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混沌

作者有話要說:  陳淑妃見景和臉上略有些焦急之色,不若往日鎮定,不由詫異起來,因道:“去昭婕妤那裡也是你說了可的,如何我去了,你倒是說我心急,可是有了什麼變故?”景和眉間皺起,揮手示意在承明殿中服侍的衆人退出去。

在承明殿裡服侍慣的都知道皇次子殿下年紀雖小,卻是個極有主意的,連着他生母陳淑妃也頗肯聽他意見,是以見他揮手,便毫無疑義地退了個乾淨。

看着殿中服侍的人都走乾淨了,景和這才同陳淑妃道:“大哥的事如今還不是揭發的時候,母妃又着什麼急,合歡殿的事可還沒了呢。”陳淑妃聽着景和這話,知道怕是有人要對景淳下手,不免覺着冤枉,因道:“你這孩子如何同我說話的?莫非你如今翅膀硬了,便信不過我了嗎?”

景和知自己母親陳淑妃是個不扯謊的,是以聽着陳淑妃這話,倒是吃了驚,便道:“母后不能有這樣的手段心機,不然也不能叫高母妃壓了這十幾年不能翻身;至於合歡殿那位,她雖得父皇喜歡,到底新寵,根基不深,哪裡能將手伸到大哥身邊。餘下的人,也都不成氣候,母妃即說不是,那又是誰?莫非是護國公夫人?”

李氏已做了這些年皇后,唐氏在宮中自然使得動人。她的眼光手段,只看凌才人一事便知道了。藉着凌才人在合歡殿那一摔引起的早產中做些手腳,去母留子,叫李皇后平白得了個兒子,誰也沒抓着李皇后把柄,手段不可謂不精明厲害。如今皇后膝下雖有養子,可乾元帝極少去椒房殿看過這個中宮養子,可見乾元帝對這個皇五子並沒放在心上。唐氏着急了,要將皇長子廢了也不出奇。

陳淑妃聽着景和這些話,忙將景和扯在殿內一角坐了,低聲道:“你所料差了,以我來看,倒未必不是昭婕妤。我今兒在她跟前探過口風,她彷彿信着是高貴妃要害她。這宮裡的女人哪個不想要自己的骨肉,昭婕妤即以爲是貴妃,哪能不恨毒?她雖新寵,根基不深。可奈何你父皇實在喜歡她,寵得都不像話,將他身邊服侍的人都撥了給她使,這等盛寵,還怕沒人上趕着奉承嗎?且高氏如今已失勢,未央宮中的宮人太監們,從來都是捧高踩低的,拿着高氏母子去討好那昭婕妤也是有的。”

(上接作者有話說)

景和這裡倒是不知道乾元帝新撥了人給玉娘使的,是以聽着陳淑妃的話,乾元帝竟這樣寵昭婕妤,少年豔麗的眉間掠過一絲陰霾,纖長的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若真是她出的手,想來她腹中是個男孩,她要搶在孩子落地前將此事揭發,倒也算未雨綢繆了。”陳淑妃冷笑了聲:“若真是她,下一回只怕便是衝着你我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是那個位置,人世間至爲尊貴,哪個不想?

景和在眉間按了按,忽然笑道:“父皇在給大哥相看皇長子妃。兒臣倒是想知道,哪家小姐這樣倒黴。”

皇長子景淳過了年就是十四歲,大殷朝慣例,皇子十五六歲上成婚,而後分王開府。如今選起皇長子妃來,看中了人,再算過八字。若是八字合稱,就由乾元帝下旨賜婚,而後欽天監覈算吉日,禮部與宗人司預備禮服以及皇子娶親依仗。且只要景淳沒被立爲太子,成親之後是要出宮開府的,又要預備王府,林林總總,沒個兩三年也下不來。兩三年,好做多少事下來。

陳淑妃忽然就明白了景和意思。高貴妃家世微薄,若想謀立景淳爲太子,他的王妃自是要家世顯赫,纔好作爲助力。貴胄世家只消不是窮途末路到利慾薰心,也不能把個千嬌萬寵的女兒給個有斷袖之癖的皇子當個有名無實的妻子。如今只要探聽着乾元帝心中人選是哪幾家,悄悄地遞出風聲去,只怕這些人家立時就要爲女兒擇婿許婚,左右如今有人在景淳身邊做手腳,倒好嫁禍。

因說起景淳要選妃,景和只比他小了歲餘,說來,也是該慢慢看起人選來。陳淑妃便問:“我的兒,你外家也幫不了你許多,你自己的事,你也要上心纔好。”

景和聽了陳淑妃這話,只垂了眼道:“如今且議不到這裡,且過了大哥的事再論。再者,便是母后是個實心的,她母親唐氏也不能束手旁觀,很不必着急。”說這話時臉上一無羞色,倒彷彿在說旁人的事一般,陳淑妃看着兒子這樣,雖聰明冷靜是好的,可也太冷心冷情了些,哪裡像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到底喟嘆了聲。

又說李皇后爲人,雖少了些心機手腕,論起性子來,倒是不壞,且在宮中長日漫漫,也好拿來解悶,是以乾元帝既將爲皇長子擇妃的事交了李皇后之後,她倒也也肯盡心。因選的是皇子正妃,就有俞永福將在京勳貴,四品以上官員等家適齡女兒的名冊整理了交予李皇后,李皇后慢慢看的時候,唐氏也聽着了消息,特特進宮相勸。

唐氏只勸道:“殿下可不要糊塗。高氏不過是軍戶出身,她哥哥雖是個將軍,手上也沒多少人,根基薄弱,從前還有皇帝做個依仗,如今皇帝都不待見她了,高氏也算是白費了一半兒了,日後不足爲慮。是以皇長子妃,殿下斷不可往貴胄人家裡選,平白的給個助力他們母子。”

李皇后也覺有理,想了想又道:“景淳是長子,若他的媳婦兒門第不高,他後頭的弟弟們可怎麼挑呢?總不好弟媳婦出身強過嫂子太多,日後妯娌們可還怎麼相處呢?且聖上必也要以爲我不肯盡心,故意爲難孩子們。”唐氏微微笑道:“殿下只管往有名頭無實權的人家看去,只消門第高貴,聖上也不好爲了這個就責怪殿下的。”又道,“若是聖上不反對殿下的安排,殿下,那真是可喜可賀。”

李皇后聽了唐氏的話,雖也心動,猶有遲疑,到底她自己主意也不堅定,又叫唐氏勸道:“倘若聖上真有意立景淳爲太子,如何肯禁足高貴妃?便是要敲打高貴妃,使她不敢輕狂,那替景淳擇皇子妃一事,乾元帝也不會全然交了你經手。必定親自選取選家世有助力的,好叫景淳坐穩太子之位,就譬如當年永興帝爲聖上擇你爲太子妃,便是瞧着你父親手握兵權一般。如今只要聖上不在意皇長子妃人選出身華而不實,便是說聖上全沒想立景淳爲太子,高貴妃已不足爲慮。”

李皇后聽着這話,便深覺有理,就將人選與唐氏看了。唐氏將名冊看過,替李皇后做主將兵部尚書樑醜奴的女兒樑青容;中書令王鑑之女王瑤等幾個挑選出來,放在一旁,同李皇后道:“這幾個殿下留心,尋個由頭不要宣進宮來相看。”又教李皇后,趁着合歡殿那位身子重,不能伺候,把替皇長子選妃爲由先將乾元帝請到椒房殿,再拿着皇五子以父子之情將乾元帝留下。

只是唐氏這番勸說李皇后只是咬牙不肯答應,原是未央宮中諸妃們看着昭婕妤身子重,不能伺候,乾元帝又是壯年,必定不能久曠,幾回相請偶遇,乾元帝竟是不爲所動。李皇后原是囿於皇后臉面沒上前,待看得乾元帝這樣,也就死了心。如今唐氏要她去請乾元帝過來,李皇后如何拉得下臉來。

唐氏怒李皇后糊塗,雖昭婕妤如今勢頭比高貴妃當年更盛,可如今李媛手上已有了皇五子,哪怕昭婕妤腹中是個男孩,無論長幼尊卑都不能與皇五子相比,怕得何來。且她身爲皇后,皇長子的嫡母,爲着兒子的終身大事請他的父皇,看昭婕妤那個狐媚子敢攔!到底李皇后是自家女兒,唐氏少不得耐下性子:“等閒不能見面,聖上又如何記得五皇子殿下?殿下您可別忘了,聖上遠不止皇五子一個兒子!”李皇后這才咬牙答應。

又說李皇后因要替景淳相看,特遣了自家椒房殿的內侍總管俞永福往合歡殿去請乾元帝。乾元帝正同玉娘兩個趕圍棋,聽着李皇后相請,原不想動的,還是玉娘道:“殿下這會子巴巴地叫了人來,定是有事呢。聖上且叫了人進來,問上一問罷。”

乾元帝把玉娘手一捏:“你這會子倒是大方了,怎麼前幾日聽着劉美人病了請朕過去看,你倒是知道說‘聖上又不是御醫,去了有何用?劉美人還是宣御醫的好,也免得耽誤了病情。’。”就壓着嗓子將玉娘那日的說話學了回,果然逗得玉娘臉上通紅:“聖上又拿妾取消。”乾元帝探手在玉娘臉上一撫,笑道:“笨孩子,換個人,朕還懶怠理她。朕這樣疼你,你還把朕往出趕。”

玉娘是以含笑道:“並不是妾將聖上往出請,原是妾以爲,殿下是個溫厚明理的,她幾時來勞動過聖上了?這回指不定有事呢。”她不知李皇后請乾元帝所爲何事,然乾元帝即不肯見,便是他心上對李皇后不耐煩。即不耐煩,李皇后若是和未央宮中其餘諸妃一般來邀寵的,乾元帝自是更不喜歡她。可若是李皇后當真有事兒,這一勸,乾元帝必更覺着自家溫婉明理。

果然乾元帝聽得進這番話,便笑着虛點了玉娘,起身走到合歡殿外,命金盛將俞永福宣進來。

俞永福在合歡殿外已候了好一會,只以爲乾元帝不肯見他,正是灰心之際,看着金盛腳步匆匆地過來。

俞永福品秩雖高過金盛,無奈李皇后不得乾元帝喜歡,連帶着椒房殿裡執役的也難見帝顏,倒是比不過在合歡殿服侍的,幾乎日日能見着乾元帝。從來見面三分情,這見得多了,又有昭婕妤的臉面在裡頭,乾元帝自對合歡殿裡服侍的諸人另眼相看,是以俞永福也不敢受金盛的禮,忙雙手扶着:“你我弟兄不必拘禮,聖上怎麼說?”金盛笑道:“聖上宣您進去呢。”

俞永福鬆了口氣,跟在金盛身後進了合歡殿,依禮見駕請安,而後纔將李皇后請乾元帝過去參詳皇長子妃的話說了。乾元帝見果然是正事,只是懶怠這會子動彈,且爲景淳擇妃,早一日晚一日的,都沒妨礙,便道:“你去告訴皇后,朕明兒下朝再過去。”俞永福喏喏連聲,倒退着出了合歡殿,回在椒房殿見着李皇后,便將乾元帝明日再來的話說了。

李皇后聽了,心中略有不足,奈何她叫乾元帝一回回的冷淡,將氣性也壓低了些,只得忍下起來。

到得次日,乾元帝下了朝果然往椒房殿來,李皇后將乾元帝接進了椒房殿,請乾元帝在上首坐了,又將唐氏篩選過的人與乾元帝看了,乾元帝看過,不置可否,只道:“到底景淳是長兄,他的妻子日後便是長嫂,你看着些,人品總要端方些,日後纔好與弟弟妹妹們相處。”

李皇后見着乾元帝果然不上心,心中喜歡起來,臉上露出笑容,殷勤道:“阿寧這會子大概還沒睡呢,聖上要不要瞧瞧。”

乾元帝起先倒是來了,同李皇后也和和氣氣地說了回話,待聽着李皇后說起皇五子景寧來,一時也有些心軟,就道:“朕倒是好些時候沒見過他了,抱來朕瞧瞧罷。”李皇后聽着喜歡,忙命人將皇五子景寧抱來。

景寧也有一歲多了,生得即不像乾元帝也不大似他的生母凌蕙,一張圓臉兒,眼睛圓圓,鼻頭圓圓,粉紅菲菲一張臉,看着倒也可愛。只是李皇后驀然得了個兒子,怕叫人害了他去,不免小心過頭,故此日常除了椒房殿裡執役的宮人太監,以及景寧的乳母,宮人太監,也少見外人,便養得膽怯了些。偏乾元帝極少到椒房殿來,景寧竟是不認得他,見着乾元帝就往他乳母懷裡躲。

乾元帝待景寧原不上心,看着他不肯親近,也就失了興致,只道:“當日小貓似的一個,如今倒也壯實,皇后照應的好。”李皇后得了乾元帝誇讚,臉上就有些紅潤,過來將景寧從乳母接了,往乾元帝這裡來,一行還笑道:“阿寧膽子小些,卻是個聰明的,如今已會叫娘了。”

乾元帝聽說倒是來了些興致,又伸手要去逗景寧,不想景寧瞧了乾元帝一眼,竟是哭了起來。

第137章 留情第238章 自解第107章 綠竹第380章 巧言第329章 警示第137章 留情第263章 放棄心思第67章 擡舉第120章 議定第284章 嫉妒第411章 聰明第196章 辛苦第254章 朝雲第59章 阿花第374章 山澗第249章 無情第243章 毒辣第93章 辯駁第49章 淑妃第360章 有罪第106章 解禁第60章 無情第268章 算計第407章 乳母第171章 斷案第268章 算計第125章 不平第370章 封晨第222章 冤枉第57章 空餉第365章 孝子第340章 遠慮第280章驚馬第280章驚馬轉機第305章 痛哭第234章 不喜第252章 撕裂第230章 意冷第228章 血書第188章 母子第180章 抽薪不甘夜遇第121章 弄巧第232章 求婚壽宴第106章 解禁第383章 糾結第87章 喜歡第97章 搜宮第353章 猜忌第92章 風動第88章 破局父女第279章 虛禮第260章 體貼第246章 誤會冰水第125章 不平第58章 懷恨第290章 原來第145章 事故第288章 鐵證第383章 糾結第118章 抽芽第266章 稱心第329章 警示第269章 欺瞞第263章 放棄第297章 靈慧父女第184章 血泊第三百七十二章第299章 揣摩第186章 疑惑第341章 擬名第117章 真情第120章 議定第148章 □□第278章 陰暗第307章 預備第135章 危險第236章 擋路第316章 委屈第201章 賤人第374章 山澗第195章 陰森第163章 漁利第352章 送酒第75章 變故第299章 揣摩父女第50章 驚魂第57章 空餉第65章 心思第193章 雙管第313章 倉皇第173章 意外
第137章 留情第238章 自解第107章 綠竹第380章 巧言第329章 警示第137章 留情第263章 放棄心思第67章 擡舉第120章 議定第284章 嫉妒第411章 聰明第196章 辛苦第254章 朝雲第59章 阿花第374章 山澗第249章 無情第243章 毒辣第93章 辯駁第49章 淑妃第360章 有罪第106章 解禁第60章 無情第268章 算計第407章 乳母第171章 斷案第268章 算計第125章 不平第370章 封晨第222章 冤枉第57章 空餉第365章 孝子第340章 遠慮第280章驚馬第280章驚馬轉機第305章 痛哭第234章 不喜第252章 撕裂第230章 意冷第228章 血書第188章 母子第180章 抽薪不甘夜遇第121章 弄巧第232章 求婚壽宴第106章 解禁第383章 糾結第87章 喜歡第97章 搜宮第353章 猜忌第92章 風動第88章 破局父女第279章 虛禮第260章 體貼第246章 誤會冰水第125章 不平第58章 懷恨第290章 原來第145章 事故第288章 鐵證第383章 糾結第118章 抽芽第266章 稱心第329章 警示第269章 欺瞞第263章 放棄第297章 靈慧父女第184章 血泊第三百七十二章第299章 揣摩第186章 疑惑第341章 擬名第117章 真情第120章 議定第148章 □□第278章 陰暗第307章 預備第135章 危險第236章 擋路第316章 委屈第201章 賤人第374章 山澗第195章 陰森第163章 漁利第352章 送酒第75章 變故第299章 揣摩父女第50章 驚魂第57章 空餉第65章 心思第193章 雙管第313章 倉皇第173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