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

初春的京城,地上的積雪還沒有溶化,一大早,北門的兵丁剛推開城門,就聽見遠處傳來一陣急行的馬蹄聲。那蹄聲如雷,數十餘乘馬疾風般朝着北門直來。馬上乘客一色都是身穿戰甲,披着薄氈大氅。但見每一匹馬都喘着粗氣,吐着泡沫,看來是狂奔已久。

京城內騎馬都是有規矩的,沒有腰牌,旨意是不能馳騁,也不能走官道的。管門的百戶長看到來騎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就想叫人推木欄出來。這可是在京師重地,不管是誰也不能猖狂。那百戶長站在城門中間正想喝罵,卻只見當先的一騎手持風行旗,嚇得他把舌頭吞了回去閃在旁邊。風行旗是皇上爲了使者方便,特意製作的令旗,持風行旗除紫禁城外都可以暢行無阻,守衛不得阻攔!片刻間那數十騎就到了眼前,直接從城門洞衝了進去,馬蹄砸得積雪四濺!

望着他們消失在大街的身影,好一會那百戶長才清醒過來。旁邊的一個兵丁小聲問道:

“頭兒,這是遼東的兵嗎?難道滿洲那些夷人又來打了?”

那百戶長瞪了他一眼,訓道:

“成天就知道灌黃湯,從北邊來自是遼東袁督師的兵,難不成還是南方的兵啊!說你小子不長眼,你見過有幾十個人回來稟告軍情的嗎?打戰?,你就想!要真打起來你這小子準一逃兵。”

那個兵丁忙陪笑着,兩人就這個話題還在那扯個不停!

這批騎士一直飛騎到五軍督府才停了下來,來人便是我從遼東前線召回來的袁崇煥等人。因現在已到春初,遼東的雪勢開始漸停。袁崇煥恐滿洲有什麼動靜,接到皇上的旨意後,不敢拖延時間,是以連日快馬趕往京城。他們一行人到了後,去了北軍督府報了個到,然後袁崇煥就遞牌子覲見。

方正華叫醒我的時候,天都還沒怎麼大亮,好睏啊!要不是聽到說袁崇煥一大早在宮外求見,我纔不起牀。做個英明的皇帝很難,做個勤勞的皇帝更加難。宮女們一邊給我梳洗,我一邊吩咐道:

“讓袁崇煥到文華殿等吧!”

等我哈欠連天的到文華殿,袁崇煥已在那等候多時,我記得他是讀書出生的,怎麼一下子就練成軍人了,在那像個標槍似的站着。一年未見,袁崇煥臉略有疲憊之色,顯得人倒蒼老了不少,看來他對遼東的事情很用心。

“袁愛卿,讓你久等了,朕還以爲你要到午後纔到京城。”

袁崇煥看到我,忙俯身跪下行禮,口呼萬歲。

“臣恐遼東有事,所以星夜趕來,不知皇上此時召臣回京有何要事!”

“袁愛卿,平身,你守遼東已經一年了,不知現在遼東情況如何?”

“回皇上,臣在遼東重新修築大淩河等城,與錦州,寧遠結爲一線,互爲照應!並在寧遠城以東開荒地三十萬畝,今年可望大有收成!遼東十八萬將士,配備齊全,臣在遼東一年,日夜訓練,不敢懈怠!”

“這就好,朕要嘉獎你們這些遼東的將士們!”

“臣代將士們謝皇上!”

“朕要你此番回來除了聽下你的彙報,還有兩件事交給你辦,難度都頗大!但要一定完成!這可是朕想了很久纔想出來的計劃,你可不能讓朕失望。”

“皇上儘管吩咐,只要臣能辦到的,一定盡力完成。”

“朕之所以想到你,是因爲此計劃非得一個心思細密,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才能完成!如今朝中能有這才能的,已經不多了,所以只好找你!”

“臣不敢當。”

我一字一頓的說:“朕要你去做兩件事,一是跟滿洲人在野外打一戰;二是除去毛文龍。”

等我說完,袁崇煥腦袋卻是一片空白!殺毛文龍還好說,怎麼會想到要和滿洲人在野外作戰?那不是以短攻長嗎?他疑惑的望了坐在龍椅的皇上一眼,不像是在開玩笑!難道皇上聽了朝中一些佞人的話,好大喜功的想要和滿洲人決一死戰?不行,他要把這件事攔回去,這可干係到遼東整個局勢。

“啓稟皇上,殺毛文龍此事極易,只要微臣請天子劍便可殺之。但我朝兵士,自萬曆年間與滿洲人作戰就未真正的贏過。惟有依城而守,緩緩圖進方是上策。皇上也對臣說,野戰我大明非滿洲敵手。臣如今練兵未成,惟有再多加些時日,並可進攻!臣以爲這野戰還是不打爲好,稍有閃失,則遼東不保!”

袁崇煥說得嚴詞意切,聽得怎麼有點像大忠臣在勸諫昏君的感覺!要實行我的計劃,我得先說服他才行!

“不要說得這麼嚴重,朕也知道你身上的責任重。朕不會拿遼東這麼大的事情來兒戲,朕也知道你在遼東訓練兵士已有一年,朕這一年給你們充足的糧草,火器。糧餉按時按月的發,兵部新作的盔甲也優先給了你們。遼東的守軍,朕給的待遇可是在全國第一的,就連京師的三營都沒有這麼好!是時候給朕看下效果了。朕也不要你去打下瀋陽,只要在野外能和滿洲人打的不分勝負,能夠在野外不用忌憚滿洲人的突襲就可以了。”

袁崇煥心裡鬆了口氣,他還以爲皇上是要開始討伐滿洲了。現在看來皇上只是來和滿洲在野外進行一次野地作戰,能全軍安全退去大概就可以了。事實上,袁崇煥在天啓六年的時候,就曾組織部隊東巡寧遠東部。其中就針對滿洲人在野外突襲做過一番佈置。而今皇上重新說這個話題,他心裡還是有一定把握的。皇上一年中給他的全力支持,使他練起兵來,得心應手。也是時候給皇上和朝中的大臣看下練兵的效果。

“臣以爲不適合與滿洲人進行大規模的作戰!只能與小股部隊交鋒,否則會引起遼東烽煙。如滿洲舉國兵力來攻,我軍在野外必然不能取勝,恐怕士兵在潰退下連山海關外的諸城也會失守。臣請帶兵東巡!”

袁崇煥的意思是帶兵出巡,與滿洲人小股的部隊作戰,接觸後即退回城內自守,以抗滿洲趕來的大軍!這樣既可遵從皇上的旨意,也不用在正面與滿洲大軍在野外作戰!

“這話有道理,東巡也行,只要打一戰便可。朕已有計劃,你在此次東巡中替朕把第二件事做好!”

袁崇煥聽着有點糊塗,這東巡跟殺掉毛文龍怎麼扯上關係了?!皇上是要自己在東巡的時候召毛文龍來殺掉?!這樣做自己哪有時間去安撫他的部衆啊?

“皇上…”

我呵呵笑了下,這麼天才的計劃,我不說他怎麼可能一下想的明白!

“朕的意思是你帶兩萬人馬到皮島去,從皮島往鴨綠江口登岸,只要和滿洲前軍相遇後,一戰之下,無論輸贏都從海路後退回皮島!”

袁崇煥也是聰明人,皇上這樣安排,確實從皮島出發,攻打滿洲後方比從寧遠出兵要好很多。因爲在寧遠打贏了還好說,如果輸了一個不小心敵人乘勢攻了寧遠城都有可能。而從皮島進攻則沒有這個擔憂,不管輸贏都可以迅速的從海路退回。滿洲尚沒有水師,這比在陸上退回要安全的多。

“皇上聖慮遠見,臣定能完成皇上的重託。”

“袁愛卿,此事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這毛文龍,朕不想你先下手,朕是想他去打這個頭陣。他能死在滿洲人那也就算了,朕就免了他手下的人,並追封他一下。如果他敗退回來你就按軍法,照朕原先給你的指示辦,他手下的毛姓部將也不要留了!”

“借刀殺人!”這四個字一下從袁崇煥的腦海裡閃過,原來皇上的意思是這樣!皇上讓自己帶兵去皮島,毛文龍作前軍,毛文龍的兵他是知道的,肯定不是滿洲人的對手。前兩年,毛文龍一直派兵上岸和滿人作戰,一向都是給殺得丟盔棄甲,龜縮回皮島。如果毛文龍全軍覆沒,那麼得益的最終還是皇上,一來可以名正言順的解決一支不聽話的部隊,二來每年可以節省下六十萬的軍餉!

袁崇煥想到這,不禁想到那毛文龍那兩萬將士這樣去送死,心裡惻然,想着怎麼留下來,於是開口道:

“皇上,毛文龍屢犯大罪,何不讓臣殺之!他手下兩萬將士,如此送死豈不是讓人可惜,那也是大明的軍隊。如能在毛文龍死後交給臣,臣不出一年,定然要他跟其他遼東軍一樣英勇善戰!”

“袁愛卿,毛文龍手下這些士兵恐不是朝廷可以使得動的!以後把他們安插在你的軍馬中也是個隱患!平日他們跟着毛文龍作威作福,現在讓他們上下戰場也是很應該的。朕跟你透露點的就是,二月份皇太極會帶兵南巡,你們恐怕就是要和他作戰!”

袁崇煥聽到這個消息很是吃驚,他在寧遠的時候,也派出細作前去滿洲打探消息。但卻不知道這件事,而遠在京城的皇上卻知道。怎麼能不令他吃驚呢?

“皇上,臣斗膽問這消息可是從瀋陽打探回來?可靠嗎?”

我自然不會跟他說這是我從後來的歷史書中看到的,我一副很肯定的語氣跟他說:

“這自然是細作打探回來的,絕對正確!袁愛卿莫作婦人之仁了,毛文龍的兵,他們能逃回多少就多少!你不用擔心他們,還是怎麼想下,如何讓毛文龍自願做你的前軍,你又怎樣在前軍敗退的時候攔阻皇太極的前鋒!”

我提到這,袁崇煥果然陷入深思,這纔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頂住乘勢而來,士氣正旺的滿洲軍呢?!

“好了,袁愛卿莫想了,你回了遼東再計議吧!此事事關機密,你可要小心爲之,朕可是希望毛文龍壯烈犧牲,我軍凱旋而歸。你打得贏努爾哈赤,難道還打不贏他兒子嗎?!”

袁崇煥只好苦笑答道:“臣盡全力,不敢辜負皇上的重託。”

“朕也知此事難辦,所以才召你回來面授機宜!皮島之行,你要去做主帥,寧遠這邊你要安排個信得過的人才好,朕看滿桂還可以!你再找個人守着大淩河!可別讓滿洲人偷襲了!”

“臣明白,臣必安排妥當!”

“等到戰事時,才知道手頭上沒有什麼能用之人!朕要開設一個學院專門來培養將帥之才,這樣我大明纔不會朝中無可用之將!畢竟能從進士中有愛卿這樣知兵的太少了!”

袁崇煥也是知道文官帶兵的壞處,因爲在對滿洲的戰役中,很多就是因爲主帥不懂軍事,瞎指揮一氣,弄得遼東現在成了這個局勢!不過這是祖制,他再受皇上信任,這話他還是不敢講的,如今皇上自己提出來,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此舉甚好,臣鼎力支持!”

“嗯,朕就等你的捷報來,只要能在兵事在有所作爲,朕也好挾你們這一勝之勢在兵制在有所改進。你們要爲朕分憂!”

“臣明白!”

“不說這些了,朕來見你,還沒有吃早膳,愛卿也沒有吧!和朕一起,你也嚐嚐宮裡的廚藝!待會也快要到上朝的時間了!你不用太急着回去,後天走吧,在京師休息一天,身體可是本錢!”

“多謝皇上厚愛,臣遵旨!”

………

此次和袁崇煥的對話被列爲大明頭號秘密,在起居注在上也只有“上召崇煥於文華殿”幾個字!不過當事人袁崇煥在此次召見後卻是一直兢兢業業的爲朝廷效力,即使立功,行事也頗爲低調!

第37章 學生,老師第314章 提審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63章 困擾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3章 反應第15章 兩方責難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72章 南轅北轍第203章 算計(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94章 調動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93章 發明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36章 角逐第61章 援兵第261章 駐兵第151章 將軍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43章 協議第1章 夜看明書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68章 鬥法第94章 調動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90章 難處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42章 南退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254章 到京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300章 轉變第256章 封賞第272章 熱鬧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97章 屠戮(中)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3章 宮外世界第17章 接連交錯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243章 協議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67章 不進則退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78章 決裂(上)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71章 指婚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68章 太原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255章 探視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56章 封賞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42章 南退第241章 勸說(上)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94章 調動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77章 峰迴路轉
第37章 學生,老師第314章 提審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63章 困擾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3章 反應第15章 兩方責難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72章 南轅北轍第203章 算計(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94章 調動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93章 發明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190章 兵臨城下(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36章 角逐第61章 援兵第261章 駐兵第151章 將軍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43章 協議第1章 夜看明書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68章 鬥法第94章 調動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90章 難處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42章 南退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254章 到京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300章 轉變第256章 封賞第272章 熱鬧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186章 疑雲重重(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97章 屠戮(中)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3章 宮外世界第17章 接連交錯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243章 協議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67章 不進則退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278章 決裂(上)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71章 指婚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53章 血戰遵化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68章 太原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255章 探視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256章 封賞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42章 南退第241章 勸說(上)第87章 朝鮮使者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94章 調動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77章 峰迴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