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巡視三營(中)

沒有想到孫承宗早得到消息出來迎接了,不過轉念一想便明白過來。前陣子通州之行,神機營一直在我身邊保護,他們裡邊的人認得我也不足爲奇。方纔那個哨官顯然是認出我後,趕忙去稟報了孫承宗。

“衆位將士平身!”

“謝皇上!”在場的三營士兵一齊喊起來氣勢頗壯。

爲首的孫承宗卻是暗暗吃驚,事前他並沒有接到皇上要來三營的旨意。皇上突然到來是爲的什麼呢?!最近朝廷中並沒有什麼大的事情發生。皇上身着軟甲又無百官隨從,只是帶着宮中的禁衛。難道皇上是檢閱三營來了!孫承宗不敢再想,起身後奏道:

“皇上駕臨,老臣有失遠迎還請皇上恕罪。不知皇上三營此行”

我呵呵笑道:“朕來這自然是爲了看看你們訓練得怎樣!朕的三營無須再守城看門,也沒有混吃等死的,如今遼東未平,不可解甲懈怠!你們是朕縱橫天下的虎狼之師,朕心裡可是着緊的很!”

“皇上要巡視三營,老臣這就去準備!”

“孫愛卿不用着急!這檢閱的事情慢慢來,走馬觀花怎麼能看得出問題來。朕到三營不單是要了解你們的訓練情況,更重要的是看看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老臣記下了!皇上遠來,臣恭請聖駕到帳中休息!”

說着,孫承宗在前頭引路,進了中軍帳營,其他閒雜人等都攔在了外邊。我留下孫承宗,想聽聽他對朝鮮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畢竟他兩次出關守遼東,對那邊的實際情況較爲了解。我對他也不遮掩什麼,直接將我對女真人動兵的估計說了出來。

大約明白我想法的孫承宗沉吟了一會後道:“皇上,老臣尚有一事不明!”

“說!”

孫承宗斟字酌句道:“不知皇上爲何認爲女真人一定進攻的是朝鮮,而不是跟我們也同樣結盟的蒙古人?一旦朝廷決策失誤,不單朝鮮方面勞民傷財,連着大明的威信也將蕩然無存。蒙古一失,則錦州犄角防禦便不攻自破。此事關係重大,老臣不敢不多嘴一問!”

孫承宗的擔心倒不是多餘,之前我也曾想到這點:

“愛卿所言及是,朕也是經過幾番考慮才認爲女真人會先攻朝鮮。”

“請皇上明示!”

我擡頭望着帳頂,想起歷史上所記載的皇太極。老實說我對清朝前期的領袖人物都很是佩服,皇太極生前雖然沒有問鼎中原,但正是由於他一手打造,才使得清軍有了取明代之的資本。皇太極是這個時代的梟雄,若非我對後世歷史有所瞭解,還真無法應付他高超的謀略。

我吁了口氣道:“女真敵酋皇太極自從登基以來,一敗於錦州,再敗於遵化,第三次跟我大明鏖戰,廣寧雖被他毀去,卻也讓他損失了數萬人馬。女真建八旗制度,一向以軍功爲重,下頭的旗主又手握兵權,皇太極登基以後沒有像樣的功績自然說不過去,他要鞏固皇位,必然會重新挑起戰端。至於他爲何先攻朝鮮原因有三,其一在於朝鮮勢弱,再者朝鮮在半島之上,一旦大軍攻至,朝鮮王退無可退。而蒙古人則不同,北方的草原寬闊得可以走上一年,打不過就可以跑,女真人攻蒙古未必能取全功。其三是朝鮮南方兩道盛產糧食,若是女真人能征服朝鮮,則可憑白增加助力,也可緩解遼東缺糧的危機。皇太極很需要這樣的一場勝利來維護他的權威,所以他肯定會小心謹慎,找一個十拿九穩的目標。朝鮮確是再適合不過了!”

孫承宗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激動得嘴角不停的顫抖,很明顯他認可了我的分析。

“老臣慚愧!皇上聖鑑至此,老臣倒是多慮了!但朝鮮遠離我大明,如果單憑朝鮮自不足以跟女真對抗。遼東精銳全在錦州一線,大明在陸路實難以救援,即便是牽制也極爲有限。”

“這一點朕知道!”

“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要在朝鮮拖住女真人,而且決不讓皇太極得逞。”

孫承宗聽完我說的話又陷入了沉思,過了許久才緩緩道:“皇上要行此計策也並非不可,但但朝鮮之地恐怕生靈塗炭,要毀於戰火。”

嗯!我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對於這點我何嘗不知道。

“既然愛卿有了想法,不妨將法子說出來,看看是否一樣!”

孫承宗躬身道:“臣只有四個字:壁堅清野!”

我一拍案臺站起身道:“好,好,好!果然跟朕想得一樣!朕來三營之前已經定下此策,也暫定好了出使朝鮮的人選。”

孫承宗道:“不知道皇上將派何人出使?”

“工部右侍郎姜曰廣!”

孫承宗皺眉思慮了一陣後道:“此人在朝鮮頗有名聲,出使說服朝鮮王抗女真倒也可以。不過他不通兵事,要讓朝鮮王撤離百萬子民安排防禦就有些勉爲其難了!”

我不禁嘆道:“這也是朕猶豫的地方!”

“皇上爲何不再派一人協助姜侍郎?”

“哦?你可有人選?”

“臣斗膽舉薦一人,現任太常少卿鹿善繼!”

“鹿善繼?”

“是,此人乃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天啓元年改兵部職方主事,臣方理兵部得其助力倚爲左右手。後老臣受命出關,以鹿善繼爲贊畫,助老臣拓地四百里,收復城堡數十。老臣以爲鹿善繼爲最佳人選!”

嗯!孫承宗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一下子就解決了我思慮了幾天的問題。這個鹿善繼既然被孫承宗所推薦,自然是有些本事的。我剛要答應,到了嘴邊卻轉口道:

“孫愛卿給朕推薦的人,想必差不到哪去!朕回京後便考查他,看是否勝任!”

孫承宗躬身道:“老臣代他謝皇上恩典!”

我重新坐下道:“這有什麼好謝,你等與朕爲的都是大明的江山。來來來,跟朕說說三營的操練情況,朕給你的訓練法子有沒用處?”

“老臣這半年來一直按照皇上所教的法子訓練三營,如今效果不錯”

孫承宗一直跟皇上聊了兩個多時辰才退出來,雖然已經口乾舌燥,但他不敢懈怠。皇上來三營巡視,就住在神機營中,防衛可不敢掉以輕心。神機營中有諸多火器,要是有什麼意外驚了聖駕那還得了。所以孫承宗一刻沒有停,立刻召集神機營的將官,要他們將各自的兵營、火器看好,特別是紅夷大炮,沒有他的批准不得練習火炮發射。這樣孫承宗還不放心,又親自查巡了一遍。忙完這攤,他又跟侍衛統領呂強商議了皇上駐地的禁防問題,調來了一隊親軍在外圍守護。忙了好一陣纔有時間停下來休息!

第二日我起了個大早,天亮沒多久我就起身了。外邊的士兵已經在晨練,就算我想睡也睡不着。不說別的,就上萬人在那跑步,聲勢就大的驚人。恐怕是因爲我在,他們還沒有喊口號,不然就不是單單的驚人,恐怕附近山中的獸類都給驚走了。

用過早膳,我觀看了神機營訓練的成果。神機營專管火器訓練,特別是火槍,營中人人都要求會發射。他們演示給我看的就是方陣四段擊,這是我根據火槍的射程,士兵更換彈藥的時間制訂的。由於採用了長錐形的彈丸,定量的彈藥包裝,使得火槍的穿透力跟射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上槍時間也大爲減少。但螺旋線的問題還是沒有很好的解決,無法量產,所以三營所用的是直膛線的燧發槍。

我對他們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意見,這一次檢閱可不是看錶演隊伍,而是實實在在的讓所有士兵進行裝彈射擊。按照我的要求,他們不單是佈陣進行輪射,還有在行軍過程、遭受突襲時的禦敵情況。

很快不足的地方就暴露出來,在緊急時,不少士兵忘記了將通槍條取出就射擊;也有慌亂中前後排士兵在輪射時相互碰撞;更重要一點的是,由於平時是靜態的佈陣,一旦突然遇敵時,士兵只知道自己固定某個位置,等他們按照往常那樣排好陣列就已花去不少時間,這在戰場上是不可想象的。

這說明士兵的個人素質還是不行,缺乏應有的自覺性,很大的依靠將領的指揮。對此,我不得不召集神機營的所有將佐進行培訓,將後世的一些軍隊常識教給了他們,我要三營將士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連着好幾天我一直督促着他們,不僅是神機營,還有神行、神樞營,所有的訓練都採用實彈射擊!要不是軍事演習會有傷亡,我便想着讓他們真的打上一場。現在的三營不同原先的那一支,他們大多數沒有上過戰場!要是哪天我真的將他們派往遼東,他們能否應對得過來呢?!在和平的地方又如何訓練出士兵的戰鬥力呢!

忙了兩個時辰終於寫完了,我伸了一個懶腰,環視帳內周圍,發現孫承宗仍強打着精神在旁侍侯着。這段日子孫承宗一直跟在我身邊到處巡視,也累得他不輕,便溫言道:

“朕來三營這幾日,愛卿辛苦了!今晚愛卿就早早回營歇息,有傅山他們在這,愛卿不用擔心!”

“啊,皇上,老臣不困!”剛說完,孫承宗確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有些尷尬的站在那!

“呵呵,還說不困!不用回去休息都要朕下旨吧!”我不禁開玩笑道。

“臣不敢!皇上”孫承宗欲言又止,沒有說下去!

“有什麼事情你就說吧!”

孫承宗猶豫了下才道:“微臣以爲皇上乃大明天子,管的是天下大事,皇上在三營逗留過久,非天下臣民之福啊!”

“哦,此話從何說起?”

“三營訓練此乃各將佐之職,皇上降尊屈貴親自指點,爲捨本取末之舉。若事事躬親,皇上即便徹夜不眠也難以處理完。且軍營火器繁多,皇上現在發射,於皇上安全更爲不利,是以老臣以爲皇上應早日回京,三營的訓練可交由老臣。”

“這個”我知道孫承宗是一片好心,說的也在理。可問題是我的見識高他們幾百年,沒理由我知道的有用東西不教給他們吧!我頓了頓,拿起方纔寫的士兵訓練項目道:

“朕知道了,這是朕寫的一點東西,朕想着作爲士兵平日訓練的內容,你拿去看看。沒事你就退下吧!”

孫承宗恭敬的接過,他原任過天啓皇帝的太傅,見到皇上有越君常,自然忍不住出聲勸諫。孫承宗以爲自己這樣掃皇上的興頭,說不定會招來訓斥。不想皇上聽了並沒有多大反應,也看不出皇上心情有什麼變化,孫承宗只好躬身告退。

孫承宗走後,我出帳篷走走透口氣,傅山跟呂強一左一右的跟着。我毫不目的的繞過幾個侍衛營房,到了御營的外圍。這個時代的空氣真好,沒有任何污染,深吸幾口後,大腦也變得空靈起來。孫承宗說得不錯,若事事躬親,我便是累死也忙不完,看來我要找些幫手纔好,當然最好的幫手莫過於一心學院的學生了。我是學院的正院使,辦起來更加容易。

我想妥之後,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正要轉身回營突然聽有人道:

“二弟,你也喝一口,到了夜晚會有些寒氣!”

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26章 算計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1章 南國方略第70章 河道第96章 過河棋子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311章 亂子第258章 冊封第243章 協議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301章 意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97章 屠戮(中)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81章 問題(上)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94章 決不簡單第79章 朝議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90章 說服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章 夜看明書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253章 迴鑾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237章 組建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54章 被逼出城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9章 改革開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89章 遣使第63章 殺伐第65章 預謀南巡第68章 京察(上)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8章 雪上加霜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6章 另設太學第52章 親征第255章 探視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96章 屠戮(上)第44章 進犯朝鮮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240章 選擇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315章 鐵案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322章 展望第93章 歃血第279章 決裂(下)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15章 鐵案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5章 親自挑選第9章 新任御史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145章 圍困
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26章 算計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1章 南國方略第70章 河道第96章 過河棋子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311章 亂子第258章 冊封第243章 協議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301章 意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197章 屠戮(中)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281章 問題(上)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94章 決不簡單第79章 朝議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90章 說服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章 夜看明書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253章 迴鑾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237章 組建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54章 被逼出城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9章 改革開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89章 遣使第63章 殺伐第65章 預謀南巡第68章 京察(上)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8章 雪上加霜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6章 另設太學第52章 親征第255章 探視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96章 屠戮(上)第44章 進犯朝鮮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240章 選擇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315章 鐵案第153章 五點要求第322章 展望第93章 歃血第279章 決裂(下)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15章 鐵案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5章 親自挑選第9章 新任御史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53章 血戰遵化第184章 明荷戰爭(上)第12章 意外驚變(上)第145章 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