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趙策三(8)

秦王曰:“諾。勿使從政。”諒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秦王乃喜,受其幣而厚遇之。”

[註釋]

①趙豹:即平陽君。②本意是進攻趙國,卻說受命,實際是外交辭令。③葉(shè射)陽:指葉陽君,名悝(lǐ裡),又號高陵君。涇陽君:名市,二人均爲昭王同母弟。④膳啖:膳食。嗛(qiè切):通“慊”,愜意,滿意。⑤刳(kū枯):剖開。胎:腹中未生的幼體。夭:此指小獸,出胎者爲夭。

[譯文]

於是秦王接見了諒毅,秦王說:“趙豹和平原君多次欺騙、玩弄我於股掌之中,趙國如果殺了他們兩個,我也就算了,如果不殺,我就將率各國人馬到邯鄲城來討個公道。”諒毅說:“趙豹和平原君都是敝國君主的兄弟,就如同葉陽君和涇陽君是大王的兄弟一樣。大王與兄弟之間的友愛,天下聞名,大王您每次有好的衣服和好吃的,都要讓葉陽君、涇陽君一起分享。葉陽君、涇陽君兩個的車馬、衣服都和大王使用的一樣。我聽說:‘打翻鳥巢、搗毀鳥卵,鳳凰就不會飛來,傷害小獸,騏麟就不會前來。’如今如果我按大王的意思回報給敝國的君主,敝國君主心裡畏懼肯定不敢不順從,這樣的做法,恐怕也會傷害葉陽君、涇陽君的心吧?”

秦王說:“好。那就不要讓他們二人過問政事好了。”諒毅說:“敝國的君主對兄弟們教導無方,得罪了您,現在我們決定罷免他們,不讓他們參與國政,讓您稱心如意。”秦王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接受了諒毅帶來的禮物,很有禮貌地接待了他。

趙使姚賈約韓魏

[原文]

趙使姚賈約韓、魏,韓、魏以而反之①。舉茅爲姚賈謂趙王曰②:“賈也,王之忠臣也。韓、魏欲得之,故反之,將使王逐之,而已因受之。今王逐之,是韓、魏之慾得,而王之忠臣有罪也。故王不如勿逐,以明王之賢,而折韓、魏之招③。”

[註釋]

①以:通“已”。②舉茅:舉姓,茅名。③之招:招,指招收姚賈。

[譯文]

趙國派姚賈前去和韓、魏兩國締結盟約,可韓、魏兩國不久又背叛了趙國。舉茅替姚賈對趙王說:“姚賈是大王的忠臣。韓、魏兩國都想要得到他,所以用背叛趙國的名義,逼迫大王驅逐他,而自己卻趁機接納他。現在大王如果驅逐姚賈,這是韓、魏兩國想要看到的結果,然而大王的忠臣卻有了罪名。所以大王不如不驅逐姚賈,以表明大王的賢明,並挫敗韓、魏兩國招收姚賈的企圖。”

魏敗楚於陘山

[原文]

魏敗楚於陘山,禽唐明。楚王懼,令昭應奉太子以委和於薛公。主父欲敗之,乃結秦連宋之交,令仇郝相宋,樓緩相秦。楚王離趙、宋,齊、楚之和卒敗。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爲質①,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②。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xì)也③,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④,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⑤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⑥之數,以衛王宮,沒死⑦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⑧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⑨。”對曰:“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註釋]

①長安君:趙太后的幼子。長安是封號,不是地名。②趙太后:即趙威後,趙惠文王之妻。公元前266年惠文王死,子孝成王即位,年少,由威後執政。③郄:通“隙”,不舒服。④耆:同“嗜”,喜歡。⑤賤息:“兒子”的謙辭。⑥黑衣:當時趙國宮廷衛士的制服。⑦沒死:冒死。⑧填溝壑:“死”的謙辭。⑨異:特別。

[譯文]

魏國在陘山之役中打敗了楚國,擒獲楚將唐明。楚王害怕了,便派昭應送太子去做人質,通過薛公田文與齊國媾和。主父趙武靈王想要破壞這事,就與秦、宋聯合,並派仇郝出任宰相,派樓緩出任秦相,以秦國爲主,結成了秦、趙、宋三國聯盟,楚、齊兩國媾和之事因而終於失敗。

趙太后新執政,秦軍派兵就猛烈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你們要用長安君做人質,我國才能發兵。”太后不答應,大臣們竭力勸說。太后向身邊的人明確宣佈:“有誰再說叫長安君前去做人質的,老婆子我一定向他的臉上吐唾沫。”

左師官觸龍說自己要拜見太后,太后怒氣衝衝地等着他。觸龍入宮後,慢慢地往前走,走到跟前自己告罪說:“老臣我腳有毛病,實在走不快啊,我也很久未能拜見您了。雖然我私下裡原諒了自己,可是又怕太后貴體有什麼不妥,因此早想來拜見太后。”太后說:“我靠車走路。”左師公又問:“每天吃喝還多吧?”太后說:“僅僅靠喝粥,勉強活着罷了。”左師公說:“老臣這幾天也不想吃飯,自己就勉強走幾步,每天也能走上三四里,逐漸的愛吃了,身體才舒坦些。”太后說:“我還是吃不多。”太后的臉色這才稍稍和緩些。

左師公說:“我有個兒子叫舒祺,是我最小的兒子,很不成器。可是我年老了,心理非常疼愛他。我希望能讓他做一名宮中衛士,來保衛王宮,因此我冒着死罪來請示太后。”太后說:“好吧。他年齡多大了?”左師公回答說:“已經十五歲了。雖然年紀小,但是我希望在我沒死之前把他託付給您。”太后說:“你們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女人更疼愛呢。”

太后笑着說:“女人們才最疼愛呢。”左師公說:“老臣私下裡覺得您疼愛燕後勝過疼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我疼愛燕後不如疼愛長安君。”

[原文]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①,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侯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②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③,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爲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④:“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⑤,而況人臣乎?”

[註釋]

①微,非。②重器:金玉珍玩,即下文的“金玉之重”。③山陵崩:比喻太后死。山陵,喻其尊貴。④子義:趙國賢人。⑤金玉之重:即鐘鼎、圭璧等,即上文“重器”。

[譯文]

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兒女,就得替他們作長遠打算。您老人家把燕後嫁出去的時候,握住她的腳後跟對她哭泣,這是因爲想到她離家遠嫁心中哀傷、惦念,內心可憐她罷了。燕後走了以後,肯定想念她,但是每當祭祀的時候總要爲她說些祝福的話,祈禱說:‘一定不要讓她回來。’這難道不是爲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後代世世爲王嗎?”太后說:“是的。”

左師觸龍問:“從現在起,上推到三代之前,甚至推到趙氏立國的時候,趙王子孫曾被封侯,現在他們的後代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只是趙國這樣,就是其他諸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代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回答:“也沒有聽說過。”觸龍就說:“這些封君們,有些是自己滅亡的;有些是禍患延及子孫而滅亡的。難道說國君的子孫們都不會有好結果嗎?只是由於他們地位尊貴卻對國家沒有功勞,俸祿豐厚但沒有爲國出力,只是擁有大量的金玉珍玩罷了。現在您讓長安君的地位尊貴,又封給他肥沃的封地,也給他很貴重的金玉珍玩,卻不想讓他趁現在爲國建立功勞。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將憑藉什麼在趙國安身立命呢?老臣覺得您替長安君打算得不夠好啊,因此說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太后說:“好吧,那就任您怎樣安排他吧!”於是左師觸龍爲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隨行的車馬,送他到齊國充當人質,齊國這纔出兵救援趙國。

子義聽說此事後,感嘆道:“君主的兒子,是血肉至親,尚且不能仰仗沒有功勳的高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永久地守住金玉珍玩,更何況是做臣子的呢!”

秦使王翦攻趙

[原文]

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①。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②。王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③,使爲反間,曰:“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趙,以多取封於秦。”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最代將④,斬李牧,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最,遂滅趙。

[註釋]

①王翦:秦國大將。李牧、司馬尚:趙國大將。②桓(yǐ乙):秦國將領。③郭開:趙王寵臣。④趙蔥:趙國將領。顏最:本是齊國將領,後到趙國爲將。

[譯文]

秦國派王翦攻打趙國,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帶兵抵抗。李牧屢次把秦軍打跑,殺掉了秦國將領桓。王翦爲此憎恨李牧。於是拿很多金錢財寶給趙王的寵臣郭開等人,讓他在趙王面前誹謗李牧等人,說:“李牧、司馬尚準備和秦國勾結,共同反對趙國,目的是從秦國多取得封地。”趙王懷疑李牧、司馬尚,派趙蔥和顏最代替他們的將位,並殺了李牧,廢了司馬尚。三個月以後,王翦趁機加快攻打趙國的步伐,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遷及其將領顏最,於是趙國滅亡了。

第28章 齊策四(1)第6章 秦策(1)第44章 楚策四(1)第25章 齊策二第33章 齊策六(1)第87章 燕策一(4)第65章 魏策一(3)第56章 趙策三(2)第77章 韓策一(3)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86章 燕策一(3)第42章 楚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74章 魏策四(3)第9章 秦策(4)第74章 魏策四(3)第2章 東周策(2)第93章 燕策三(3)第40章 楚策二(1)第43章 楚策三(2)第96章 中山策(1)第19章 秦策四(1)第88章 燕策二(1)第17章 秦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61章 趙策三(7)第72章 魏策四(1)第83章 韓策三(3)第16章 秦策二(5)第55章 趙策三(1)第28章 齊策四(1)第53章 趙策二(3)第64章 魏策一(2)第38章 楚策一(3)第10章 秦策(5)第24章 齊策一(3)第2章 東周策(2)第45章 楚策四(2)第35章 齊策六(3)第67章 魏策二(2)第69章 魏策三(1)第77章 韓策一(3)第32章 齊策五(2)第76章 韓策一(2)第39章 楚策一(4)第61章 趙策三(7)第78章 韓策二(1)第79章 韓策二(2)第52章 趙策二(2)第33章 齊策六(1)第51章 趙策二(1)第76章 韓策一(2)第91章 燕策三(1)第30章 齊策四(3)第20章 秦策四(2)第8章 秦策(3)第63章 魏策一(1)第73章 魏策四(2)第96章 中山策(1)第11章 秦策(6)第53章 趙策二(3)第66章 魏策二(1)第37章 楚策一(2)第58章 趙策三(4)第76章 韓策一(2)第23章 齊策一(2)第66章 魏策二(1)第63章 魏策一(1)第27章 齊策三(2)第4章 西周策(1)第13章 秦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48章 趙策一(2)第83章 韓策三(3)第81章 韓策三(1)第31章 齊策五(1)第39章 楚策一(4)第12章 秦策二(1)第52章 趙策二(2)第21章 秦策四(3)第54章 趙策二(4)第78章 韓策二(1)第79章 韓策二(2)第61章 趙策三(7)第83章 韓策三(3)第50章 趙策一(4)第42章 楚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13章 秦策二(2)第46章 楚策四(3)第25章 齊策二第47章 趙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35章 齊策六(3)第90章 燕策二(3)第3章 東周策(3)第78章 韓策二(1)第60章 趙策三(6)
第28章 齊策四(1)第6章 秦策(1)第44章 楚策四(1)第25章 齊策二第33章 齊策六(1)第87章 燕策一(4)第65章 魏策一(3)第56章 趙策三(2)第77章 韓策一(3)第13章 秦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86章 燕策一(3)第42章 楚策三(1)第63章 魏策一(1)第74章 魏策四(3)第9章 秦策(4)第74章 魏策四(3)第2章 東周策(2)第93章 燕策三(3)第40章 楚策二(1)第43章 楚策三(2)第96章 中山策(1)第19章 秦策四(1)第88章 燕策二(1)第17章 秦策三(1)第33章 齊策六(1)第61章 趙策三(7)第72章 魏策四(1)第83章 韓策三(3)第16章 秦策二(5)第55章 趙策三(1)第28章 齊策四(1)第53章 趙策二(3)第64章 魏策一(2)第38章 楚策一(3)第10章 秦策(5)第24章 齊策一(3)第2章 東周策(2)第45章 楚策四(2)第35章 齊策六(3)第67章 魏策二(2)第69章 魏策三(1)第77章 韓策一(3)第32章 齊策五(2)第76章 韓策一(2)第39章 楚策一(4)第61章 趙策三(7)第78章 韓策二(1)第79章 韓策二(2)第52章 趙策二(2)第33章 齊策六(1)第51章 趙策二(1)第76章 韓策一(2)第91章 燕策三(1)第30章 齊策四(3)第20章 秦策四(2)第8章 秦策(3)第63章 魏策一(1)第73章 魏策四(2)第96章 中山策(1)第11章 秦策(6)第53章 趙策二(3)第66章 魏策二(1)第37章 楚策一(2)第58章 趙策三(4)第76章 韓策一(2)第23章 齊策一(2)第66章 魏策二(1)第63章 魏策一(1)第27章 齊策三(2)第4章 西周策(1)第13章 秦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48章 趙策一(2)第83章 韓策三(3)第81章 韓策三(1)第31章 齊策五(1)第39章 楚策一(4)第12章 秦策二(1)第52章 趙策二(2)第21章 秦策四(3)第54章 趙策二(4)第78章 韓策二(1)第79章 韓策二(2)第61章 趙策三(7)第83章 韓策三(3)第50章 趙策一(4)第42章 楚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13章 秦策二(2)第46章 楚策四(3)第25章 齊策二第47章 趙策一(1)第5章 西周策(2)第35章 齊策六(3)第90章 燕策二(3)第3章 東周策(3)第78章 韓策二(1)第60章 趙策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