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到聯合林丹汗對付皇太極,那我就得早作打算。如何結盟呢?估計林丹汗提出互市那是肯定的,中原的茶葉,鹽巴都是他們的必須品;原先每年的百萬賞銀自然也少不了。雖然這筆花費很大,但要是能從蒙古人那裡得到優良的戰馬,並且在遼東戰場上得到他們的兵力援助,那麼還是很值得的。
只是誰去合適呢?我把朝中大臣都過了個遍。不過無論派誰去,都要先說服朝中的大臣。第二日早朝,就此事我徵詢了下臣們的意見。但沒想到,一開始就遭到了反對。
先站出來的是禮部右侍郎溫體仁,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臣,一個在明史上位屬奸臣的人實在讓我實在沒有好感。要不是他資格老,又沒有什麼把柄讓我抓,我早就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皇上,老臣以爲我大明乃天朝上國,蒙古不過邊患而已,與其和談有失國體!再者現在順義王(明朝冊封俺達汗的王位,現指其後裔)已被遼東的察哈爾人所殺,察哈爾人犯我國威,如何能與其行款和談!自萬曆朝年間開始就有邊臣以重金謀求蒙古人對付女真人,但花費了數百萬,蒙古虜人未見其破敵相報,反而數次擾我邊境。老臣以爲,應該檄文到九邊,嚴命邊城總兵整飭兵備方是正道。遼東建虜有袁崇煥在廣寧駐守,已不成心腹大患,況且借虜人之力終究是冒險之舉。人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蒙古女真兩虜暗中勾結,則我大明危矣。因此除廣寧一線外,山西大同,宣府,延綏須得部兵以防萬一。我大明政通人和,厲兵秣馬是取勝之道!”
這個溫體仁啊,我還以爲他要老生常談一番,宣揚下大明上朝的面,但後面所說的卻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整頓八邊是我一直來就想作的事情,但邊防不比內地,一旦邊防崩潰,不單是士卒作亂,而是外侵會隨之而來,須得謹慎行。除了遼東,其他八邊重要的要塞莫過於大同,宣府。因爲大同直接面對的就是察哈爾的老窩歸化城,而宣府則受到蒙古跟女真人兩路的壓力。
溫體仁講完,其他的大臣也點頭附和。蒙古人背信棄義那是滿朝皆知,在遵化之戰的時候,林丹汗就曾經率兵到大同,想乘機訛詐邊防將領,直到大明取勝他們退去。再者大明如今財政入不敷出也是不言而喻。如今再用銀百萬去接納林丹汗,反對者居多。
“其他大臣的意見呢?”
各部大臣都相互低聲交耳,他們在等有說話權的人出來。這個人自然是內大臣孫承宗。邊事上,孫承宗的意見一向爲皇上所看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事情處理的辦法。好一會孫承宗出班,各個大臣都安靜了下來。只見孫承宗道:
“皇上,微臣以爲溫大人所言極是。”
其他大臣們都鬆了口氣,既然孫內支持,自然就不需再跟那個什麼林丹汗去討價還價什麼的。跟蒙古人和談對他們而言,決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孫承宗繼續講道:“微臣以爲在大同,宣府兩處重兵佈防是必須的。蒙古人與我大明相持兩百餘年,太祖皇帝置九邊就是爲了防止北虜入侵。英宗,世宗時蒙古都率兵來犯京師,大同作爲京師北面門戶,應當嚴防小心。”
“大同,宣府佈防朕是同意的,這點你不用再講,與林丹汗的結盟你怎麼看?”我急於知道這老臣對於和談的態度,要是內都反對,那就幾乎沒有戲了。
孫承宗看出了我的意思,連忙奏道:“皇上,微臣以爲如今遼東戰事處於相持階段,若是能加入蒙古人參戰自然是極利於我大明。但蒙古人反覆無常,臣以爲須得穩重是。”
這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回奏,也沒有把話說死!我正思慮如何說服臣的時候,又有人出來說話了!
“皇上,微臣以爲不可!”說話者是詹事府少詹事鄭以偉,這位老夫修潔自好,書過目不忘,文章奧博,大道理一套一套,我就是頂他不順讓他到詹事府去。他可以說是明朝科考八股培育出來的典型學究。幾乎說行事言行都引經據典,你也找不到毛病。但要他拿出辦法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人心,天意,要仁德服人的話。我不是很想聽他現在講大道理,但朝會上我又不好阻止大臣上奏,只好打起精神道:
“鄭愛卿爲何覺得不可?”
鄭以偉沒有說話,而是直接跪了下來叩頭道:“臣認爲結盟不可議!皇上難道忘了兩宋朝的前車之鑑了嗎?”
此話一出,下面的臣無不肅然,都替他捏了把冷汗。鄭以偉所說兩宋朝,就是指北宋與南宋。明人都以繼宋爲正統,根本就沒有承認元的地位。北宋末年,北宋聯合金國攻打遼國,結果連京城都給了人家,南宋末年,聯合蒙古攻打金國,結果連宗廟社稷都給蒙古人佔去了。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但都不敢講出來。畢竟拿大明跟亡國的兩宋相比是十分忌諱的事情!滿殿的大臣都在看着我,看我如何處置這出言無狀的鄭以偉!
我看了下跪着的鄭以偉,不禁有些佩服他的勇氣,可惜他不是我現在所需要的人。對於一個皇帝而言,他的人要求往往就是那樣的矛盾。對於一個有能力的君主,自然要求臣下的能力也是出衆,而且好都是能獨擋一面的人。但皇帝往往考慮身後事的時候,爲所謂的千秋萬代考慮的時候,他們選的臣就是些愚忠有氣節的。但是,往往這部分的臣,大都是些空談而無干的。就拿大明而言,太成二祖建就的繁榮帝國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慢慢的削弱。
“起來吧!鄭愛卿也別跪着了。”我望着有些錯愕的臣道,“此時不比宋朝,朕也不是那糊塗之君,不可比,不可比!既然大家對於大明與蒙古結盟的事心存疑慮,那朕決定先派出使者到察哈爾部探探虛實。至於幾位愛卿講的佈防之事,大同,宣府兩處朕也覺得應該派人前去整治,大同方面朕已經有了人選,對於宣府各位有何意見?”
兵部尚書王永光道:“啓稟皇上,宣府總兵侯世祿甚是稱職,臣以爲只要兵部文整飭便可!”
兵科給事中李覺斯道:“微臣以爲王尚書此言不當,若侯總兵稱職,宣府又怎會兵員虛浮,士卒鼓譟呢?”
雖然李覺斯說的是天啓朝舊事,但朝中皆知。王永光給問了個大紅臉:“這……”
我暗思這個侯世祿看來是帶兵打戰有一手,卻懶於宣府後勤,要是能換一個好一點的將領也不錯。
“其他大臣還有什麼人選嗎?”
“微臣以爲撫寧伯張承翼可任!”說話的是中軍督府提督鄭其心。
“撫寧伯?”我有些疑惑,這是懿安皇后的堂兄,禮部尚書英國公張惟賢的侄。若不是他們講起我倒實在沒有什麼印象。
“皇上,撫寧伯原是灤平的守備,向來治軍嚴謹,因魏黨作亂朝綱之時被罷免閒住,臣以爲撫寧伯可任。”
嗯,這也算是一個可用之人, 對此其他大臣見孫承宗沒有說話,也就沒有什麼意見。畢竟現在能有乾的人不多,其他的都已經身居要職。唯有英國公出來道:
“皇上,臣恐撫寧伯不能勝任,請皇上另選賢明!”
“哎,舉賢不避親,撫寧伯是懿安皇后的堂兄,朕是信得過的。朕就決定讓撫寧伯去宣府作個協守,配合侯世祿整治好宣府的駐兵。”
“臣代舍侄叩謝隆恩!”
“好了,此事商議到此,退朝!”
朝堂上我沒有公佈把一些重要任命說出來,雖然我是要和談,但大同作爲一個防範蒙古人的重要堡壘,自然要找一個主戰派。畢竟防範是很重要的,戒備之心不可無。在我心目中,張宗衡是第一人選,對蒙古人的政策上他一直都是主戰派,由他任大同巡撫,再給他配一個總兵張翼明合適不過。至於去察哈爾部結盟的人,我已經想好了,就由宋獻策去!
宋獻策即使腦瓜轉得再,他也沒有想到我會交給他一個這樣的任務。但我尊爲皇上,說出的便是旨意,容不得他推辭。
“皇上,微臣爲皇上分憂自當鞠躬盡瘁,但微臣方受恩未久,所知甚淺,微臣恐誤了皇上的大事!”
看着還抱着一絲迴避想法的宋獻策,我不禁有些偷笑道:“此事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你去林丹汗部看看就是了,當然你也別空手去,舊年朝廷尚有八萬一千兩的賞銀未給,你這次帶過去便是,蒙古人重利,自然不會爲難你。你呢,主要是看看林丹汗對結盟的態度,以及察哈爾部落的狀況。至於結盟的條件,你到時再上折請旨便是。朕這回便是讓你以禮部郎中出使!”
可能是後的官銜打動了宋獻策,他有些顫抖的叩謝恩。畢竟不是經過八股出來的臣,多少還是帶有很多功利性。要想找一個沒有私心,又善於變通的人這實在是太矛盾了!!
隨後幾天我讓宋獻策到鴻鱸寺學習禮儀,等到八月大同的糧餉京運,就讓宋獻策順路先去大同,然後由兵丁護送到歸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