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撞擊中心黢黑的湖底,事件調查1組的潛艇不幸擱淺,不過它內部的電力系統並未損壞,艇內燈光依舊通亮。經過維修人員全面檢測,發現雷達等感應系統是完好的,而動力系統也無大礙。過了許久,被推進器擾動而環繞在潛艇周圍的湖底塵泥,因湖水的平靜漸漸沉落回湖牀,通訊系統也隨之恢復了正常。
“潛艇還能行駛,應馬上離開此地。”一名組員向組長請示。
“先等一下吧。迫切完成任務的衝動,導致我指揮失當,讓我組蒙受了損失,但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組長忠肯地說,“現在艇內暫時安全,氧氣及其它物資儲備至少可以維持3天,動力系統雖然可以運行,但我們必須先將飛船失控的原因調查清楚。原因明瞭後,若飛船可以駛離此地當然最好,反之應求助總部支援。潛艇失控原因務必詳查,其它任務組一旦下水,也許會面臨與我們相同的危險。”組長繼續思量道。
經過共同研究,認定潛艇失事前導航系統的失靈,是由於湖底塵泥被擾動的緣故。被小行星撞擊後的湖牀本應是褶皺的岩層,但爲何會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附着物?它是從哪裡來的,又怎會對導航系統造成影響了呢?
一根細細的管子從潛艇內探了出來,插入湖底厚厚的附着物,將一小部分塵泥樣本抽取到艇內。
化驗很快便有了結果:塵泥裡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是放射性物質泛起後包圍了潛艇,並形成屏蔽效應,阻擋住雷達信號從而致使系統失靈。”得知化驗結果後,組長皺眉道。
“但是它們(放射性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有組員問。
這時調查組一位女核專家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表情沉重地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沉積於湖底的放射性物質應該是黑雨所致。”
“什麼是黑雨?”就連見多識廣的組長也不解地問道。
“黑雨是核爆炸或大量核泄漏後產生的附帶效應,艾融星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我們對此也知之甚少,但是‘星共體’盟星地球卻發生過。就我所知,地球在幾百年前的‘廣島***慘案’以及‘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案’案件發生後,都產生了黑雨現象。核災難後,大量衍生的放射性物質被蒸發入雲層,導致雨水變成了可怕的黑色。但這兩起黑雨事件只發生在地球局部地區,影響相對尼薩浩劫來說可謂小巫見大巫了。小行星撞擊造成尼薩星全球性的核泄漏及氣候異常,導致黑雨傾盆而下,雨水夾雜着放射性物質存積到這個隕坑當中從而形成了一潭‘黑雨湖’,經過三十多年的歲月,放射性物質漸漸沉澱到湖底,又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放射性泥層。這個表面看起來清澈安詳的湖泊,其實下面卻暗藏危機。”核專家對大家講道。
“原來如此。”組長雖然明白了潛艇失事原因,但心情卻更加沉悶,“全球性的黑雨,看來,我們重整尼薩文明的計劃不僅艱險,而且任重道遠啊!”
“不管怎樣,先將這裡的情況傳遞出去吧。總會有辦法的。”女核專家也嘆了口氣,說道。
******
潛艇失事已整整過去了一天,尼衛二又一次從黑暗半球的地平線慢慢爬上半空,隕坑湖表面也由漆黑變爲了灰黯。湖面上,兩艘子艦靜悄悄地同時到達湖中心區域,然後慢慢向水下潛去。
在距湖底30米時,兩艘潛艇停止下潛並水平行駛一段距離後保持在了懸浮狀態,接着,它們同時增強照明,光線穿透湖水照亮湖底——事件調查1組失事的潛艇被找到了。
發現目標後,兩艘救援艇平移到失事艇的正上方,並同時“吐”出一條吊索伸向待救艇與其對接,對接成功後,救援艇徐徐上浮,直至將失事艇吊出水面,緊接着,救援艇根據外部環境變化自動轉變成爲飛行器,懸吊着失事的子艦向劍豚母艦駛去。
******
“看來本次任務比想象要複雜得多,我們面臨的許多困難都是沒有經歷過的。”母艦裡,總指揮聽取完事件調查大隊長詳細的彙報後說道。
“是的,隕坑湖及湖內放射性物質使我們的調查陷入了困境。”隊長表情嚴肅地說。
總指揮轉過頭,徵求隊長的意見:“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確實不太好辦。潛艇雖然可以利用反引力,不借助湖水爲介質來移動,但只侷限在垂直移動過程,水平移動仍需湖水作爲推動介質,若在湖底潛行,擾動塵泥是無法避免的。”
“難道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有到是有,不過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即使是我們艾融人。”可能考慮到此方案實施的困難性,隊長回答時,底氣並不很足。
“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沒關係,我們共同研究嘛。”
“我作爲事件調查隊一員,可能更加顧及本隊的任務,爲使調查能夠順利進行,我想這是一項不得不借助其它分隊力量來完成的任務,那就是——把湖水排幹。”大隊長用徵詢的眼光望着總指揮說道。
“把湖水排幹?這可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呀!”總指揮雖然估計到隊長的想法或許讓自己爲難,但對這項提議仍吃了一驚。
“小行星飛濺物主要集中在這個湖內,爲了將事件調查清楚、爲了找到製造浩劫的真兇,我想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再者我也細心盤算過,以我們的科技水準,排幹湖水的工作並非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在相對不長的時間內做到。”隊長的聲音裡飽含着懇切。
總指揮轉過身,望着牆上大屏幕中尼薩星太空全景圖沉思了良久,經驗告訴他,隊長的意見值得考慮,於是轉身對身旁的助理說:“召集4個隊的隊長及科研人員,半小時後務必到小會議室開會。”
所有與會者準時來到母艦中央大廳2層小會議室。總指揮將事件調查隊長的提議向大家闡明,並表示了採納意見的傾向,在他要求對排水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後,各行專家開始認真探討起來。
首先發言的是工程設計專家:“這個直徑近百公里、平均深度約二百米的殞坑湖,貯水量相當大,若要排空,只能採用‘開渠泄流’的方法,但如此大方量湖水的排向問題還需地理專家考慮。”
“黑暗星球第3大自然湖——竺布湖位於殞坑湖黑暗半球外側120公里處,直徑約400公里,平均深度500米,貯水量爲殞坑湖的三十多倍,可容納其排量;而且,殞坑湖最深處比竺布湖水平面高出二百多米,可以通過泄水渠利用尼薩星重力將湖水傾瀉。我覺得方案可行。”地理專家分析道。
接下來工程隊長也做出了評估:“我粗粗計算了一下,根據尼薩星重力,我們要開闢一條橫截面積不小於100平方米的溝渠,方能在40天左右將湖水排淨。這需要掘移上千萬立方土壤,可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單憑工程隊的60位成員以及不多的工程機械,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的。要知道,若將這項工程交給地球人施工,他們需要組織數百人、動用上百部機械、共同會戰大約半年的時間方能完成啊!”
“如果我要求在100天內完成施工及排水任務,需要什麼條件?”總指揮問道。
“需要再配備8艘子艦及相關操作人員。這樣我們的12艘子艦加之4部工程機械,可將120公里的水渠分4個段落,同時施工。如果滿足這個條件,保證按期完工。”
“12艘子艦?佔去了我們所有子艦數量的一半啊!”總指揮有些猶豫了。
“我們還有3艘備用子艦能派上用場,如此只需再抽調5艘便可以了。總指揮,調查小行星撞擊事件真相對於整個星際共同體意義重大啊!請您三思。”
總指揮沉吟許久,開口道:“好吧,我會統一安排的。”
“我有一個問題。”在座的地質專家提出了疑問,“根據泄水渠沿線的地質條件,上千萬立方的掘棄物大部分爲鬆散土壤,如果它是岩石,我相信子艦可以大塊地吊走,但鬆散土壤的外棄問題怎樣解決?我們沒有上百立方的大容量容器,施工進度將會大打折扣。”
“這個您不必擔心,我們是專業人士,掌握着業內最先進的技術,既然敢於接受任務,當然不會無的放矢。我已經考慮好了。”工程隊長成竹在胸地說。
又討論了近一小時,議案最終通過。總指揮對整個團隊進行重新編排後,大家各自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