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難以兼顧

九月的京師已經涼了下來,老實說騎着馬匹奔馳在原野上還是覺得有些冷風撲面。不過好在我練功夫也有一陣了,體魄日趨健壯,倒無視這點冷風。從去年來只要有空我都會帶着大內侍衛到豐臺大營,但臣子們對於我這種毫無天子出行的儀駕表示極大的不滿,特別是禮部跟都察院的官員,他們倒不是擔心我的安全,有一千大內侍衛陪着,不用擔心出現在襄陽那樣的事件,他們而是認爲我這樣隨意出宮破壞了禮制。對此朝中大臣頗多意見,時不時上奏摺拿武宗皇帝來勸阻我,我只是一笑置之留中不發。大臣們見不奏效就轉而彈劾經常陪侍我出入三營的孫承宗,個別激進的御史還牽連到內閣大臣,彈劾他們不勸諫皇上,致使皇上隨意出皇城。

我的第四任首輔跟了我這麼多年已經明白我的心性,他們對於御史的彈劾都是原封不動的遞到我這裡來,再按着慣例加了封辭呈上來,此後便對彈劾不聞不問。按着我的性子,這個辭呈奏摺都是沒有必要的,但考慮到這個也是以後對付權臣的手段之一也就保留了。不過御史們棄而不捨的精神我是領教過了,若是一昧的留中不發他們便以爲我在退讓,會再次揭起更大的清議逼來我就範。對付他們的辦法自然是多給他們找事情做,我很快就下旨讓他們到各地考覈官員政績風評以及秋稅的情況,對此御史們也無話可說,等他們到地方轉一圈回來就差不多過年了,過年又有各種儀式朝拜,要想再搞彈劾風潮至少要到明年,到時候他們還記得這件事情再說。

少了御史們的聒噪,我有更多的精力關注三營的訓練情況,每次去到豐臺就會住上十天左右。因爲孫承宗年紀大了,又是內閣大臣,所以我也不是每次都叫他陪着。我就順理成章成了三營實際的總督大人,直接指揮耿如杞、楊文嶽、劉之倫三位提督。李巖跟李自成兩人在訓練中異常突出,在有缺即補的情況下,將他們兩人先後升爲千總。新建的京師三營是按着嘉靖年間舊制以提督、副將、參將、遊擊、佐領、守備、千總、把總、哨長、什長、伍長爲建制組建而成。他們現在也算是一箇中下級別的武官了,雖然跟他們的前世宿敵吳三桂比起來要低了三級,但畢竟每個人的際遇是不一樣的,我也不想將李巖他們揠苗助長破壞了軍中的典制。

騎完馬回來一身輕鬆,我將馬繮一扔便進了營帳,侍衛忙牽着馬去了。方正華打了盆熱水過來給我洗唰,我抹了抹臉道:

“內閣的摺子都拿過來了嘛?”

“回皇上,侍衛已經一早加急遞了過來,奴才都已經放在案臺上了。”

“你去拿過來,朕一邊用早膳一邊看。”

“是!”

我打了幾份奏摺看了下,都是關於各省秋糧分運各地的奏摺。這些都是慣例也沒有什麼好批示的,我略略看過就放下了。突然我翻到一封有些奇怪的奏摺,因爲這封奏摺的是一位欽天監六品的監副寫的。按照我跟內閣的分工,四品以下官員的奏摺是可以由內閣先處置的,我過過目就可以了。但是這封奏摺卻是鄭重其事的遞了過來,上頭也沒有內閣的票擬。

“寫了些什麼呢?!”

我翻開奏摺,一目十行的看完後才知道這個監副說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前幾天發生了熒惑犯太微。對於現代人,什麼天狗吃月,紫薇星黯淡,哈雷慧星到訪啊都是屬於正常的天文現象,只要不是火星撞到地球就好了。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卻不是這麼想,欽天監向來都是觀察這種現象來預測禍福的。

就拿熒惑犯太微來說,古人認爲,如果行爲失禮,天降懲罰會由熒惑星表現出來。熒惑就是行爲失禮的意思,它出現就有戰爭,隱沒就會戰爭停止,以熒惑所在的分野占卜該國的吉凶。熒惑星預示着孛亂、殘害賊殺、疾病、死喪、飢餓、戰爭等災難的發生。而熒惑星停留或陵犯太微、軒轅座、營室宿,便預示對人君不利。

因爲前幾天出現了熒惑犯太微,所以這位監副就以此來向我提醒。當然他不只是預警而已,奏摺裡邊還引申了一個大問題出來。他歷數了我登基後出現的天文異象,並且跟我所遇到的險情一一對應。只不過差不多到圖窮匕見出總結的時候,那個監副的奏章就結尾了。

這算什麼呢?純技術性的分析嘛?!

我還沒有想出這個監副到底是什麼心思,他是要證明他的盡職,還是來給我找麻煩呢?我暫時將這封奏摺放在一邊,看來回京師後要親自召見下那個監副才行。想到這,我瞥了眼剩餘的奏摺,卻發現接下來的一封居然是內閣聯名上的。內閣大臣們如此慎重的給我上奏摺,我不得不重視起來。我也顧不得吃什麼早餐了,翻開奏摺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

奏摺裡邊的事情講得還是相當嚴重,幾個內閣大臣看了這個監副的奏章後都想到會給我帶來麻煩,所以聯合給我上了這封奏摺。裡邊講到,朝中及各地方官員知道後,第一反應就是以此來反對我不符祖制的法令;第二個就是出於對朝廷安危的憂慮,提出早日建立儲君。因此內閣大臣們諫議我要預先做好準備,否則又會鬧出百官死諫的大件事來。而且因爲我早前就提出過官紳一體納糧,各地反對的地方官員只怕也會齊齊上奏,那麼這場羣臣勸諫的規模只怕會聲勢浩大。內閣奏摺最後末尾隱諱的提出讓我早日建立儲君,一來可以封衆臣悠悠之口,二來也可以穩固大明基業。

不管怎麼說,我現在朝中還有很多臣子都是從萬曆年間過來的,耳聞目睹了當年的儲位之爭。所以他們對於我遲遲不立太子很是擔心,即使是內閣大臣也不能免。

可我怎麼跟他們說呢?

難道現在我就抨擊太祖立下的儲君制度不好嘛?即便我想,我也沒有那麼高的威望,只怕話剛出口就被羣臣的口水給淹死。萬曆年間朝中黨爭不斷,但是涉及到根本問題大臣們就會羣起而攻,即便任性的萬曆皇帝也無可奈何。而我呢,最怕的是大臣們**,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不能硬來。不能硬來只能另尋其他的辦法,最好的就是一個拖字,反正煒兒還小,還可以拖上幾年。

對於羣臣以熒惑犯太微這種天文現象來反對我的新政,我不能不提前做好準備。如果不事先想好對策,一旦被動之後就更加難辦了。對此,我當然要先想出個辦法來對付他們。

我敲擊了幾下桌面,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不錯的主意。

現在銘心堂裡張岱是主編,我回到京城裡就召見他,讓他預先在明刊上作出輿論導向。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各歷代皇帝實錄中查出天惑星出現時,大明並無大的災害,而有重大災情的時候天惑星卻沒有出現,以此論證熒惑犯太微並不準確。這麼一來,朝中大臣反對我改制的依據就沒有了。

想到這個主意後,我便想到就做,回書案上寫了封密旨給張岱,讓他將此事速速辦理,這一期的明刊屬於號外性質,只在京師各衙門發行就可以了。其他地方官都屬於牆頭草的,沒有京官撐腰,他們決不敢羣起上折。何況現在內閣是我的內閣,就算有個別人上奏摺我也可以留中壓下來。

我將奏摺交付給侍衛後,侍衛急忙上馬馳騁回京師了。

等我辦完事,方正華這個時候已經重新爲我端上碗燕窩粥。有這麼一個稱心的人服侍着,讓人覺得很舒服。我三下五除二的解決了早餐便在帳篷內看書,當然我並不是只是爲了看書而呆在三營,而是今天我要等一個人。

對於三營的建制,無論從什麼時候比,我這個三大營的規模都太過袖珍了。明初的時候京營就三十多萬,加上京衛、上直衛那就更多了,有七八十萬人馬駐紮在京師周圍。即便是土木堡之變後,京師三營全軍覆滅,但于謙振臂一揮也集結了十二萬人馬重新組成三大營。而我現在的建制,即使加上盧象升的神武營在內也就八萬人馬,爲此我不得不擴充下實力。從兵種來看,現在三大營最缺乏的就是騎兵,但是騎兵不僅造價貴,而且就大明而言也相當緊缺,戰馬自然優先補充給遼東。三大營本身就有騎兵的建制,只是人員不多,只有三千騎專門負責巡哨。爲了加強騎兵的訓練,我特地向袁崇煥要個練騎兵的人。現在不擴充並不代表着以後不擴充,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先。

我坐了沒有多久,就有個侍衛進來稟報:

“回稟皇上,方纔楊文嶽大人過來稟告說是遼東的騎兵將領到了。”

“讓楊文嶽回營主持軍務,至於那個遼東將領就讓他在外頭候着吧。”

“遵旨!”

以皇帝的身份自然不是想見哪個就哪個的,我現在直接下到三營跟提督們打交道大臣們還唧唧歪歪的,袁崇煥估計也就是派了個參將過來,我要是立刻接見,皇帝的權威可就一落千丈了。但是這個人是將來三營騎兵的創建者,我自然是要看看的,不合適當然找袁崇煥退人,所以我得擺擺皇帝的威儀,讓他在外邊候着先。

我的‘書’也看了相當的一個段落,其實我所看的書就是朝中大臣的目錄表,這是根據他們中進士的時間來排部的百官表,裡頭不僅有吏部的考功評價,也有捕風營考察得來的風評。一旦我需要人選的時候,我就會從裡邊挑出合適的人來。

我要找的人不但要忠誠聽話,才幹也要過得去,而且資歷也不能少。比如他們現在的三營提督,屬於從二品的大員,那麼即使我再信任崇禎朝新進的進士們也不能讓他們擔任。他們要有足夠的資歷去壓住下邊的將官,也要懂得整個兵營的運作。

我翻了一會後仔細比較,終於找定了人選,一個計劃也在我心裡漸漸成型。我越寫越有靈感,忍不住動筆全部記錄下來。好一會寫完之後,我才記起外頭還有一個將佐等着我召見。

“來人,去帶外頭那個將領進來吧!”

“遵旨!”

一會後,侍衛帶着一個滿面風塵的將領進來,看年紀倒不是很大,不過想想也是,京營裡邊就三千騎兵,袁崇煥總不能把滿桂給我帶過來吧。想到這,我也就釋然了。

那人剛進了帳門三步便跪下道:

“統領寧遠鎮裴國珍總兵麾下備禦營遊擊將軍吳三桂叩見我皇,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5章 爭奪(上)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7章 突生橫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22章 驚秫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45章 募捐第303章 手段(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93章 破城(上)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90章 說服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45章 募捐第九十六章第8章 閹黨盡除第246章 遠征第259章 獨角戲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302章 手段(上)第168章 鬥法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301章 意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236章 轉機第257章 團聚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93章 破城(上)第281章 問題(上)第45章 計中之計第84章 釘子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306章 問案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55章 探視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82章 問題(下)第69章 京察(中)第222章 驚秫第298章 應勢(上)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8章 太原第8章 閹黨盡除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11章 戰意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68章 太原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318章 雙管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26章 調動第317章 坐等第4章 出宮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221章 升空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304章 復職第59章 歸來辭去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6章 另設太學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93章 歃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97章 二審定案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244章 誓約第84章 釘子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44章 皇子
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75章 爭奪(上)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7章 突生橫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22章 驚秫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45章 募捐第303章 手段(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93章 破城(上)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90章 說服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49章 王京大火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45章 募捐第九十六章第8章 閹黨盡除第246章 遠征第259章 獨角戲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302章 手段(上)第168章 鬥法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301章 意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236章 轉機第257章 團聚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93章 破城(上)第281章 問題(上)第45章 計中之計第84章 釘子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162章 法不責衆第306章 問案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55章 探視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82章 問題(下)第69章 京察(中)第222章 驚秫第298章 應勢(上)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8章 太原第8章 閹黨盡除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11章 戰意第155章 改行建廟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68章 太原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318章 雙管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226章 調動第317章 坐等第4章 出宮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221章 升空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304章 復職第59章 歸來辭去第49章 王京大火第16章 另設太學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93章 歃血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97章 二審定案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78章 河南之變第134章 中央銀行第244章 誓約第84章 釘子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60章 損兵折將(下)第44章 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