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皇子監國

既然有‘第一神醫’之稱的傅山都束手無策,皇上的病情基本有了定論。朝中的臣們都認爲皇上不大好,徵召名醫不過作個樣罷了!這話雖講不出口,但彼此都心中明白。禮部已經開始在準備一些禮儀上的事情,免得到時候倉促。作爲被兩宮指定的太醫,傅山當然不會管這些閒言碎語。他雖曾診斷自己也無能爲力,但每日還是盡心爲皇上用金針開天門穴。兩宮跟內大臣來問,他也只答是聊盡人事以待天下良醫。

這日給皇上診完病的傅山回來後還沒有休息,就有兩位內大臣登門拜訪來了,傅山只好拖着疲憊的身相迎。

“成大人,賀大人,兩位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見教?兩位裡邊請!”傅山在門口施禮道。

“傅大人不必多禮,我跟賀大人到訪是想請傅大人過輔府中一趟。”成基命開門見山道。

“傅兄,輔大人臥病多時,朝中又正需重臣穩定局面,還望傅兄勿要介懷!”賀逢聖跟傅山年紀相仿,在銘心堂的時候又關係不錯,所以沒用官面上的禮節。

傅山心中苦笑不已,自己也好歹是舉人出身,皇上欽封的五品觀風使,現在居然被人當成了行醫郎中,到處拉着去看病。不過他也知道,兩位臣來請,韓鑛又是當朝輔,這樣的場面讓他拒絕不得。他也不拖延,拱手道:

“兩位大人信得過下官,那下官收拾一下就隨大人過府。兩位稍待!”

“那就有勞了!”

傅山略一收拾藥箱,便吩咐一個小廝準備出門。

“大哥,這麼晚了還要出去嗎?”一個少*婦裝扮的女走了出來。

傅山回頭微笑道:“嗯,我去下韓大人府中,一會就回來。天氣冷,你不要在風地裡站着,些回房。”

“哦,那早些回來!”那女便要回轉進房,看到外邊站着的成基命跟賀逢聖,紅着臉福了兩福進去。

賀逢聖眼尖,自然認得那是已故徐光啓大人的寶貝孫女,看她模樣已作婚嫁裝扮,自然是跟傅山成其了好事。賀逢聖拱手高聲笑道:

“恭喜,恭喜啊!傅兄成家立業娶得佳偶也不知會一聲,難道是怕小弟拿不出賀禮?!”

傅山訕笑了一聲,只得坦白道:“在上海之時,蒙徐老大人錯愛,招爲孫女婿。一是爲了結大人遺願,二來也有沖喜的念頭。讓兩位大人見笑了!”

成基命笑道:“傅大人華出衆,徐小姐端莊清秀,正是配佳人。你們若是在京城辦婚事,老夫還要厚顏去作個主婚人呢!”

傅山道:“大人過譽了!下官成親只是小事,有勞大人掛心!”

“好,咱們出吧!” 成基命知現在皇上病重,臣就是有天大的喜事也不好表露出來。難怪傅山回來對自己的婚事隻字不提。賀逢聖卻是在路上取笑個不停,任要傅山改日再擺酒席宴請他們銘心堂的一幫好友。傅山無言以對,只好答應作罷。

待他們來到韓府門前,下了馬車還沒有敲門,就有一韓府下人匆忙出來。成基命也算是韓府的常客,下邊的家丁都認識。那下人一見成基命,立刻上前躬身道:

“成大人來得巧了,我家老爺正喚小人去請大人過府,不想大人就在門前,小人這就去通報!”

那下人言語伶俐,禮還沒行畢,話就說完了,把成基命也繞了個糊塗:“你家老爺?韓大人,韓大人的病好了嗎?”

“託大人的福,我家老爺昨晚兒豁然痊癒,真是菩薩保佑。今兒就可以下地了,看來是我家老爺平日爲善,夫人進廟燒香,有滿天的神佛保佑,你看這不是……”

那下人還要胡侃,成基命哪理得他這麼多,大袖一揮,疾步往裡走。賀逢聖跟傅山聽得都暗暗稱奇,也跟着往裡邊去看個究竟。

進了韓府內宅,果然見輔韓鑛蓋着褥,正坐在暖炕上,看見成基命他們到來便要起身。成基命一把扶住道:

“大人不要起身,您坐好就是!”

韓鑛看到他們也很激動,連連道:“好,好,你們坐!唉,老夫一躺了這麼多時日,朝中生那麼多事,正想找你們說說。”

成基命應道:“輔大人身剛痊癒,好生將養着,朝廷的事情下官待會再給大人稟報。下官跟賀大人正打算找傅大人過來給您診脈,今日遇着了,那就再診一脈好安心。”

韓鑛心中有事本想拒絕,但想到他們一片好意,只得答允。他伸出手來道:“有勞傅大人了!”

傅山上前,眯着眼睛診了一會脈,皺着眉思慮了下問道:“大人的病情可是突然就有了好轉?”

韓鑛回思後點頭道:“正是,老夫昨兒晚上能說話,今早就感覺渾身有勁可以下牀了!”

傅山面露微笑道:“大人的病已經無礙,只是以後多注意飲食清淡爲主,同時少思,少怒,少熬夜就可以了。”

韓鑛“哦!”應了一聲便沒有再說。

傅山心知他沒有在意,微嘆了一聲沒有再言語,出到偏室開了張藥方便告辭回去了!成基命他們則陪着韓鑛,將這個月宮中,朝中生的事情都稟報了個遍。韓鑛知道皇上病重的消息,是坐不住,第二日便上朝主持議事。

韓鑛一早就到乾清宮給皇上叩安,看到皇上仍舊在昏睡中。想到自己跟皇上差不多同時生病,自己好了,皇上仍舊還在病中,韓鑛悲從心來,在御榻前哭嚥了許久。後是婉琴皇后讓內侍扶他起身算了事。

待韓鑛拜別皇后回到內的時候,其他人都在等着了。原本韓鑛病癒歸來,大家應該說些祝賀的話,但皇上病情如此,大家也就不好說出口了。對於韓鑛回來,錢龍錫爲高興。因爲就在昨日還有一件事情壓得他喘不了氣,現在皇上病重,已經有不少大臣上奏摺要求大皇監國。雖然大臣們說得有道理,可這是爲人臣所能決定的?!上回立太的事情給皇后和慧妃訓了回來,他可不想再去碰釘。韓鑛現在回來,他樂得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輔。所以待韓鑛一坐定,錢龍錫就將自己面前的一疊奏摺遞了過去。

“輔大人,這是幾日內朝中大臣們遞上了的奏摺,大人不在,我們也不好處置。請大人過目!”

“嗯!”韓鑛沒有覺察出錢龍錫的‘私心’,拿起一本奏摺便打開來看,其他人也就在自己位置上忙碌起來。過了一陣,韓鑛看完所有奏摺後,便開聲道:

“這些奏摺各位都看過吧,大臣們爲了穩定大明朝政,想依照祖制請大皇監國,各位以爲如何?”

鄭三俊將手中的奏摺‘啪’一聲合上,道:“既然是祖制,當然可以依照而行。”

其他人也是存了這般心思都點了點頭。只有張惟賢出聲道:“請大皇監國乃國之典制,然皇年幼,內不能決者又該如何處置?”【歪-歪-書-屋】

張惟賢這麼一說又給韓鑛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因爲皇年幼,監國的必然後果是後宮干政。本朝的司禮監的權力削減,遞上中宮的奏摺要蓋上玉璽就得經過皇后那一關。也就是說,皇監國實際上是後宮監國。但若是內乘着皇上年幼包辦一切,那就是篡越!

韓鑛畢竟是朝中的老臣,對於大明數朝的典故瞭然於心,他思慮了一會後道:“張大人所言極是,大皇既然年幼監國,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英宗,神宗皇帝都是年幼登基,全賴太后跟內主持,這些都是有例可考的。內不能決,自然皇后是要看的。但咱們可以勸說皇后暫時取消中旨,有什麼不妥可以讓通政司跟六科給事駁回。”

中旨是指由皇上直接出,不經過內而是直接到六部的旨意,具有皇權獨斷的特性。韓鑛的建議就是想一切旨意的下都經過內。

大家聽了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張惟賢笑了笑道:“輔大人的主意雖好,但不知皇后心意如何?!”

韓鑛斷然道:“請大皇監國,乃當務之急,今日下午各位便隨老夫進宮見駕,老夫親自跟皇后娘娘說。”

韓鑛說做就做,下午召集了三公六卿在偏殿求見皇后。這一次他們避開了‘立太’這個不臣的主張,而是單請大皇監國。當然這裡邊影射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大明幾朝監國的都是太,也是後來的皇位繼承人。請大皇監國也就是等於在立太。

高坐在垂簾後邊的婉琴皇后似乎早料到如此,她沒有象上次那般提出反對,而是淡淡道:“衆位卿家都想着立本宮皇兒監國?”

衆大臣都拜倒道:“臣等爲大明江山社稷,請立大皇監國。”

衆人喊得異口同聲,自然是早先做了準備。他們看不到皇后什麼表情,喊完之後,只能跪着等皇后話。過了一會,只聽見皇后幽幽嘆了一聲:

“唉,煒兒年幼監國實屬無奈,各位卿家既然提了出來,那就講下監國是什麼樣的章程!”

輔韓鑛出聲答道:“因大皇年幼,臣等請朝廷內外奏摺由內藍批,暫停中旨。內不能決者,由九卿公議,九卿公議不能決者,請大皇處之。”

“就這樣?”

“是!”韓鑛應了一聲。

婉琴冷哼道:“這就是皇監國嘛?!簡直就是內監國!不中旨,所有奏摺由內批覆,這在大明曆朝何曾有過。本宮雖是一個婦道人家,但也知曉大明的典故。向來奏摺都是內擬票,皇上蓋印方可下。今日皇上病了,特許你等可藍批迴復,居然還要得寸進尺。你們想要煒兒監國,再慢慢議來!”

婉琴皇后犀利的言詞早就讓衆人見識過了,只有輔韓鑛正在納悶,他只聽說慧妃伶牙俐齒,想不到皇后也是這般有主見。但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不能不議下去。

“那依皇后娘娘的意思,又當如何?”

“既然是監國,那就按照成例來辦。皇上準你們藍批奏摺,本宮斷無取消之理。但六部大臣的折,各地方的密奏摺都不是你們內能處置的,自然要交到中宮來。”

韓鑛急道:“可大皇畢竟年幼……”

皇后截然打斷道:“這不是你們內考慮的事情,所中旨還有通政司跟六科給事,若皇兒胡鬧,他們自然會駁回來的。”

“這……”

整個局面都出乎大臣們的意料之外,這哪是個深居後宮的女人啊,簡直就是經歷宦海沉浮的政客!連消帶打,內大臣們絲毫沒有佔到便宜。朝中的大臣們不禁在想大皇監國是否真的有利大明?皇后如此精明強幹,歷史上的‘女禍’會不會在大明出現呢?要真如此,那自己死後真是無顏見列祖列宗了。

就在他們都還在思慮如何遏制皇后干政的可能性,大臣裡邊意外出現了分裂。第一個出來說話的自然是禮部左侍郎溫體仁。

“老臣以爲皇后娘娘所言極是,監國之事既然有祖制在,咱們爲臣的就按着祖制辦是正理。取消中旨也不是爲臣者所能做的。”

溫體仁剛說完,馬上招來同僚的白眼。簾後邊的婉琴卻讚道:“溫卿家果然熟知典故,難怪昔日皇上對你也讚譽不絕。”

“臣愧不敢當,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這邊溫體仁說完,他的死黨周延儒自然也緊跟其後出來維護一通。刑部尚書張至也認爲畢竟有祖制在,一切還是按照祖制來穩妥點,六部其他的老臣多少也有點這個意思。這讓內很下不來臺。以前都是他們用祖制來壓皇上,不想今日卻是給皇后挑動着,用祖制來壓他們。

支持內這邊的人不得不拿起‘此一時彼一時’的論調來迎戰,結果兩邊你一言我一句的爭辯起來。婉琴皇后隱在簾後不再言語,但下邊的爭論卻激烈起來。溫體仁他們甚至叫囂完完全全按祖制來,取消內藍批的權力。內中平日說話較有分量的鄭三俊跟張惟賢此時卻沒有出聲,兩人不知在想些什麼。

韓鑛見事情越辯越糟,只得喝停道:“大家不要只逞口舌之利,要真有益於大明是!”

溫體仁還想說話反駁,婉琴皇后適時的說道:“完全恢復祖制,本宮也不去想這些。皇上還在,陛下所立的政,本宮也無權改。本宮還是原先的提議,韓輔以爲如何呢?”

“皇后娘娘所言極是,老臣沒有異議!”

韓鑛見好就收,知道再講下去結果難預料。內掌有藍批的權力,又無太監亂國,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皇后跟輔都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不好再提什麼異議。大皇監國之後,其實大明朝政跟以前的沒有多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內用藍批理政算是法定下來。也就是說,即便皇上大行了,大皇登基,他們仍舊擁有藍批的權力。只有皇成年以後,有收回的權力。這也是爲什麼大臣們急着讓大皇監國的一個原因,畢竟沒人知道,在後邊的皇權交接過程中會出什麼意外。

在商議完這件大事後,韓鑛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大皇監國,皇上又在病中,爲避免有人招搖撞騙,又或鼓動人心鬧出事來。老臣懇請皇后娘娘:皇上若有旨意,需得有內大臣與娘娘在旁好!”

韓鑛的意思明白無誤了,也就是說皇上的遺旨需得到內大臣的確認有效。韓鑛這也是爲了防備有人拿皇上的旨意作文章。

這一回,大臣們倒是統一了戰線都沒有說話,頓時整個偏殿鴉雀無聲,全在等婉琴皇后的回答。

皇后沉吟了半晌後慢慢道:“輔大人心細,本宮答應便是!”

崇禎七年正月己丑,大皇監國詔書下,各地大臣都別有一番心思!

第236章 轉機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284章 較勁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4章 高手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73章 反應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55章 探視第301章 意第212章 奪氣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56章 退兵(上)第29章 安南之行第10章 陝西流民第238章 條件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317章 坐等第311章 亂子第2章 是夢非夢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4章 出宮第320章 説客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74章 歸來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221章 升空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章 夜看明書第145章 圍困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44章 誓約第250章 反覆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02章 算計(上)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2章 偷襲?!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97章 屠戮(中)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91章 南國方略第172章 聽案(中)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42章 南退第86章 援手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62章 運糧第80章 喜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07章 接應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69章 京察(中)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39章 東巡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51章 各施其道第94章 調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5章 逼迫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94章 破城(中)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60章 召回
第236章 轉機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284章 較勁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24章 高手第87章 鼎立局勢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43章 寧靜遼東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73章 反應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53章 不變之局第255章 探視第301章 意第212章 奪氣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56章 退兵(上)第29章 安南之行第10章 陝西流民第238章 條件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317章 坐等第311章 亂子第2章 是夢非夢第192章 兵臨城下(下)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4章 出宮第320章 説客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4章 巡視三營(下)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74章 歸來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221章 升空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章 夜看明書第145章 圍困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44章 誓約第250章 反覆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02章 算計(上)第134章 方案圖紙(下)第62章 偷襲?!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97章 屠戮(中)第229章 該給的纔給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53章 血戰遵化第91章 南國方略第172章 聽案(中)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42章 南退第86章 援手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62章 運糧第80章 喜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07章 接應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69章 京察(中)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29章 憂天杞人(上)第39章 東巡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51章 各施其道第94章 調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37章 學生,老師第75章 逼迫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50章 迂迴策略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94章 破城(中)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260章 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