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

陳炯明知道洪門內部“堂鬥”的情況,他順着話題說道:“正是因爲如此,洪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堂口在主持大局。致公堂和安良堂雖然是兩個堂口,可實際上卻是如出一轍的血脈,如今在整個檀香山洪門堂口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大勢力。如果這個時候貴堂口與我們軍政府合作,將幫會堂口轉化爲政治團體,不僅能再添聲勢,更能將數百年的洪門從幕後轉爲臺前,堂堂正正撐起龍頭的大旗。到時候致公堂和安良堂一起出面整頓洪門,完成大一統的重任,豈不是兩全其美?”

張三爺苦笑道:“陳先生太想當然了,我們洪門的淵源只怕陳先生不太瞭解,要想統一洪門可不是哪個堂口勢力大就能完成的。洪門旗下本來就不止一個堂口,但凡秉承洪門意志和誓言者,即是洪門一份子。我們看不是美國本土那些犯罪團伙,爲了爭搶地盤和利益一定要吞併和消滅其他團體。”

陳炯明嘆了一口氣,說道:“在下並不是這個意思,要想解決分崩離析的局勢,必定要有一個強大的勢力帶頭建立和維護統一的秩序。這就跟眼下的中國一樣,北洋政府趨炎附勢洋人,對統一大業力不從心,更是不得民心。吳都督是廣州首義的領導人,他迫切希望能夠取得國內國外各方勢力的支持,以此完成振興中華的大業。”

一旁的常五忽然說道:“最近美國的報紙報道,似乎吳都督已經與北洋政府停戰議和了。”

陳炯明點了點頭,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個消息我也是前天剛剛知道的。不過在下在動身之前,吳都督已經對我交代了一些事,議和停戰是廣東戰爭最好的解決,無論這一仗是北洋軍勝利還是革命粵軍勝利,結果都不利於我中華民國。吳都督一直很關心蒙古和西藏的變局,寧可選擇向北洋政府妥協,也要將國家主權的大義放在首位。”

常五聽完了陳炯明的話,嘆聲說道:“我等雖然遠在大洋彼岸,可是吳都督的威名早已聽說,沒想到吳都督這個廣州首義的大功臣真正是心懷國家大任呀。”

張三爺同樣讚歎的說道:“吳都督少年英雄,革命楷模,不愧是我大漢男兒的一腔赤誠。若是說到支持革命、締造共和,讓我中華大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海外華僑通報同樣當仁不讓。出錢,出力,但凡國內革命志士一句話,我們砸鍋賣鐵、拋頭顱灑熱血都絕無二話。”

陳炯明對洪門支持國內革命的態度絕不懷疑,昔日同盟會策劃的一系列武裝起義,如果沒有洪門贊助經費,只怕連半步都能邁出。不過他聽到張三爺這麼說,已經知道下面的話會有急轉彎,心中不禁有些擔憂。

“兩年前大革命成功之時,孫先生曾發過一份電報到檀香山,不知道陳先生知道此事嗎?”張三爺接着說道。

陳炯明當時就在南京,自然知道這件事。大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先生請司徒美堂回國擔任監印官,但司徒美堂卻以“功成身退”和“不會做官”爲理由,婉言拒絕了。他已經猜出張三爺的意思,只能默默的點了點頭做出迴應。

“爲國盡心爲國盡力,是我等江湖兒女不可推脫的事。只是若要我們參與政治,這便是在我們責任之外了。”張三爺說道。

“在下了然。可是與貴堂合同,是希望藉助貴堂在國內國外的影響力,爲吳大都督振興中華的大計搖旗吶喊。宋教仁先生曾經提出過政黨政治的國體方針,所謂政黨政治指的是一個國家通過政黨來運營和管理,而非單一的國家領袖或者單一的政府首腦來執掌國家命運。政黨由人民選舉,代表人民的意願,這纔是真正的民主。”陳炯明不肯放棄的堅持說道。

“這些……對我們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干係。”常五無奈的說道。

“是的,正是因爲洪門的兄弟不願意參加政治,所以可以選擇參加政黨。政黨是執政的團體工具,但是政黨成員不一定需要親自去經營、去管理這個國家,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見、願望和心聲表達出來,在政黨內部形成聲音,去引導高層完善管理制度。洪門的兄弟爲中國革命付出了這麼多年,這表示他們心繫祖國、關心祖國,有權力也有義務繼續爲國家發展出謀劃策,要不然諸位兄弟這麼多年的付出算什麼呢?”陳炯明越說情緒越激動,彷彿就是在做戰前的鼓動演講似的。

常五和張三爺對視了一眼,陳炯明這番話多多少少說到了一些重點上。

這時,後堂傳來了一個渾厚的聲音:“陳先生這番話擲地有聲、有理有據,老夫佩服。”

話音剛落,一個年逾半百、身形魁梧的中年人,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走進前廳。雖然已經是接近花甲之年,但司徒美堂氣宇軒昂、臉色紅潤,看上去精神也十分飽滿,甚至比一些青壯年都要健康,不得不稱之爲老當益壯。

司徒美堂自幼習武,直至壯年時依然勤加鍛鍊,因此練就了現在這樣的好身板。跟在他身後走出來的還有幾位安良堂和致公堂的核心人物。先前他們確實在後堂處理一些公司事務,就在幾分鐘前才忙完工作,匆匆的來到前廳迎見客人,正巧走到前廳後門走廊上時,聽到陳炯明一番激烈的感言。

陳炯明雖然沒見過司徒美堂,但是看到這位的氣勢也猜出了對方的身份。當即,他列站起身來,禮貌的行了一禮,問道:“想必尊駕就是司徒老先生了?”

司徒美堂客氣的笑道:“陳先生好眼力。陳先生進門是客,用不着這麼客氣,請坐吧。”

隨後,他向陳炯明介紹了一下致公堂和安良堂的核心骨幹成員。陳炯明一一與衆人問好。

“剛纔碰巧聽到陳先生的大論,心中感慨萬千,陳先生不愧是見識頗深,僅僅一番話即疏導了我等心中的死結。我自詡洪門是江湖閒野之人,講的是江湖道義和民族氣節。正如先前張三爺所說的那樣,爲國盡心盡力義不容辭,可是從政文官怕是力不從心呀。然而陳先生把事情調換了一個角度,立刻讓我們明白了更深層的道理,真正是要感謝陳先生了。”司徒美堂中氣十足的說道,表情充滿了江湖人士的坦誠和真摯。

“司徒老先生深明大義,在下感動不已。吳都督在廣東戰事還未停息之前即派在下遠渡重洋拜會洪門,這等心意和誠意希望司徒老先生能夠接納!”陳炯明看到了希望所在,立刻又把話題帶入了正題。

“陳先生的意思前幾日老三已經跟我詳細說過,今日與陳先生見面,本來是體諒陳先生一路遠渡大洋不易,所以由我親自出面婉拒陳先生。但剛纔聽了陳先生的一席話,我決定改變主意,認真思考陳先生與廣東吳都督的建議。”司徒美堂十分果斷的說道。

他的話讓陳炯明心頭一喜,卻讓在場的致公堂和安良堂衆人有些驚訝,顯然司徒美堂的臨時變卦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多謝司徒老先生,我中華振興之大計,司徒老先生必然功不可沒,國人不會忘記司徒老先生和洪門兄弟的付出,歷史也不會。”陳炯明趕緊說道。

“呵呵,陳先生言重了。不過陳先生也不要急着道謝,這件事非同小可,可謂是我洪門致公堂和安良堂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改變。我雖然身爲堂口總理,但無論如何,上要對得起列祖列宗,間要對得起門誓堂規,下要對得同門衆兄弟,所以這件事必須從長計議。”司徒美堂語氣認真的說道。

“在下明白了,無論如何都要先多謝司徒老先生對廣東革命的支持。”陳炯明真誠的說道,他知道現在急不來,這是一件大事,廣東軍政府和洪門都要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對待。就算近期之內能取得司徒美堂的同意,但是彼此的磨合和探討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既然如此,那還有勞陳先生在檀香山多擔待幾日。我答應陳先生,一旦我們內部商議出結果,一定儘快做出答覆。”司徒美堂鄭重的說道。

“在下靜候佳音。”陳炯明點了點頭說道。

在送走陳炯明之後,張三爺轉向司徒美堂問道:“大佬,你真的改變了主意?”

司徒美堂不置可否的緩緩點了點頭,喃喃的說道:“這未嘗不是一個出路。”

在場的致公堂和安良堂衆人相互對視了一眼,他們固然明白大佬這句話的意思。如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洪門已經走到一種發展和延續的瓶頸地步,從“堂鬥”到支離破碎的大框架,從國內洪門到國外洪門的隔閡,無一不是在考量這一批真心實意的洪門傳人。雖然致公堂經過孫逸仙的協助整頓之後已經重獲新生,可是致公堂只是龐大洪門的其中一份子,還有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堂口需要糾正歪曲的信仰。這是一項大工程,就宛如現在的中華民國,內憂外患讓人困擾不已。

縱然致公堂發展至今,在檀香山唐人街甚至美國其他大城市都有一定影響力,可畢竟不能覆蓋整個洪門,也不能凝聚所有洪門人精誠團結、維護信仰。司徒美堂不是一個野心家,也不是一個政客,他從十三歲赴美謀生直到今天,大半個人生所經歷的種種事情,足以堅定自己的性格和信仰。

他不奢望自己能統一洪門,但卻渴望所有洪門人能團結一致,維護華人的尊嚴和利益,就像渴望祖國能夠全民一心、團結一致,走向繁榮富強一樣。

“可是司徒大佬,孫先生那邊……我們該怎麼交代?這幾天我已經派人打聽了陳炯明和廣東方面的底細,這位陳先生曾經追隨孫先生,還帶兵親自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而廣東吳紹霆大都督年紀輕輕、獨霸一方,雖然一直響應革命的號召,可聽說他對孫先生還是保留距離。陳先生現在沒有跟孫先生一起,反倒跟了這位吳大都督,這會不會……”致公堂總堂黃三德帶着幾分疑慮說道。

“黃二爺,咱們這些人遠在國外,國內的情況不可妄自猜測。孫先生是革命領袖,可畢竟手裡沒有兵,吳都督是革命悍將,有兵有勢又有革命之心,他們或許是有出入,但始終是走在一條道路的人。”司徒美堂緩緩的說道。

“好吧,不管如何,我黃二始終站在司徒大佬一邊,司徒大佬怎麼說,我黃二就怎麼辦。”黃三德鏗鏘有力的說道。

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955章 ,三路渡江部隊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211章 ,裂痕第890章 ,佈置第615章 ,敵後動作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75章 ,以德服人第665章 ,事未息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1089章 ,僵局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1000章 ,分拆計劃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786章 ,諜報戰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1112章 ,和談前提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678章 ,反擊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1213章 ,內幕對話第923章 ,事後第451章 ,醒來第142章 ,總參謀長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617章 ,大伏擊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75章 ,以德服人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19章 ,孚琦警告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553章 ,蔡鍔與小鳳仙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619章 ,下手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892章 ,朝鮮人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931章 ,無限制火力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872章 ,濱口的外交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1030章 ,收網第678章 ,反擊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903章 ,預計數據第406章 ,進京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952章 ,態勢第291章 ,黃埔軍官俱樂部成立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章 ,將軍召見第41章 ,援軍到來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914章 ,變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760章 ,十月底第85章 ,起義會議第624章 ,寒冬未去
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955章 ,三路渡江部隊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211章 ,裂痕第890章 ,佈置第615章 ,敵後動作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75章 ,以德服人第665章 ,事未息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1089章 ,僵局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1000章 ,分拆計劃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503章 ,梁啓超的拜訪第786章 ,諜報戰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1112章 ,和談前提第733章 ,洋人的態度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678章 ,反擊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1213章 ,內幕對話第923章 ,事後第451章 ,醒來第142章 ,總參謀長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617章 ,大伏擊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75章 ,以德服人第365章 ,初見袁世凱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19章 ,孚琦警告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553章 ,蔡鍔與小鳳仙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619章 ,下手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892章 ,朝鮮人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931章 ,無限制火力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243章 ,上海俱樂部第872章 ,濱口的外交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1030章 ,收網第678章 ,反擊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903章 ,預計數據第406章 ,進京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952章 ,態勢第291章 ,黃埔軍官俱樂部成立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6章 ,將軍召見第41章 ,援軍到來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914章 ,變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760章 ,十月底第85章 ,起義會議第624章 ,寒冬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