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並非無患

旖景明白太后關注三太爺一家的案子只是個藉口,真實目的應是要坦言安然的事,晚上與虞渢商量了一番,次日卯正就起身梳洗,十分在意穿戴。

她是宗室婦,平常獲詔入宮並不需像普通誥命那般穿着命婦冠服,旖景似乎還從未因入宮覲見太后在穿戴上諸多謹慎,這回也算破天荒。

那時她尚是閨閣女兒,太后對她憐愛有加,當中並無功利,旖景對太后也是單純的孺慕之情,穿衣打扮只要光鮮靚麗,不逾規制不失禮數即可,並不曾諸多講究。

這時已經身爲宗室婦人,又曉得太后今次詔見是爲和親一事,多少關係國政,儘管旖景最關心的還是安然的終身,心裡自然不會輕鬆,這一次入宮,並非是爲與太后共敘天倫,相比從前是存了功利的,言行自要慎重。

就連幾個丫鬟見到旖景從首飾到衣裙精挑細選,都覺得古怪,秋月忍不住多嘴道:“往常太后詔見,從沒見世子妃在穿戴上這般講究,這回太后應當是聽了些議論,才詔世子妃去問個究竟,必然不會責備世子妃,怎用這般警慎?”

丫鬟們不知和親的事,更想不到事關自家二孃,旖景也不多解釋,只拿年氏當藉口:“三老太太亡故,我雖沒有服制,她到底是長輩,自是不好穿得太豔麗用那些金簪彩飾,可又是入宮,穿得也不好太過素淨。”

春暮等人方纔恍然大悟。

到底是挑了身黃丹色繡卷草襟邊的通袖上衣,淺蔥色打底的棠花馬面裙,罩着件銀鼠暗花出鋒大氅衣,發上不帶絹花金鈿,只以珠花翠簪爲飾,鑲嵌的寶石多以深淺有別的藍綠二色,妝扮妥當,比往日更顯莊重沉穩,減了幾分明豔照人,卻也不會讓人覺得素淨晦淡。

別過老王妃,旖景就乘車往神武門去。

當到慈安宮,被宮女們迎進西暖閣,旖景卻見已有三位貴女在座,都是及笄的打扮。

見禮之後,旖景細細一打量,在記憶裡搜索了一番才篤定這三位都是宗室女兒,她在回門禮後認親時見過。

旖景心思不由一動,難道說太后已經看出了安然在楚王府並非以爲那般不受關注,開始物色旁人。

細細觀注幾個少女的言行,一個沉穩大方,一個溫婉乖巧,一個十分活潑爽利。

大概一盞茶時,太后便讓如姑姑帶着幾個女孩兒去花園裡遊玩,並留下她們在慈安宮用午膳。

幾個女孩兒笑容深淺各不相同,卻都帶着喜悅之情。

太后果然連提也未提謝家那樁荒唐大惡之事,招手讓旖景挨着炕沿坐在身邊兒,一如既往般親親熱熱拉了旖景的手,說的話卻是開門見山。

“今年芳林宴上有個稀罕的客人,到時景丫頭可得入宮來湊興……是西樑王的嫡孫女兒金元公主來使,據說這公主與她姑姑一樣,琴棋書畫皆通,難得的是騎射功夫也好,性格又爽利,不比得咱們大隆多數名門閨秀的溫婉貞靜……同行的使臣除了西樑丞相等朝臣,還有幾個胡氏、慶氏的嫡女。”

旖景自然得湊趣幾句,表達出對友邦公主的景仰:“妾身常看些雜書,曉得西南各部文字語言與大隆不同,可數百年前,較爲強大的西南三國就開始引進咱們漢人的語言文字,詩書習俗,到西樑建國,更是統一用我中原的語言文字教化臣民,雖風俗禮規與咱們還是有些區別,文字與語言卻是一樣,也曾聽說當年宛妃才華出衆,四藝竟比大隆的貴女還要精進,樣貌更是美豔,可惜我無緣得見,金元公主是宛妃的嫡親侄女,應當與宛妃眉目相似,這回我倒要仔細瞧瞧,領教西樑公主的才貌無雙。”

太后微笑頷首,眼睛裡也是一片慈和:“景丫頭,聖上突然恩封安然爲郡主,你可有什麼想法?”

來了!旖景心跳一窒,臉上卻沒浮現出慌亂來。

故作糊塗便是明顯的虛僞造作,太后是曉得她的,並非天真懵懂、年少無知,再說就算太后以爲她不通世故,也不會相信虞渢沒有猜疑。

太后既然選擇開誠佈公,旖景怎能在扭捏虛僞。

“不瞞太后娘娘,安然得了恩封,世子與妾身都忐忑得很,安然去年已經及笄,原本妾身以爲太后娘娘是有意給安然賜門姻緣,可往深一想,大隆雖有顯赫的世家貴族,娶宗室女兒已是榮耀,萬萬不會因此恩封安然爲郡主……世子與妾身都想到是和親……多數是與西樑貴族。”旖景又解釋了一遍不認爲是北原與其他鄰國的可能,卻沒有說明虞渢對西樑政局的分析。

太后見旖景並沒有虛辭應付,心裡先存了幾分滿意,越發笑容可掬:“你與渢兒果然是明白人,你們想得不錯,聖上是打算讓我宗室女兒與西樑三姓之一的慶氏聯姻。”當然也沒說明目的,是爲了相助西樑王立金元公主爲儲統一政權,和親之女的舉步爲艱便更不可能提及,太后只問旖景:“你們既已經有了猜測,當然也會有些商量,我且問你,看不看好這門姻緣。”

旖景便站了起身,深深一禮,斂了笑容說道:“聖上與太后的美意,世子與妾身原應感戴……”

太后微微蹙眉,仍舊拉了旖景挨着坐下:“不說這些套話,我一貫把你當作親孫女一樣疼愛,那些晚輩當中,又最喜歡渢兒,聖上眼下更視渢兒有若親子,許多國政大事都依賴於他,安然的終身大事,當然要考慮你們的意見。”

有若親子……旖景只覺脊樑上竄出冷汗來,讓天子視若親子可不是什麼好事,君恩太重,實在福禍難測。

帝令不可違,天子若執意讓安然和親,楚王府也只得領命謝恩,可這時卻是讓太后先與楚王府商議……但凡有一絲希望,旖景也得替安然把握住。

“聖上與太后隆恩,世子與妾身感懷不盡……可不敢相瞞太后,世子與妾身實在不願讓安然遠嫁。”旖景微微一頓,打量見太后神色不改,心中卻越發沉重,不過還是堅持直言不諱:“因江氏之故,祖母與父王對安然心懷芥蒂,從前是有冷淡疏遠……安然在幼年時也知道江氏的惡行,故而對長輩們非但沒有埋怨,反而心懷愧疚,多年來沉默寡言、小心謹慎,便是受王府奴婢苛待都不敢說給長輩們知道,世子從冀州歸來,瞧見安然的苦楚心裡實在不忍,妾身嫁入王府後,就得了世子叮囑,要善待安然,並盡力解開她心裡的顧忌,打消祖母對安然的成見。”

太后頷首:“上回我見安然對你甚是依賴,可見你們是親近的。”

旖景繼續說道:“安然有妾身開解着,性情好容易開朗了幾分,太后也知道祖母,歡喜晚輩們伶俐討巧,也曉得江氏之惡與安然無干,漸漸就疼愛起安然來,不過安然相比其他宗室女兒,終究還是軟弱了些,不瞞太后,世子也爲安然的婚事操心,害怕世家望族禮教森嚴,安然受了委屈也只有隱忍,更處理不好內宅家務,將來會被長輩們挑剔,還與妾身商議過,並不想讓安然嫁去高門望族做長媳。”

旖景見太后仍是微笑頷首,一鼓作氣往下說道:“慶氏是西樑貴族,安然於他們而言是外族之女,尊奉之習俗禮儀不盡相同,安然孤身遠嫁,也許再不能相見,今後安然萬一受了委屈,山長水遠更是無法顧及,世子與妾身不能安心……是出於私心,還望聖上與太后體恤。”

只說是對安然的憐惜,不忍讓她遠嫁別國,並沒涉及國政,旖景當然是想把事情簡單化——天家以宗室女兒和親慶氏,是將和親之女當作迷惑慶氏的棋子,犧牲宗室女兒的美滿幸福爲西樑宛姓統一大權爭取時機,以穩固與西樑的友好邦交,雖說身爲宗室女也當肩負有利家國的責任,可揭開這層因由未免傷及天家的顏面,只要天家沒有開誠佈公涉及西樑政事的話題,旖景堅決不能主動說出安然柔弱不善謀斷,將來不能自保的話。

太后長嘆一聲:“罷了,渢兒大度,能爲安然考慮周全也是他這個兄長的仁愛,慶氏嫡子這回也會隨行,終究是個什麼品性到時也能觀察,倘若的確是良配,你與渢兒打消了顧慮,改變主意那也不遲。”

話雖如此,旖景卻明白過來天家決不會不顧楚王府的意願行事。

但並沒有感到輕鬆。

安然的確是最適合和親慶氏的人選,旖景與虞渢並不曾料及這事能如此輕易解決,太后今日的態度,顯然是預料到楚王府不會贊同,半點沒有爲難,這是爲何?

無非是因爲聖上對楚王父子的看重。

天家如此看重,絕非因爲親情血緣這般單純,更關鍵的原因是楚王父子所掌權勢,或者也有衛國公府的聲威。

也就是說天家越是看重,就越會忌防臣子勢*君。

君臣之間的信任感有時看來是堅不可摧,實際上卻極易因微小嫌隙就崩之一潰。

旖景這時不爲安然身陷險惡擔心了,卻爲將來家族的安危懸心起來。

又聽太后說道:“剛纔那幾個小娘子,景丫頭是覺得面生吧?”

旖景連忙收斂心緒,笑着答道:“認親時見過,可那日見的姐妹實在太多,難免有些混淆。”

太后笑道:“三個都是壽太妃的曾孫女兒。”

旖景恍然——大隆建國後,高祖親封的第一個親王就是壽王,這位壽太妃正是壽王之妻,不過後來她兒子繼承王位,因行事荒謬,以親王之尊搶強逼奸民女,高祖一怒之下又奪了爵位,不過依然保留了壽太妃的尊號,不過子侄就成了閒散宗室。

當年高祖一支慘遭哀帝滅族,卻仍有族人因遠在寧海倖免於難,壽王這家便成了高祖血緣最親近的一支,是同一個曾祖父,未出五服。高祖在楚州起兵,也擔心哀帝惱羞成怒滅了虞氏全族,特地遣人將族人接去楚州安置,哪知壽王當時生怕被高祖連累,暗怪高祖這支得罪了肖黨,非但拒絕跟同族人前往楚州,還打算奉承交好肖相,他自己不敢親身犯險,卻讓嫡長子領着最小的兒子去了錦陽,帶着他的書信求見肖相,想結爲姻親,爲小兒子求取肖相的呆傻閨女,以緩和高祖一支不識好歹拒娶肖家女的“仇恨”。

結果兩個兒子都死在錦陽,被哀帝砍了頭。

壽王這才灰心喪氣,無奈之下領着家人投靠去楚州。

大隆建國,高祖想到自己父母叔伯、兄弟姐妹的慘死,也是爲了照顧血緣最近的族親,才封了身無寸功諂媚不成反而折了兩個兒子的壽王親王爵位。

眼下這位壽太妃是高祖的族嫂,比太后、大長公主還長一輩兒,宗室裡數她輩份最高。

那位敗在平樂手下,上一世卻狠狠羞辱了年氏一頓的盛興伯夫人正是壽太妃的孫女。

看來天家放棄平樂與安然後,是想在血緣較近的宗室裡選出一個和親。

旖景腹誹——那位壽太妃可不是好對付的,從盛興伯夫人身上就可見一斑,難道要讓她的曾孫女過繼來楚王府?倘若將來讓這位和親,壽太妃不願,鬧將起來……未必不會讓人頭疼。

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無敵,可惜安瑾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四百一十章 勸言留生,何爲夙願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與不要,皆在我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斷情絕,同日赴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穫,混亂局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
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裡,已有暗涌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計定,決不買單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險失清白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蹺,指向何處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間,細數疑惑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無敵,可惜安瑾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離析,果遭“天遣”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八十四章 兩個舊友,一段血仇第四百六十八章 開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兩百七十一章 網已密織,只待獸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變故,傳言四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計,釜底抽薪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四百一十章 勸言留生,何爲夙願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與不要,皆在我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時日太慢,婚期太遠第三百三十一章 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七章 娘子撐腰,丫鬟樹威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誇,實非善事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兩百四十章 闌珊之處,曾住何人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無詔,唯一見證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傷,我之遺憾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九十三章 戲裡戲外,誰主浮沉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斷情絕,同日赴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穫,混亂局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隱瞞不察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妝之賀,秦氏試探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兩百三十四章 戲已開演,各歸各位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馬,二嬸遭殃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隱疾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