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退兵(下)

郭廣這次帶去的是寧遠剩餘的兩萬關寧鐵騎,隸屬滿桂的一萬五千由黑雲龍,麻登雲分領,而剩餘的五千則是祖澤潤,祖可法兩兄弟領着。他們都沒有帶輜重,清一色的輕騎,只花了半天的功夫便疾馳到了大淩河。錦州的一萬人馬比他們出發的早,當郭廣帶着騎兵到的時候,左輔已經領兵駐紮在城外。

當下幾個將領碰了面,袁崇煥一早發了公文,這次行動以郭廣爲主。祖大壽他們也知道郭廣在袁崇煥跟前的分量,不敢小看他這個寧遠兵備使,見面中就謙讓了幾分。

郭廣也知道這是自己第一次獨立帶兵,而且是帶祖大壽這樣的老將,若是沒有兩下子只怕鎮不住場面。當下就不廢話馬上在營中召開會議商討退敵之計,當然說是商討,實際上卻是郭廣早就心中有數。他很快就給祖大壽他們分配了任務,具體由祖大壽的大淩河兵將負責誘敵,兩路騎兵則從旁邊包抄。

對於這個中規中矩的進攻方案,祖大壽、左輔他們自然不會反對。現在他們在人數上佔有優勢,可以放心大膽的到野地跟韃子決戰。戰略一佈置,大淩河城內的兵馬很快就行動起來。作爲前鋒的吳三桂部更是將所有的大將軍都拖了出來,準備給女真人來個萬炮齊發。一般而言,步兵陣出戰都不會帶着火炮,因爲一旦進攻後,留在後方的炮兵營很容易遭到敵人騎兵的偷襲。如果分兵防守,則會減少作戰的兵力。這一次吳三桂敢做這樣的決定,是因爲兩翼有關寧鐵騎護着,根本就無需考慮防守的問題。

既然是作戰,那就用不着去下戰書。明軍隊伍也不打招呼浩浩蕩蕩直撲女真人的營地,給韃子圍了這麼久,是時候該出回口氣了。衝在前邊的將士都已經手中握緊了長矛,後邊的火槍兵已經拿起了震天雷,他們已經準備好隨時應對女真騎兵的進攻。

但女真人並沒有給明軍機會,明軍火炮一響,韃子已經開始極有計劃的撤退了。很顯然,明軍大規模的向大淩河集結讓女真人覺察到了,他們掂量着打不過,自然先行撤退了。

獵物就在眼前,祖大壽他們自然不願這樣放過,催促着軍馬一連追了三十里,連後邊的火炮營都無法跟上隊伍。但是相對於韃子全騎兵的編制,步兵陣怎麼快也追不上。

“郭大人,追還是不追呢?!”

祖大壽沒有想到城外包圍自己這麼久的女真人居然是一打就跑的主,早知道他就該破釜沉舟的跟韃子打一戰。現在被女真人牽着鼻子跑,不是一個好現象。

郭廣也知道這樣追不行,但是韃子一退,很簡單就弄明白了韃子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兩萬人。而他們足足有五萬之多,騎兵的實力就跟韃子相近。這是一個殲滅韃子的最佳時機,輕易放棄就太可惜了。

“追!”郭廣稍一思慮就做了個決定。

有了主將發話,下邊的將士們更賣力的追趕敵人,他們一口氣又追了四十里,已經過了右屯。而女真人就在前方十里處。

追還是不追呢?

郭廣也犯猶豫了,雖然是大冬天,他騎着馬一路急趕,竟是隱隱有了汗漬,手下的人馬更是呼着白氣。如果再追下去,他們就深入遼東平原,需要後方的補給。要是不追,他們現在就要班師回頭。

所有的將領都看着他,怎麼辦呢?!

郭廣在爲難之際,突然想起了袁督師在走前曾跟他說過的話,讓他多派探馬出去。是了,袁督師說這番話必然有深意,不會無緣無故說的!現在不如就按督師的話去做,沒有結果的話他們就帶兵回去。

“來人,派出十隊斥候,前往打探韃子的動向!另外傳我將令,步兵陣就地休息,騎兵負責警戒。”

“是!”

很快十支斥候隊伍迅速分散朝前方出發,其他士兵則停了下來。兩翼的關寧鐵騎爲了節省馬力,也下鞍讓馬匹恢復一下體力。

“報~”一個時辰後,第一隊斥候飛馳回來稟報。

“講!”

“韃子也在十里外就地休息,並派出騎兵打探我軍消息!”

郭廣不由皺起了眉頭,韃子既不退,也不交戰是爲了什麼?!

“再探!”

“是!”

一匹匹探馬不斷的回報,都是說韃子沒有行動。

時間一點點過,將士們也勞累了一天。郭廣看了看天色,揮了揮手讓兵士開始紮營做飯,明軍輪流休息。但時間已到了午後未時,韃子仍舊沒有任何動靜。郭廣開始放棄了進攻的打算,連回來的斥侯也沒有再派出去。

第九支探馬回來了。

“報,韃子仍舊沒有動靜!”

郭廣已經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揮揮手讓這一隊的探子們下去。因爲是連續回報,最後一支探馬回來是在三刻鐘之後,郭廣知道是該回去的時候了。雖然沒有立功讓人失望,但是比起整隊人馬的安全,郭廣還是心中有數。

“等最後一支探馬回來,咱們就撤兵回去。”

“是!”

郭廣這樣的安排,祖大壽他們自然沒有意見。因爲他們也知道,在這茫茫野地拖得太久,對明軍極爲不利。爲了避免給韃子帶着深入敵境,現在撤退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當郭廣下達將令後,所有將士都準備回大淩河城。

“怎麼還沒有回來?!”等了三刻鐘之後,還沒有看到探馬的身影,下邊的將士不禁小聲嘟囔起來。

郭廣他們幾個將領還是很有耐性的等着,可是又過了一刻鐘,探馬仍舊沒有回來。

“難道回不來了嘛?!”郭廣心中暗自掂量,畢竟出去的探馬很容易被對方發現斬殺掉,何況對手是善於騎射的韃子。

郭廣回頭看了眼遠方的地平線,仍舊是沒有看到探馬的身影,便長長嘆息了一聲,轉而一揮手。親兵自然知道主帥的意思,立刻牽過戰馬來。郭廣翻身上馬,準備傳令回軍。

就在這個時候,前方的士兵發出一陣呼喝:“探馬回來了!”

立刻所有人都往前邊的地平線望去,只見兩匹快馬往這邊飛奔回來。他們盡力的往前趕,甚至是對着坐下的馬匹狂抽。

什麼事情讓騎兵如此不愛惜自己的馬匹呢?難道女真人進攻了,可是他們都沒有聽到馬蹄轟鳴大地的聲音!

“報~”

“怎麼只有你們兩人回來?”前頭的左輔見十個人一隊的探馬居然只有兩個人回來,必然發生了什麼事情!

“稟報大人,滿滿將軍帶着人馬偷襲了韃子,我們隊其他的兄弟都衝上去了,只有我們趕來回報!”兩個探子雖然氣喘吁吁,但是卻說出一個驚人消息。

“滿桂!原來如此!”郭廣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原來袁督師說的是這個。郭廣顧不得這麼說,連忙呼喝道:“快,騎兵先行出發,快,快!步兵隨後趕上!”

郭廣怎麼會放過這個如此好的機會呢,幾乎話剛說完,已經縱馬出去了!黑雲龍,麻登雲,祖可法,祖澤潤紛紛跟了上去。

前方喊殺聲漸漸可聞,看來戰鬥還沒有結束。

第十隊探馬也是準備回去稟報的時候,聽到有大規模的騎兵靠近。他們原來以爲是女真人的援軍,誰知卻是明軍的騎兵,他們看到了一個大大的滿字帥旗。當下,明軍騎兵就衝進了韃子的營地,跟韃子混戰起來。

從數量來看,韃子略佔優勢。是以面對這樣的情況,第十斥候的拾長馬上決定派兩人回去報信,剩下的人則衝了營地殺敵。

阿巴泰他們沒有想到明軍會從後方來,初初以爲是明軍特地繞了個***來追擊他們,看到明軍人數略少的情況,便打算迅速擊潰他們。但是,女真的勇士們越打越心驚,對方的實力完全不弱於他們。而且明軍的隊伍中居然大部分是蒙古騎手,這讓阿巴泰終於知道對方是什麼人了。

他們竟然就是偷襲遼西蒙古的明蒙聯軍!

阿巴泰正要考慮是否先撤退避開其鋒芒的時候,前方又出現了一隊人馬,鐵蹄抖動着大地,居然有數萬之多。他們正像一支離弦的箭,朝着營地衝了過來。

此時,兩藍旗後方有滿桂的兵攔住,前邊又有關寧鐵騎衝擊,一下子就陷入兩面作戰的危局。阿巴泰知道,現在命令撤退固然損失不少,但是如果給明軍的步兵陣趕過來,他們損失則會更大,甚至是給明軍殲滅都有可能。

顧不得這麼多了!!!

阿巴泰連連發令,命令還能騎馬的士兵悉數上馬往後方殺開一條血路。朵顏部的蒙古騎兵見女真人的拼命,不自覺中就給對方殺開了一條血路。阿巴泰他們乘着這個空隙,領着殘餘人馬往東北逃竄。

郭廣跟滿桂一會合,也來不及說什麼客套話,忙領着騎兵一路追了下去。前後數萬大軍在遼東平原上展開追逐戰,一直往前又奔了三十里。關寧鐵騎事前得到休息馬力自然充足,最後都是黑雲龍,祖可法他們追在前面。

兩藍旗雖然疲於逃命,但是皇太極走的時候就給他們留下繳獲的大量馬匹,加上損傷的將士,他們很多人都有兩匹馬換乘。是以,明軍儘管是全力追趕,但一時竟是追不上。

“還要追嘛?”滿桂已經知道郭廣是這次出戰的主帥,特意慢了一步考上前去跟他搭話!原本滿桂跟斡赤倫攻下了遼西蒙古諸部後,便回了朵顏部。正想着回寧遠的時候就接到袁崇煥的公文,讓他帶着朵顏部的騎兵在右屯附近警戒,看到撤退的韃子就進行攔截。就這樣,他們在遼西平原上逛了幾天,都沒有看到韃子。正準備放棄回大淩河城的時候,突然撞見兩藍旗,也就這樣爆發了一場惡戰。

郭廣畢竟是文人出身,打了一戰又追了這麼久已經渾身痠痛,馬速上自然慢了許多。他聽滿桂這麼一問也是,再追下去如果遇到韃子的援軍可就不好了。逃命的韃子忙於逃命,方纔一戰雖然沒有殺傷他們多少人,但是韃子大量丟棄了輜重,糧草,除了回瀋陽已經沒有另外一條路走,這樣就不用擔心他們返回來偷襲。

“嗯,我們已經給了韃子一個教訓,還是先行撤回去吧!靠着騎兵咱們還打不下瀋陽!”

“哈哈,我也是這個意思!”滿桂不由給郭廣說得哈哈大笑!

“傳令,放棄追逐,返回大淩河!”

“是!”

吳三桂他們這些步兵營鬱悶得不行,好容易遇到一戰,結果敵人跑得沒影,最後他們也只能是打掃戰場。看到騎兵的迅捷追擊,吳三桂眼紅的不得了。可是沒有辦法,之前他拒絕了舅舅的提議。要想建立自己的騎兵,只能期待以後了。

更鬱悶的阿巴泰跟費揚武鬧得灰頭灰臉,方纔短短兩個時辰的接戰就讓兩藍旗損失了五千人馬,外加大量的輜重。還被明軍追的到處逃命,八旗這輩子就沒有丟過這個臉。但是沒了糧草的支撐,儘管阿巴泰很想再去找回場子,但不得不回軍瀋陽補充。

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89章 官商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0章 收穫第55章 壓力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212章 奪氣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81章 問題(上)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38章 條件第89章 遣使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63章 困擾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36章 角逐第203章 算計(下)第82章 殺懲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311章 亂子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5章 皇帝病了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97章 二審定案第44章 皇子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6章 算計第273章 反應第40章 北伐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258章 冊封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46章 宗族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71章 聽案(上)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01章 意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319章 待命第50章 迂迴策略第71章 變數第252章 佈置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37章 組建第321章 應允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66章 出發第4章 出宮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76章 揭破第40章 北伐第88章 等待歸來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08章 兩個陰謀
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114章 第二次演習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289章 官商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0章 收穫第55章 壓力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212章 奪氣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81章 問題(上)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238章 條件第89章 遣使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63章 困擾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36章 角逐第203章 算計(下)第82章 殺懲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311章 亂子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5章 皇帝病了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97章 二審定案第44章 皇子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6章 算計第273章 反應第40章 北伐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258章 冊封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0章 陝西流民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46章 宗族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171章 聽案(上)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01章 意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319章 待命第50章 迂迴策略第71章 變數第252章 佈置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37章 組建第321章 應允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66章 出發第4章 出宮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76章 揭破第40章 北伐第88章 等待歸來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08章 兩個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