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師部行動

新書推薦:

東三省的天氣越來越熱,即便是在北方,到了這個時季總會無可避免的迎來夏天。

凌晨時下了一場大雨,嘩嘩啦啦的雨聲甚至淹沒了近在咫尺的槍炮聲。原本到晚上時鴨綠江兩岸都會沉寂下來,畢竟在夜晚沒有視線的情況下交戰,只會造成無謂的浪費。可是不知道哪裡傳來了一聲槍響,引得雙方發生了一次短暫的駁火,兩邊炮兵部隊也湊了一下熱鬧。

在南岸被佔領的日軍灘頭陣地一處掩體,這裡被設置爲臨時的戰地救護所,地面上早已是溼漉漉的猩紅一片,空氣裡瀰漫着是潮溼和令人作惡的血腥味。二十多名傷員並排躺在鋪有軍用毛毯的地面上,呻吟聲此起彼伏。對於在這裡的傷員來說,他們的情況還算不壞,真正重傷到不治地步的傷員,已經第一時間送回北岸。

胡宗南在救護所裡讓軍醫替自己換了肩膀上槍傷的藥,由於物資緊缺只能用舊的繃帶重新包紮一下。他看了看躺在地上的那些傷員,只能暗暗的嘆了一口氣,這十多天來自己不知道目睹了多少同袍兄弟陣亡,有時候覺得或許早應該麻木了,可又有時候突然覺得悵然若失。

就在他起身準備離開救護所時,一名傳令兵正好匆匆的跑進來。

“胡大人,團長正找你呢!”傳令兵對着胡宗南說道。

“哦,又要發動進攻了?”胡宗南這次是真的麻木了。

“可能是吧,師部下來人了,好像有新的指示,團座讓你趕緊過去開會。”傳令兵說道。

“知道了,我這就過去。”胡宗南慢條斯理的點了點頭,隨後跟着傳令兵沿着坑道向灘頭與山區交界的一座小丘陵走去。儘管被佔領的日軍灘頭陣地與日軍山區陣地僅僅相隔不到五百米,偶爾重機槍都可以直接掃射過來,不過好在中**隊的狙擊手部隊能力出色,再加上工程部隊加固佔領陣地的掩體,使得後半部分灘頭安全了許多。

目前在南岸的最高指揮所就是三十七師裝備團團部,團部掩體在小丘陵的後面,幾乎與中日雙方交戰的火線只有一百多米的距離。在靠近丘陵時,胡宗南和傳令兵都下意識的壓低了身形,並且加快了步伐前進,在這裡逗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

來到團部掩體,這是木結構支撐的半地下工事,分爲上下兩層。大廳就在最下面一層,此時來來往往有不少人員,大部分是各營的聯絡官,平日裡都是認得的。僅有的幾個新面孔,單單看那一身乾淨整齊的行頭,不用多猜就知道是從北岸師部下來的高級軍官。

傳令兵帶着胡宗南來到大廳角落,找到了裝備團團長孫連仲。孫連仲正在與一名師部的中校軍官談着什麼,在見到胡宗南來之後,馬上把胡宗南介紹給這位中校軍官。

“徐參謀,這就是帶領衝鋒隊渡江的胡營長鬍壽山。”孫連仲這番介紹雖然很簡單,但是他的語氣卻顯得十分鄭重,可見對胡宗南是別有器重的。

孫連仲字仿魯,漢族,中國河北雄縣人。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戰爭將領。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中外。

胡宗南趕緊立正,向孫連仲和“徐參謀”敬了一個禮。這位徐參謀不是別人,正是日後與閻錫山、傅作義齊名的徐永昌。如今山西雖然由閻錫山一人執掌軍權,但事實上此時的閻錫山只不過是一個小軍閥,完全是依靠吳紹霆的支持才能一躍上位。至於徐永昌,則是在北方第一集團軍整頓北洋舊軍時編入序列之中,後幾經調任被提拔到三十七師擔任中校參謀。

徐永昌(1959.7.12),字次宸,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身處亂世而具備中**人的一切美德。國民軍第三軍第二位掌門人,中原大戰晉綏軍的總指揮、抗戰時期的軍委會四巨頭之一,代表民國政府於密蘇里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嗣任陸軍大學校長,國防部長。病逝於臺灣。

“壽山啊,這位是師部參謀部的徐主任。”孫連仲又向胡宗南介紹了道。

“胡營長是黃埔軍校出身?第二期嗎?”徐永昌看到胡宗南軍服領口彆着一枚已經鏽跡斑斑的黃埔軍官徽章,於是笑着問道。

“回大人,卑職是第三期。”胡宗南有些不善於措辭,只是乾淨利落的回答道。

“黃埔三期這麼快就當上營長,只怕不多見啊。元首歷來對黃埔軍校頗爲重視,但也正因爲重視所以纔要求非常嚴格,看來胡營長的經歷一定不淺。也難怪這次衝鋒隊作戰突出,就連蔡總司令都對胡營長讚許再三。”徐永昌感慨的說道。

wωw_ttκǎ n_¢ o

“徐參謀,既然壽山已經到了,作戰時不我待,那我們就直接開始佈置任務吧。”孫連仲知道胡宗南不善言辭,聽得徐永昌這樣高度評價,只怕對方除了傻笑什麼都不會,索性跳開了這一節直接切入正題。

“團座,師部又有什麼任務?”胡宗南問道。

這時,徐永昌向大廳方向招了招手,把他從師部帶來的隨員全部召集了出來,孫連仲也叫上團部的參謀和副團長。衆人就在這個角落圍着一張小桌子或站或坐,徐永昌吩咐隨員把任務簡報拿出來,同時在小桌子上鋪好了一張新義州附近的地形圖。

在給所有人先看過任務簡報之後,徐永昌鄭重的說道:“師部決定組織一次有規模、有計劃同時也針對性的聯合軍事行動。簡報裡面說的都很清楚,這次將是陸空聯合作戰,我們三十七師和三十四師各抽出一部組成陸面接應部隊,屆時炮兵和紅魔鬼大隊會提供集中火力的掩護。首先我要說的是,這次行動是一次嘗試,無論成功與否都會是一次里程碑似的戰術運用,當然,誰都不希望失敗,所以我希望你們能慎重對待!”

孫連仲笑着接過話說道:“打仗這種事,誰都不敢掉以輕心的。”

徐永昌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在地圖上指出了一個位置,說道:“經過這幾天的空中偵查,我們確定在距離我們目前位置向西北方向大約兩公里的地方,是日本第四十三旅團的一處後勤中轉站,同時也極有可能是整個四十三旅團電報通訊主站的所在地。這次任務的目標,就是強行破壞這座後勤基地。”

胡宗南仔細盯着地圖看了半天,皺着眉頭說道:“兩公里的位置,這點距離可不近呀。目前我們南岸這邊主要的敵人是日軍四十三旅團麾下的一一五聯隊,在他們陣地的側翼就是四十三旅團的主力部隊,再向東還有四十八旅團的一個聯隊。如果我們要突破一一五聯隊的防線,很有可能會引起四十三旅團和四十八旅團的合力夾擊,以我們在南岸這點兵力,短時間內只怕很難。”

徐永昌說道:“師部當然知道你們目前的情況,我們考慮的作戰計劃不要求擊潰一一五聯隊的所有防線,只要你們能在這個位置撕開一個缺口,然後快速的滲透到進去即可。我們後續部隊會在這個缺口處建立新的據點,繼續跟一一五聯隊打下去。”他一邊說着,一邊在地圖上日軍陣地標記防線上指了指。

孫連仲看着徐永昌所指的位置,凝神說道:“這是一條山道?”

徐永昌頷首說道:“沒錯,根據我們空中偵查,這就是一條山道,據走過山道的朝鮮人說那是古時候義州郡殘存的古道,沿着古道翻過這座山再往前走,就是義州古城。而我們要破壞的目標就在義州古城前面一點,並且古道沿途極有可能鋪設有日軍的電報線,在行動中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破壞這些電報線。”

孫連仲深沉的說道:“要翻過這座山只怕不容易,這小半個月來我們發動了二十多次進攻,好不容易纔把戰線推進到這裡。翻過這座山的話……唉,哪怕只是撕開這條口子都不太容易啊。”他說着,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徐永昌語氣堅決的說道:“還沒開打你們就在抱怨,才小半個月的時間就把你們的銳氣磨光了嗎?總之,你們不必太過擔心,到時候空軍會全程配合,再者這次擔任前鋒的部隊還是由胡營長的衝鋒隊來負責,師部會給你們衝鋒隊全員配發自動步槍。另外,三十四師今晚會輸送兩個加強營的兵力過來,到時候裝備團和這兩個營爲衝鋒隊提供掩護,把撕開的口子扎牢,掩護衝鋒隊向敵後滲透。”

胡宗南沉默了一陣,這時纔開口說道:“可是,既然是山區少有的交通線,日軍沿途肯定會有防守部隊。就算我們衝鋒隊能硬着頭皮衝過去,兩公里的道路可能會損失慘重,到時候只怕無力再發起對後勤基地的進攻。”

徐永昌鎮定的說道:“不必這麼悲觀,三十四師的加強營會盡可能掩護你們前進一段距離,我們也要利用這個防線缺口把火線繼續向前推進。再者,之前我說過,這是一次陸空聯合作戰任務,你們只是擔任接應部隊,主要任務就是清空這條山道的敵軍,最終協同空軍完成破壞後勤基地的任務。”

胡宗南問道:“徐參謀,這麼說我們的任務是給空軍兄弟們標記具體目標位置對嗎?”

《》是作者“閩南愚客”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923章 ,事後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913章 ,前兆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814章 ,煙臺慘案第673章 ,梧州戰火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878章 ,一次報復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757章 ,精英團第485章 ,扶助農業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106章 ,琉球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351章 ,委屈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619章 ,下手第32章 ,遭遇劫案第673章 ,梧州戰火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693章 ,國防軍計劃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805章 ,煎熬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18章 ,敢作敢爲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779章 ,典型英國主義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830章 ,最後一擊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895章 ,山縣有朋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69章 ,營銷思路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434章 ,清數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1200章 ,預備還政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953章 ,毒氣彈第783章 ,一記反擊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44章 ,立功升官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96章 ,一番切談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36章 ,識野追蹤第324章 ,岑春渲南下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35章 ,相互推卸第192章 ,國內山雨之前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61章 ,突來意外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26章 ,全身而退
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923章 ,事後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913章 ,前兆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814章 ,煙臺慘案第673章 ,梧州戰火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371章 ,進步黨的算盤第878章 ,一次報復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757章 ,精英團第485章 ,扶助農業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1106章 ,琉球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749章 ,新式裝備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351章 ,委屈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619章 ,下手第32章 ,遭遇劫案第673章 ,梧州戰火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693章 ,國防軍計劃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805章 ,煎熬第382章 ,停戰協約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18章 ,敢作敢爲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779章 ,典型英國主義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830章 ,最後一擊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895章 ,山縣有朋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69章 ,營銷思路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434章 ,清數第1177章 ,中華革命黨和德國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1200章 ,預備還政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953章 ,毒氣彈第783章 ,一記反擊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44章 ,立功升官第875章 ,關鍵會議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96章 ,一番切談第997章 ,裂痕漸起第36章 ,識野追蹤第324章 ,岑春渲南下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35章 ,相互推卸第192章 ,國內山雨之前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61章 ,突來意外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126章 ,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