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上海之行

吳紹霆將軍事部全權交給了鄧鏗、李濟深和何福光三個人來照料。鄧鏗是自己的心腹,李濟深是一個做事果斷的人,何福光則有全局眼光,哪怕軍事部剛剛打了一場硬仗、廣州城內還有一幫未穩定的小軍閥,相信這三個人各展其長,一定能夠應付這堆亂攤子。

二十號下午,吳紹霆爲了節省時間,直接調動了“廣玉”號炮艦從廣州出發直達上海。

剛剛經過福州時,軍艦通訊時接到了上海的消息,孫先生已經抵達上海了。吳紹霆計算着還要再過三五天的時間“廣玉”號才能抵達上海,只怕自己登岸的時候,孫先生一行人已經北上去南京了。想來有些無謂,廣州還有一大堆事等着他處理,自己卻走了一趟空。

二十八日傍晚,吳紹霆總算抵達上海港口。經過一番周折,上海都督府安排“廣玉”號停靠在上海海軍基地港口,並派了滬軍第五團團長以及都督府新聞部兩位官員到場迎接。

吳紹霆在廣玉號艦長和幾名侍從的陪伴下,從軍艦上走了下來。

這幾天憋在狹小的船艙裡,吳紹霆都快有些暈船了,上岸之後深深吸了一口氣,總算恢復了幾分精神。滬軍第五團團長帶領七八名儀仗隊士兵走上來,親切與吳紹霆握了握手,做爲廣州首義的大功臣,吳紹霆的名字早就響徹國內。

“吳部長辛苦了,在下蔣志清,久仰吳部長首義威名,今日榮幸得見,真是難言感慨呀!”滬軍第五團團長是一個年輕人,論年齡還要比吳紹霆少一兩歲,身形清瘦,不過精神亢奮。他握着吳紹霆的手十分用力,可見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激動。

“蔣志清?”吳紹霆疑惑了起來,這傢伙難道就是未來叱吒中國半個世紀的國民黨總裁蔣中正嗎?

“吳部長有什麼指教?”蔣志清被吳紹霆的表情弄糊塗了。

“哦,哪裡敢有指教,志清兄客氣了,說來我也聽說過志清的名字呢。”吳紹霆呵呵笑了起來,增加了幾分熱情之態。

蔣志清疑惑不解,他如今初出茅廬,仰仗滬督陳其美的關照才擔任了第五團團長,除了江浙一帶有人略知自己名號之外,廣東方面應該是名不見傳纔是。他趕忙問道:“吳部長不會是擡舉之言吧?”

吳紹霆哈哈大笑了起來,說道:“我豈敢消遣你,你當年留學日本振武學校時,與陳都督和孫先生都來往甚密。你的消息是我們廣東一位留學日本的同袍告訴我的,這人名叫許崇智,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

他隨便扯了一個謊,到目前爲止自己還沒有見過許崇智呢。至於蔣志清現在自然也不認識許崇智,不過再過十幾年關係就密切了。

蔣志清仔細想了想,不禁搖了搖頭,嘆息道:“在下愚鈍,只在振武學校完成學業,還未曾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造。或許這位許同志在日本留學時見過在下發表在報刊上的拙作罷了。讓吳部長見笑了!”雖然他表面上一副惋惜,不過內心還是沾沾自喜,沒想到在廣東還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

“都是革命同志,早晚會認識的。哈哈。”吳紹霆笑道。

蔣志清連連稱是,隨後又介紹了兩位新聞部的官員,一人名叫戴季陶,另一人名叫邵元衝。這兩人都是日後蔣中正中央系的得力助手,不過現在與蔣x介石一樣,剛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顯得十分拘禮和客氣。

吳紹霆跟着蔣志清走出了海軍基地,門口停着早就準備好的七、八輛馬車,衆人乘車向位於上海江南製造局的都督府前去。一路上,大上海的風光在車窗外嶄露頭角。同樣是港口城市,可是瑞金的上海遠遠不是廣州所能及,這裡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到處懸掛着青天白日的革命旗幟;一些街道的歐式路燈都採用了煤氣照明的技術,彰顯出不夜城的風采。

“上海是好地方呀,從廣州來到上海,我感到自己就好像從鄉村來到都市了。”吳紹霆感嘆的說道,他故意讓自己露出激動的神色,裝出理想主義革命人士的姿態。

蔣志清哈哈笑了笑,說道:“吳部長你說笑了,廣州同樣是好地方呢!”

吳紹霆微微點了點頭,慢條斯理的說道:“我大中華都是好地方。只要能夠建立共和民國,上海可以變成紐約,廣州可以變成東京。真期待這一天呀!”

蔣志清深受感染,充滿憧憬的說道:“是呀。這一天不會等得太久了。我輩有幸能成爲共和民國成立的見證者,這是多麼振奮人心呀!”

吳紹霆看着蔣志清這個愣頭青興奮的樣子,心中不知該好笑還是該悲哀,這一代的青年人無一不懷着這樣的夢想,可以爲這樣的夢想拋頭顱灑熱血。可是現實始終是殘酷的,夢想終歸是美好卻不現實的東西。

“志清兄,我路過福州時接到電報,說孫先生已經抵滬,不知道孫先生現在何處?”吳紹霆沉默了一會兒,又向蔣志清問了道。

“吳部長姍姍來遲了一步,二十六日孫先生與陳都督、廖先生,會同各省代表已經前往南京了。本來廖先生一再請孫先生稍等幾日,見一見您這位首義元勳。孫先生在日本換船時看了新聞,也想好好結識吳部長。可是各省代表催得緊,南京方面也很急迫,孫先生不得已只好沒能等到吳部長了!”蔣志清解釋道。

“原來如此,不過這是應該的。個人榮辱於國家大義之前輕如鴻毛,孫先生很應該先以大局爲重。”吳紹霆點了點頭,其實他見不見孫中山都無關緊要,此次東行無非是以首義元勳之身份,來見一見孫中山,支持一下孫中山組建臨時中央政府罷了。

孫中山所謂組建中央政府,只是各省革命混亂局勢過後,需要一個穩定人心的鎮定劑罷了。宣佈獨立各省早已經在省內推選出自己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只會尊重中央政府,卻不會遵從中央政府。歷史上的辛亥革命孫中山南京之行,僅僅只有陳其美的上海都督府全力支持,並甘爲前驅。如今廣州革命政府在廖仲愷的策動之下,也於名義上支持孫中山了。

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201章 ,授勳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191章 ,老狐狸第79章 ,傾心一言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827章 ,白熱化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70章 ,有機可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290章 ,慷慨激昂第130章 ,馮狗段豹第665章 ,威壓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1005章 ,特工行動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629章 ,在重慶第62章 ,堅持到底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88章 ,貪污事件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763章 ,孫傳芳第828章 ,揚眉吐氣第605章 ,後事之前奏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919章 ,真相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126章 ,戰列艦還是航母?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696章 ,一塵不變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675章 ,兩路人聚首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186章 ,榮譽勳章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402章 ,新式武器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52章 ,上任新軍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16章 ,將軍家宴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49章 ,翻譯翻譯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389章 ,南征軍內變第246章 ,窗戶紙第1047章 ,二十五師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15章 ,借力打力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83章 ,狀元商人第1022章 ,遊鬥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278章 ,激戰白石界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505章 ,在柳州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498章 ,勢變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261章 ,絞肉機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
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201章 ,授勳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1105章 ,戰爭後事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422章 ,壓力之下第849章 ,採取行動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191章 ,老狐狸第79章 ,傾心一言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827章 ,白熱化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70章 ,有機可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290章 ,慷慨激昂第130章 ,馮狗段豹第665章 ,威壓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1005章 ,特工行動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380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1166章 ,簽署和約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629章 ,在重慶第62章 ,堅持到底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88章 ,貪污事件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763章 ,孫傳芳第828章 ,揚眉吐氣第605章 ,後事之前奏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919章 ,真相第72章 ,誓師大會第1126章 ,戰列艦還是航母?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696章 ,一塵不變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438章 ,一段時間的發展第675章 ,兩路人聚首第620章 ,昆明一談第186章 ,榮譽勳章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402章 ,新式武器第612章 ,空襲之後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52章 ,上任新軍第926章 ,沸騰反應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16章 ,將軍家宴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49章 ,翻譯翻譯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389章 ,南征軍內變第246章 ,窗戶紙第1047章 ,二十五師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1092章 ,龍戟級二號艦第15章 ,借力打力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83章 ,狀元商人第1022章 ,遊鬥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278章 ,激戰白石界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1069章 ,議和談判第505章 ,在柳州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498章 ,勢變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261章 ,絞肉機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