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刀棟西大土司醉醺醺的表示願意服從李彌主席決定,聽從李主席指示,其他土司呢?
許多土司坐不住了,紛紛跟隨附和着表示服從李主席。當李彌得知原來刀棟西大土司的女婿就是主力一九三師的參謀長錢運周時,又借題發揮講了許多錢運周的事,接着又讚揚孟撒刀棟西大土司開明進步,是反共救國軍的好朋友和好夥伴,並號召所有土司向他學習。
少數堅持己見不識時務的兩個土司,帶領另外一羣小土司和頭人藉故提前退出了會場。
酒足飯飽之後,土司們醉眼朦朧的被邀請參觀了一場軍事演習:神槍手用美製衝鋒槍和卡賓槍,把堅硬的竹靶打得四分五裂,機槍把一千多米外山頭上的小樹像割草一樣攔腰掃斷;新式無後坐力炮震耳欲聾,把對面山坡上的石房子拋向空中……
土司們看得目瞪口呆,先前諸多的不滿意不痛快,也被眼前這驚心動魄的槍炮聲震得無影無蹤。
晚上放電影,是前些日子美國飛機空投下來的好萊塢影片,全是戰鬥片。土司們哪裡見過這套玩意兒?都以爲銀幕上的東西就是活靈活現的現實。看到電影裡颳風下雨他們就撐起傘來;看到打槍和放大炮就捂着耳朵縮緊脖子;看到有人慘死他們就嚎啕大哭……這些土斯老爺以爲,這裡的漢人軍隊一定是得到了神助,他們能把天、地、風、雨、大樹、高山……全部裝在鐵盒子裡,想什麼時候放出來就放出來。真是神了!於是土司們全都在擬好的宣言上按上了手印,同時領回了罐頭、香菸、手電筒、打火機以及少量槍支彈藥等贈品。
幾天以後,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緬北到處傳開:李彌開會時那兩位早早退出會場的土司,以及另外一些小土司和頭人,出門時先後都遇到了土匪洗劫,這些藉故提前退場者在走回家的中途全被土匪殺死。後來反共救國軍派錢運周領兵一路追殺,已經剿滅了那些土匪,平息了匪患。因爲錢運周剿匪有功,被殺死的幾位土司領地和其他地盤,現在全部由孟撒刀棟西土司接管。就這樣,刀棟西一下子成了金三角勢力最大的土司。
讀到這兒,也許有的讀者會說:這些撣邦的土司真是好欺負!李彌的一場鴻門宴就把他們全部制服了。難道他們就不能聯合起來,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那好,如果你不嫌囉嗦,咱們就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多少透露一點整個緬甸的歷史,特別是緬北撣邦的歷史。
撣邦,自然是撣族人居多,當然也有許多少數民族居住在這裡。關於撣族人,在有些撣族學者眼中,撣族同胞似乎很多。他們認爲,撣族是由古代百越中的一支發展而來的,撣族在中國被叫做傣族。因此,他們的語言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以及中國的壯族等,都是他們的同胞。由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的撣族總人口將近一億,是中南半島最大的民族!
從緬甸歷史的角度去看待撣族,它確實是一個不得不加以重視的民族。因爲現在稱之爲緬甸王國的這塊土地,在公元1886年之前,實際上是孟族、緬族、撣族你爭我奪,成者爲王、敗者爲寇的地方。在這塊地方,大家幾乎是輪流坐莊。
歷史上,撣族也很風光。公元832年,位於雲南附近、由白族建立的南詔國,就聯合撣族的武裝力量,一舉消滅了緬族最初的國家——驃國。後來,驃國人爲了反抗撣族,他們又逐漸融入緬族。再往後,整個緬甸,特別是緬北地區,戰事一直不斷。在11世紀、16世紀、18世紀,緬族又翻本,三次征服了撣族和其它位於緬北的各個民族。特別是18世紀,緬族還攻滅了泰國的大城王朝,幸虧有來自中國的華人鄭信(也叫鄭昭,他是泰國曆史上五個大帝之一)的堅持抗戰,一舉收復國土,還殺到整個泰國以及老撾、阿薩姆、曼尼普爾、雲南德宏、景宏等地方。
不過,撣族也不是好惹的。在13至15世紀、16至18世紀,撣族也分別聯合孟族、若開族、泰國等,發起了反擊,同樣險些滅掉了緬族政權。
千百年以來,緬北這塊土地上,就一直充滿了血腥和衝突,撣族和緬族之間結怨甚深。直到1824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侵緬戰爭,攻佔了緬甸南部的丹那沙林、西部的若開、阿薩姆和曼尼普爾地區;1852年,英國又發動了第二次侵緬戰爭,佔領了仰光、勃固,並**到達緬甸中部,將丹那沙林、西部的若開,加上剛佔領的緬甸中部地區,合併而成爲英屬緬甸本部;1885年,隨着法國對越南侵略的加劇,英國擔心法國人會自東向西而來,於是發動了第三次侵緬戰爭,佔領緬甸首都曼德勒,吞併了全部現在的緬甸領土,並把緬王監禁在印度,直至死亡。
那麼,撣族又是怎樣和緬族一起組成一個國家的?這要牽扯到緬甸近期的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昂山將軍。
對於昂山將軍,現在緬甸人稱他爲“國父”,但也有人認爲他是法西斯餘孽。因爲這個人似乎老是變來變去,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那麼,昂山將軍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和撣邦以及撣族人有什麼關係?
昂山將軍出生於1915年,本來是個愛好政治的仰光大學學生,後來讀了幾本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於是就產生了反英思想,決心要擺脫英國控制,使緬甸獨立。21歲時,昂山和吳努一起領導學生罷課,1938年加入德欽黨,1939至1940年任該黨總書記。昂山將軍原先的想法就是用武裝鬥爭,使緬甸從英國人手中解放出來,不料,很多緬甸人對他的這個想法不大讚同。
就在昂山將軍處於進退若谷之時,1941年,昂山不知道從什麼渠道,知道在鄰近的中國境內,有個中國共ch黨,似乎搞武裝鬥爭還是很有經驗的,成績不小。於是他和奈溫等三十個人就乘船到中國去,準備找到中國共ch黨取經,然後再回來依葫蘆畫瓢。
遺憾的是,這羣人對國際局勢不大瞭解。他們搭乘去中國的船,船的目的地是在被日本軍隊佔領的廈門。這羣人下了船之後,就四處打聽中國共ch黨的消息。結局會怎麼樣?還用細說嗎!這些人立馬被日本特務盯住。當時日本人正在籌劃發動太平洋戰爭,於是就對他們花言巧語,說自己發動戰爭是爲了把東亞民族從歐洲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這句話一下子就打動了昂山的心:這不正是他們爲之努力奮鬥和爭取的目標嘛!
這羣善變的人商量了一下,覺得中國共ch黨不知在何處,找他們實在不靠譜。同時,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能征善戰。眼前的日本人倒是武裝力量強大,而且還有志於東方民族的解放運動,可真是找到同志和救星了,於是這夥人立即改變了主意,決定到日本去學習軍事。
就這樣,這30個人從中國的廈門出發,到日本去,接受日本軍隊的軍事訓練去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這羣人又跟着日本軍隊回國,利用日軍提供的武器,組織了緬甸獨立軍,把日軍由泰國領入緬甸,並引導屠殺了很多緬甸人。
當時昂山覺得,在日本人佔領緬甸之後,獨立就是很快的事。不料日本人比英國人要殘暴得多,不但原先承諾的、讓緬甸獨立的時間一拖再拖,而且也不給他們實權,只是把他們當作徵兵徵糧的傀儡;日本軍隊還四處殺人。昂山這羣人這才大呼上當,痛恨自己引狼入室。
不過,昂山他們也不是好惹的,1944年8月,他們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自任主席。1945年3月,他們乘着日軍節節敗退,仰光等地空虛,聯英抗日,率領緬軍反戈一擊,佔領仰光,由“日僞軍”一舉又變成同盟國的軍隊。
二戰勝利之後,因爲昂山有着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英國不但沒有追究他引狼入室的責任,反而讓他當上了緬甸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47年1月,他率代表團赴英進行談判,在1月21日簽訂了《昂山——艾德禮協定》,協定規定,在緬甸成立臨時政府滿一年之後,英國將准予緬甸獨立。根據這個協定,緬甸本部立刻成立了以昂山爲首的臨時政府。
不料這時,他又聽說北部的撣邦也在準備獨立。要真是這樣,他“大緬甸”的設想就會成爲泡影。於是昂山風塵僕僕,急匆匆從英國趕回緬甸,來到緬北的彬龍。到那裡後正好趕上正在舉行的第二次彬龍會議,也就是撣邦獨立宣言起草會議。
在第二次彬龍會議中,撣邦的這羣土司們也是吵得一塌糊塗,相互之間爲分配權力互不相讓。要知道緬北簡直就是個民族萬花筒!光撣邦這塊六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百多個民族,而且彼此之間都有歷史積怨。
昂山四處活動,挨個勸說他們支持成立一個包括緬甸本部、克倫邦和撣邦在內的“緬甸聯邦”國家,同時不斷許諾,表示願意尊重各民族平等,並且口頭承諾,如果中央政府不實現民族平等,他們就可以在十年之內退出聯邦。
別看昂山對付日本人不行,對付撣邦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土皇帝們,卻是“彈無虛發”。加上那裡的一些小民族,正在擔心萬一撣邦從英國人手裡獨立之後,會被撣族壓迫。而撣族又擔心自己力量太小,英國人說不定不同意撣邦獨立,還不如和已經和英國人達成協議的昂山聯合,一起向英國人要求獨立比較划算。於是一夜之間,原先還打算撣邦獨立的土司和代表們,一致同意建立“緬甸聯邦”,並且和昂山簽訂了《彬龍協議》。就這樣,撣邦沒有獨立。
李彌正是利用了撣邦人矛盾重重,衝突不斷這一歷史條件,仗着這裡天高皇帝遠,新獨立的緬甸政府無暇過問,又仗着國民黨殘軍的軍事實力,才擺下這場鴻門宴,征服了緬北撣邦地區。聽說那幾位不肯服從的土司都被土匪們殺害,這些土司老爺們終於明白:
風去雲來卷雨狂,內憂外患滿撣邦。
昭龍稅令今頒佈,頑抗俱無好下場。
李彌率領着殘軍部隊還會走向何處?他們在金三角還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李彌到底要在金三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