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江界會戰

十月二十一日,朝鮮江界一帶下了一場秋雨,空氣既潮溼又冰冷。

烏雲黑壓壓的迫降在半空中,使得原本朦朦朧朧的視線更加不清晰,有時候都分不清楚究竟是烏雲還是炮彈的硝煙。

就在江界城外正西方三十里處的丘陵平原郊區,第一裝甲團無聲無息的在一片稀疏的農林後面集結完畢。在裝甲團兩個側翼分別是三十三師的兩個步兵團,後方則是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的炮兵陣地。

不僅如此,利用已經攻克的滿鋪、平城兩處小縣,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另外兩路步兵隊伍同樣完成集結。如果從空中俯視整個江界周邊,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中國軍隊的陣型,此事的江界就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葉孤舟,中國軍隊在北部、南部和西部部署了戰略包圍,唯獨留下東部一個缺口。

農林林地深處,裝甲團團部野戰指揮所剛剛增添了幾層茅草,用以阻擋雨水的侵入。

剛剛升任裝甲團團長張自忠正在地圖桌旁邊計算進攻距離,他是北方第一集團軍成立之後第二批調派而來的軍官,之前一直擔任天津岸防守備隊營長,後來在裝甲團成立時經過聚斂而連跳兩級出任團長。

張自忠在黃埔軍校是炮科出身,“山貓”式戰車與大炮一樣屬於重型作戰武器,再者在新型兵種投入實戰之際,理所當然需要一些敢於試水的人一馬當先,集團軍司令部果斷的下定決心好好培養一批裝甲兵人才。

一旁通訊小組接收到一封電報,團部副官何基灃拿着電報來到張自忠面前,說道:“團座,三十三師師部來命令,應元首月底之前攻克江界的命令,三十三師決定再增派一個團的兵力參與我們的正面突進作戰。”

張自忠擡起頭來接過電報看了一眼,隨後笑道:“是嗎?元首親自下令?哈哈,照我看,江界根本撐不到月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明兩天應該有結果了。”

何基灃微微點頭說道:“這半個月來咱們讓小鬼子的十六師團吃盡了苦頭,搞不好現在江界城內的傷兵都比士兵還多呢。”

這半個月來持續不斷的強攻,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憑藉強大的炮火壓制和空中支援,幾乎將日軍第十六師團的炮兵全部壓垮。在失去炮兵的掩護,裝甲團配合步兵的連續突進,即便是面對攻堅戰也宛如切豆腐一般容易。

日軍完全沒有應付裝甲兵種的準備,甚至連陣地工事都缺乏有效的障礙。

在這樣強高度的壓制之下,日軍彷彿被拔光了衣服任意屠戮,即便是防守的一方,每日傷亡的情況都要遠遠高於中國軍隊。

張自忠擡手看了看自己的腕錶,這隻腕錶是張盛霆表業公司最新推出的手錶,在軍隊裡已經全面代替之前的懷錶。此時的時間是九點一刻,距離正式開始總攻還有二十分鐘時間。他對何基灃說道:“時間差不多了,你趕緊去看看,讓各營做好準備。”

何基灃點了點頭,說道:“是,這就去。”

十分鐘後,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炮兵部隊集中火力開始轟擊江界城。連續不斷的炮火鋪天蓋地、震耳欲聾,火光衝破了淅淅瀝瀝的雨幕,濃烈的煙霧也蓋過了天空中的烏雲。

在農林前方準備就緒的裝甲團第一營,戰鬥人員分別進入十五輛裝甲車,後方的步兵隊列也開始向前涌動。裝甲團第一營營長陳午馬正站在一處丘陵上方,拿着望遠鏡向正東方向望去,只見十多裡開外的江界郊區陣地上,日軍士兵一個個抱頭鼠竄,炮彈在陣地上炸開一朵又一朵的漩渦。

陳午馬朝地上吐了一口,放下望遠鏡之後又順手摸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轉過頭大聲的下達作戰命令:“兄弟們,進攻。”

十五輛裝甲車開始向前推進,正好與趕到的步兵隊列融爲一體。

陳午馬小跑了兩步,趕上一輛營部指揮車,然後利索的爬進了車艙內。

整個江界西部的開闊地帶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中國部隊身影,而隨着西邊開始進攻,北邊和南邊的戰鬥單位也開始發起進攻,不過在效率和速度上顯然要比西邊慢一拍。北邊和南邊的部隊在這個時候僅僅是策應聲勢,主要進攻還是由西邊裝甲團帶領。

在長達十多裡的戰略進攻縱深上,中國士兵鬥志盎然,可以說這是中國對日開戰以來,第一次嘗試如此長具體突襲,不過江界外圍的防禦陣地在這幾天的炮火精心照料之下,早已被削平了一層土地,堅守陣地的日本士兵自顧不暇,又缺乏足夠的重型武器壓制,對中國士兵來說哪怕縱深再遠也無妨。

十點整,中日雙方在江界西郊正式短兵交火,這是自從滿鋪圍殲戰結束之後數日以來,中國軍隊發起的首輪總攻。之前幾天全部是炮兵大展身手,毫不保留的壓制江界城。積累了好幾日的士氣在這一刻徹底爆發出來,中國士兵們的喊殺聲如同決堤洪流,呼嘯的撲向日軍脆弱不堪的陣地。

裝甲團第一營衝在最前方,十五輛裝甲車的機關炮噴射火舌,掩護後方的步兵向前挺進。到第一營的戰車越過日軍第一段戰壕時,接踵而來中國士兵紛紛跳進戰壕,散彈槍、刺刀、自動步槍瘋狂的拼殺着。

面對士氣如虹的中國軍隊,日本守軍根本毫無反擊之力。

第一營營長陳午馬在指揮車內看着前線的戰況,很快下達新的命令:“我們的戰車在西北方向建立火力支撐點,擋住那裡的兩挺重機槍。不要急着向前面拱,要先站穩腳跟,等步兵徹底清理乾淨外圍戰壕後再進攻。”

傳令兵在步兵的掩護下把命令傳達到各戰車,第一營很快執行新的戰術,十五輛車在日軍第一線戰壕後方佔據有利位置,以機關炮提供強大火力,壓制更後方陣地的日軍兵線。不僅如此,戰車站定位置之後宛如一座堅固的碉堡,爲後續兵力提供掩護。

正當裝甲團第一營推進到目前陣地時,更遠處的第二營、第三營也壓了上來。

在裝甲車後方的步兵越來越多涌入日軍陣地,整個過程幾乎只用了半個小時不到,日軍陣地在強大的攻勢之下簡直形同虛設。

快到十一點時,中國軍隊基本上完成了對西郊日軍陣地的分段切割。

與此同時,即便是擔任策應任務的南北兩路進攻部隊,在看到西邊主攻部隊進展順利之下,同樣也開始發起強攻。

江界的日軍第十六師團如今戰鬥力只剩下一半不到,面對三面包圍還有炮兵不斷轟擊,所有旅團、聯隊和大隊司令部都處於手足無措的狀態。

師團總司令鬆川敏胤從八月中旬開始就在不斷要求增援,除了得到一些補充兵和第十八師團一個聯隊的增援之外,再也沒有更多的兵力趕到江界。如今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當中國軍隊切斷了後方交通線後,甚至連補充兵都無法開赴前線。

面對越戰越勇的中國軍隊,第十六師團反而是越來越弱,這種此消彼長的狀況正在快速的讓江界陷入深度困境。

當中午時師團司令部收到江界多處郊區陣地告急的消息後,鬆川敏胤不得不做出一個決斷,決定放棄江界,以保存第十六師團生力軍爲首要任務,下令全軍由江界東部突圍,先行退往臥榻峰以南,同時在臥榻峰山區設置一道臨時防線,用以接應和掩護後續撤離部隊。

然而此時讓他最感到擔憂的問題是,從六月開戰直至今日,第十六師團在火線上傷亡的兵員數量龐大,目前大約一萬以上的傷員,其中有四千多人無法行動自理。中國軍隊都已經逼近郊區,第十六師團根本無法組成有力的防守,拖延時間來轉移傷員,相反極有可能因爲傷員的拖累而導致更多的傷亡。

經過半個小時的思考,鬆川敏胤最終決定放棄傷員,他讓戰地醫院下達最後的通知,對於無法行動自理的傷員提供兩種處理辦法,給所有還能使用武器的傷兵一支槍,要麼選擇自盡,要麼選擇殊死抵抗。

在接下來的一下午時間裡,江界城內慌亂不堪,而戰地醫院裡更是上演了一幕慘烈的景況。一些不能動彈的傷兵要求長官結果自己的性命,長官在進行了簡單的儀式之後,用手槍在這些傷兵的腦袋上打了一個洞。

另外一些還有一定行動力的傷兵,被分配到城內各個死角埋伏,有的人抱着一顆手榴彈,有的人端着步槍,還有人的把炸藥包放在自己身下。

即便是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隊當中,也不乏會有貪生怕死之輩。

戰地醫院裡不止有槍聲,還有哭泣聲和哀求聲,但是這些最終都是被槍聲代替。

傍晚時分,第十六師團開始執行撤退計劃,工程大隊和交通大隊一邊在城內佈置臨時防線,一邊轉移重要設備、物資和司令部架設等等。在外圍郊區兵力漸漸向城內收縮,準備以巷戰拖延時間。

鬆川敏胤另外下令,派出爆破隊將江界城內的重要機構全部炸燬,比如郵電設施、火車站、鐵軌車皮或者一些大型工廠。整個江界不僅承受着中國軍隊從外面打來的炮襲,同時還承受着日軍在城內的破壞行動。

當天深夜,趁着夜色掩護,鬆川敏胤帶領師團司令部跟隨第一批撤退部隊先行撤離,江界城內只留下兩個聯隊殿後防守。

而在隨後的兩天時間裡,中國軍隊終於突破江界城防,並且死死咬住了一個殿後聯隊。

這個日軍聯隊最終走投無路,只能選擇在城中殊死作戰、頑抗到底。

直至十月二十四日下午,江界會戰正式宣告獲勝,經過一天時間的快速整頓之後,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師部陸續搬入城內。雷震春和孫子道一邊安排對城區的清理工作,一邊搶修鐵路設備,並且派出先遣部隊向臥榻峰方向前進,追查第十六師團的動靜。

第419章 ,遇刺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54章 ,袁樹勳督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410章 ,授勳儀式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231章 ,在瀛臺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617章 ,大伏擊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1204章 ,對俄軍貿第1165章 ,教育文化第5章 ,初識倪端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741章 ,泄密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315章 ,無限制狙擊戰策略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453章 ,孫中山的考慮第21章 ,見革命黨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633章 ,大選之前第1089章 ,僵局第653章 ,大言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40章 ,擒李福林第535章 ,粵軍與閩軍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197章 ,韶關善後第803章 ,大夜襲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1106章 ,琉球第430章 ,陳其美的心態第1084章 ,以地換時間第819章 ,誘敵第617章 ,大伏擊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765章 ,見曹錕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959章 ,斷交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88章 ,貪污事件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56章 ,張家大少第40章 ,擒李福林第246章 ,窗戶紙第142章 ,總參謀長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678章 ,反擊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3章 ,碼頭別見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427章 ,整編全軍第1075章 ,東京事變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273章 ,振軍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462章 ,口供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305章 ,破襲戰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56章 ,張家大少第903章 ,預計數據第618章 ,醒來第465章 ,清理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231章 ,在瀛臺第638章 ,分割第360章 ,緊盯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1165章 ,教育文化
第419章 ,遇刺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54章 ,袁樹勳督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594章 ,段祺瑞之見第157章 ,討要軍費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410章 ,授勳儀式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231章 ,在瀛臺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778章 ,迎風而向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617章 ,大伏擊第731章 ,“獵雕”作戰室第1204章 ,對俄軍貿第1165章 ,教育文化第5章 ,初識倪端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741章 ,泄密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315章 ,無限制狙擊戰策略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453章 ,孫中山的考慮第21章 ,見革命黨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633章 ,大選之前第1089章 ,僵局第653章 ,大言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40章 ,擒李福林第535章 ,粵軍與閩軍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197章 ,韶關善後第803章 ,大夜襲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1106章 ,琉球第430章 ,陳其美的心態第1084章 ,以地換時間第819章 ,誘敵第617章 ,大伏擊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765章 ,見曹錕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959章 ,斷交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88章 ,貪污事件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56章 ,張家大少第40章 ,擒李福林第246章 ,窗戶紙第142章 ,總參謀長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678章 ,反擊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3章 ,碼頭別見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427章 ,整編全軍第1075章 ,東京事變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273章 ,振軍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462章 ,口供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305章 ,破襲戰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56章 ,張家大少第903章 ,預計數據第618章 ,醒來第465章 ,清理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231章 ,在瀛臺第638章 ,分割第360章 ,緊盯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1165章 ,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