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高處不勝寒

此時吳紹霆還在氣頭上,聽到侍從官說蔡鍔來彙報市場花園行動方案後,一時間根本沒有心情理會這件事,這讓蔡鍔把件先放下來,自己稍後看完了再給答覆。蔡鍔看得出來這次吳紹霆是真正動了火,他讓手下們先行離開,然後自己留在辦公室與吳紹霆單獨會談。

屏退了辦公室的所有人員,吳紹霆氣呼呼的坐下大書桌後面,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蔡鍔走上前,不動聲色的說道:“元首,不管張韻農犯了什麼事,我認爲應該先徹底調查清楚纔是,這其必然會有誤會。”

吳紹霆冷冷的說道:“有什麼誤會?隱瞞重大消息不報,我這個國家元首的行營難道成了一家之私嗎?”他說着,把翻開到那一頁的剪報推到蔡鍔面前。

蔡鍔拿起剪報快速閱了一邊,頓時有幾分詫異,說道:“北京大本營發生暴動?”

吳紹霆沒好氣的說道:“鬆坡兄,你也是今天才知道的吧。看看,這就是張孝準他管理的北京大本營!”

蔡鍔再次把剪報過了一遍,比第一次看得更加詳細,隨後疑惑的說道:“元首,可是這份報道是在讚揚張韻農處事果斷,不畏強權嚴懲有官僚背景的肇事者。這似乎不是張韻農犯錯,而是他糾正了一個錯誤!”

吳紹霆嚴肅的說道:“我且先問你,北京大本營發生暴動是不是嚴重的事情?我不管這件事是怎麼引起的,這事情過了一個多月,到今天張孝準都沒給我一個消息。你說說,這讓我該怎麼想?”

蔡鍔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或許是因爲公務太忙了,畢竟空軍陸戰隊的編練工作刻不容緩,張韻農一時把這件事忘了彙報。說不定他還是打算等回到奉天時再彙報。”

吳紹霆譏笑道:“我們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架通北京到奉天的電話線,一通電話的事情你還要給我瞞一個月之久?”

蔡鍔一時不知道該如何爲張孝準開脫,甚至在這個時候同樣懷疑張孝準是否在背地裡搞小動作。儘管這篇報道是在褒揚張孝準懲治官僚弟的果斷,可新聞未必都是真實的,再者既然是好事,張孝準又有什麼不好上報的?張孝準之所以不上報,會不會另有隱情?

緩緩的吸了一口氣,他平靜的說道:“元首,不管如何,您現在發脾氣是沒用的,不如等張韻農返回奉天之後再好好調查清楚。”

吳紹霆看着蔡鍔說道:“鬆坡兄,我最近在軍營裡聽到一些風聲,你應該瞭解我,在沒有真憑實據之前我是不會把這些流言放在心上。可偏偏再加上張韻農刻意隱瞞北京大本營事務不報,你說說,這叫我如何去想?”

蔡鍔皺了皺眉頭,疑惑的說道:“元首,你已經聽說了?”

吳紹霆沒有直接回答蔡鍔的話,反而用一種認真而威嚴的口吻質問道:“鬆坡兄,我知道你與張韻農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同期同班的校友,我不希望在國防部或者北京大本營裡面出現什麼陸軍士官學校派系、什麼國防大學派系。經歷了慶元會議之事後,這種內部小集團的問題我絕不會輕視,你明白嗎?”

蔡鍔臉色漸漸難看起來,他沒料到這件事還會牽扯到自己頭上?要說他了解吳紹霆的性格,可是吳紹霆應該瞭解自己的性格纔是,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執政府又或者是現在的南京央政府,自己向來都是公事公辦,絕不摻和任何黨政爭鬥。

不過沒過多久,他臉色漸漸釋然開來,位高權重者總會有經歷一些事與願違的狀況,或許自己沒有搞什麼內部小集團、陸士派,但下面的人頂着自己的名義來搞也不是不可能。

“總之,”吳紹霆見蔡鍔沒有說話,於是接着又說道,“這件事我會嚴查到底,我倒要看看下面有多少人瞞了多少事情。”

“元首的意思我很理解,國防部必然盡力配合調查。”蔡鍔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

“鬆坡兄,你應該明白什麼叫高處不甚寒。這不止是在說你,同樣也是在說我。”吳紹霆意味深遠的補充了一句。

蔡鍔當然明白這句話,很顯然用這句話來形容現如今的吳紹霆在合適不過。

廣州革命時期吳紹霆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執政府時期則是仔細分撥派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到了如今天下一統,他高高在上坐在元首的位置,在其周圍已經不會有任何可以完全信任的人,無論是順者還是逆者,爲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一切皆可下手。

當真是高處不勝寒啊……蔡鍔暗暗的默唸着。

吳紹霆爲北京大本營大怒的事情很快在甦家屯軍營傳開,而這讓之前在軍營裡流傳對張孝準不利的消息更加令人信服,若不是張孝準犯了十分過分的錯誤,元首會如此雷霆震怒?

倪映典同樣聽說了這個消息,可是他不像其他人那樣幸災樂禍,反而感到憂慮起來。

北京大本營北大門暴動事件之所以沒有及時上報到吳紹霆這裡,那是因爲他動用了一些關係把這件事壓了下去,不僅如此,犯事的人可是自己的親外甥,如果元首真要徹底清查下去,最終肯定會查到自己的頭上。

爲此,他不得不感到憂心忡忡,沒想到自己只不過做了一件人之常情的事,倒頭來卻招惹到如此大禍,早知今日當初還不如就讓這件事曝光,嚴懲那不成器的外甥,說不定還能博得一個大義滅親的名聲。

倪映典惴惴不安的情況很快讓李鴻祥發覺,儘管平日李鴻祥與倪映典沒有多少交情,但其深知倪映典的外甥是北京風波的起始人,最近元首爲此事發怒必然要波及到倪映典本人。於是,在一次國防部傍晚例會結束之後,他單獨找到倪映典閒聊了一陣。

“前日元首大怒,是爲北京大本營隱瞞暴動事件不報,似乎與倪大人有幾分絲縷關係。”沒聊到幾句話,李鴻祥故意壓低聲音把話題轉到正事上。

“李大人,何出此言。”倪映典正爲這件事煩心不已,就好比自己心頭的傷口讓人揭開傷疤似的,臉色一下拉了下來。

“誠實的說,倪大人於情並沒有錯,年輕人不懂事,好好教育指正即可,更何況所謂‘暴動’之事無非是一些嚼舌頭者故意誇大而已,據說當時也不過是百餘人情緒激動罷了。只是於理來說,倪大人被不該插手這件事,任其按照程序來走即可。”李鴻祥款款而談說道。

“若沒什麼事,李大人,我就先走了。”倪映典冷冷的說道。對方所說的話完全都是廢話,與其在這裡受人評頭論足,還不如自己找個地方清靜。

“倪大人留步,還請稍安勿躁。今日特意與倪大人談及此事,並非是爲倪大人徒增憂慮,無論如何你我都是國防部同僚,更何況原本一樁不大不小的事件卻要鬧得雞飛狗跳,又這個必要嗎?因此,在這件事情的立場上,我必然站在倪大人這邊。”李鴻祥不慌不忙的說道。

“是嗎?那可真是要感謝李大人了。”倪映典聽到這裡,心緒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有幾分不耐煩的表情。

“我知道倪大人現在很像解決這件事,或者說,避免引火上身。或許我可以幫上倪大人一些忙。”李鴻祥正色的說道。

“哦?李大人如何幫我?”倪映典微微怔了怔,忙不迭的問道。

“在這個時候,我們國防部諸人一定要團結一致,拉攏更多的部員站在倪大人這邊。北京大本營無非是元首直轄的行營罷了,之前發生的種種事件只要稍微仔細分辨,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元首之所以發怒是因爲他不瞭解所謂暴動事件的真實情況,即便真要追查下去,倪大人追隨元首這麼多年,功勞苦勞比比皆是,難道元首連一個人情都不給嗎?”李鴻祥仿若高談闊論似的說道。

“仔細分辨……只怕元首早已先入爲主了。”倪映典嘆了一口氣,幽然的說道。他從李鴻祥的這番話僅僅只聽到了一點有利的地方,那就是讓國防部當更多的官僚站在自己這邊,力挺自己去應對這件事。

好歹他是從廣州首義就跟隨元首東征西討,論資歷、論功績都有有目共睹,這些年活躍在軍政兩界多多少少有一些聲望,在國防部裡有不少高級軍官、幕僚和職官員都是自己的親信。再加上當年廣州首義時的不少宿老將軍、政治活動家們相熟,比起張孝準這個資歷尚淺的後輩來說,自然能更容易拉攏一批人站在身後。

不管元首調查的情況怎麼樣,哪怕要追究假公濟私的責任,只要有這麼多人幫忙說情,到時候也能渡過難關。

“倪大人,元首先入爲主又能如何?只要我們國防部團結一心,大家裡裡外外都支持倪大人,以倪大人元老的身份難道元首還不能網開一面?再者,這件事元首未必會先入爲主,一事歸一事,北京大本營出了問題那自然是他們的責任,就算是您的外甥惹得禍,也不見得與倪大人有什麼關係。誰家還沒有一個讓人操心的親戚?”李鴻祥慢條斯理的說道。

“你說的是,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先多謝李大人能幫上忙。”倪映典緩緩點頭的說道。

“其實,張秘書長在這件事上大刀闊斧的動作,無非是想擴大北京大本營的勢力,趁機來排擠我們國防部。如今不單單是我一個人這麼認爲,我們國防部其他部門都有這樣的覺察,所以倪大人放心,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讓這件事影響國防部的聲威。”李鴻祥說道。

聽到這裡,倪映典心裡漸漸有了另外一個想法,之前他一直是擔心自己會被元首調查,可是現在與李鴻祥交談過後卻又發現,或許真是張孝準在背後搞鬼。他之前僅僅發了一些牢騷,但如今國防部上上下下都在指責張孝準,誰知道張孝準究竟是不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

“李大人說的有道理,既然如此,在這件事上還多得仰仗李大人了。”倪映典說道。

“稍後我會與幾位部好友提及此事,只要我能幫上忙的地方,一定全力爲倪大人出力。”李鴻祥煞有其事的說道。

倪映典心頓時感激不已,李鴻祥可謂是滇系官僚在國防部的領頭人物,有李鴻祥出面組織必然能拉攏更多的人站在自己這邊。他連忙說了一些道謝的話,甚至還毫不遮攔的許下一個人情,不管怎麼說只要國防部團結一致,再加上追隨元首的交情,這件事基本上已經解決了一半。

李鴻祥之所以要幫倪映典,不僅僅是爲了國防部的利益,更是爲了滇系集團的利益。縱然雲南現在沒有了督軍,可身爲國防部副部長的唐繼堯照樣是重要大員,無論如何都要鞏固滇系集團在央政府的發展。

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21章 ,獲悉陰謀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636章 ,兵臨城下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846章 ,造勢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1089章 ,僵局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73章 ,一場比試第53章 ,義正嚴詞第698章 ,杭州軒波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221章 ,又見龍濟光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84章 ,張謇青睞第258章 ,變中變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811章 ,情勢急轉第42章 ,初次立功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862章 ,世界大戰的決心第7章 ,上任哨官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871章 ,五天時間第215章 ,開刀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97章 ,陳芳提醒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917章 ,行刺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816章 ,沒有俘虜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170章 ,會師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90章 ,先斬後奏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64章 ,怒火第1014章 ,螳螂捕蟬第1089章 ,僵局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508章 ,再逼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211章 ,裂痕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708章 ,蒼南縣伏擊第632章 ,夾擊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631章 ,合江開戰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1098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123章 ,謀而後動第1085章 ,危急關頭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1030章 ,收網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505章 ,在柳州第689章 ,希望之滅
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21章 ,獲悉陰謀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636章 ,兵臨城下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846章 ,造勢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1089章 ,僵局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73章 ,一場比試第53章 ,義正嚴詞第698章 ,杭州軒波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221章 ,又見龍濟光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84章 ,張謇青睞第258章 ,變中變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811章 ,情勢急轉第42章 ,初次立功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862章 ,世界大戰的決心第7章 ,上任哨官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871章 ,五天時間第215章 ,開刀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97章 ,陳芳提醒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917章 ,行刺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816章 ,沒有俘虜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170章 ,會師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90章 ,先斬後奏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64章 ,怒火第1014章 ,螳螂捕蟬第1089章 ,僵局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508章 ,再逼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211章 ,裂痕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708章 ,蒼南縣伏擊第632章 ,夾擊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631章 ,合江開戰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1098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123章 ,謀而後動第1085章 ,危急關頭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1030章 ,收網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505章 ,在柳州第689章 ,希望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