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除了少量的休眠與娛樂,對知識如飢似渴的天宿大部分時間是在飛船內的閱覽室度過的,光陰雖在流淌,卻沒有被荒廢。
2天之前,那盤持續了1年多的對弈結束了,竟下成罕見的‘無勝負’。出現概率僅爲萬分之一的這種結局,或許是對雙方嘔心瀝血共築而成的這盤圍棋名局最好的獎賞吧。
前方,“12星”的‘太陽’——紅矮星已變得如網球般大小,而飛船內航行的人們也已度過了16個月的時光,再過幾小時,目的地即可到達。
所有人已從休眠狀態中調整過來,精神飽滿、心無旁騖,準備着迎接即將到來的神秘莫測的新星之旅。
不僅是“XDAR-12”新行星,它的身旁的紅矮星,星共體的人們也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因此,本次航程首先安排“着陸”紅矮星進行考察,而後再趕往新行星。雖然宇宙中紅矮星的數量佔去了恆星總數的70%,紅矮星遊歷對於星共體人類並不是新鮮事,但摩雅子艦內的宇航員卻未曾有過如此經歷,因而大家對第一個任務同樣充滿着期待。
******
漆黑宇宙中飛行了8年的摩雅,在太空裡終於又一次“現身”,它的光亮來自於紅矮星光芒的反射。令人望眼欲穿的新星,總算到達了!
克服高溫是“着陸”恆星的最大難題,這顆紅矮星的表面溫度雖然只有1500攝氏度,但“大氣”溫度卻高達幾萬度。不過,如此溫度畢竟無可比擬太陽日冕層的100萬度,摩雅子艦可以利用速度來解決高溫問題——剎那間,飛船已穿越高溫區,數萬度的熱流尚未來得及“反應”,摩雅已將它甩在身後。隨即,飛船速度瞬間降低,向紅矮星俯衝下去,迅速融入到星表赤烈的“海洋”裡。
探訪者或通過舷窗,或通過駕駛艙,在已調轉成深色“玻璃窗”的保護下欣賞着外面的景物,感受着這顆恆星帶給他們的極爲震撼的視覺衝擊:
星體內部的熱核反應,令其表面流光四射,爆發出的物質擊起急流與狂瀾。沒有盡頭的恆星表面,似無限延展的火紅色“海洋”,“海面”上旋渦激盪,巨浪翻滾,不時還有金紅色的“火柱”噴薄而出。鋪天蓋地的巨浪與直衝天穹的“火柱”,使在下面觀看的人們根本無從見得它們的頂端……
而在如此極端的環境裡,摩雅子艦卻抵禦着高溫、高壓與駭人的輻射,像穿梭於風浪中的一隻海燕,體態輕盈地緊貼星表,輾轉翱翔着。
通過對恆星表面收集的各種特徵數據的研究,驗證了人們原來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宇宙中典型的紅矮星。而對星體內部的實地研究,迫於其難以形容的高溫高壓,同其它艾融飛船一樣,“摩雅”也無能爲力。在恆星表面飛馳了近一小時後,子艦衝出“大氣層”,又回到了紅矮星外的太空。
剛剛飛離紅矮星,阿芮娜便對着距它最近的行星——‘XDAR-12’星打量起來。相對於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紅矮星與‘12星’之間的長度非常短,大約只有太陽與地球距離的三十分之一。從紅矮星附近觀看“12星”,宛若滿月般大小,然而此際,它的亮度卻不及夜空裡的明月,只是一個暗紅的圓盤。
在觀察新行星的同時,摩雅也在接近着它,當500萬公里的距離被迅速駛過後,一面紅色的“巨幕”已將人們大部分視線遮擋——“12星”已來到近前。
飛船降低速度繼續向星體靠近,不久便進入到大氣層。
“這極有可能是顆生物星球,它的確與衆不同啊!”雖未着陸,但看到眼前的景象,父親已興奮萬分。
“是啊,憑着對生物星球固有的認識,單從外觀上看,‘12星’上至少應該存在低等生物。”阿芮娜觀望着窗外勻淨柔和的大氣,以及隨飛船接近星表而漸見漸明的大面積水域,說道。
這時,“摩雅”的監測系統已開始了着陸前的檢測工作,飛船內的揚聲器裡,傳出檢測結果和安全提示:
“表層溫度12攝氏度,大氣壓力1.2倍地球大氣壓,地表氧氣單位含量0.4倍地球含量,引力1.3倍地球引力,無對生物有害輻射……”
“爲保證登陸人員安全,根據檢測結果,登陸時請遵照如下要求進行防護:短期內必須使用呼吸調節器,建議使用氣壓調節器,建議使用引力調節器,防護衣溫度調節系統及防輻射系統可不使用……
飛船繼續向球表接近,下面的景物更加清晰地顯露出來,雖然尚未見到文明的痕跡,但人員們卻看到了山、看到了海、看到了森林和陸地……根據監測系統提示,宇航員們準備妥當,不多久,“摩雅”便穩穩停在了一處山海相間的地方。
******
走出飛船,人們踏上了堅硬的岩層,真正地身臨其境於新行星的大自然當中。
宇宙造化的萬物使人歎爲觀止,“12星”奇異的景色令初臨此地的人們動徹神魂——
深藍色的天空雖同樣廓然,卻好似成爲了“太陽”的陪襯。“12星”的“太陽”——那顆紅彤彤的紅矮星,此時正從地平線緩緩上升,並已露出多半個身軀。如果將地平線至天頂這90度的視角看作爲一面牆壁的話,尚未完全升出的“太陽”卻已佔去了半壁之廣,如果直視它,幾乎感覺不到四周藍天的存在,而是紅豔滿目。
“太陽”的光是柔和的,柔和到亮度比地球海上日出的光芒還要闇弱許多,巨大的紅矮星潑灑出溫柔的紅光,將星球表面完全映成了紅的色調。
大海彷彿注入淡紅色的顏料,羣山也似披上一層金紅色的薄紗,再看不遠處的森林,“太陽”的光線透過高大樹木的枝葉,被“過濾”分割成縷縷紅緞。
這裡的海岸沒有沙灘,岸邊就是海水與山岩的交界處,海邊的山體是矮小的,但卻一直向外延綿,離海越遠,山便越雄偉,直至遠方高聳入雲的羣巒。
無論眼前的小山還是遠處的巨嶺,它們皆成錐形,塔一般直指上空,與地球那些偉岸的山峰相比,少了些許雄渾,卻多出幾分峭拔,而嶙峋堅硬的山石所反射出的金紅色的光輝,又恍若將人們帶入到奇異的夢境。
天宿環顧四景,目光緩緩掠過紅濛濛的山、紅濛濛的水、紅濛濛的林,最後落在了紅濛濛的阿芮娜的身上。
而這異地幻景早已讓阿芮娜如醉如癡,無限感喟了:“真是太奇美了!我雖已周遊過不少星球,在尼薩星也見識過如磨盤大小的織女星,可又怎比眼前如幕布之巨的紅矮星景觀啊!星際巡行雖飽含艱險與乏味,但能夠親歷如此美景,又叫人感到多麼幸慰啊!”
“姐姐妳看,這裡的山和樹比地球高大許多倍啊!”天宿望着高達三百多米的森林樹木和遠方直刺霄漢的峰巒嘖嘖讚道。
“是啊!‘12星’的半徑約16000公里,表面積是地球的6倍多,體積更是地球的16倍!我們來到了一顆巨大的星球,而巨大星球產生巨大自然物的現象也應是合理的。”
正說話間,前方不遠處紅波萬頃的海面上又出現了更使人驚奇的異象:隨着“譁”的一聲響動,水面下一個如大型**般的東西躍了出來,眨眼間已升到幾十米高的空中,就在人們以爲它即將下墜返回水中時,“**”卻呼啦啦展開一對寬大的翼膀,此時,它的身體有些佝僂,稍顯吃力地扇動了幾下翅膀,竟在空中浮住了;隨後,更多的“**”從水下依依發出,並全部停在了半空,與此同時,它們編成一支整齊的隊伍,而後向海洋深處飛去。龐大的“鳥兒”組成的羣體黑壓壓一片,竟在一時間籠罩得天光暗淡,然而它們飛行速度奇快,只一會兒,便消失在“太陽”紅色的背景裡。
岸上的人們一陣歡動,而天宿張大的嘴巴半晌方纔合攏。“這便是真正的水空兩棲生物吧?地球上可從未發現過這樣的生物啊!”他無法掩飾內心的驚奇,大叫了起來。
“這些‘鳥兒’翅膀上沒有羽毛,否則吸滿水,不會在短時間藉助空氣將身體帶動起來,它們的翅膀好像地球原始生物‘翼龍’的翅膀,完全由骨骼及皮肉構成。而且若在地球,如此大體積的生物很少有成羣結隊的,但在地卻不同,這顆星球也許存在很多種類的,我們難以想象的巨型生物,剛纔所見只不過是一種很平常的‘水鳥’而以。”阿芮娜雖比天宿見多識廣,但也是第一次看到這般奇妙的生物,她儘量結合着自己以往的經驗爲天宿儘量合理地解釋着。
“如果真是這樣,姐姐,我們豈不來到了一個巨人之國!”天宿興奮地說。
“雖然還未發現智能生物,也就是我們認爲的一般意義上的‘人’,但種種跡象表明:這顆星球的生物的確非常龐大。”阿芮娜胸有成竹地說。
父親在也一旁予以支持:“這個觀點我很贊同,因爲星際共同體的一些非智能生物星球上,也有大型生物存在的先例。我們下面的行動要加倍小心,防止巨型生物襲擊,要知道,也許這裡的一隻昆蟲都會帶來很大危險。”
陸續走下飛船宇航員,在觀賞完此地迷人的風景後,便開始了科學考察工作。他們身着輕便的防護裝備,使用鑿巖器和專用容器提取了海水及岩石樣本後,送到飛船裡進行化驗、研究。人們在工作時都小心謹慎,相互呼應,不敢過分遠離他們的保護神——摩雅子艦。不知不覺中,“半天”就過去了。
說是過去“半天”,其實時間卻只走過不到2小時,“12星”自轉速度非常快,自轉一週即一晝夜只有8個多小時,白天只有4個多小時。“太陽”在天空移動的速度好比地球上雲彩漂移的速度,肉眼便可明顯察覺。此時,巨大的紅矮星已經越過天頂,遠處尖尖的羣峰已將它的下部遮擋,“劃”成鋸齒狀,過不了多久,“太陽”就要落山了。
大家在海邊駐足半晌後,有人望着正在降低的紅矮星商議道:“馬上‘夕陽’就要落山,我們應隨光明而去。‘摩雅’會飛速將我們帶到星球的另一側。”
“既然夜晚即將來臨,我們何不再觀賞一下這裡的夜景呢?不妨留在這裡吧。”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包括阿芮娜、父親和天宿。
暫時留下的建議最後被採納,於是大家找到平坦之處,席地坐在了海岸邊,靜靜等待着夜晚的降臨。
天色漸暗,終於,“月亮”升了起來,而“12星”卻是沒有衛星的。
“月亮”是紅矮星的另一顆行星,公轉軌道位於“12星”外側,就如地球與火星的位置關係。而這顆“火星”也是一顆巨型行星,加之兩個星體距離很近,因而看起來宛如滿月般皓然。
與“12星”比鄰的行星,雖然也曾被懷疑有生物存在,但隨着星共體科技的發展,駛往“12星”前,天文工作者們已觀測到這顆比鄰星沒有大氣,是一個嚴寒與酷熱急速交織的世界,這樣的星體是不會有生命存在的。由於沒有大氣,使用太空望遠鏡觀測星表比較容易,那裡的情況宇航員們早已心知肚明。然而,這顆表面死寂的行星卻也如地球上的月亮一般,爲夜空增添了色彩。
地球的月亮是黃白色的,而此地“月亮”的顏色卻如它的“太陽”一般,也是紅色。沒有大氣的比鄰行星盡情反射出紅矮星的光芒,將它籠罩於廣闊的“12星”上。與地球夜晚相比,這裡的夜空雖然同樣的黑暗,黑暗中的大海雖然同樣的深沉,然而那天空中衆星環捧和海面上倒映的一輪紅色皎“月”,卻也同樣爲茫茫夜幕帶去了些許光明。
人們再次流連於美景之中,直至再一次看到日出。
“我們還是啓程吧,別忘了主要任務。”做爲探訪小組領導成員之一的父親說道。雖然高科技手段允許星際探訪行動可以在十分寬鬆的條件下進行,但此時人們也十分清楚,探訪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智能生命。於是所有人欣然接受了父親到達海邊後的第一道命令。
返回飛船,探訪者向根據星球環境而制定的下一個目標——森林深處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