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

漢八旗的固山額真金礪,親自帶領先頭部隊,作爲一名旗主,雖說是漢八旗的旗主,可稱爲先頭部隊的指揮官,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見的。金礪是漢人,標準的漢人,而且是大明的武進士,早年曾經鎮守遼東,崇禎二年就投降了後金。要說金礪還是有些本事的,投降後金之後,被編進了正黃旗,因爲戰功,被提拔爲正黃旗的甲喇額真。

漢八旗組建之時,金礪被抽調到漢八旗,成爲正藍旗的旗主。

漢八旗的旗主,全部都是驍勇善戰的將軍,曾經都有過在滿八旗奮鬥的經歷,若說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是大明的降將,可投降後金之後,這些人的心思早就變化了,不論是入關作戰,還是在遼東的廝殺,他們的表現,甚至畢滿人更加的冷酷,下手絲毫不留情,至於說漢八旗的將士,絕大部分都是遼東漢人,這些人也一樣,是堅決擁護後金和皇太極的。

這樣說起來,漢八旗的戰鬥力一點都不弱,儘管漢八旗組建的時間很短,可起點很高,和曾經的滿八旗組建,有着截然的不同,平日的訓練也很是嚴格,剛剛組建的時候,就參加了很多的廝殺,遼東那次重大的勝利,漢八旗是立下了巨大功勞的。

金礪帶領先頭部隊,這是多鐸親自點將的,金礪必須要服從命令。

滿人之中,不可能沒有一絲的矛盾,儘管說滿人權貴。在重大和原則性問題上面,都是服從指揮的。顧全大局的,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這種不滿,還是會體現出來的,落實到金礪的頭上,就有些明顯了。

金礪以前是正黃旗的甲喇額真,是絕對效忠皇太極的,而且成爲了漢八旗的旗主之後。也是唯皇太極馬首是瞻,皇太極立豪格爲皇太子,金礪堅決支持,專門呈上奏摺,再一次的表示了忠心,這種行爲,在皇太極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在多爾袞與多鐸看來,卻是難以容忍的。

從海州發動進攻,濟爾哈朗與多鐸商議的方案,是多鐸率領五萬人進攻,這五萬將士的組成。就是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全部將士和漢八旗之中的正藍旗全部將士,包括一部分的漢軍,遺憾的是皇太極限制了多鐸率領的軍隊人數,只允許多鐸率領三萬人發動進攻,多鐸只能夠服從聖旨。人數壓縮了,不可能率領兩旗所有的將士。所以出發的時候,多鐸率領的三萬人之中,包括漢八旗正藍旗全部的將士,滿八旗鑲藍旗的八千將士,兩千漢軍。

多鐸這樣的安排,當然是有私心的,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面對的是江寧營,傷亡肯定是很大的,作爲旗主,多鐸當然想着能夠儘量保全鑲白旗,這是資本,讓漢八旗去承擔主要的進攻任務,一舉兩得,傷亡的是漢八旗的軍士,功勞還是自己的。

多鐸必須要嚴格控制金礪,畢竟金礪是旗主,若是總和手下的軍士在一起,誰知道金礪會不會有其他的想法,或者將所有的部署和戰鬥情報,私下裡稟報給皇太極或者是濟爾哈朗,由漢軍組成的先頭部隊被打垮之後,多鐸馬上做出來了安排,讓金礪率領兩千的先頭部隊,這也是說得過去的,表示了對先頭部隊的重視,況且兩千的先頭部隊,重點也是漢八旗的軍士組成的,只有少部分滿八旗的將士。

金礪不敢有絲毫的異議,可內心是不舒服的,不管怎麼說,身爲漢八旗的旗主,至少應該成爲多鐸的副手,若是在發動進攻的時候,成爲先鋒,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被派遣爲先頭部隊的指揮官,指揮着兩千將士,這豈不是大材小用了。

消極的情緒,肯定是需要有地方發泄出來的,金礪不敢開口說,只能夠是在下屬的面前發脾氣,先頭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偵查,金礪的要求非常嚴格,安排部署的任務,手下的將士,認爲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譬如說一天時間之內,必須要偵查清楚方圓百里地的所有情況,做出來詳細的稟報,保證大軍能夠順利行軍,偵查可不是行軍,需要觀察周圍的情況,需要做出來分析和判斷,方圓百里的地方,至少分爲三個方向,前面的偵查是最爲重要的,左右兩邊的偵查也必不可少,只有後面不需要偵查,既然不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那就只有忽悠了,稟報一切都是正常的。

好在大半天的行軍過去了,沒有出現任何的情況。

先頭部隊經過李家村的時候,金礪觸景生情,曾經的先頭部隊在這裡住宿,結果遭遇江寧營的圍剿,回去的只有一百來人了,跟隨大軍出征的漢軍,基本全軍覆沒,作爲漢人,金礪還是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漢人不管怎麼努力,在大清國都是不受待見的,都是滿人的奴隸,在戰場上面,也最容易成爲炮灰。

先頭部隊到了交戰的地方之後,金礪下了命令,妥善安葬所有陣亡的兄弟,手下的軍士挖了幾個大坑,將屍首扔進了大坑裡面,集體埋葬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多鐸身邊的親兵趕過來了,臉色很是不好看,大概是覺得金礪有些不務正業,先頭部隊的任務是偵查,金礪沒有理睬親兵,我行我素,親兵也不好說什麼,人家埋葬兄弟的屍首,要是在這個時候開口訓斥了,恐怕會引發衆怒。

不過親兵回去之後,可不會爲金礪說好話了,添油加醋的說金礪耽誤時間,以埋葬陣亡兄弟屍首的事情,開籠絡軍心,親兵每天都在多鐸的身邊,知道多鐸忌諱的是什麼,果然,在聽到這些稟報之後,多鐸的臉色陰沉了,要求親兵再次去督促金礪,要求金礪履行自身的職責,不要耽誤了大事情。

帶着多鐸的令箭,親兵的態度就不一樣了,再次趕到了先頭部隊,毫不客氣的訓斥了金礪,要求金礪趕快偵查沿路的情況,保證大軍行軍的安全。

金礪肺都要氣炸了,可沒有地方發泄,總不能夠對着親兵發火,人家手裡有多鐸的令箭,要是對着親兵發火了,就是對多鐸發火,真的惹惱了多鐸,按照大清國的條規,戰時的時候,統帥可以做出來罷免軍官的決定,不管這個軍官是什麼身份。

親兵離開之後,怒氣衝衝的金礪,要求所有的將士,除開留在自己身邊的兩百親兵,其餘的全部都去偵查。

這道命令,引發了數不清的怨氣,軍士剛剛埋葬兄弟的屍首,儘管說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漢軍,但總是在戰場上捐軀了,諸多的軍士不知道,哪一天就輪到自己了,所以大家都是有些憂傷的,心情也不是很好,接到了這樣的命令,衆人儘管很是疲憊,但還是要打起精神來,出去偵查。

多鐸和金礪都不會想到,正是因爲他們之間這些微妙的關係,令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心情不好的先頭部隊的軍士,哪裡會認真的偵查,三五成羣的出去之後,都是怨聲載道,甚至大聲發泄不滿,主要心思,根本沒有在偵查情況方面。

出去偵查的軍士,沉浸在悲傷和不滿之中,沒有注意偵查,草草看了看周邊的情形,甚至有軍士,走馬觀花般的查看,算得上是縱馬馳騁了,這樣的偵查,能夠發現情況,纔是奇怪了,他們絕不會知道,就在他們前方不遠處,江寧營將士已經佈置好了一張巨大的網,一張足以斷送他們性命的巨網。

偵查的軍士回來之後,紛紛稟報,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金礪也沒有多想,命令身邊的親兵,將這些消息稟報給後面的多鐸,表示大軍可以加速前進。

後金韃子的一切行蹤,都在江寧營斥候的偵查之中,四萬大軍埋伏,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不是幾千人,洪承疇早就做好了準備,一旦後金韃子進入到炮兵營覆蓋的範圍,戰鬥就將打響了,幾輪炮火之後,埋伏的江寧營將士,將依照梯次順序,從四個方向發動衝鋒,一舉打垮後金韃子的鬥志。

後金韃子的先頭部隊,草草的偵查,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情形,這是洪承疇沒有預料到的,斥候稟報的時候,洪承疇的臉上,露出了難得見到的笑容,後金韃子這種致命的疏忽,爲江寧營爭取到了最好的機會,先頭部隊還不在洪承疇的眼睛裡面,後金韃子的大部隊進入到伏擊圈之後,再行發動進攻,將能夠取得最好的開頭。

洪承疇迅速下達了命令,前方指揮衝鋒的賀人龍、馬祥麟、劉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國等人,不要着急,按照計劃,等到炮兵營;兩輪火炮之後,以鼓聲爲號,發起總攻擊,至於說炮兵營的衛指揮使秦睿,站在洪承疇的身邊,肯定是按照洪承疇的命令,決定開炮的時間了。

進攻馬上就要開始了,這個時候,洪承疇突然覺得,蘇天成的確是不一般的,他的這種感覺,可不同於以前的那種感覺,這一次他是感覺到,老天在冥冥之中幫助蘇天成,這豈不是說明,蘇天成是有王者之氣的。

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83章 對決(5)第883章 對決(5)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97章 內訌(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080章 暗戰(1)第1173章 歹毒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90章 大場景第11章 收拾你第700章 提醒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1189章 稱帝(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494章 宿命論(3)第29章 從容應對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7章 郡主來了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53章 目不忍睹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584章 情報戰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95章 宿命論(4)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184章 行動(1)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414章 傷情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07章 授官第774章 海戰(4)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79章 幫倒忙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87章 禮部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00章 提醒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10章 囑託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75章 計中計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274章 奧妙
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83章 對決(5)第883章 對決(5)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97章 內訌(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080章 暗戰(1)第1173章 歹毒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90章 大場景第11章 收拾你第700章 提醒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1189章 稱帝(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494章 宿命論(3)第29章 從容應對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7章 郡主來了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53章 目不忍睹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584章 情報戰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95章 宿命論(4)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184章 行動(1)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414章 傷情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07章 授官第774章 海戰(4)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79章 幫倒忙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87章 禮部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00章 提醒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10章 囑託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75章 計中計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274章 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