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

經過漢城告破之後,接下來的談判過程已經變得從速從簡許多。

日方代表徹底失去了銳氣,而且即便他們簽署了前面兩項協議,中國軍隊在朝鮮的攻勢照樣絲毫未減。各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除了儘可能的答應中國提出的條件之外,他們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八月底之前,日本議和代表團在高度壓力之下,與中國外交部簽署了後兩項協議,同時也在裝訂好的全文協議書上簽字。

在後兩項協議上,關於軍事限制條約着重點名了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發展。

日本目前所擁有的兩支艦隊,第一艦隊和南清艦隊,其中所有超過三千五百噸位的巡洋艦,全部出讓給中國。當然,協議簽署之前中國方面企圖強調用這些戰艦充當戰利品,可是在日本據理力爭之下,最後改爲“出讓”,也就是以折舊後的價格抵消戰爭賠款首期需要支付的兩千萬美元。

日本代表團之所以願意拿帝國海軍開刀,一方面是西園寺公望希望藉此機會徹底打垮軍事派,另外一方面這批龐大的艦隊已經成爲日本帝國嚴重的財政負擔。別說在整個中日戰爭中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哪怕戰後建設恢復還成了一塊重大的累贅。

不難想象,就算今天爲了武士道的尊嚴保下這兩支艦隊,用不了多久日本大藏省也會把軍艦分拆賣掉,換取必要的國庫經費,同時減輕“不必要”的財政赤字。

戰爭已經結束,留着這些軍艦完全沒有作用,更何況中國真要繼續進攻日本,就算有這兩支艦隊同樣也無濟於事。

因此無論是在公在私,還是其他種種原因,這兩支艦隊最終都是要處理掉。與其等到拖累出效果時再處理,還不如在這個時候直接抵消一部分戰爭賠款。

軍事限制條約上,中國反而沒有索要日本的戰列艦,而是全部選擇清一色的巡洋艦。

這是吳紹霆在與國X防部海軍開會之後做出的決定,因爲在他已經預示到,當中國第二代戰鬥機成功投入量產,笨重遲緩的戰列艦必然會慘遭淘汰。更何況一艘戰列艦的出讓價格可以抵好幾艘巡洋艦,巡洋艦的維護費用都比戰列艦要少得多。

在歷史上的日本海軍部,曾經因爲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發展而爆發過激烈的政治X鬥爭,兩大派系爲了爭取海軍經費投入自己意願的項目上,幾乎爭的是頭破血流。

吳紹霆正是爲了防止這種內部分化,因此才以元首的權力來制訂了中國海軍的發展道路。他決定重點發展艦載航空技術,搭配戰列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的高機動艦型,組成以巡洋艦護航、空軍主要火力打擊的海軍編隊。

從此之後,中國海軍將重點發展航空戰列艦,畢竟這次從日本人那裡獲得軍艦,足夠支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了。不得不說,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確實消耗很大,可一旦獲得最終的勝利,一切付出都會得到數倍的回報。

關於這份《軍事限制條約》,協議的內容前前後後忙碌了三天時間,才得意最終確認。

因爲中國代表要詳細等級日本艦隊交納給中國的軍艦名稱,以及這些軍艦能夠折算的實際價格。爲此還特別聘請德國、美國、瑞士和阿根廷的顧問團,由他們這些第三方來公證這些軍艦的價值。不僅如此,爲了顧慮日本海軍的情緒,協議附加條款特別規定,軍艦隻有順利進入中國海軍船塢之後纔算交貨,途中發生任何意外首要追究日方責任。

至於中國方面所選的軍艦,到後來基本上沒有在乎具體的艦型,只要符合噸位即可。

第一艦隊的兩艘“金剛級”戰巡艦,金剛號,比睿號;兩艘“薩摩級”防護巡洋艦,薩摩號和安雲號。南清艦隊的對馬號,新高號以及和泉號。不僅如此,還有一九一二年時進行生產,斷斷續續直到一九一五年完成大部分工序,卻最終因爲經費問題而沒有裝備武器的幾艘新式軍艦,分別是嚴島號戰列巡洋艦、宇治號巡洋艦以及春日號重型魚雷驅逐艦。

總計正好十艘軍艦,儘管嚴島號和宇治號沒有裝備武器系統,但以中國目前的工業技術,完全可以運送回國之後自行安裝。

這十艘軍艦按照登記的噸位,一共是六萬三千五百噸。等到這批軍艦送回國內之後,中國海軍總噸位算上之前俘虜的日本第二艦隊部分軍艦,儼然已經超過了十五萬噸。相比起一九一二年時統計的全國海軍噸位,已經跨躍似的多出了十六倍。

雖然這些中國一直在加緊培養海軍人才,可面對一下子如此龐大的軍艦數量,多多少少有一些入不敷出的感覺。不過不要緊,哪怕是將軍艦停在船塢裡面,遲早有一天都會等到合適的人才前來駕馭。

至於軍艦的交接工作,需要在中日雙方正式停戰之後,一個月時間準備,一個月時間運輸,真正抵達中國預計會在十月下旬。當然這一切都是理想的預測,畢竟日本海軍是否會輕易交出軍艦還是一個問題,但相信最多隻會拖延一段時間,該交出來的終歸要交出來。

八月二十七日,中日和約正式締結。雙方在朝鮮的軍隊限定於早上七點鐘時停止交火,所有日本軍隊向中國軍隊投降,然後趕往朝鮮南部港口城市集合,等待兵船接應回國。

中國軍隊則要求緊隨日本軍隊撤退的步伐,收復所有朝鮮南部的城鎮。

北方第一集團軍以團爲單位,分派到各城各縣駐紮,維持社會秩序和治安。同時平壤前沿參謀部發布安民通告,要求中國各路部隊嚴以律己,絕不可以擾民,一旦發生任何滋事事件,無論輕重一律嚴懲不貸。

朝鮮臨時政府也發佈了內容大致相同的通告,要求各縣各城成立臨時官府,盡力配合中國軍方的維持活動,並且逐步展開民生恢復工作。

隨着一系列戰爭善後措施從制訂到頒佈再到執行,中日戰爭真真切切的告於段落。

北方第一集團軍暫時沒有撤出朝鮮,不過東三省統帥部已經派人跟朝鮮臨時政府做好協調,爲了謹防再有變故發生,中國軍隊會在朝鮮繼續駐留兩個月。等到了十一月份之後,除了派駐部分士兵前往朝鮮租借給中國的軍事基地之外,其餘士兵會陸續返回國內。

朝鮮臨時政府當然希望中國軍隊能繼續停留一段時間,畢竟日本軍隊從朝鮮撤離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僅如此,朝鮮各縣各城經過戰爭的摧殘,很多地方早已是混亂不堪,以目前朝鮮軍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維持全國上下的秩序。

九月初時,吳紹霆特意從昆明趕到廣州,隨行的還有一直留在昆明的尚文泰,以及從順化北上到中國的越南女王阮靈芷。此次他動身來到廣州,就是要接見朝鮮國王李熙,身爲中國元首之前還從沒有與李熙正式見過面,自然不能顯得生疏了。除此之外,還將在廣州舉行中朝越琉四國首腦會議,屆時將對外宣佈一項重要的消息。

廣州四國首腦會議從一開始就顯得很低調,畢竟國內還沉浸在中日戰爭結束的歡喜之中。因爲這次會議準備的較爲倉促,會議前期的準備工作有所欠缺,所以會議的本身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應。

吳紹霆也不希望把這次會議弄得沸沸揚揚,在他看來最重要只是會議內容。等到外界開始報道會議宣佈的一些結果之時,他相信很快會引起敏感人士們的注意,也很快會在全世界各國政府引起一番轟動。

吳紹霆等人抵達廣州是九月三日下午,他先去李熙進行單獨會晤。李熙自然是一副感恩戴德之態,一見面就說了一番感謝中華友邦傾力協助朝鮮復國,還將之前曾對蔡鍔說過那番話再次說了出來。吳紹霆只是說了一些官面上的話,比如中朝共進共退,真誠希望朝鮮儘快從戰爭中恢復過來,中朝協力面向未來。

隨後,他又安排李熙與越南女王、琉球儲君等人會面,三方僅僅是先打一個招呼,並沒有談論什麼關乎國家大局的內容。

當晚吳紹霆沒有前往吳公館,而是來到了張家別墅,與數月不見的兩位妻子見面,同時探望了一番自己的岳丈張直。晚飯就在張家別墅吃過,最後他還決定留在這裡休息一晚,畢竟這麼久未曾與妻子見面,縱然國家大事很重要,可家中細事同樣不能忽視,今日既然來到廣州理所當然要抓住任何機會與家人相聚。

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37章 ,追擊行動第20章 ,請客吃飯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55章 ,按部就班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252章 ,黃埔小將第302章 ,湖南團成立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351章 ,委屈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918章 ,復活第232章 ,暴風雨第47章 ,交通意外第814章 ,煙臺慘案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1118章 ,四國首腦會議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1065章 ,軍容素質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663章 ,揭底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836章 ,瓜分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83章 ,狀元商人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81章 ,做小生意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22章 ,有事相求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836章 ,瓜分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679章 ,梧州事後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860章 ,新的軍備方向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725章 ,蔣百里一談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424章 ,在日本第416章 ,交心第1112章 ,和談前提第203章 ,在北方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714章 ,軸心互制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206章 ,德國啤酒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19章 ,孚琦警告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416章 ,交心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1023章 ,援軍出現第96章 ,一番切談第891章 ,法租界第5章 ,初識倪端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1217章 ,內況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109章 ,一個不留第1147章 ,社會革命黨來訪第702章 ,黃興在望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269章 ,爭奪第325章 ,岑春渲效應第29章 ,又見刁蠻
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37章 ,追擊行動第20章 ,請客吃飯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55章 ,按部就班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252章 ,黃埔小將第302章 ,湖南團成立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351章 ,委屈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918章 ,復活第232章 ,暴風雨第47章 ,交通意外第814章 ,煙臺慘案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1118章 ,四國首腦會議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1065章 ,軍容素質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663章 ,揭底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836章 ,瓜分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83章 ,狀元商人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81章 ,做小生意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22章 ,有事相求第481章 ,飛機計劃第836章 ,瓜分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679章 ,梧州事後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860章 ,新的軍備方向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725章 ,蔣百里一談第785章 ,慶元會議第812章 ,收網行動第424章 ,在日本第416章 ,交心第1112章 ,和談前提第203章 ,在北方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714章 ,軸心互制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206章 ,德國啤酒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19章 ,孚琦警告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416章 ,交心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1023章 ,援軍出現第96章 ,一番切談第891章 ,法租界第5章 ,初識倪端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1217章 ,內況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109章 ,一個不留第1147章 ,社會革命黨來訪第702章 ,黃興在望第329章 ,岑春渲的能力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269章 ,爭奪第325章 ,岑春渲效應第29章 ,又見刁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