚飯,正好也接袁姑娘回去。”

袁勝玄一怔,這纔想起來今日袁勝蓮跟着司秀文去了佑王府。他今早正是藉着送妹妹過來的幌子,拉了司敬文去茶樓的。

想到袁勝蓮,袁勝玄心裡略鬆了一點兒。說起來這個妹子雖然是庶出的,但還有幾分聰明,又肯聽話,還是挺好用的。之前他想結識司家兄妹,長房那個蕊丫頭就端着個臭架子,絕不肯半路上去攔人,還是袁勝蓮出面。如此看來,母親讓她一起入京倒是有先見之明,至少還讓他多了個幫手。

如今,說不得也還要靠袁勝蓮了。這丫頭能放下身段,哄人倒有一手,這纔多少日子,就哄得司秀文肯帶她同去與小郡主作伴了。既然司儼這裡油鹽不進,那他就得在司秀文身上下點工夫,真要是這門親事成了,不信司儼就能連女兒也不管了。

只是司家刻板,僅僅他在京城呆的這幾十天,斷不可能讓司家應承下親事。再過幾日他非得回江浙不可,必須在離京之前把司秀文握在手裡才行。偏偏對這等人家的女孩兒,想要私定終身那是絕不可能的,就連輕佻些的舉動都不能做,只能叫袁勝蓮去吹耳邊風了。聽袁勝蓮的意思,司秀文似是對他的英武頗有好感,那他是不是應該找個機會,在司秀文面前展示一下身手?

袁勝玄一邊在心裡打着主意,一邊應付着司敬文,誰知還沒到晚飯時候,便聽門外隱隱有些亂糟糟的。

司家雖是清流,卻並不清貧。尤其司夫人進門時帶了大筆嫁妝,這也是司儼這個御史能做得水潑不進的原因之一。一家子都不缺銀錢,想要抵住賄賂自然更容易些。再加上他六親死絕,有些人便是想從司家族人身上下手,都找不到門路。

因此,司家的宅子並不算小,下人也不少,但進出都極有規矩,似前院待客之所,那是斷不該有混亂之聲的,必然是出了什麼事。

司敬文眉頭微皺,袁勝玄忙道:“司兄有事儘管自便,我在這裡喝茶便好。”

司敬文猶豫一下,還是搖了搖頭。司家有規矩,他既是在待客,就沒有把客人扔下的道理,縱然是關係親近的朋友也不行。若是出了什麼事需要他出面,自然有人來稟報。

不過沒等他說話,就聽院子裡一串急促的腳步聲,顯然是衝着這裡來的。接着便聽有丫鬟的聲音:“姑娘慢一點兒,仔細腳下!”

“秀文?”司敬文訝然起身。司家只有司秀文一個女兒,自幼也是跟着他們兄弟一起讀書的,但前院這地方,司秀文卻不常來,更不必說直闖了。

“二哥!”司秀文一頭扎進廳中,目光一掃就看見了袁勝玄,“袁二少爺——”

“秀文!”司敬文眉頭一皺:“出了何事?”

大熱的天,司秀文走得滿額細汗,見了袁勝玄便有些愧疚:“袁二少爺,令妹,令妹在佑王府裡……”

“蓮兒出事了?”袁勝玄也吃了一驚,在佑王府裡出事?難道是,觸怒了佑王妃不成?

有太后在,京城諸事就沒有袁家不知道的。別看小郡主得佑王寵愛,佑王妃卻是並不喜歡她,自然也不會喜歡圍繞在她身邊的姑娘們。莫不是袁勝蓮不懂規矩,在佑王府做了什麼出格之事,招惹了佑王妃?

袁勝玄尚未想完,司秀文眼圈已經微微一紅:“勝蓮她爲了救郡主,從假山上跌下來,跌斷了腿。”

“爲了救郡主?”袁勝玄頓時鬆了口氣,不是在佑王府觸犯了什麼規矩就好。

“是。”司秀文有些自責,“都怪我。不該說去假山上。郡主踩到青苔滑了腳,勝蓮想拉她回來卻一起跌了下去。郡主摔在她身上——郡主無事,勝蓮卻摔斷了左腿……”

袁勝玄這纔想起來扮個好哥哥模樣,一臉焦急道:“那蓮兒呢?她在何處?”

“郡主將她留在佑王府了。”

第59章 歡喜第99章 設局第125章 心事第127章 糊塗第1章 待嫁第74章 過節第96章 請功第113章 姻親第97章 圓房第138章 提親第139章 密談第17章 洞房第163章 小產第63章 府裡第107章 暴病第50章 回門第54章 郡王第147章 名氣第67章 計劃第4章 談判第88章 遠見第90章 選擇第22章 談判第85章 談心第46章 途中第126章 生辰第116章 花會第62章 表妹第103章 請罪第156章 恨意第111章 絕患第153章 私心第167章 孤注第83章 我不第27章 私心第17章 洞房第103章 請罪第173章 壽宴第90章 選擇第158章 法事第130章 林家第1章 待嫁第81章 利害第29章 刺探第37章 行動第81章 利害第170章 風暴第9章 求救第49章 相遇第14章 結拜第139章 密談第13章 獲救第179章 出征第13章 獲救第3章 嫁妝第35章 春心第17章 洞房第135章 有孕第31章 戲精第102章 召見第34章 正位第39章 爬牀第16章 出嫁第168章 成親第120章 謝禮第84章 攤牌第58章 位份第170章 風暴第75章 前程第14章 結拜第171章 做媒第95章 歸來第26章 內情第128章 次子第29章 刺探第65章 不祥第148章 愚婦第56章 辯論第169章 伺機第174章 逼宮第106章 成親第72章 中秋第28章 遊春第71章 連環第48章 入京第126章 生辰第161章 祈福第5章 鎮壓第49章 相遇第37章 行動第151章 目的第171章 做媒第67章 計劃第146章 重逢第103章 請罪第50章 回門第30章 行刺第96章 請功第27章 私心
第59章 歡喜第99章 設局第125章 心事第127章 糊塗第1章 待嫁第74章 過節第96章 請功第113章 姻親第97章 圓房第138章 提親第139章 密談第17章 洞房第163章 小產第63章 府裡第107章 暴病第50章 回門第54章 郡王第147章 名氣第67章 計劃第4章 談判第88章 遠見第90章 選擇第22章 談判第85章 談心第46章 途中第126章 生辰第116章 花會第62章 表妹第103章 請罪第156章 恨意第111章 絕患第153章 私心第167章 孤注第83章 我不第27章 私心第17章 洞房第103章 請罪第173章 壽宴第90章 選擇第158章 法事第130章 林家第1章 待嫁第81章 利害第29章 刺探第37章 行動第81章 利害第170章 風暴第9章 求救第49章 相遇第14章 結拜第139章 密談第13章 獲救第179章 出征第13章 獲救第3章 嫁妝第35章 春心第17章 洞房第135章 有孕第31章 戲精第102章 召見第34章 正位第39章 爬牀第16章 出嫁第168章 成親第120章 謝禮第84章 攤牌第58章 位份第170章 風暴第75章 前程第14章 結拜第171章 做媒第95章 歸來第26章 內情第128章 次子第29章 刺探第65章 不祥第148章 愚婦第56章 辯論第169章 伺機第174章 逼宮第106章 成親第72章 中秋第28章 遊春第71章 連環第48章 入京第126章 生辰第161章 祈福第5章 鎮壓第49章 相遇第37章 行動第151章 目的第171章 做媒第67章 計劃第146章 重逢第103章 請罪第50章 回門第30章 行刺第96章 請功第27章 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