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它正向我們高速飛來,時速20萬公里!高濃縮核彈對其無法捕捉!防禦系統已失去作用……”
“它來了!一個巨大火球在向地面俯衝……撤離!撤離!大地正強烈震動、空氣已變得灼熱,立即撤入掩體!”
隨着由遠而近的轟鳴聲,訊號戛然而止。
劍豚母艦的中央大廳禮堂裡,正播放着這段尼薩星浩劫時傳出的地面聲音信號。
本次航程只剩下了4天時間,目的地尼薩星即將抵達。最後一次全體人員準備會正於禮堂召開。
錄音播放完畢,任務總指揮上到主席臺開始了講話:
“感謝在座的所有隊員,爲拯救尼薩文明,你們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來到這裡,但這同時也是諸位同仁的理想。現在,我們就要航抵尼薩星了。”
總指揮環視一下會場,接着說道:
“不過,這只是本次任務的第一步,而在座的每一位隊員,雖然早在登上母艦前便基本做好了全方位的準備,但畢竟那已是兩年多之前的事情,而且,還有一個對我們非常不利的因素:我星球製造的尼薩人造衛星,在傳回浩劫畫面不多日後信號突然中斷,至今沒有任何反應,‘劍豚’早已和它失去聯繫。分析信號中斷原因,也是由於尼薩災變的緣故——粉塵不僅混入大氣,而且飛入太空,加之撞擊使得尼薩星磁場發生改變,所以造成衛星無法正常工作,甚至有可能已‘光榮就義’。而少數浩劫時在太空航道上趕往尼薩星的艾融飛船,在接到災變訊息後均已返航,所以自衛星信號中斷後,我們對尼薩星的觀測已一片空白。在母艦航行的這16年間,那裡到底變成了什麼模樣,又發生過何種狀況,今後的營救調查工作將會面臨怎樣的困難甚至兇險,目前已很難預計。
因此,很有必要在到達尼薩星前召集這次準備會,再次將任務的計劃部署、具體實施方案等向大家重申,並隨機考察隊員們目前的狀態。那好,我們先從搜尋營救隊開始吧。”
搜救隊長走到屏幕控制檯前,按下按鈕,大屏幕立刻顯示出尼薩星球的太空全景立體畫面,隊長邊控制着畫面邊向大家講解道:
“黃金人生物帶寬度雖然不足250公里,卻環繞了尼薩星整整一圈,長度基本就是尼薩星的周長,大概3.8萬公里,而生物帶總面積爲958萬平方公里,根地球上中國的面積差不多。”
星球畫面隨着隊長的控制開始滾動,並突顯出黃金人生物帶的位置。隊長接着講道:
“我隊僅有200位成員,要在如此大的範圍內進行搜救工作,任務還是相當艱鉅的。我們固然可以乘坐子艦在空中尋找地上目標,但搜尋是一項細緻耐心的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將目標錯過。”
“大家看,”屏幕上顯示出尼薩星的城市分佈、地理情況等立體畫面,隊長邊用紅色光點筆指點着畫面邊繼續講解道,“黃金人生物帶共分佈着五十多座城市,這些城市自然是搜尋的目標,除此之外,我們在制定營救方案時,確定了以下三個重點目標:
其一,撞擊直接破壞半徑14000公里以外的區域。撞擊所帶來的破壞方式,包括了強震、衝擊波、光熱、輻射及持續數月的黑暗與寒冷,而直接破壞方式爲前4種,所以我們將遭受直接破壞的,撞擊中心擴展半徑14000公里的範圍劃定爲直接破壞區,這個區域約佔四分之三面積的黃金人生物帶;但還有四分之一地區,受直接破壞影響較小,那裡的災難,主要是由粉塵包裹大氣層所帶來的連續黑暗與寒冷所造成的,我們把這四分之一區域稱作間接破壞地區。無需解釋,間接破壞地區生物生還機率要大大高於直接破壞地區,是我們搜救的重點。
其二,尼薩星茂密的原始森林。可以想象,若真有少數倖存者,他們在失去家園又無力重建時,會尋找更加適合自身生存的地方。那麼,從尼薩星特有的自然環境及尼薩人的生活習慣看,他們勢必會前往原始森林,那裡可以遮蔽織女星如火的強光、可提供基本飲食,甚至還能修建住所。雖然條件也很惡劣,但也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了。所以原始森林是我們搜救的又一重點,並且,間接破壞地區的原始森林,是重中之重!
其三,地面聲音訊號發送點。此處位於庫谷城郊區,也是我們爲尼薩人所建造的**發射場所在地。那裡與控制中心、發射塔等建築同時修建的地下掩體十分堅固,而且聲音訊號明確提示了受災人員在向掩體中撤離。基於此,雖然庫谷城發射基地距撞擊中心僅300公里,對於撞擊直接破壞半徑達14000公里的範圍來講屬於絕對的重災區,但我們依然把它列爲了重點搜尋的目標之一。”
隊長喝了一口糖水,繼續說:
“通過以上確定的搜救地點看,我們的任務非常複雜。不可能只依靠子艦的空中探查,有些地點還須徒步而行,在原始大森林裡,甚至要長途跋涉,而在建築廢墟、地下掩體內若發現線索,還要動用工程機械進行挖掘、搬運等工作。
所以,除了需要工程隊配合外,我們將200人的搜救隊分成了14個小組,每組約15人。我隊擁有14艇子艦,將分別去往不同地點以儘量爭取營救時間。其中一些重點但又危險的地區,將同時派出至少2個小組執行任務,而且,如有必要,在其它小組完成自身任務後,應前去支援。
我還想特別提一下圖胡大森林。它的方圓約70000平方公里,橫跨赤道覆蓋着光明及黑暗生物帶,是間接破壞地區最大的原始森林;浩劫前,這裡的邊緣地帶爲自然風景區,而腹地則是人跡罕至。本次營救我們把這片林海列爲重點地區,派遣了3個組分別從不同方向深入森林,沿途查尋並直插腹地。那裡的條件非常惡劣,執行此任務的隊員們,也許會比其它組成員面臨更大的困難、承受更多的艱辛。
阿芮娜,妳作爲圖胡大森林搜救組成員,在進入林海執行任務前,都需要做些什麼?請回答。”
阿芮娜正聽得入神,對突如其來的發問有些措手不及,她的一雙大眼睛忽閃了兩下,定了定神,開始一字一句地答道:
“進入森林的搜救任務,應在踏上尼薩星土地的10天后開始實施,因爲我們艾融人到達尼薩星後,需要用10天時間適應那裡的環境。首先,我組每人身上將裝備呼吸、引力及溫度調節器,在尼薩星自然條件下生活8天,調節系統會利用這8天的時間逐步調整,把我們的生理感應由艾融星環境逐漸轉化爲尼薩星環境;經過幾天身體適應的緩衝後,子艦將把我們運送到距圖胡大森林步程還有2天的地點,在那裡,隊員們將卸去調節系統,真實感受尼薩星環境,然後徒步行走2天,進一步適應後進入林海,開始實施搜救……”
“可以了阿芮娜,回答得不錯。不過要記住,雖然妳已訓練成爲一名合格的營救隊員,但那只是模擬訓練,尼薩星的實地任務纔是真正的考驗。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請坐下吧。”總指揮予以肯定的同時,將讚許的目光投向了阿芮那。在團隊400名成員中,許多人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阿芮那便是其中之一,不僅是因爲她的美麗,更是由於她的敬業精神。
救援隊長又分別抽查了幾名隊員,在他們陸續精彩地回答了問題後,總指揮滿意地說道:“好的,看來搜救隊不愧爲我們艾融人的精英,他們準備得相當充分。下面,再來看看事件調查隊的表現吧。”
與阿芮娜所在的青春勃發的搜救隊所不同,事件調查隊是由40位平均年齡65歲(艾融年齡)的高科技人員組成,調查人員們剛剛步入艾融人一生中的壯年時段,工作狀態正值巔峰。
事件調查隊長走上主席臺,同樣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開始了講解:
“毋庸置疑,我們調查的重點地區爲昆達小行星撞擊中心,它是事件發生的第一現場,調查範圍由中心逐步向外擴展。而對於搜救隊在任務過程中所發現的有價值的線索,我隊也會立即派人員前往調查。
從‘昆達’撞擊前所發生的情況看,小行星極有可能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操控。就目前所認知的世界,能夠驅使小行星達到這種異常狀態的,不可能是不借助物質力量的超自然現象,所以我們應抱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對事件進行調查。
任何事情發生後都會留有證明它發生前情況的證據,而取證的準確與多少取決於科技水平。物質是不滅的,即使‘昆達’被爆炸後強烈的高溫所熔化,甚至灰飛煙滅,它自身的物質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並且這些物質爆裂時也會相對有規律地遵循一定的運動軌跡來分散。通過計算機模擬爆炸過程演示,可以得出小行星固態飛濺物應散落在不超過撞擊中心半徑400公里範圍內的結論,所以這個區域應是我們調查的重點,若有操縱‘昆達’的物體存在且未被熔融,它的殘留物應飛落在這個區域內,我們將對此區域着力搜尋……”
還有,在對小行星撞擊過程的分析、研究後,我們終於發現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當年攔擊‘昆達’所採取的行動,並非一無是處,發射的第2枚核彈改變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在這枚核彈發射前,小行星幾乎是垂直撞向尼薩星的,而第2枚核彈卻使它發生轉向,改變了撞擊的入射角,從而減緩了對尼薩星的衝擊力。如果‘昆達’垂直撞向尼薩星,那麼災難便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情景了,它甚至會使尼薩星的公轉軌道、自轉軸向及轉動速度均發生改變,從而徹底破壞星球原有的生物生存規則。倘若垂直撞擊變成現實,即便在‘星共體’各個角落還有幸存的尼薩人,他們也無法再回到自己的家園,而重振尼薩文明也只能是癡人說夢了。
這說明我們的努力並未白白付出,也會給救援團尤其是營救隊員們以很大的鼓舞,只要尼薩星能夠大體上保持原有的生態環境,我們就有能力使它獲得新生!”
在場的隊員被這段講話所振奮,有些甚至摩拳擦掌起來,而總指揮依舊保持着冷靜,並提示道:
“我還要着重說一下橫跨光明與黑暗地帶的尼薩星森林。諸位都知道,尼薩星特殊的生態環境,令森林樹木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已形成了不再過份依賴光合作用的特徵,微弱的光亮便能使樹木生長。所以,即使浩劫造成了星球長時間的黑暗,但我們依然應該相信,間接破壞地區的森林不可能完全消亡。只要森林存在,就意味着生物鏈不會完全崩解,依然有重生的可能。”
講到此,總指揮也顯得躊躇滿志起來:“艾融文明已長達21000年,現在的我們,正繼承着祖先的傳承並不斷向前發展着,又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我們維護星際和平的步伐呢?我們不會有愧於這漫長的歷史,不會愧對於我們的祖先,在場的所有成員,我相信你們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