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

乾明宮的御書房,輕垂的明黃錦幔將炙陽遮得嚴實,寶座上的天子神情沉肅,聽着左側首位的青年侃侃而談,語音清亮如玉磬。

還有六人沉默。

說話的正是虞渢,他的身邊依次坐着蘇轢、魏淵,而面東而坐的四人,分別是太子與二、三、四幾個成年皇子。

蘇轢與魏淵神情端凝而平靜,太子似乎有些神遊太虛,福王聽得認真,三皇子一直斜飛着眼角,四皇子一派穩重。

虞渢所言,正是這段時日商議擬定的官制改革細則。

主要是復行科舉,又在前朝舊例的基礎上進一步詳細規則,不似前朝,州府學院僅是輸送考生其中一個途徑,新制擬定,參與鄉試者必須入學,除最高學府京都國子監外,在各府、州、縣全面設置官學。

得入官學者稱生員,生員必須通過童試,凡取得生員或監生資格者,纔有參與鄉試的機會,鄉試考中稱舉人;次年二月入京參加會試,由禮部主持,考中稱貢士;取得貢士資格者,於同年參與由天子親自主持之殿試,殿試分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三甲賜同進士。

除科舉任官,當然也保留了蔭封這一方式,便是國子監學生來源之一,也有廕監一說,監生可由聖上直接授官,未得職者則必須通過鄉試等級考試才能入仕。

“若今年頒發此詔,設立學院,明年則可舉行首屆童試,凡大隆士人不論世家寒族,皆可入試。”天子微一沉吟:“爾等雖擬定鄉試三年一屆,可爲試行,朕以爲首批生員入學一年即可入試。”

也就是說,大隆第一屆鄉試,定在遠慶八年。

三皇子砸摸了一番細則,看向虞渢的目光頗帶鋒芒——當科舉一旦復行,必有一批官員要謄出位置,勳貴出身大多爲武職,震動還不算大,可對世家來說,則是一大沖擊。

尤其是爲大隆建國立下功勳的前朝大族,數十年來,子弟入仕皆爲蔭封,雖世家子弟不乏飽學者,可也有些紈絝混雜其中,靠着結黨攀高白領俸祿,坐享尊榮,實際遊手好閒,這批官員必定會被這輪科舉浪潮中脫穎而出者淘汰。

除了大族,更多的是一些逐漸沒落的世家,雖有根底,可子弟入仕卻不容易,從前只能通過攀結吏部與兩相的途徑,因而才造成了相權益重君權削弱,一旦施行科舉,於他們而言則有了更多機遇,應當贊成者多於反對。

又有廕監做爲緩衝,看似對官宦子弟的優待,不過任不任官完全由聖上定奪,吏部與丞相再無發言權。

這一系列規則背後,有種團結沒落世家,與享蔭封之權者對抗的意思。

世家這個羣體先被分化,施行新制也會相對順利。

待新制漸成規模,所謂蔭封越發不易,除非聖上信重之人,否則即使入仕,得的也是個虛職。

如此一來,既是給天下士人公平入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加強皇權,剝奪兩相與吏部把控任官的權利。

表面上對功臣仍有恩典,實際上全看臣子是否忠心不二、兢兢業業,能否得天子信重。

眼見聖上滿意之色,官制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三皇子又掃了一眼他家四弟,發現這段時間諫言不斷的四殿下,今日當着太子長兄的面,十分的沉着低調。

而正當天子對虞渢等擬定的章程大加讚賞,準備拍板定奪,決定在次日朝會上宣佈,聽取百官建議時,太子說話了。

這多少讓三、四兩個皇子頗爲驚訝,他們這位長兄,可一貫不知建樹,只知附和。

“父皇,兩位閣部所擬新制固然詳盡,不過兒臣以爲,若是在朝議時提出,未免會引爭議激烈,新制尚未施行,朝堂便又不寧。”

天子略一挑眉:“哦?那太子認爲應當如何。”

太子起身,杏黃紗羅上,朱蟒四爪騰空,頗顯威武。

“或者先應召開殿議,先讓中書省諸位商討通過,如此,將施新政一事即會傳揚,或許有摁捺不住者會結黨聯名,預備生亂,兒臣以爲,應當趁着他們未成勢時,對領頭作亂者痛加打擊以爲震懾,再宣朝議,便不會有爭論之聲。”

虞渢脣角一抿,默然不語——這法子雖不算光明正大,卻能有效地抑制世家羣起反對,先讓顯赫之族聽聞風聲有所準備,試探哪些人慾保權勢反對新制,施行打擊威脅,以強勢手段讓衆人噤聲,得保新制順利實施。

倘若直接在朝議提出,大族出身的朝臣一旦羣起反對,天子受“廣訥諫言”之拘,若是乾坤獨斷,未免有“武斷”之嫌,可這麼一爭執,說不定得拖個一年半載,也許還會牽涉廣泛,大不利於新制順利施行。

眼下中書省任職者,無論勳貴抑或世家,皆是顯赫豪門,太子提出先召殿議,意在先得兩相贊同,如此,大族便不會明目張膽地違逆聖意,那些出來跳梁者,多爲不學無術,只憑締勢攀高保家族榮華的庸人,但於政事上並無建樹的太子,這回如何能洞悉秦相不會反駁?

虞渢十分疑惑,這不像太子能想出的計策,倒有些像三皇子的手段。

但三皇子這時,看向太子的目光也十考量。

虞渢心中一沉。

卻聽天子說道:“這是太子的見解?”語氣裡似乎有些怪異,眼底有隱隱有陰冷滑過。

太子卻沒發覺:“是兒臣淺見,並,一旦施行科舉,禮部職權日重,兒臣以爲,現任禮部尚書才華平庸,不能擔當重任,應另擇賢良之人。”

天子眉宇一揚:“太子有合適的人選?”

“稟父皇,兒臣認爲此人非但要才德兼備,更得出身自名符其實簪纓詩書之族,才能爲天下士子典範,掌取士一事。”

虞渢眼角一挑,心情更是沉重。

果然便聽太子說道:“青州衛氏,堪當此任,必能服衆。”

天子輕笑:“衛氏一族隱退已久,想不到太子尚且記得。”

這話怎麼聽都有些詭異。

四皇子眉棱一動,忍不住脣角一抿。

三皇子神色自若。

福王看了一眼虞渢,有些擔憂。

“遠揚,你怎麼說?”天子問道。

虞渢心下暗歎,衛氏一族是年代最爲悠久的世家望族,更重要的是在大隆建國之後尤其“清白”,與貴族皆無來往,既有威望,也可避免結黨營私,的確是最適合貫徹新制的人選,虞渢料到聖上會起意,這才預先一步勸說外家入仕,可衛氏連敷衍都沒有一句,直接漠視了這個話題。

但眼下,卻不能當着天子之面,稱衛氏無入仕之心。

只好應諾:“太子所見甚是。”

天子沉吟片刻,囑咐虞渢先與衛氏去信一封——畢竟有高祖“禮賢下士”被拒在前,天子也不願貿然去碰釘子,這事讓虞渢出面最爲適宜。

議事結束,衆人魚貫而出,虞渢卻在乾明宮外,被三皇子喊停。

“遠揚可是忘了還欠我一頓酒席?”

“實在抱歉,最近忙得抽不開身。”

“擇日不如撞日,便去平安坊內留香閣如何?”

留香閣在平安坊中段,不及午時,已是賓客盈門,三皇子顯然是常客,車與纔到留香閣前,便有幾個衣着錦服的管事躬腰迎了上前,作勢要跪,被三皇子揮手製止了。

酒樓管事微擡眼簾,見後邊那位貴人身上穿的也是紫錦公服,腰纏玉帶,曉得也是王孫貴胄,連忙上前行禮,將貴人往後院雅室裡請,儘管正是賓客接踵的時候,可這些個奢華的酒樓茶肆,長期備有七、八間空置的雅室,以備不時之需。

兩人落座,三皇子揮手要了一壺玉釀春,正要斟酒,似乎又猶豫了一下,脣角輕揚:“早知遠揚不擅飲酒,可今日至少三盞難免。”

虞渢雲淡風輕一笑:“爲殿下助興,敢不從命?”

“是我該恭賀遠揚新婚。”三皇子的笑容無可挑剔,仍是光芒四射。

兩人默默對飲三盞,虞渢又敬:“此盞多謝殿下於內子的救命之恩,但有機會,必將報答。”

三皇子眼角一挑,不動聲色舉盞相迎,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喝了這盞酒,我可得將此言銘記於心。”卻一轉話題:“遠揚今日如何看聖上的態度?”

虞渢微一蹙眉:“殿下以爲到了時機?”

三皇子眸光一轉,笑着搖頭:“無論你信是不信,這回我必保太子。”

若是當場再有一人,定會雲裡霧裡,分明字字入耳,卻不知兩人談論何事。

兩個絕頂聰明之人,今日都看出了天子對太子的態度,絕對不是欣賞。

太子今日那番諫言,應是受了太子妃甄蓮的提點,並非他之本意,而天子顯然看穿了這點。

待新制得以實施,說不定緊接着便是廢妃,太子若爲此忤逆聖意,儲位說不定便將生變。

虞渢相信三皇子的話——這時倘若廢儲,三皇子與四皇子無疑是大熱人選,勝負實在難料,三皇子在羽翼未豐之前,當然希望與他“情同手足”的太子長兄仍佔着這個儲位,可虞渢實在看不穿三皇子會如何豐其羽翼。

卻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這一餐午宴,兩人並未痛飲,實際上只過了半個時辰,便已結束。

三皇子直接回了府邸,才入東院書房,婉轉娥眉便迎了上來,櫻紅紗羅衣,水色芙蓉裙,未語先有笑,眉梢慢含情。

正是這段時日在皇子府“名聲大躁”的侍婢倩盼。

嬌滴滴地一聲“殿下”喊出,纖腰就陷落臂膀裡,三皇子半摟佳人,步伐微微一轉,身子就軟在了一張長榻上。

眼睛裡這時倒彷彿有了醉意,溫軟的脣角有若菱花。

倩盼鼻尖輕嗅,含嬌一嗔:“是玉釀春?”

“好靈的鼻子。”三皇子喃喃,正想一親芳澤,門外卻響起了一聲重重地咳嗽。

孔小五斜倚門框,眼睛裡射出冷光讓有些悶熱的屋子立即降溫。

倩盼感覺到腰上的手臂一鬆,識趣地站了起身,眼睛依然與三殿下糾葛難分,卻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番衣襟,退後幾步,衝孔小五福了一福身,毫不遲疑地退了出去。

孔小五的冷若冰霜並未因此緩和,眼角滿是銳利,依然倚在門框。

三皇子輕笑:“奚臨還是這麼不識趣。”

“咣”的一聲,卻是孔小五揮手合上門扇,這才入內,笑容甚是陰陽怪氣:“若我沒記錯,殿下上回才說不會爲兒女私情影響大局。”

三皇子一手支着額頭,眼角微闔:“我怎麼了?”

“殿下還要強辯?你明知四殿下送這兩個侍婢不懷好意,卻將二人留在府邸,尤其對這一位,竟然讓她進入書房,難道殿下要我說明,這位長得像誰?”

三皇子眼角銳光一掠,須臾卻轉爲笑意,十分妖嬈:“區區賤婢,便是入了書房,又能怎樣?我不讓她近身,她有什麼本事接近一步?至於我爲何留下她們,當然是故意,一入深宅,她們怎麼與老四互通消息?”

孔小五微微一怔:“殿下是指四殿下早安排了佃作?”

“我能在他身邊佈線,他難道就不會在我這邊安插耳目,可假若這耳目有用,也不會明目張膽地送我這兩個侍婢。”

孔小五蹙眉:“四殿下明知這婢女與郡主相似,料到您不會拒絕,並一定會迷戀……殿下難道要說是爲那個沒有作用的佃作,才接納這兩個女子?”顯然,孔小五並不盡信。

三皇子冷哼一聲:“若非看倩盼有用,我早一劍結果了她。”

孔小五卻更加不豫,利脣如刀一斜:“因愛生恨?”

三皇子卻不語,微一閉目。

區區賤婢,有何資格與那人相似?不過這人還有大用,倒讓他的計劃突然有了確切的方向。

卻忽而睜眼,眸子裡有幽幽珀光:“奚臨你想,老四爲何一送就是兩個?”

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棗,俱都給之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勢,險惡難避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五百九十八章 隱隱不安,即傳噩耗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開始,好戲始唱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
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棗,俱都給之第三十八章 從前知己,隔世再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親往賜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門赴邀,有意爭執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憑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敗勢如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勢,險惡難避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閒談”,卻生驚疑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調換,挑撥露餡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兩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憤,殿下發狠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黃氏受諷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間,明槍暗箭第七百五十六章 錢江伯府,緊接“出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劍,坦率阿薇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兩百七十四章 世子審案,蘭心強辯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五百九十八章 隱隱不安,即傳噩耗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開始,好戲始唱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隱瞞後着,暫且袖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問責,除族離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勸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纓望族,清高太甚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七百三十九章 撥亂反正,太后施令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辯不脫,破釜沉舟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塗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當衆揭發,子若強辯第十七章 罰外加罰,怨上添怨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五百零七章 諸子弒母?人倫悲劇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兩百三十章 愚昧之計,哭笑不得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一百五十章 再結“同盟”,年後初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