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到汪五峰說自己還有最後一個請求的時候,李悠還感到一陣兒高興,看來這次江南東道可以和平收復了,可汪五峰提出的條件卻是有些出乎了他的預料,給我送個女人過來這是什麼意思?不由得面露難色,“本太尉已經成親了,迎娶的乃是周學士家的千金,此時莫非你們不知道麼?”
“小人等早已知道,對了,還忘了恭賀太尉大人誕下麒麟兒,我等也準備了一份禮物,還望太尉大人勿要嫌棄。”汪五峰從懷裡掏出一張禮單送上,然後退回到位置上拱手道,“鄭大哥家的女兒自然不敢和周學士家的千金相提並論,可太尉大人僅僅娶了一位正妻未免也太過苛待自己了;鄭大哥家的女兒年方十六,知書達理,樣貌出衆,書畫女紅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正好送給太尉大人做妾,還望太尉大人萬萬不要推辭,如今江南東道的水師和水手我等也都願意作爲嫁妝送給太尉大人。”
這也是他臨行前和鄭飛黃、嚴振泉商量過的,這支水師雖然無法和錢驊的水師相比,卻也是一支強大的兵力,留在手中難免引起朝廷的警惕,還不如藉此機會向李悠賣好,自己送了這樣一份大禮,日後有什麼事情他肯定也會有所回報吧?
另外聽說這位太尉大人和周家小姐伉儷情深,身居高位卻連一名侍妾都沒有,鄭家千金雖然人品出衆怕是也不容易說服他接受,但有這樣一份大禮送上去又有不同,就算是看着這支水師的份上,太尉大人也該應了這門親事吧?
汪五峰的話剛說完,錢驊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江南水師的船隻雖然不錯但也算不得什麼,可那些經驗豐富的水手可就難得了,要是把他們收下孫臉上一年半載,絕對可以讓水師的實力大增,不,甚至用不了那麼久,或許用上三五個月就可以了,一想到這些他就恨不得出言勸說李悠趕緊答應下來。
WWW ●ttκan ●¢O
李悠忍不住也收回了拒絕的話,此時一旦傳出恐怕姚廣孝、范蠡他們都會勸說自己答應吧?要知道他們選擇的聯姻對象可是自己而不是福王,日後他取代越王登基稱帝之時,又會多一個極具實力的幫手,而且有了這樣一層關係,鄭飛黃、汪五峰等人肯定會對他更加死心塌地,而不用擔心日後江南東道的局勢再有波折,着實讓人難以抉擇。
“如此甚好,那麼此事就這麼定了,稍後我自會送上一份配得上鄭小姐身份的彩禮。”終於還是理智佔了上風,李悠就此答應了下來,看來這次回去之後要好好和周南解釋一番了;額,好像她一直在勸說自己納妾來着,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見吧?但願這位鄭小姐是個好相與的,不要在後院生事,否則就算是有鄭家在,李悠也不能讓她委屈了周南。
“如此小人就代鄭大哥謝過太尉大人了。”汪五峰大喜過望,直到此時他們幾家的富貴纔算是得到了真正的保障,他都想直接不要彩禮了,可轉念一想李悠乃是勳貴世家,家中資財頗豐,自然不會缺少這些東西,於是開始盤算着該湊多少嫁妝才能配得上雙方的身份。
“事不宜遲,小人這就派人快馬加鞭返回江南東道將此事告知鄭大哥等人,稍後我們就會護送越王前往嘉州安居,順便也將我那侄兒送到嘉州和太尉大人成親。”汪五峰恨不得現在就讓他倆進洞房。
“此事不急。”李悠開始頭疼,“範先生已經在前來錢塘的路上了,還是等範先生到了咱們一起把剩下的事情都解決了吧!”
“是小人莽撞了。”汪五峰略有遺憾,不過很快恢復過來,“小人這就請鄭大哥前來錢塘和太尉大人、範先生一起商議此事。”他到底還是稍微留了個心眼,沒有讓嚴振泉一起來,以免萬一出現什麼分歧被一網打盡。
這點小伎倆李悠也懶得戳破,有鄭飛黃和汪五峰在,足以做出決定,多一個或者少一個嚴振泉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既然如此,我就不留汪先生用飯了,等來日咱們再喝個痛快。”汪五峰要回去傳遞消息,李悠也要和錢驊等人商議一番今日的事情。
客客氣氣地親自將汪五峰送到門口,等他們剛走錢驊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道喜,“恭喜太尉大人一舉拿下江南東道。”說到後面他忍不住開起了玩笑,“恭喜太尉大人迎娶佳人,看來在下又要有喜酒喝了。”
“酒可不能白喝,怎麼也得備上一份兒厚禮,不能比上次珏兒滿月少太多。”李悠假裝生氣瞪了他一眼。
錢驊卻哈哈大笑起來,“保管讓您滿意。”
身後的秦士信苦惱的撓着頭,那這次自己要不要送禮?送的話又要送多少才合適?
“秦將軍!”沒等他想出個結果,李悠就轉過頭來說道,“眼下江南東道之事已經大抵確定,看來這裡已經沒了秦將軍的用武之地,京畿道的北虜卻是越來越多,秦將軍還請回去早做準備,一旦鄭飛黃正式歸降,秦將軍就率領三萬兵馬北上京畿道,和羅將軍左右呼應,務必要把這些北虜南下的道路擋住。”
拿下江南東道之後,李悠手上現在已經有了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道、淮南道和都畿道五道之地,北元定然不肯讓他好好地積蓄實力,說不得又要發起一波攻勢了,因此必須增加都畿道和淮南道的兵力。
“末將領命!”這下不用操心了,一想到可以重新和北虜開戰,秦士信就喜出望外。
“末將也願率領船隊北上自河東道登陸,騷擾北虜後方。”錢驊也開始請戰。
“如今江南東道初平,還需錢兄壓制四方,此事還是等以後吧。”李悠拒絕了他的請求,幾人又開始對着地圖討論起現在的局勢來。
而汪五峰那邊也派出最好的騎手、最快的駿馬將消息傳回江南東道的鄭飛黃等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