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

內閣首輔調整之後,朱由檢的心情好了一些了,爲什麼會這樣,他自己是清楚的。作爲內閣首輔,孫承宗是非常合格的,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從來不謀求私利,也沒有以權謀私,更不用是結黨營私的事情了,孫承宗擔任內閣首輔這幾年,朝廷裡面的風氣大爲改進了,特別是那些給事中和御史,若是因爲捕風捉影的彈劾,往往會遭遇到孫承宗的訓斥,那種死磕的現象,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可以說,孫承宗擔任內閣首輔,朱由檢省心很多了,特別是遼東的局勢,漸漸的好轉,更加令朱由檢放心。

但孫承宗也有固執的一面,那就是堅持的事情,一定要辯個明白,有些時候,朱由檢也明白,孫承宗是爲了大明朝的,可惜有些事情,朱由檢有着自身的看法,他實在不願意按照孫承宗的要求去做,孫承宗的年紀大了,資歷非同一般,朱由檢就是有些脾氣,也要忍着。

一方面是理智告訴朱由檢,必須要信任孫承宗,朝廷裡面的事情,交給孫承宗去做,效果很好的,這是對大明朝有利的,可另一方面是感情左右朱由檢,告訴他,還是要自己做主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代天巡牧,管轄天下百姓蒼生,必須體現出來威嚴。

孫承宗擔任內閣首輔期間,朱由檢的理智還是戰勝了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朝廷的風氣開始逐漸好轉,大事情上面,能夠很好的統一意見,令行禁止,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不出十年的時間。大明一定能夠傲立天下的。

可惜孫承宗的年紀大了,更可惜的是,感情有時候也能夠左右朱由檢的內心,所以,他扶持了唐世濟,在朝廷裡面。形成了一股力量,和孫承宗抗衡,同時,還有太監的作用,朱由檢沉醉於這樣的感覺之中,能夠掌控朝政,能夠掌控一切。

孫承宗離世之後,一段時間,朱由檢也感覺到心裡空蕩蕩的。不過,這種感覺,很快消失了,繼任的內閣首輔楊嗣昌,表現確實是不錯的,就算是想到了什麼好的意見建議,也是暗地裡稟報,這樣。朱由檢直接說出來這些決策,更加體現了睿智和能力。

楊嗣昌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察言觀色,勤勉的楊嗣昌,能夠觀察到不少的事情,也懂得進退和取捨,這是朱由檢最爲滿意的。

楊嗣昌也是有能力的,該堅持的原則。會採用不錯的辦法堅持,至於說楊嗣昌對身邊的人很是看重,提拔一些人,那不算是什麼大事情,而且楊嗣昌對內閣次輔唐世濟還是比較尊重的。說話做事情都是很注意的。

這一切,令朱由檢很是滿意,他甚至覺得,楊嗣昌從某種程度上面來說,強於孫承宗。

“楊愛卿,後金成立了漢八旗,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的。”

後金成立了漢八旗,朱由檢不是很在意,不久之前,後金的皇太極再次寫信了,懇請握手言和,接連來信,令朱由檢很是猶豫,但他還是壓下了這封信,皇太極成立了水師,又成立了漢八旗,看來握手言和,不過是一種說法了,也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了,朱由檢最恨的就是被別人忽悠。

“皇上,臣以爲,這沒有多大的了不起,不過是皇太極想着整合在後金的漢軍罷了,無傷大雅,我大明在遼東的力量,令後金不敢小覷,邊關也很是穩定,春節的時候,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首領專門到京城來了,表示了忠心,大同、寧夏、榆林一帶的邊關,也是很穩固的,後金成立了水師,蘇大人在登州也組建了水師,足以抗衡後金,如此的情況下,皇太極着急,想着成立漢八旗,挽救這種頹勢。”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楊愛卿的分析很有道理啊,不過後金成立了漢八旗,朕還是需要注意的,這些情報,悉數轉給蘇愛卿看看,讓蘇愛卿知曉,想想應對的辦法。”

楊嗣昌的心裡動了一下,這麼長時間過去,他算是明白皇上的擔心了,蘇天成手裡掌握的軍隊,數量龐大,儘管裁撤了不少,但依舊有四十餘萬人,這些兵力,是大明的精銳部隊了,不客氣的說,蘇天成若是造反,朝廷根本就是無能爲力的。

“皇上,蘇大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登州、萊州和青州了,臣以爲,蘇大人的擔子太重了,長此下去,鐵打的人,也是承受不住的。”

“嗯,愛卿有什麼建議,說說看。”

“臣舉薦一人,到遼東,出任都督同知,協助蘇大人,管理遼東的事宜。”

楊嗣昌的這個建議,朱由檢顯然有了興趣,不過他的臉上,帶有遲疑的神情,這樣做,是不是意思過於的明確了,接着皇太極成立漢八旗的機會,削弱了蘇天成的權力。

皇上的神情,當然被楊嗣昌注意到了。

“皇上,臣提出來這樣的建議,是爲着我大明朝考慮,相信蘇大人也是能夠理解的,如今蘇大人主要忙於登州、萊州和青州的事宜,沒有精力顧及到遼東的事宜,若是後金有什麼異動,安排部署也是來不及的,徐爾一大人雖然是都督同知,可重點還是忙於民生方面,對於軍事部署方面,不是很熟悉,洪承疇大人同樣是都督同知,重點在軍事部署方面,很少關心民生方面的事宜,兩人有着各自的優點,若是蘇大人依舊在遼東,這是沒有問題的,能夠融合兩方面的優點,避免各自爲政的局面,如今朝廷派出一位都督同知,實際上就是協助蘇大人,做好遼東的防禦的。”

朱由檢頻頻點頭,認爲這個建議是可以的,也是說得過去的,最爲重要的還是,朝廷派出一位都督同知,能夠分散蘇天成的權力,派到遼東的都督同知,表面上是協助蘇天成的工作,實際上是負責遼東的事情。

“愛卿準備推薦誰啊。”

“臣推薦兵部左侍郎、左僉都御史陳新甲大人。”

“原來是陳愛卿啊,朕知道了,這個陳愛卿,很是不錯。”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陳新甲,四川長壽人,萬曆年間的進士,曾經擔任定州知縣、知州知縣,崇禎元年進入朝廷,擔任刑部員外郎,後來擔任兵部郎中,在剿滅流寇和對抗後金韃子方面,提出來了不少很好的建議,崇禎四年的時候,到遼東抗擊過後金,而且是在大淩河城之戰之後,作爲力挽狂瀾的朝廷大臣出現的,崇禎七年的時候,擢升右僉都御史,崇禎十一年,因爲徐爾一調離兵部,擢升兵部左侍郎。

以前的歷史,陳新甲就是由楊嗣昌力薦,出任了兵部尚書的。

當然,歷史完全改變了,但楊嗣昌推薦陳新甲的事情,依舊發生了,在崇禎十三年的時候發生了,而且是開年之後。

歷史上對陳新甲的評價,衆說紛紜,莫衷一是,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不過陳新甲有才能,非常的能幹,這是大家公認的,只不過在個人的品行上面,有些致命的缺陷。

不管怎麼說,推遲了幾年的時間之後,陳新甲還是橫空出世了。

“楊愛卿的推薦,朕很是欣慰,朕決定了,陳新甲出任遼東巡撫,掛兵部尚書銜,協助薊遼督師蘇天成,管理遼東事宜。”

朱由檢的這個決定,令楊嗣昌都有些猝不及防了,薊遼督師和遼東巡撫,職責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薊遼督師管轄的地方多一些,如今陳新甲出任遼東巡撫,那就不是協助蘇天成的問題了,而是直接管轄遼東的事宜了。

楊嗣昌知道皇上的擔心,所以想着慢慢通過一些手段,來制衡蘇天成的權力,不過這件事情是不能夠着急的,一定要穩妥,免得引起了波動,若是蘇天成察覺到了什麼被逼迫產生了異心,對於大明朝來說,那就是塌天的災難。

“皇上,臣以爲,陳新甲還是出任都督同知的好啊。”

這一次,朱由檢是下定了決心,不準備改變了。

“這件事情,朕已經決定了,不用更改了,即刻擬旨。”

“皇上,臣以爲,這件事情,還是緩幾天的好啊。”

“好吧,三月底下旨,不能夠繼續拖延了。”

楊嗣昌離開養心殿的時候,額頭上冒出了大顆的汗珠,思來想去,他還是感覺到不穩妥,不知道蘇天成會怎麼想這件事情,不提前做工作,恐怕引發大事情,皇上任命陳新甲爲遼東巡撫,也是可以理解的,若是擔任都督同知,不是很好辦事的,洪承疇同樣掛兵部尚書銜,而且還是太子少保,品秩甚至畢陳新甲還要高,陳新甲憑什麼去領導。

楊嗣昌很快找到了兵部尚書鹿善繼,他知道,鹿善繼和蘇天成的關係不錯,這件事情,還是需要鹿善繼幫忙做一下工作的,不管怎麼說,他現在是內閣首輔,必須要考慮到大明朝的穩定,如今的局面來之不易,千萬不要因爲一點小小的變故,就完全毀掉了這個局面。

這一次,楊嗣昌和鹿善繼談了很久,也說的很是坦誠,鹿善繼最終同意了,幫忙給蘇天成說說。(未完待續。。。)

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2章 會試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26章 眼藥水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50章 面聖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57章 遇匪第581章 尊嚴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67章 敗退第1191章 稱帝(3)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369章 算計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74章 海戰(4)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04章 敵情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843章 慘敗(1)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669章 心結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36章 大調整第1169章 昏頭了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347章 榮耀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15章 在路上(2)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157章 算計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881章 對決(3)第774章 海戰(4)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420章 頭疼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79章 對決(1)
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2章 會試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26章 眼藥水第1149章 法律的尊嚴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50章 面聖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57章 遇匪第581章 尊嚴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67章 敗退第1191章 稱帝(3)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369章 算計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74章 海戰(4)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04章 敵情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843章 慘敗(1)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669章 心結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36章 大調整第1169章 昏頭了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347章 榮耀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15章 在路上(2)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157章 算計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881章 對決(3)第774章 海戰(4)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420章 頭疼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79章 對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