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得大明‘三寶太監’鄭和傳授海戰精要,獲得技能:七海!統率值AA5!鄭和曾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多次擊敗途中海盜、敵軍,無一敗績。”虎符面板彈出,技能欄裡多了一枚戰船模樣的標識,“獲得此技能宿主可以讓麾下船隊行進速度加10%,火炮命中率提高10%,且在任何時候都能準確找到行進路線,可升級。”
很好很強大,海戰無非就是速度與命中率的較量,在這兩個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技能毫無疑問會讓自己的船隊在海戰之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還可以免除迷路的困擾,李悠心中大喜,迫不及待的開始實驗起自己新掌握的“七海”來。
隨即在他的指揮下,船隊再次行動起來,李悠甚至還放下幾艘破損較爲嚴重的船隻充當靶艦,來實驗“七海”對於命中率的提升。接下來李悠的表現讓鄭和大爲驚訝,在他的指揮下艦隊進退自如,劈波斬浪將速度發揮到極致,比起他親自指揮來也差不了多少了。
行進到火炮射程之內,大炮開始發出轟鳴,僅僅三輪試射之後,炮彈就命中了前方的靶艦,引起了火炮手們的一片歡呼,不多時這些小船就被擊沉。
“主公進步神速,在下着實佩服。”鄭和也爲他的進步而感到欣喜,王景弘等副手更是坦言即使自己親自指揮艦隊恐怕也不見得會比李悠出色多少,他的海戰指揮藝術已經接近了鄭和,足以獨自指揮艦隊作戰。
好像我還有一項可以控制風向的“借東風”技能啊,如果把這項技能也加上,就算面對的是鄭和恐怕也未嘗沒有一戰之力,將來等完成任務,回到大魏攻打越王領地的時候,剛好可以讓他們見識見識厲害,想到這裡李悠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
終於從鄭和這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李悠在接下來的旅程中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情,一直到登上流求見到那些留守的文官們。
“下官恭迎相國大人得勝還朝。”碼頭之上,衆多官員早已等待多時,在陳宜中的率領下,他們行禮拜見了李悠,但對於站在他後面的鄭和卻是沒這麼親切了,眉宇之間掩飾不住的是對宦官的警惕和不屑。
鄭和忍不住搖頭嗤笑,都到什麼時候了,這些傢伙還忍不住要擺一擺自己文官的架子,着實讓人覺得可笑;如果不是鄭和,這些傢伙恐怕早就葬身崖山海底了,這就是對待自己恩人的態度麼?李悠心中大感不悅,於是將鄭和拉到身前,講述了一番他在此次北上大都一戰中的功績,逼得那些文官不得不對鄭和行禮道謝,如此心情纔算好了些。
反觀那些文官,心中對李悠的不滿卻是愈加濃厚了,陳宜中和鄧光薦等人交換了個眼神,眼中滿是掩飾不住的擔憂和惶恐。
“相國大人,陛下已經到了城外十里,您還是早些動身吧,免得陛下多等。”有人似乎察覺了些什麼,連忙引開話題將衆人從尷尬之中解救出來。李悠翻身上馬帶着手下緩緩向行宮所在行去,陳宜中等人緊隨其後不斷地交換眼神似乎在商量着什麼。
到了城外十里處,小皇帝趙昺親自誇讚了一番李悠的功績,並告訴李悠今日他旅途勞累且先回去歇息,明日太后將在宮中設宴慶賀李悠所立下的潑天大功。
李悠將小皇帝送回行宮之後就返回了自己並沒有住過幾天的府邸,碩士服地其實也不過是幾間小木屋而已,而在他回去的時候,門外已經排起長隊,密密麻麻地擠着要來商議要事的官員們。
這下也不用休息了,李悠闇嘆一聲,讓門子拿過名帖一一邀請他們進來會面,開始了讓他極爲頭疼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君實相公可知您現在已經是大禍臨頭了。”讀書人由來喜歡驚人之語,進來的第一位就開始危言聳聽,先講述了一番李悠現在大權盡握,卻忽視讀書人大大不妥,接着又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用隱晦的語言暗示自己乃是不世出的大才,只要將自己委以重任必可化解李悠的隱患,聽得李悠直翻白眼。
其餘的人也是差不多,訪客之中少有有真才實學願意和李悠說些實事的,大都是些讀過幾本詩書卻毫無才能之輩,他們或是危言聳聽,或是卑言屈膝,或是阿諛奉承,或是獻上文章乃是錢財,所求的無非是一個地位崇高、油水豐厚卻又不用進行實際工作的職位。
對於那些的確有本事,有願意幹實事的,李悠自然不會吝惜官位,在考察了他們的能力之後各自作了安排,只待奏明太后就可以上任了,這些人不卑不亢的道謝離去。
但是對其他那些沒本事又想謀取好處的人,李悠就沒有這麼客氣了,毫不留情的給於駁斥,說的他們面紅耳赤、掩面而走,等出了李悠的府邸卻又忍不住開始破口大罵。
一直到深夜,訪客纔算是接待完畢,那些得到李悠認可的幹才連忙回去爲即將到手的工作開始準備,而空手而歸的傢伙們則又重新聚集到陳宜中府上開始商議。
無論是真的迂腐也好,另有他圖也好,總之這些人都一致認爲李悠不再適合獨掌朝政大權,朝廷必須做出改變才行。
“可君實相公想必是不會安心隱退的吧?”正討論的熱火朝天之中,突然有人問道,“如今朝政、軍權、財權全都落入君實相公手中,他又方纔立下了如此大功,朝廷根本沒有理由將他奪權,我等還有什麼辦法?”
“這......”衆人聞言立刻陷入寂靜之中,這些都是紙上談兵之輩,論起鬥爭的手段來卻是要差上許多。
勸諫他主動隱退?從今日種種來看,對方根本沒有這個想法;調動兵力逼迫他辭官?流求的軍隊可都是他一手締造的,又怎麼會聽這些人的?說動太后罷免?這也是不可能的。
“諸位可記得韓侂冑舊事乎?”忽然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