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中興學社

中興學社成立的時間,是十二月一日。

這之前,江寧縣發生的事情,已經是很多了,包括張溥被抓的事情,雖然說孫承宗、鹿善繼、黃道周等三人,不斷的解釋情況,但畢竟範圍有限,還是有些學子,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對中興學社,有着不好的看法。

這一切的事情和議論,不可能耽誤中興學社成立的時間。

成立的儀式,依舊是按照原定的計劃。

參加中興學社成立儀式的官員,身份都是不一般的。

南京兵部尚書、直浙總督、參贊軍務範景文大人,鎮守太監秦三德,守備勳臣張玉寧、應天府尹王道直等人,悉數參加中興學社成立典禮。

這樣的盛況,正是蘇天成需要的。

不管有着什麼樣的意外,中興學社的成立典禮,都是不能夠耽誤的,不僅僅因爲孫承宗、鹿善繼和黃道周三人的名聲,更是爲了大明朝今後的發展。

東林書院和復社的影響,是非同一般的,說的不客氣一些,孫承宗等人,都受到了一些影響,蘇天成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勉強是改變了衆人的想法,但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某些方面需要做出來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夠是在平日的研究中間,依靠事實來說話,所以說,蘇天成還有不少的事情,需要落實的。

改變最大的,還是劉雲清。

身爲東林四公子之一。脫離了東林書院,投奔蘇天成。他是承受了巨大壓力的,不過這麼長時間以來,跟着蘇天成,他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特別是辦實事的理念,在縣衙做幕僚的這段時間,與衆人接觸,他驚奇的發現。包括盧天明、劉仲基等人,做事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大家目標都很明確,齊心協力,重點就是讓江寧縣的老百姓富裕起來。

畢竟是讀書人,劉雲清最大的理想。還是科舉考試,中舉人,中進士,所以說,他和典史劉仲基之間的關係,是較爲密切的。兩人都有着同樣的任務,那就是要參加科舉考試。

閒暇的時候,他也擔心自身的前途,東林書院的影響是很大的,作爲一名脫離了東林書院的讀書人。在未來的科舉考試中間,是不是會受到排擠。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可這樣的擔憂,只能夠是埋藏在內心,不能夠有絲毫的透露。

孫承宗、鹿善繼和黃道周等人的到來,讓他欣喜若狂,而且即將成立的中興學社,也是他主要負責日常的工作。

孫承宗等人的影響,那是不用說的,跟着他們做事情,能夠得到太多的學習,而且在讀書人中間,出人頭地,也是遲早的事情。

這段時間,他跟隨孫承宗等人,與前來拜訪的士紳、士子交談,偶爾也插言,說出來自身的認識,大家相互之間,有着一些爭論,但氣氛是很好的,孫承宗等人,雖然資格老,但從不以資格來壓人。

中興學社的特殊之處,在於與官方的聯繫,非常的緊密。

聽到蘇天成說及學社的宗旨之後,劉雲清是非常吃驚的,想不到學社能夠直接給皇上和內閣推薦人才,凡是能夠深入到田間地頭和百姓中間,傾聽他們的呼聲,提出來合理化建議的人,都是會得到格外重視的。

這種掌握民間情況、知道百姓疾苦的辦事風格,是很難得的。

蘇天成和他認真交談了一次,專門說到了中興學社的有關事情,而且也很明確的說到了中興學社的任務,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團結天下的讀書人,更好的詮釋儒家思想,用事實說話,倡導讀書人做實事,切忌空談。

劉雲清明白,中興學社,一定的程度上,要排擠東林書院和復社,發展到後面,很有可能是吞併東林書院和復社。

他暗暗佩服蘇天成。

人家沒有用強制的手段,不是用武力來打壓東林書院和復社,成立中興學社,以理服人,讓讀書人團結在朝廷的周圍。

完全理解了中興學社的思想內涵之後,劉雲清全力投入了學社的籌備工作之中。

十二月一日。

卯時,縣學附近,已經圍滿了人,其中不少的士紳士子,早早的就趕來了,這裡面,不僅僅是江寧縣的讀書人,不少讀書人,是從外地趕來的,甚至有不少的北方讀書人,千里迢迢的趕來了。

孫承宗、鹿善繼和黃道周等人,早就做好了準備,中興學社,今日正式成立。

皇上題字的牌匾,早就裝裱好了,辰時正式揭牌。

中興學社成立,儀式不是很複雜。

黃道周主持儀式,範景文受皇上的委託,代表朝廷,首先講話,祝賀中興學社的成立,接着是應天府府尹王道直,代表應天府表示祝賀,接着是孫承宗發言。

儀式結束之後,中興學社正式開始運行。

也就是從成立的這一刻開始,中興學社正式開始吸收社員。

蘇天成不會講話。

實際上,中興學社的成立,他是幕後的推手,也是實際上的老闆,中興學社的絕大部分開支,都是江寧縣縣衙負責,這筆銀子,不可能白白的拿出來,總是要產生效益的。

孫承宗的意思,要求蘇天成講話,可蘇天成婉拒了。

他不過是江寧縣知縣,品秩不高,如此的場合講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範景文是正二品的朝廷官員,王道直是正三品的朝廷官員,至於孫承宗,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三人講話,可以顯示出來中興學社的品味,不同一般。

再說了,蘇天成也不是那種愛出風頭的人。

可中興學社的所有事情,蘇天成是非常關心的。

他已經和孫承宗、鹿善繼、黃道周等人,多次交談了,牽涉到中興學社的諸多具體事情,比如說學社的社員,到下面去調查情況,掌握民情,究竟該不該給予一定的補助,如果說提出來了很好的意見建議,該怎麼樣對待。

中興學社的運作方式,也是有些獨特的。

學社的內部,允許辯論,可一旦展開了辯論,到最後統一觀點和認識之後,就不能夠出現雜音了,社員可以保留自身的認識,可不能夠繼續鼓吹了。

中興學社成立之初,主要是推薦基層的官吏,如知縣、縣丞、主薄和典史之類的官職,不要牽涉到過高的官職,路要一步一步走,好高騖遠的事情,不能夠做。

學社最爲主要的觀點,就是不能夠空談,拒絕做誇誇其談的清流。

面對着這樣一種全新的模式,孫承宗等人,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適應的,他們與蘇天成之間,也展開了不少的辯論,比如說對尊經復古的看法,衆人就存在分歧。

孫承宗、鹿善繼和黃道周,原則上是贊成尊經復古的,鑑於復社提出來了這樣的宗旨,今後的提法可以改變,而且這樣的觀點,也是絕大多數讀書人都接受的,蘇天成的看法不同,他提出來,尊經復古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要求讀書人都回到過去的時代,一味的去緬懷古人嗎,這肯定是不合適的,讀書人的眼光,應該着眼於今後,也就是看到未來,所以說,中興學社不否定尊經復古的提法,但也不推崇這樣的觀點,古人的思想,如今的人可以利用,可以拿來爲自己所用,有利的就堅持,不利的是摒棄,總之,一切都依靠事實說話。

蘇天成還特意提到了江寧縣的例子,若是按照尊經復古的做法,江寧縣不存在如今的局面,一切都按照祖上的規矩來,沒有絲毫的創新,哪裡能夠增加官府的收入。

儘管蘇天成做了這樣的解釋,孫承宗等人,認識方面,還是堅持自身的認識。

蘇天成沒有強迫大家接受,這需要時間,畢竟大明朝的科舉考試,都是四書五經,讀書人打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你突然來否定尊經復古的思想,可能會自找麻煩。

辰時。

隨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範景文、王道直、秦三德、張泰寧、孫承宗、鹿善繼、黃道周等人,走上了臨時搭建的主席臺。

黃道周滿面紅光,主持中興學社的成立儀式,在他看來,是莫大的榮耀。

這裡面,看不見蘇天成的身影。

參加典禮的人是不少的,偌大的院子,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絕大部分都是準備在中興學社成立之後,直接報名,成爲學社社員的。

也有東林書院和復社的人,來參加這個典禮,至於這些人想的是什麼,鬼知道。

蘇天成站在主席臺的下面,盧天明、渠清澤、劉仲基、劉雲清等人,站在他的旁邊。

人太多了,沒有誰特別注意到他們。

但蘇天成注意到了參加典禮的人,黃廷平、易禮高和鄒平章三人來了,最爲奇怪的是,唐海泰也來了,不知道這些人來參加典禮,是什麼意思。

東林書院和復社的態度,肯定是不好的,特別是復社的領袖張溥被抓捕了,押送到京城去了,要說東林書院和復社,都是憋着一股氣的,說不定在典禮過程中,找麻煩的。

第819章 怒氣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45章 慘敗(3)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080章 暗戰(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95章 宿命論(4)第793章 都不笨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13章 誤判?(2)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497章 內訌(2)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03章 遠見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39章 廟會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18章 造勢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885章 對決(7)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420章 頭疼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116章 硬骨頭(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202章 商議第157章 遇匪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3章 痛下殺手
第819章 怒氣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45章 慘敗(3)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1080章 暗戰(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95章 宿命論(4)第793章 都不笨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13章 誤判?(2)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497章 內訌(2)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03章 遠見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64章 太原府城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39章 廟會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18章 造勢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885章 對決(7)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420章 頭疼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116章 硬骨頭(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202章 商議第157章 遇匪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3章 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