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內外交困

人鴉雀無聲,都屏息凝神,等着袁世凱發火。

但出乎衆人意料的是,袁世凱沒有發火,只是在沉默了片刻後,淡淡的問了一句:“消息屬實否?”

薩鎮冰點了點頭,說道:“拍來電報的不止一人,還有幾封同樣內容的電報,海軍江防艦隊確實已離開了高昌廟,正沿着黃浦江航行,只怕現在已到長江口了。”

話音剛落,門外匆匆奔進一人,正是總統府內務長趙秉鈞,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手裡還捏着一張電報紙,跨進門後掃了衆人一眼,這才放慢腳步,一聲不吭的走到袁世凱身旁,耳語幾句,將電報紙呈了過去。

袁世凱將電報掃了一眼,不由苦笑道:“皙子,還是你說得對,趙北的通電果然是迷惑了一大幫人,湯鄉茗當真領着艦隊走了。智庵,你給大家講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秉鈞點了點頭,直起腰說道:“這封電報是英國公使朱爾典先生拍來的,據英國駐滬領事報告,今日上午八時左右,駐泊上海高昌廟的江防艦隊擅自起錨,駛離黃浦江,打算由長江逆流而上,前往湖北,在走之前,湯鄉茗還發了個公告,宣稱此次西進是響應共和軍,保衛桑梓,走的時候還拉走了一幫子人,不少都是頭腦發熱的學生和工人,一路高喊口號,不僅要打倒日本,還要收回外國租界。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公使擔心,此舉可能引發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屆時,英國就不好從中斡旋了,現在英國人好不容易勸說日本派遣艦隊暫時撤退到九江待命,江防艦隊前往湖北必然會經過九江,如果跟駐泊九江地日本艦隊打起來,局面就更不好收拾了。”

衆人恍然,好在有薩鎮冰地電報墊底,倒也不算驚訝,只是覺得此事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只怕中日之間真要大打一場了。

“怎麼辦?怎麼辦?”

楊度急得團團轉,走到薩鎮冰跟前,一稽到地,說道:“薩提督,只有勞您大駕跑一趟,坐火車到湖北,再換馬,日夜兼程,一定要趕在湯提督抵達九江之前攔下艦隊,無論如何,要避免中日開戰。”

薩鎮冰兩手一攤,說道:“那支艦隊我指揮不動,不然,我又怎會離開?我只是覺得此事蹊蹺,湯鄉茗不是莽夫,跟隨我也有些日子,爲人處事很是穩妥,此次艦隊擅自開拔,卻連一封請示的電報都沒有,頗讓人有些不可思議。”

趙秉鈞皺着眉頭。沉吟片刻。問道:“湯鄉茗是湖北人吧?他有個兄長。叫湯化龍。是共和軍推舉地南方和談代表。沒錯吧?”

“沒錯。”薩鎮冰有些摸不準趙秉鈞地用意。“不過兩人政見不同。性格也不甚相合。”

趙秉鈞說道:“前幾日傳來消息。共和軍攻克重慶之後。就在重慶組建省議院。趙北推舉湯化龍做四川省長。此事。諸位可都還記得?”

衆人揣摩着趙秉鈞話裡地意思。這個號稱“天下第一人”地趙大哥什麼都好。就是這故弄玄虛地愛好讓人有些無法忍受。

楊度問道:“智庵是說。這是湯氏兄弟投桃報李之舉?”

衆人這才醒悟。細細思量。這個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趙北推舉湯化龍做四川省長。湯化龍叫他弟弟湯鄉茗率領艦隊趕去湖北支援作戰。倒是有些順理成章地味道。只是。事情當真是如此直白簡單麼?

“這只是我的猜測,到底湯化龍打得什麼主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們那幫南方人啊,花花腸子多着呢,現在又趕上亂糟糟一片,不趁機多給自己撈些好處,那真是對不起自己了。”趙秉鈞不陰不陽的說道。

“智庵,別說那些沒用的。湯鄉茗已經領着艦隊跑了,要真跟日本人打起來,惹火了日本人,咱們一成勝算都沒有,若因戰事影響了長江沿岸地通商利益,惹起列強幹涉,就是瓜分之禍,咱們都要做亡國奴了。”

袁世凱嘆了口氣,事已至此,他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僅是北方局勢就夠讓他操心地了,又趕上這當子事,確實有些分身乏術。

“大總統勿慮,依秉鈞之見,此事起因全在那趙北身上,若是大總統下令,立即解除他的軍職,或許可以與日本談判,日本人就是想要漢冶萍,這是商業事務,可以好好談,而且趙北一撤,有了臺階下,英國人也好出面斡旋。現在英國人擔心的是,這個趙北很可能挑起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重現當年庚子之變。”趙秉鈞不緊不慢的說道。

“若趙北不肯交出兵權呢?大總統顏面何在?況且,此時中日衝突未息,天下羣情洶洶,這個時候解除趙北兵權,只會授人以柄,給趙北反客爲主之機。”楊度第一個反對。

“共和軍自成一體,絕非北洋可以指揮,趙北又是首義英雄,革命先鋒,天下景仰,不可輕黜。”薩鎮冰也持反對意見。

徐錚卻附和趙秉鈞,說道:“政令不統一,談何大總統顏面?況且趙北雄據一方,跋扈非常,不早除去,必成中樞大患。既然共和已立,就要有個共和的樣子,大總統令一下,趙北若是不去職,便是抗拒中樞,到時千夫所指,自無他容身之地,‘首義英雄’又怎麼樣?還能與天下人相抗不成?若趙北有自知之明,不如趁此機會通電下野,調到北方任個閒職,中樞也不追究他輕啓外釁之過。至於中日衝突,還是和平解決爲好,咱們地軍隊比起日本差得遠,大炮連人家的一個零頭都沒有,海軍就是擺設,憑什麼打?”

“不妥不妥。”楊度連連搖頭。

“趙北飛揚跋扈,雄據一方,這不用你說,我也知道,但此時卻實在不是拉他下馬地好時機,日本軍隊是在中國開槍,死得都是中國人,現在共和軍聲言保衛桑梓鄉親,在情在理,民心、民意,如今都在共和軍一邊,此時拉他下馬,那是長日本人威風,滅中國人士氣,會被天下人罵地,萬萬使不得。現在南北雙方雖然在制定憲法,但誰也不能保證南方革命黨人打得什麼心思,若是將趙北逼急了,另搞一套,推舉革命黨人做大總統,在南方另立中樞,那就是外患未息,內患又起了。”

“南方?就憑那些連步槍都配不齊地民軍?”徐樹錚冷笑。

“北洋軍現已擴充十個師,等英國的軍火再一運到,可在一年之內擴充至二十個師,到時大軍卷席南下,何人擋得?就憑那些民軍會黨麼?”

“又錚!有些事情不是靠軍隊就能解決地!”楊度駁斥道。

“那趙北縱有千般不是,但有一點卻是對的,此次中日之爭,就是國權之爭、民氣之爭!不先把這事壓下去,咱們就動不了總司令!至少,也要等到交涉談判開始,等英國、美國願意出面斡旋之後,咱們才能解決共和軍問題。如今共和國體初立,大總統視事未久,正是

望之時,豈可因小失大,白白便宜了別人?”

“好了,都不必吵了。”

袁世凱擡起手,制止了衆人的爭論。楊度的那幾句話很有殺傷力,如果將趙北逼急了,他未必不會另外推舉別人做總統,同盟會的孫文、光復會地陶成章都是現成的大總統人選,趙北本人又是光復會出身,革命黨一系,與北洋尿不到一個壺裡,當初之所以推舉袁世凱做總統,只怕也是謀略,而非誠心誠意,現在北洋無力掌控全國局面,不得不仰仗革命派維持南方,對付那些滿清遺老武裝,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革命派撕破臉。

袁世凱沉吟片刻,說道:“我意已決,此次中日之爭,實乃日本欺人太甚,中樞不能坐視不理。

電告制憲會議,由外務部出面,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再派駐日臨時代辦拜會日本外相,說明臨時政府的難處,請日本政府儘快調艦隊離開,至於共和軍方面,還是拍發電報,告訴他們,國事不振,此時應以剋制爲上,既然日本艦隊已撤往九江,就不必窮追猛打了吧,江防艦隊也要拍電報過去,告誡他們不得妄動,否則,以叛亂論處!”

“那東北的北洋第三鎮怎麼辦?曹地急電上說,日本關東都督大島義昌通過日本駐奉天領事發出最後通牒,藉口中東路中立區安全問題,勒令北洋第三鎮立即解除武裝,或退出奉天城,該地防務交由巡防營或警察部隊負責,一切事宜照天津非武裝區辦理,俄國領事也支持日本,並勒令北洋軍退出長春,防務照奉天城辦理。”

一直沒敢說話的段芝貴壯着膽子問了一句,由於在天津“勸駕”有功,現在地段芝貴已是袁世凱身邊的大紅人,兼領着一個鎮的新編陸軍。

“撤!撤到山海關。”袁世凱頹然的揮了揮手,內心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更強烈了,或許,這種局面根本就不是他應付得了的。

“北洋軍撤了之後,調哪支巡防營駐守奉天省?”趙秉鈞問道。

袁世凱沉吟片刻,說道:“我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前路巡防營統領張作霖,駐洮南,一個是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駐通遼。你們以爲誰更合適?”

“張作霖離得近,派前路巡防營似乎更快一些。”

趙秉鈞說道,頓了頓,又提醒了一句:“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很合適,馮德麟。”

“不妥!張作霖土匪出身,威望不夠,而且日俄戰爭時期與日本過從甚密,調他去駐守省垣不合適,可以調他去長春。”

薩鎮冰搖了搖頭,給出建議:“倒是吳俊升出身行伍,在軍界有些威望,而且兵力也比張作霖多,依我之見,還是派吳俊升駐守奉天穩妥一些。至於馮德麟,他地隊伍還不如張作霖的,那整個就是穿了號褂地土匪隊伍,更不能調到奉天,也不能調到長春,就叫他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地方。”

“那就派吳俊升去奉天吧,拍電報給徐菊人,具體事宜叫他安排。”袁世凱拿定主意。

話音剛落,外交秘書陸徵祥匆匆走進會議室,將一封電報呈給了袁世凱。

袁世凱只掃了電報一眼,臉色立刻變得更加難看,冷哼一聲,怒道:“越來越不象話了!得了便宜還賣乖!跋扈,跋扈!”

衆人見袁世凱動了怒,都有些摸不着頭腦,楊度向陸徵祥打聽。

陸徵祥嘆了口氣,說道:“剛纔湖北地共和軍拍發通電,藉口湖北局勢緊張、日本艦隊隨時可能入侵湖北,共和軍不得不加緊備戰爲由,宣佈暫停向中樞撥付川鄂兩省稅款,這些稅款一律截留用做軍需。”

“哼!說得好聽!自從革命軍興以來,他趙某人何時向中樞撥付過一個大洋的稅款?現在倒好,乾脆就明目張膽地拍發通電了,理由冠冕堂皇,他這是想幹什麼?割據一方麼?”

袁世凱怒極冷笑,會議室裡的所有人也都面面相覷,隱隱感到南方的革命勢力已經有些尾大不掉了,軍權已經被他們分了一部分過去,現在,他們又開始抓財權了。

財政是立國之本,如果各省實力派都有樣學樣,不再向中樞撥付稅款,這北洋的局面還能撐得幾天?

洋債借不到,稅款收不起,難道要逼着北洋去喝西北風麼?

什麼叫內外交困?這就是!

陸徵祥見沒人敢接過話茬,於是壯着膽子說道:“以卑職看來,關鍵還是對日交涉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儘快解決,共和軍就沒了截留稅款的藉口。事不宜遲,這個對日交涉必須立即着手進行,不然各省實力派也是這般目中無人,大總統權威何在?中樞權威何在?”

袁世凱遲疑了片刻,說道:“這個對日交涉就由你去辦理,交涉條款要仔細議一議,既要讓日本人下得了臺,也不能失了中樞的顏面。至於共和軍那邊,先不去管它,一切等國體確立再說。”

說到底,這“總統制”是第一要緊,不能因小失大,川鄂兩省的稅款截留就截留吧,反正袁大總統也沒指望着從趙總司令牙縫裡摳出肉沫,到時候國體一立,這借洋款不就變得容易了?有了洋款撐腰,再加上英國、日本提供的新式軍火,莫說是共和軍,便是整個南方的革命軍都得俯首稱臣!

“是不是電告英國、美國公使,請他們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本施加壓力?”

陸徵祥提醒道,雖然現在袁世凱還留在天津,但美國公使和德國公使已在建交條約簽訂後回到了北京公使館,英國和法國雖然還沒有正式與袁世凱政府簽署建交條約,但是也緊隨美德兩國公使的腳步搬回了北京,因爲那裡有東交民巷,國中之國,多年的外交特權已使他們對那裡戀戀不捨,這也是他們當初強烈反對遷都的重要原因。

“不必電告了,還是我親自跑一趟吧,順便去看看選好的那幾處公府,天津,終究沒有王者氣象啊。”

袁世凱站了起來,掃了眼衆人,長嘆口氣:“刺頭是趙北,可替他擦屁股的人卻是我啊,這個總統當得也真是沒意思,誰願做誰做,我是不稀罕的了。”

衆人閉緊了嘴巴,連大氣也不敢出。這個總統不好做,確實是實話,但若說袁世凱不想做這個總統,卻不是真話,若不想做總統,當初卻爲何巴巴的派趙秉鈞一干親信日夜逼宮,唱了紅臉唱白臉,強迫清室讓國退位?

楊度不似別人那般顧忌,淡淡說了句:“總統確實不好做,因爲權利分得太散,不似古代的皇帝那般大權獨攬,本來一個人就可以乾綱獨斷的事情偏偏叫一羣人來琢磨,能把事情辦好才叫奇怪了。”

袁世凱意味深長的看了楊度一眼,但卻什麼話也沒說。

第196章 路款虧空案(下)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238章 厚此薄彼(下)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281章 過河之卒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585章 海軍還是海盜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1046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426章 利益互補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659章 進攻(下)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827章 金鷹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702章 援軍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740章 好自爲之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831章 有所擔當第335章 騎兵(上)第876章 實業集團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1089章 “覺醒”的亞洲第1202章 亞洲決心(下)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356章 曼佗羅與籠中鳥第1103章 迎擊(上)第1002章 軍心可用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639章 捷報(上)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491章 1912年(上)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第299章 橘子洲(上)第60章 不眠之夜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第800章 泛亞細亞主義第1009章 赴宴西山(上)第1036章 進軍(下)第391章 利用第812章 陌生的時代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14章 威海衛前(下)第164章 遠東變局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269章 特殊戰場(上)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1203章 絕對制空權第610章 事變(下)第980章 吾道不孤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700章 再次接觸第286章 密謀第202章 民意第810章 保持冷靜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1178章 把握先機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444章 虛張聲勢第979章 火箭第489章 食古不化第36章 連消帶打第1256章 末日武器(下)第211章 小才大用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375章 局勢詭異(上)第1215章 阿拉斯第738章 逆勢而行(下)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136章 立場不同第1083章 安達曼海第1022章 信與不信(下)第1186章 北極圈裡第954章 鋼鐵的較量(下)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813章 1917年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249章 釜底抽薪第45章 要塞與炮艦第267章 逃犯第221章 孤軍(下)第463章 四兩搏千斤(上)第880章 挑戰與反擊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
第196章 路款虧空案(下)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238章 厚此薄彼(下)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281章 過河之卒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585章 海軍還是海盜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1046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426章 利益互補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659章 進攻(下)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827章 金鷹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702章 援軍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740章 好自爲之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831章 有所擔當第335章 騎兵(上)第876章 實業集團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1089章 “覺醒”的亞洲第1202章 亞洲決心(下)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356章 曼佗羅與籠中鳥第1103章 迎擊(上)第1002章 軍心可用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639章 捷報(上)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線的危機第491章 1912年(上)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第299章 橘子洲(上)第60章 不眠之夜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278章 何去何從第958章 遊戲規則(下)第800章 泛亞細亞主義第1009章 赴宴西山(上)第1036章 進軍(下)第391章 利用第812章 陌生的時代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14章 威海衛前(下)第164章 遠東變局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269章 特殊戰場(上)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1203章 絕對制空權第610章 事變(下)第980章 吾道不孤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700章 再次接觸第286章 密謀第202章 民意第810章 保持冷靜第981章 瘋狂的年代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1178章 把握先機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444章 虛張聲勢第979章 火箭第489章 食古不化第36章 連消帶打第1256章 末日武器(下)第211章 小才大用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375章 局勢詭異(上)第1215章 阿拉斯第738章 逆勢而行(下)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136章 立場不同第1083章 安達曼海第1022章 信與不信(下)第1186章 北極圈裡第954章 鋼鐵的較量(下)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813章 1917年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249章 釜底抽薪第45章 要塞與炮艦第267章 逃犯第221章 孤軍(下)第463章 四兩搏千斤(上)第880章 挑戰與反擊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