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不謀而合

陳新甲首先想到的是作戰地點的選擇,這一次的戰鬥,不同於以往了,依託城池來固守,恐怕是不行的,若是不能夠構築堅固的防線,與江寧營進行正面的廝殺,阻止江寧營的前進,任由江寧營圍攻進攻,恐怕他這個大帥,保不住項上人頭,曾經在遼東戰鬥之中,經歷了失敗,而且是敗在了後金韃子的手裡,也等於是敗在了皇太極的手裡,這一次卻要帶領聯軍作戰,陳新甲非常清楚,他必須要做出來詳細合理的部署,那樣纔有可能服衆的。

在與王道直商議了一個多時辰之後,陳新甲初步做出來了決定,決戰的地點選擇在河間府與保定府,地點大致確定爲滄州、天津河間府城與保定府城四個地方,之後王道直提出來了不同意見,認爲如此確定決戰的地點,過於的寬泛,不利於大軍準備,若是等着江寧營前來攻擊,依舊江寧營的路線來行動,未免顯得倉促,他曾經做過分析,認爲江寧營最大的可能性是拿下天津,接着進攻京城的,從這一點分析來看,決戰的地點可以選擇在滄州和天津,其餘地方完全可以排除了。

陳新甲有些疑惑,認爲如此的判斷過於的武斷了,缺乏情報的支持,誰也不知道江寧營會沿着哪一條道路前進,會從什麼地方展開進攻,王道直進一步作出解釋,蘇天成現身德州,說明江寧營是以陸路進攻爲主的,可能存在一部分軍士從海路發動進攻,但規模不會很大,也不是主力部隊。

從德州出發,首先就排除了進攻真定府的可能,那樣江寧營就要集中在武城了。德州進入北直隸之後,直接會抵達景州,從景州可以沿着阜城、獻城方向進攻,拿下河間府城,進入保定,拿下保定府城。藉機佔據河間府與保定府,這是一條進攻路線,第二條路線就是經過東光、南皮,直插滄州,佔據滄州之後,經過興橋、青縣、靜海,進攻天津,最終拿下天津,控制天津之後。就可以計劃直接進攻京城了。

兩條進攻路線,乍看上去,的確是不能夠確定江寧營究竟是什麼選擇,但只要稍微留心,結合蘇天成以前作戰指揮的特點來看,就能夠分析出來,蘇天成一定會選擇拿下天津,直接進攻京城。這樣一來,用最快的速度摧垮了朝廷。蘇天成就能夠統一中原了,至於說朝廷被摧毀之後,江寧營收復其他的地方,難度會小很多的。

一番分析之後,陳新甲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放棄了在河間府城與保定府城設防的想法。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到滄州和天津了。

這一次,不用王道直建議,陳新甲就直接決定了,在滄州與江寧營展開決戰,萬一在滄州失利了。還可以退守天津,若是直接選定天津,天津一旦失守,京城就危險了。

王道直完全贊同這樣的安排。

一場規模龐大的決戰,終於露出了雛形了。

再一次與王道直認真商議之後,陳新甲迅速將戰役部署稟報皇上,得到了皇上的首肯。

陳新甲的這個安排本來是很不錯的,也抓住了要害,所謂畢其功於一役,誰勝利誰失敗還是說不準的事情,可陳新甲最大的失誤,也就是將這個作戰部署稟報給了皇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做出來了決定,只要臨陣的主要指揮官知曉就可以了,過早的將作戰部署稟報給皇上,一是不敢保證不泄露出去,二是不敢保證有人指手畫腳,影響具體部署。

可惜陳新甲的想法過於保守,這也是因爲朝廷有着這樣的慣例,陳新甲不敢保證百分之百的勝利,故而將作戰部署稟報給皇上,這樣就等於推卸了一部分的責任,萬一將來戰敗了,責任也不是由他一個人來承擔的。

皇上和陳新甲絕對不會想到,內閣首輔周延儒與蘇天成之間,竟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朝廷諸多機密的事宜,蘇天成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雖然並非是完全精確的情報,可只要做出來簡單的分析,就能夠得到真相。

皇上首肯了作戰部署之後,陳新甲迅速制定出來具體的作戰計劃,同時將這個計劃,以絕密情報的方式,通報給了已經秘密進入關內的多爾袞。

多爾袞本來是有些不服氣的,認爲這次的戰鬥,應該由他來指揮,大明的那個內閣次輔陳新甲,曾經是手下敗將,有什麼資格來做大帥,不過皇太極早就打過招呼了,多爾袞只能夠是服從大局。

收到了具體作戰部署計劃之後,多爾袞是帶着輕蔑的態度閱讀的,但漸漸的,多爾袞臉上的神情開始變得專注了,他手持作戰計劃,對着地圖開始仔細看起來,到了最後,他不得不服氣,看樣子大明朝廷真的是有人才的,能夠做出來如此精準的分析和判斷,而且選定的決戰地點,也是最爲合適的。

至於說軍隊如何的部署,哪支軍隊承擔先鋒的任務,雖然作戰部署計劃上面沒有說,但從文字間透露出來的意思,看樣子承擔主要進攻任務的,還是明軍,並非那些,滿人權貴理解的,滿八旗會在前面廝殺,明軍在後面漁翁得利。

多爾袞有着不一般的軍事才能,既然領軍作戰,就要想到如何的取得戰鬥的勝利,而不要在還沒有開始廝殺的時候,就想到如何的保存實力,那樣最終的結局,不僅不能夠保存實力,還會導致戰役的失敗。

所以,多爾袞開始正視這次的戰鬥了,明軍的戰鬥力他是清楚的,雖說大同邊軍可能比衛所軍隊強一些,但和滿八旗比較起來,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先頭部隊都應該是滿八旗。再說了,要是讓明軍作爲先頭部隊,一旦明軍出現了潰敗,滿八旗就是想着扭轉戰局,也是困難重重,兵敗如山倒,這樣的道理,長期征伐的軍官都明白。

經過慎重的考慮,多爾袞建議,由正白旗的近三萬將士作爲先鋒部隊,首先與江寧營展開廝殺,明軍和鑲白旗的將士,按照作戰部署,逐一與江寧營展開廝殺,不能夠短時間取勝的情況之下,就採用車輪戰的方式,逐步削弱江寧營的實力。

多爾袞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最終決戰的地點,可能是在天津,而不是滄州。但滄州的戰鬥至關重要,基本可以決定天津決戰的最終戰局。

收到了多爾袞的來信之後,陳新甲很是高興,他清楚,多爾袞認可了在滄州作戰的部署,而且從大局出發,主動承擔了先鋒的任務,這就令這一次的戰役,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局。

陳新甲及時將這個消息稟報了皇上,同時從京城出發,趕赴滄州。

至於說多爾袞率領的大軍,經過了山海關之後,沿着昌黎、灤州方向,快速朝着天津和滄州方向前進,按照時間上的要求,十一月下旬,滿八旗和明軍要在滄州會和,隨即按照作戰部署展開佈置。

無獨有偶,蘇天成所建議的作戰部署,也是選擇了滄州。

在得知後金韃子很有可能與明軍聯合作戰的情報之後,蘇天成認真思索了,他認爲孫傳庭率領的三萬江寧營將士,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乘船直接抵達大沽口,從大沽口方向進攻天津,不需要因爲明軍和後金韃子的聯合,就急忙趕到滄州,七萬江寧營將士,足夠應對後金韃子和明軍的聯軍了,再說了,孫傳庭帶領大軍從天津展開進攻,對於滄州的聯軍也是巨大的威脅,促使聯軍改變諸多的部署,考慮到天津的防禦。

蘇天成同時認爲,既然後金韃子與明軍組成了聯軍,那麼諸多關鍵的戰鬥,江寧營主要的對手,就是後金韃子了,從戰鬥力方面來說,後金韃子明顯強於聯軍,所以江寧營所有的將士,必須要做好殘酷廝殺的準備,不能夠有絲毫的懈怠了。

蘇天成更是提出來了,滄州只是戰鬥的一個地點,最終的決戰很有可能延續到天津去的,若是明軍不能夠與後金韃子聯合,江寧營單獨應對明軍,恐怕在滄州就能夠徹底解決問題,令明軍無法抵抗了。

根據蘇天成的提議和建議,洪承疇開始思考修改以前確定的作戰部署,對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調整,儘量多的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因爲接到了重要情報,江寧營從德州出發的時間,推遲了兩天。

這種對戰局的分析,達到了驚人的不謀而合的地步,蘇天成、陳新甲、多爾袞都不會想到,但他們都非常的清楚,這次的戰鬥至關重要,江寧營若是取得勝利,大明王朝就面臨着覆滅的危險,後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江寧營站穩了腳跟,就會從遼東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到了那個時候,滿八旗和漢八旗除開拼死抵抗,沒有其他的出路了,征伐是需要錢糧來保證的,後金佔據的地方貧瘠,遠不能夠和中原比較,最終戰役的結局,也就不用多想了。(未完待續。。)

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04章 敵情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27章 密旨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0章 殿試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30章 妥協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79 天降神兵(1)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405章 募捐(1)第482章 大禮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53章 吳三桂第880章 對決(2)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115章 老頑固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8章 秦淮河(2)第391章 慘敗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122章 熱鍋(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6章 眼藥水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81章 幕僚第112章 善後第1189章 稱帝(1)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56章 出發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73章 海戰(3)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67章 歸屬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76章 升堂第993章 整合(1)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56章 出發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51章 崩潰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84章 廷辯(2)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
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04章 敵情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27章 密旨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00章 殿試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030章 妥協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579 天降神兵(1)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405章 募捐(1)第482章 大禮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53章 吳三桂第880章 對決(2)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115章 老頑固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8章 秦淮河(2)第391章 慘敗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122章 熱鍋(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6章 眼藥水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81章 幕僚第112章 善後第1189章 稱帝(1)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56章 出發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773章 海戰(3)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67章 歸屬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176章 升堂第993章 整合(1)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56章 出發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51章 崩潰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84章 廷辯(2)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