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請功

出了正月十五, 朝廷開印,衙門開工。

年節的熱乎勁兒還沒過去呢, 江浙就有好消息遞了上來——守備沈雲殊,於年前接線報,連剿三處海匪,殺六百八十二人, 俘四百九十三人,抄金銀器物若干;並捎帶着查封兩處非法賭坊, 亦抄沒賭資若干。

一千來名海匪, 三個匪幫,雖說比不得剿海老鯊那一回, 但總人數卻是在杜氏匪幫之上,也的確是不小的功勞了。須知若在西北那邊, 斬殺北狄千人,那算得上大勝。海匪因還有拉家帶口的, 比不得北狄精兵,但這數字也相當不錯了。

這奏報卻是袁翦上的。不但如此, 袁翦還在奏摺中爲沈雲殊請功, 言其既能練軍, 又能剿匪, 雖於海戰還略有欠缺, 但連續建功應當封賞,請升其爲遊擊將軍。並自陳忽略倭患確爲己過,請求剿倭。

“父親這是怎麼了?”袁勝蘭一肚子火氣地在壽安宮裡唸叨, “就算沈大郎剿了幾窩海匪,加起來還不如父親剿的海老鯊一夥人呢,怎麼就要升官了?他纔到江浙幾年?再說,就算是要升官,升到都司也就完了,怎的竟要給他升到遊擊?”

她是武將之女,再不學無術,武將的品級還是瞭解的。沈雲殊是正五品守備,再升一級就該是正四品的都司。而遊擊將軍是正三品,那便是連升兩級了。

“當初他們在西北打北狄人,不是報說殺了多少多少北狄人,連北狄汗王都死了,也才封個五品守備呢。這才一千來名海匪,如何就能往遊擊將軍上升,父親該不會是糊——”總算把最後一個字嚥了回去。

但就這一句,已經讓太后沉下了臉:“你說什麼?”

袁勝蘭對父親本就有些懼怕,只是實在惱火纔沒忍住唸叨,這會兒自知失言,連忙低了頭:“姑母,我知道錯了,並不敢妄議父親的,只是一時昏了頭……”

這些日子她實在憋屈。

許瑤有孕,她不但不能惱怒,還要聽太后的,做出一副高興模樣去親近。太后說許瑤若生子就讓她抱到自己宮裡養,可誰稀罕許瑤生的兒子啊?難道她就不能生兒子了嗎!

可是自從許瑤有孕,宮裡頭漸漸就有傳言,說她和梅若婉兩人都居高位,承寵最多,卻偏偏無孕,莫不是就因爲位份太高了,已受了太多的福氣,在子女緣上就差了那麼一點兒?若不然,怎麼皇后無出,顧充媛也無出,偏是許美人有了呢?

袁勝蘭自是恨不得把傳這閒話的人嘴都撕爛,在自己宮裡責罰了好幾個宮人了。可皇帝倒像是把這話聽進去了,不但沒給許瑤提位份,還增加了召幸幾個才人寶林的次數。前者讓袁勝蘭高興,後者可就教她惱火了。可連皇后都沒表示意見,還對下頭的小妃嬪們和顏悅色,更連連賞賜了東西,袁勝蘭一個昭儀,還能做什麼呢?

這麼憋着憋着,直憋到聽見江浙送來的奏摺爲沈雲殊請功,這可真的憋不住了,結果一句話就說漏了嘴。

袁太后臉色陰沉,實在懶得跟袁勝蘭說話。

袁翦這是在試探皇帝呢。

自沈家父子到了江浙,袁家簡直是諸事不順。如今不說袁翦,連袁太后都有些疑心,皇帝把沈家父子調去江浙,是真的只爲削沈家父子的權柄,還是想一併連袁家的權柄都削了呢?

瞧瞧宮裡,偏就許氏有孕,偏她的孃家妹妹嫁到了沈家。袁太后自來也是多疑的——在這宮裡,沒點心眼如何活得下來——不得不疑心一下,皇帝可不是她親生的呢。

如今袁翦是已然鐵了心要除掉沈家父子了,是以故示大方,試探一下皇帝。若是皇帝針對袁家,自然順水推舟允了奏摺,好叫沈雲殊自袁家手裡多搶些兵權過去。袁翦並不怕他多領兵,反正人過些日子就死了,一個死人,就算封他爲一品將軍,又能掌什麼兵權呢?到閻羅殿裡去領陰兵吧。

這些話,袁太后都不打算跟袁勝蘭說。如今她算是看清楚了,這是個不折不扣的蠢貨。與她說這些,一則費盡了唾沫都未必能講清楚,二則她嘴巴不牢,沒準什麼時候就漏了出去。與其讓她壞事,還不如什麼都不叫她知道,自己倒省心呢。

罷了,蠢貨也有一個好處,至少沒那麼多心眼兒,好哄好騙,翻不起大浪來。袁太后只能自我安慰,畢竟她如今要的也不是一個在後宮之中能爭寵的助力,只要外頭有袁家父子就行了。

“這是宮裡,不是你在孃家的時候,說話要仔細些。方纔那些話,若是被人聽見了,皇后說你一個不孝,連我都不能反駁。”袁太后耐着性子訓誡了袁勝蘭幾句,也不管她有沒有聽進去,便轉頭對善清道,“皇上可允了這摺子沒有?”

說是後宮不得干政,但前朝的事兒,只要是明旨公示的,哪有後宮打聽不着的呢?善清忙就答道:“聽說皇上是不允的,說沈守備年輕,手下用的兵還都是他父親訓出來的,豈可獨佔功勞?於是只允升一級,另外往沈大將軍處賞了些金珠也就罷了。”

袁太后的眉頭就舒展開了一些:“皇上處置的是。這太年輕了,升得太快也未必是好事。”沈雲殊原是個七品武官,在對北狄那一役中,他是先鋒,直衝北狄王帳,重傷北狄汗王,斬殺北狄兩個小王子,才一下子升到五品的。

老實說,衝沈雲殊立下的功勞,只升到五品其實低了一點兒。若換了先帝主政那會兒,憑他這份功勞,封個不世襲的三等伯都足夠了,雖說爵位是虛銜,到底好看呢。只是當時先帝身子已經不好,由剛立爲太子的靖王監國,就只給升了個五品官兒作罷,把大勝的功勞都歸於了沈大將軍——橫豎他已經是大將軍了,沒得可升,多賞賜些東西就是。之後皇帝駕崩,舉國哀悼,自沒有人再提什麼西北大勝,自然也就不必封賞了。

這些事兒,袁太后心裡都門兒清。如今兩下里對照,可見皇帝對沈家父子確是忌憚不喜的。如此她也能放心,遂對善清又道:“沈家父子做着朝廷的官兒,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剿匪殺敵雖有功,卻也是本份。只那梅汝清難得,一襲布衣之人,卻能千里迢迢自嶺南去江浙教授倭語,以備朝廷剿倭之用,實在是忠心體國。雖說他一個白身不好封賞,但也不能不嘉獎。就依着大將軍所奏,宣他家女眷來京城,我也見一見,多少賞些東西,也是朝廷的意思。”

善清忙應喏了,笑道:“能得娘娘宣見,實在是梅家的榮耀呢。”

袁勝蘭更不解了:“姑母,那可是皇后的族叔……”做什麼要給皇后這個臉面?

袁太后懶得與她多說:“你去看看許美人罷。這些日子皇上怕是有些忘了她,你正好去瞧瞧。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你也該多學着些。”把袁勝蘭給攆走了。

壽安宮能得消息,交泰殿自然也一樣,而且有些消息比壽安宮還要靈通些。

“若明與沈家大姑娘定親?”梅皇后露出笑容來,“這倒是件好事。”

梅皇后也是愛讀書的人,小時候也跟這位族叔請教過。梅家不像別人家,淨說些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梅汝清也願意給侄女們講講學,故而還挺親近的,就是梅若明梅若堅兄弟,梅皇后也都見過幾回,只是後來嫁了人才離得遠了。

捧雪有些猶豫,但還是道:“可奴婢聽說,沈家大姑娘是庶出的……”

“若明是續絃。”梅皇后輕嘆一聲,“且若明那脾氣,只怕是不會出仕的。以後一家的前程都在若堅身上。可若明若娶了,又是長媳,不可太心大,卻也要壓得住場子纔好。”

沈雲婷是庶出,就嫌棄不得梅若明只是個舉人;但她父親又是二品的大將軍,出身也算夠高,說起來倒還真是個合適的人選,只看本人人品究竟如何了。

“七叔是個穩妥的人,且家中長媳,他自會慎重,想來沈大姑娘若是不好,他也不會同意。”在這點上,梅皇后倒是不擔心的。梅汝清都跑去江浙好幾個月了,想來沈家家教如何,他也應該看明白了。

捧雪自不會與梅皇后辯駁。何況這也不是梅皇后的親弟妹,她一個奴婢,該提點的提點一句,主子知道就行了,當下說起剛打聽來的消息:“太后那裡傳召七太太來京城呢。”

“由她去。”梅皇后不在意地道,“能給七叔添些彩頭也是好的。”太后無非是想拉攏梅汝清罷了,可梅汝清到底姓梅呢。

不過,太后這般給梅汝清臉面,不免讓人想到她的父親。承恩侯梅汝志這些年來就跟沒這個人似的,別說當作皇室姻親走動了,就算在勳貴之家裡,也彷彿沒這一號。梅皇后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若她是梅汝清的女兒——罷了,有道是子不嫌母醜,她做女兒的,又豈有嫌棄自己父親的道理?更何況父親再怎麼才學平平,總比那些鬥雞走狗之輩強得太多了。

“前些日子皇上賞了我一盒貢墨,你拿出來,再挑幾盒湖筆,再有年前貢上來的澄心堂紙取兩刀——你代我回府去看看父親。”過年宴飲頻頻,不過承恩侯入宮領了一兩回就有些感了風寒,後頭便再未入宮。沒出正月也不好請大夫,如今正在府裡慢慢養着呢。

“是。”捧雪應了,又道,“要不要再挑些藥材?”既然是探病,總該送些藥的。

“我倒忘了。”梅皇后笑了笑。其實她猜得出來,父親多半不是真病,只是應付不來這種場合,裝病在家歇着罷了。不過對景的,她也得賞點藥材纔是。

“有那高麗蔘,挑一盒好的。這東西雖補,藥性卻溫和,父親母親都用得。另外把那對玳瑁鑲珠的簪子取來,送給母親。”險些忘記給承恩侯夫人的賞了,這若一疏忽,怕不又要惹得父親耳邊不清淨。

捧雪就有些不大情願:“那玳瑁簪子,娘娘戴着多合適,不如換那對象牙的……”玳瑁還好,只上頭鑲的珠子是金色的,實在稀罕難得。統共得了兩對,鑲大珠的皇帝給了壽安宮,珠子小些的就給了皇后。

“母親既然喜歡,就給母親罷,一對簪子罷了。”

捧雪扁了嘴,細聲嘀咕:“哪裡是夫人喜歡……”只怕這東西,今天賞出去給承恩侯夫人,過幾日就好送到梅若婉那裡了。

梅皇后便笑了:“你若是擔心這個,大可放心。”她戴過的,又是沒看在眼裡“賞”下去的,梅若婉絕不肯戴。

就這樣捧雪也不大情願呢。這樣好東西,一則是皇帝親自給皇后拿來的,二則,過年時候承恩侯夫人進宮見皇后,關心的話沒說幾句,倒是有些埋怨她不幫梅若婉固寵,叫許美人佔了先。

真是笑話,華昭容自己肚子不爭氣,也怪得皇后?難道皇后能弄個孩子給她塞肚子裡不成?

“對了——”梅皇后又想起一件事來,“皇上昨夜召的是蘇才人吧?蘇才人生得秀致溫柔,那匹蜜合色底的提花緞子賞她。還有那對水晶耳墜子,一併賞過去。”這宮裡賞人東西沒有單賞一樣的,總歸得湊個雙數。

“您是看準了蘇才人?”捧雪真有些好奇,皇后怎麼就看準了蘇才人能得皇上喜歡呢?而且,不但要得皇上喜歡,還得能生養才行啊。

梅皇后微微一笑:“你當平安脈都是白請的?”這些個嬪妃裡頭,許氏第一個有孕,並不全是走了狗屎運。她年紀最長,身子發育得好,這纔是能拔頭籌的原因呢。

她已經問過了給蘇阮請平安脈的御醫,蘇阮身子不錯,即使沒那麼好的運氣,皇上多召幸幾次,也總會有孕的。相比之下,有幾個寶林才人瞧着氣色好,可畢竟年紀小了些。至如像她那位妹妹,文采相貌是都有了,只是身子卻弱,真要想有孕,可未必就那麼容易呢。

捧雪是個姑娘家,這些子嗣產育上頭的事兒自是不大明白,不過看梅皇后也沒有多說的意思,她自不會再問,只管自己準備東西去了。

蘇阮在明玉閣裡往交泰殿方向磕頭謝了賞。

皇后手鬆,她們這些小妃嬪被召幸之後,皇后時不時地就有賞,而且每人賞的次數和東西也都差不多,並看不出偏重誰來。故而與她同住的兩個小寶林只打趣了幾句,看了看皇后賞的東西,也就散了,只留蘇阮自己對着東西沉吟。

賞東西是很有講究的。別看價值都差不多,適不適合收東西的人,那可就是另說了。比如說正月十二的時候有個寶林頭一回被皇帝召幸,皇后賞了兩匹緞子一對鐲子一對簪子,很是豐厚了。

可蘇阮就聽說,那兩匹緞子一是藕合一是湖綠,偏偏那位寶林是個黑裡俏,這兩匹料子做衣裳穿身上實在是不襯人。

相比之下,皇后每次賞她的東西,都是極合適她的。比如說這對金鑲水晶石耳墜子吧——皇帝在年夜宴上賞的金釵,釵頭上就是一朵水晶蓮花,可不正好相配?

一次也就罷了,次次如此,這次更是巧到這般地步,那就絕不可能是巧合了。

清商看屋裡屋外的沒別人,小聲道:“皇后娘娘這是什麼意思呢?”要說這應該是在拉攏蘇阮吧,可蘇阮有什麼值得皇后特意拉攏的呢?

蘇阮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自己的小腹:“娘娘既是有賞,我們接着謝恩就是。”宮裡無非就是寵愛與子嗣,還有什麼難猜的呢?

“那,若是娘娘……”

蘇阮輕輕笑了一下:“別說我現在還沒這福氣,便是有了,難道還能自己養嗎?”那,若是真能養在皇后宮中,對孩子倒是極好的前程呢。

“罷了,不說這些。”蘇阮岔開話題,“聽說沈家又立功了,許妹妹才真是好福氣呢。”

覺得許碧福氣好的,真不是一個兩個。

因有欽差被殺的事兒,江浙一衆官員這個年也過得收斂許多,雖說年禮一份都不少送,宴飲之事卻是少了。結果一開年,沈家先得了升擢的旨意,少不得有相熟的要上門道聲恭喜。

董夫人就是第一個登門的。

到這會兒,沈夫人才覺得董夫人有那麼點兒不好了——太賢惠!

董夫人是真心覺得,便是前頭原配所生的兒子,也是一家人。何況沈雲殊對沈夫人,也並沒有什麼擺在明面上的不孝什麼的——沈家對外總是一團和氣的——所以董夫人竟是真心來道喜的,覺得沈雲殊的風光就是沈家的風光,沈雲殊的喜事,就是沈夫人的喜事。

沈夫人真覺得一口血都堵在喉嚨口了,可還不能吐出來,只能硬嚥。董夫人這個性子她是曉得的,董夫人與她結交,一則是敬重沈家守土衛邊,二則是覺得她賢良淑德,對前妻之子、庶女都一視同仁。倘若這會兒她因爲沈雲殊升官而露出嫉妒之色來,董夫人對她的印象必定大打折扣,說不定捎帶着對沈雲安的品性都要有些疑心了。

“您說的是。”沈夫人只能咬着牙把這話接下來,“唉,那可是刀槍叢裡搏出來的功勞,實在是不易。這不,說是肚子上捱了一刀,在外頭養了大半個月的傷。”一指旁邊的許碧,“大郎媳婦跑去了寧波照顧,連年都沒在家裡過,前日纔回來呢。”

董夫人還是不大喜歡許碧。但許碧從嫁過來就一直本分得不行,實在挑不出什麼毛病來。董夫人素來不僅嚴以待人,也同樣嚴以律己,自覺自己有些以貌取人,未免有違聖賢教導,便和氣地誇讚道:“你是個好的,也着實是有福氣。聽說誥命都下來了?”

說到誥命,沈夫人倒有點幸災樂禍了。才請封了五品宜人,丈夫就升了四品,可是這誥命可不能跟着下來呢。要再請封四品恭人,且有得等。

許碧倒不在乎這個,含笑道:“都是我份內的事,不敢當夫人這樣誇獎的。若說福份,能嫁到家裡來,就是我的福分了。”

董夫人少跟許碧說話,之前來拜訪沈夫人的時候,許碧也多不在旁。這會兒聽她說話,倒覺得頗爲得體,不由點頭,倒真心又誇獎了幾句。

這下沈夫人心裡又不痛快了。也不知這許氏究竟是開了哪一竅,忽然間禮數週全起來。從前董夫人來訪,她從來不叫許氏過來,雖對外說是她體恤新婦,可許氏總脫不了一個侍奉婆母不夠勤勉的嫌疑。偏許氏不知得了誰的提點,聽說董夫人到了,竟自己跑了來,擺出一副婦孝姑慈的模樣,竟是來賣乖了。

董夫人此人,江浙一帶官員家的夫人們背後多有笑她古板的,卻又都對她有些服氣。凡她有好評之人,衆人便都認可其確是好人,彷彿被打上了個金光閃閃的標籤似的,質量便有了保證。

沈夫人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因此心裡明白,若是董夫人出去誇一句許氏本分賢淑,那許氏的名聲就好比鍍了層金,她這個婆母都不太好批點了呢。

這可不是她高興看見的事兒,故而沈夫人連忙補了一句:“可不是。如今她進了門,大郎那邊兒我也放心。只等着他們添了兒女,我就再沒心事了。”

若換了往日,董夫人少不得要說幾句無子就要給丈夫納妾什麼的,但她如今眼看着要嫁女兒了,還是要與許氏做妯娌,那許氏在前頭是個什麼規矩,到了董藏月那裡,必也是一樣的規矩呢。

董夫人再心裡守着聖賢的教訓,對自己女兒總要心軟幾分,故而聽了沈夫人這話,竟沒立刻說出納妾的話來,而是默然片刻,點了點頭道:“確實的,這娶了兒媳婦,就要操心孫輩了。”

說罷,順口就轉了話題:“倒是聽說,袁家大少奶奶有喜了。她也是進門好幾年纔有了喜信,不知今年袁家花宴,她還出不出來忙呢。”

沈夫人萬沒想到這樣方正的人居然也圓滑了,一口氣頓時又堵在胸口,上不來下不去……

第161章 祈福第120章 謝禮第99章 設局第85章 談心第99章 設局第89章 有喜第143章 坑人第181章 大局第66章 剿滅第23章 上香第2章 議定第117章 交易第91章 過年第128章 次子第54章 郡王第140章 花朝第52章 賞花第4章 談判第153章 私心第80章 衝突第103章 請罪第143章 坑人第37章 行動第77章 說親第6章 姐妹第179章 出征第120章 謝禮第153章 私心第31章 戲精第51章 林家第101章 死訊第43章 花宴第61章 前途第56章 辯論第111章 絕患第55章 遊園第160章 大喜第131章 事發第82章 及笄第6章 姐妹第67章 計劃第150章 假孕第116章 花會第35章 春心第96章 請功第149章 公主第74章 過節第17章 洞房第122章 衝突第32章 態度第63章 府裡第76章 順心第68章 報捷第149章 公主第66章 剿滅第69章 又遇第94章 宮宴第83章 我不第84章 攤牌第63章 府裡第82章 及笄第25章 舊事第133章 風頭第148章 愚婦第136章 柺子第109章 觀潮第74章 過節第171章 做媒第92章 年關第153章 私心第72章 中秋第6章 姐妹第80章 衝突第103章 請罪第128章 次子第155章 嫡子第94章 宮宴第42章 爭功第171章 做媒第127章 糊塗第22章 談判第164章 權衡第41章 打臉第37章 行動第54章 郡王第144章 野心第100章 上鉤第56章 辯論第100章 上鉤第152章 一見第8章 驛站第92章 年關第178章 遺言第101章 死訊第103章 請罪第157章 思量第134章 朝賀第58章 位份第119章 回京
第161章 祈福第120章 謝禮第99章 設局第85章 談心第99章 設局第89章 有喜第143章 坑人第181章 大局第66章 剿滅第23章 上香第2章 議定第117章 交易第91章 過年第128章 次子第54章 郡王第140章 花朝第52章 賞花第4章 談判第153章 私心第80章 衝突第103章 請罪第143章 坑人第37章 行動第77章 說親第6章 姐妹第179章 出征第120章 謝禮第153章 私心第31章 戲精第51章 林家第101章 死訊第43章 花宴第61章 前途第56章 辯論第111章 絕患第55章 遊園第160章 大喜第131章 事發第82章 及笄第6章 姐妹第67章 計劃第150章 假孕第116章 花會第35章 春心第96章 請功第149章 公主第74章 過節第17章 洞房第122章 衝突第32章 態度第63章 府裡第76章 順心第68章 報捷第149章 公主第66章 剿滅第69章 又遇第94章 宮宴第83章 我不第84章 攤牌第63章 府裡第82章 及笄第25章 舊事第133章 風頭第148章 愚婦第136章 柺子第109章 觀潮第74章 過節第171章 做媒第92章 年關第153章 私心第72章 中秋第6章 姐妹第80章 衝突第103章 請罪第128章 次子第155章 嫡子第94章 宮宴第42章 爭功第171章 做媒第127章 糊塗第22章 談判第164章 權衡第41章 打臉第37章 行動第54章 郡王第144章 野心第100章 上鉤第56章 辯論第100章 上鉤第152章 一見第8章 驛站第92章 年關第178章 遺言第101章 死訊第103章 請罪第157章 思量第134章 朝賀第58章 位份第119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