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君臣相爭

我並不想此時的徐光啓再受什麼折騰,但這個時代,傅山都如此診斷,那就是現時的醫療技術難以挽回了。我也就順着他的意思,完成他後的心願。爲此我特地調來一艘官船,讓他們從運河回上海,這樣徐光啓也不用太顛簸。同時爲了彰顯他的貢獻,我已經將徐光啓擢升爲文淵大學士加太保銜。不過對此我仍舊歉意不已,一直來在我眼中徐光啓只是一個科學家,在後世來說,科學家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身份。但在這個時代,卻是被正統的士大夫認爲不務正業。而徐光啓本身也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的,只是我從來沒重視過。我只把他當作一個科學家,而不是一個朝廷重臣,這恐怕是他官宦生涯中遺憾的事情。

當他們南下的時候我沒有去,而是讓賀逢聖率着禮部的人去給他送行。我去的話只是徒增很多禮節,還不如讓徐光啓清清淨淨的離開。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陽,我只希望他一路好走!

“皇上,怎麼了?”孝明公主溫柔的給我披上外衣。

“啊,沒什麼!”我回過神來勉強笑道:“朕方只是給沙迷了眼!現在時候不早了,朕要到乾清宮理政。”說罷,便匆匆走了。只留下公主默默的看着皇上遠去的背影,眼神有些複雜。

今日我確實是有政事要打理,徐光啓突然病倒,使得我對天工學院有了改組的心思。一個國家要進步,就要有厚實的科技研究基礎。沒了徐光啓,我就覺得手下搞科研的人捉襟見肘,很明顯這是後繼之人缺乏。所以乘着現在還有幾位可用人的時候,再培養出一批來。我應該儘早的將科學研究的氛圍調動起來,給予科學家相應的身份,地位,還有物質保障。

這件事涉及到戶部,工部,兵部三個部門,我乾脆今天就把六部的尚書,侍郎,內大臣都叫了來,順帶着給他們灌輸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

高坐在寶座上,我挨個得打量了他們一下,氣色都還不錯。

“朕今日召你們來,是想跟愛卿們商議天工學院的事情。徐光啓走了後,天工學院那邊需要有人打理。原先組建的時候,朕匆忙行事,以至於有很多不妥的地方。現在乘此機會調整一下,可以使它能好的運作。各位愛卿有什麼意見?”

在殿內的大臣聽完後,各樣的表情都有。特別是有些部門,跟他們並無關係,只好看着其他人。過了一會,終於有人出來道:

“啓稟皇上,微臣以爲火器司跟天工學院在一起辦,雖然可以相互借鑑,但天工學院人員複雜,微臣恐軍器之密法容易泄漏。所以微臣以爲火器司應該歸屬於我兵部,另擇地方研習。”說話的是陳奇瑜,他分管着軍備器械,所以話題直指火器司。

我沉吟一會後道:“陳愛卿所言有理,朕打算將火器製作的工匠劃歸於兵部。至於天工學院將從事火器研究,以及其他各類的研究技術人員重劃分出來,成立一個研究院。院內人員爲我大明官員身份,戶部將提出專門的資金供他們研究的科技成果。”

我話剛說完,吏部尚書李長庚出言道:“皇上,微臣以爲將‘技術人員’提爲官員,此舉不可!這與我大明開國祖制不符,他們都是胥吏,我大明太祖皇帝曾明言不可讓胥吏爲官。”

“胥吏爲何不可爲官?”

“回皇上,祖宗製法必有其道理之處!”

“太祖爲何如此製法?”

“便是爲了後世孫遵從!”

李長庚的答話差點讓我倒噎氣,好在本人早想好了辦法應對:“李愛卿,你說的是胥吏,但朕招來的非是胥吏而是‘研究員’。是朕爲此特設的職位,屬正七品。朕特擢一批人爲官,有何不可?!”

我這麼說,李長庚沒話了。畢竟大明每朝每代都有皇帝另設官位的,甚至嘉靖皇帝還將道士加封爲禮部尚書。這是有樣可循,算不得違反祖制。我欣然繼續拋出自己籌劃了幾天的藍圖:

“朕會選拔些對格物雜學有造詣的人進入研究院,至於研究院以後的人員,就從天工學院裡調取優秀的學生加入!這樣可以保證人員的持續加入,也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朕會根據研究成果,給他們依功論賞!”

“皇上,”連韓鑛有些驚愕道:“這豈不是在科舉之外另設了條入仕之路?”

“皇上,微臣也以爲韓大人說得是,數百年來,學都是憑藉金榜題名進入仕途。若隨便搞些奇淫技巧就可以入朝爲官,豈非寒了天下學之心?!”鄭三俊也站了出來。

這話聽得我可有些不高興了:“你們就以爲所謂的‘奇淫技巧’很容易做嘛?一個人做官靠的是什麼?只要他對大明有利,朕就讓他做官。蒙古人跟大明結盟,不是一樣封王嘛?!你們覺得做官要具備什麼?難道就是之乎者也?!”

“回皇上,做官先要有德!”鄭三俊不卑不亢的頂了回來。

我不禁有些怒道:“難道讀個八股就會有德?”

“皇上,學們熟讀聖人之書,明白儒家教義自然比他們要有德行!”鄭三俊說完,其他大臣都不由點點頭。他們全是科舉上來的,自然覺得科舉是選拔人的唯一方法。

我冷笑道:“若真是有德行,那麼大明應該沒有貪官是,但現在,哼哼!李長庚,你來告訴他們,今年有多少官員給人舉報貪污不法的?”

大臣們都不好說話了,李長庚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說什麼好!

我長立起身,踱了兩步後道:“你們不要以爲朕不知道,各府衙的運作情況,你們各府院有多少你們所說的胥吏,你們心底都清楚。其他地方的官員加不用說,除了自己外,還要任用好幾名師爺。刑名,錢糧,這些東西是隻知讀書的呆能懂的?朕要的官員除了有德外,還要有經濟世之道。你們都爲官幾十年了,也放過外差,朕若現在要制訂一個治理黃河的方案,你們誰能說出一個醜寅卯來?你們自己想想,當初你們榮登進士後,第一次做官可懂得什麼?!你們學了多久會,又爲此走了多少彎路!”

說道這我停了一下,喝口茶潤潤嗓,也讓他們消化消化我所說的。

“朕方說的已經是老話重談了,朕不止一次的說過,本朝科考是要做改革的,現在就從加入雜學這一科做起!這點不再說了,重說回研究院的問題。你們只知道盯着研究院的七品官職不放,你們有沒有想到,我大明很多將領是從小兵做起的,他們不是一樣沒有參加科考就做了一方大員。朕知道你們會說將士跟他們功勞不一樣之類的話,但朕要說的是:你們都是一樣的。研究院研究出來的東西對我大明都極爲有用,象朕先前讓他們培育的玉米,番薯等農作物,對乾旱地區解決糧食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功勞一樣媲美於在地方救災的官員。所以朕覺得授予他們官職,是絕對合適的。此事朕意已決,各大臣毋庸再言!”

“這個……”韓鑛原想說話,但給我打斷了。

“對於天工學院,大家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殿裡的大臣都默然了!

“沒有人說話了?”

“……”大殿內鴉雀無聲!

“鄭三俊,你不是有不是意見嗎?”

“回皇上,微臣對格物致知的東西不太懂,所以微臣不敢妄言!”鄭三俊說完,躬身低着個頭。連輔都碰了釘,其他大臣也全部垂不語。

“其他人呢?!”

“微臣不敢妄言!”

頓時,我明白了!他們是要跟我搞對抗!各部大臣都是士大夫階層,如今我另開了一條入仕之路,他們都認爲這是破壞了數百年祖制。重要一點,他們覺得跟‘非進士出身’爲伍有失自己的身份,也衝擊了士大夫階層,所以他們要捍衛自己的權益。面對我獨斷的君權,他們就用沉默來應對我。這實在太過份了,我厲聲訓道:

“你們都什麼意思?!朝廷養你們這幫大臣難道就是要你們這樣來對朕!你們自詡滿腹經綸,朕要你們拿出天工學院的章程,結果各個都不說話了!這樣的科考,這樣的進士又有何用?!”

工部左侍郎張慎言出來跪稟道:“請皇上恕罪,非臣等不獻策,而是微臣所想俱不合聖意!”

我狂笑一聲道:“哈哈,不合聖意?朕看,你們是爲了你們自己!你們怕朕將三教九流的人都提爲官員,跟你們這些士大夫在一起壞了身份,所以你們要保住你們的體面,保住你們的斯文。你們世代深受大明恩典,身居高位不思爲大明着想。大明要壞就壞在你們這些人手裡!”

“皇上!”全部的大臣都跪了下來,趴着頭!鄭三俊膝行了幾步出來叩道:

“皇上所提,微臣不知而不言,但皇上說大明壞在微臣等人身上,臣等萬死也不敢應。臣與各位臣僚秉從列祖列宗家法,條條皆有典籍可查。大明曆代臣也是如此,微臣駑鈍,不知何以大明就壞懷在微臣等手上。皇上要如此責臣,微臣惶恐,就此請求致休歸裡,不阻賢能之士!”

我冷笑的望着鄭三俊道:“哼,好個列祖列宗的家法!要是真的有用,也就不會唐宋元明瞭!說得自己好似國家棟梁,結果全是井底之蛙。可惜,朕的崇禎朝就沒有于謙,張文忠這樣的能臣幹吏。‘法無常理’都不懂!今日你們的表現,讓朕決心改制科考。你們全都下去想想,明日再議!退朝!”

我說完也不理下邊的大臣們,徑自拂袖而去!方正華喊了聲退朝後,連忙跟了上來。

回到東暖,心裡總覺得不舒服。以前雖然也跟臣下有過意見相左,但都沒有這次厲害。這一次幾乎所有的重臣都保持了沉默,這意味着什麼?!我應不應該用至高無上的君權來推行我的政呢?回想每一次改革,往往都是要用人頭來開路的。我是不是也該有鐵血的一面?!

“方正華,你覺得朕跟大臣們,誰對呢?”

方正華連忙答道:“皇上,這是朝廷政事,奴不敢插嘴!”

“朕只是跟你閒聊,你且說說看!”

“奴覺得這事沒有對錯!”方正華小心翼翼的答道。

“爲何?”

“奴覺得皇上的所言所行都是對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大明幾十年的財政困難在皇上手裡得到了緩解,女真人也被皇上遏制住了。特別是遵化一戰,要是換了別人,只怕京師都保不住!皇上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奴雖不明瞭,但奴相信!至於跟大臣們的爭執,讓奴想起了宮裡老太監們說起前朝的幾次爭吵,又是何來的對錯呢?!”

前幾次的爭吵?方正華說得只怕是‘大禮儀’之爭,還有萬曆年間立太的風波,後君臣相爭的結果是大家都錯了。我回想這幾件事情,不由深思起來。

乾清宮裡的大臣們見皇上走了,都跪在那不敢亂動。過了好一會有太監出來道:“皇上口諭,各大臣先行退下,明日再來商議!”

這樣,大臣們爬起身來。跪得久了,兩腳麻痹,不少臣都拖着腿,一步一步往外走。

“韓輔,皇上這樣,咱們做臣的總不能不聞不問吧?!”走在後頭的鄭三俊叫住了韓鑛 其他人聽見鄭三俊這麼說,也紛紛道:“鄭大人說得是,咱們要勸諫皇上!”

韓鑛心中正左右爲難,見鄭三俊這麼問,便反口問道:“那鄭大人又以爲如何?”

“自然是上奏摺勸諫!”

韓鑛搖頭道:“上奏摺只怕不妥,要是我等全聯名上奏摺,則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衆人聽了也有些猶豫,錢龍錫見大家意見紛亂,恐有什麼變數,便開口道:“既然沒有想到什麼好法,不如各位到內小坐,大家一起商議個周全的辦法來。”

大臣們一想也是,便齊齊到了內。分坐好後,鄭三俊先出來點明主題:

“各位大人,鄭某是不贊成讓胥吏爲官的,這其中的禍害顯而易見,他們無德無能,以後憑那點小聰明管制一方,危害甚烈。再者各位都知道,皇上不是滿足於天工學院的那些工匠,而是整個科考。只要這次通過了天工學院的事情,科考被改動就即將到來。諸位大人都是科考上來的,科考惟是舉,這樣能爲朝廷選拔賢明。那些不懂聖人之說的胥吏何來操守?我等不阻止,大明的基業可真要壞在我等手上。百年後,世人又如何評價我等!天下千萬學的前途就在我等手上,是以絕不能讓皇上另開仕途!”

刑部尚書張致則無不憂慮着道:“此事若通過,天下學知悉,還不知是個什麼境地?!”

衆人都點頭稱是,禮部尚書李標撫掌贊成道:“兩位大人大人說得是,這些胥吏工匠連會試都未通過,只是懂得不務正業。他們可以爲吏,但不可爲官。不然以後吏部可就有得忙了,李大人,你說呢?”

李標下的溫體仁心中不由暗罵李標狡猾:原先在皇上面前又不敢說,現在就說得這麼大氣。不過這樣的場合下,他自己也不願表態,所以他選擇了沉默。王應熊跟他甚有默契,兩人相對一眼,都明白對方的心思。李標的意見,也就代表了禮部的意見。

吏部尚書李長庚心中有些猶豫,只是含糊道:“此事事關重大,大家要跟皇上從長計議!”

成基命也幫腔道:“各位大人,在下覺得不宜採取過激的方式,如果激怒了皇上,我等不過也就是捨去一身性命。但換上來的人能夠似我等逆龍鱗諫忠言嘛?君臣相爭,終受害的是大明,是普天的百姓!”

鄭三俊又問道:“若是皇上不答應呢?”

“在下會跟皇上說清各種利弊,皇上乃聖明之君,不會是非不分!”

鄭三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聲,轉而對張惟賢道:“英國公又以爲如何呢?”

張惟賢呵呵笑道:“本公可是一個粗人,科考的東西我也不太懂,能夠在兵事上對皇上有所裨益已是僥倖。其它的事情,我還是聽各位大人的意見!”

鄭三俊還要說什麼的時候,韓鑛起身總結道:“既然如此,還是按成大人的意思辦,這樣慎重而不冒失。君臣之間就該同心同德,皇上有什麼不妥的舉動,我等大臣上殿勸諫便是。”

“在下支持韓輔的建議!”賀逢聖總算找到說話的機會。先前在大殿,他本覺得應該站在皇上那邊,但皇上的話,將大臣都一棍打翻在地,他就不好出來說話了。而且賀逢聖內心深處,也不願科考制度被修改。

“老夫也覺得慎重點好,一切都還在商議中,不要將事情鬧大!”一向持重的錢龍錫也表了態。內輔,次輔都這麼說了,六部官員們自然遵從。

衆人回去後,都在思慮着如何勸諫皇上收回成命!

第33章 錦州城內第5章 親自挑選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300章 轉變第167章 圍城第272章 熱鬧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6章 困難時期第244章 誓約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78章 河南之變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5章 親自挑選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66章 苦等第87章 鼎立局勢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7章 突生橫變第44章 皇子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202章 算計(上)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86章 援手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88章 借用第309章 請旨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0章 戰前風雲第306章 問案第296章 下一步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25章 廷訓第4章 出宮第296章 下一步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80章 喜事第269章 情由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173章 聽案(下)第314章 提審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95章 平沈戰前第298章 應勢(上)第93章 歃血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5章 爭奪(上)第87章 朝鮮使者第70章 河道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315章 鐵案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70章 河道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51章 將軍第95章 平沈戰前第246章 遠征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35章 攻城初戰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276章 爭奪(下)第244章 誓約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43章 協議第239章 整頓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72章 熱鬧第253章 迴鑾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61章 遷移第99章 難以兼顧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230章 皇太極第188章 借用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51章 各施其道
第33章 錦州城內第5章 親自挑選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300章 轉變第167章 圍城第272章 熱鬧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6章 困難時期第244章 誓約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32章 一場虛驚第78章 河南之變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5章 親自挑選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157章 絕不妥協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66章 苦等第87章 鼎立局勢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7章 突生橫變第44章 皇子第219章 填土作戰第202章 算計(上)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86章 援手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88章 借用第309章 請旨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59章 歸來辭去第20章 戰前風雲第306章 問案第296章 下一步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25章 廷訓第4章 出宮第296章 下一步第288章 重點在南(下)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80章 喜事第269章 情由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35章 再議條件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173章 聽案(下)第314章 提審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95章 平沈戰前第298章 應勢(上)第93章 歃血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5章 爭奪(上)第87章 朝鮮使者第70章 河道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315章 鐵案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70章 河道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51章 將軍第95章 平沈戰前第246章 遠征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35章 攻城初戰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276章 爭奪(下)第244章 誓約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43章 協議第239章 整頓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72章 熱鬧第253章 迴鑾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61章 遷移第99章 難以兼顧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230章 皇太極第188章 借用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51章 各施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