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囑託

;

孫承宗最終沒有能夠到寧遠去宣旨,新任兵部尚書鹿善繼代爲到寧遠去宣旨,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還沒有來得及休息的孫承宗,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朱由檢派遣宮中的御醫,時時刻刻守候在孫府,可還是不見好轉。

進入了十二月,孫承宗的身體愈發的沉重,自知時日不多了,孫承宗顫顫巍巍的寫了一份奏摺,懇請見一見蘇天成。

朱由檢自然是准許的,馬上下了聖旨,召蘇天成進京。

蘇天成達到了自身的目的,他的要求,皇上全部都准許了,而且將青州府也劃歸他直接管轄,這樣,他就有着足夠的空間,來事先自己的計劃了。

孫承宗病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寧遠,本來打算出發到登州的蘇天成,心急如焚,推遲了行程,可沒有聖旨,他也不能夠隨便回到京城的。

接到了聖旨之後,蘇天成一刻都沒有耽誤,快馬加鞭趕往京城,他清楚,孫承宗的年紀大了,這麼多年的操勞,徹底掏空了身體,恐怕是支持不過去了。

趕到京城,太監等候在官驛,直接告訴蘇天成,不需要到皇宮中去拜見了,直接去見孫大人,蘇天成也沒有多說,掉頭朝着孫府而去。

孫承宗躺在臥榻上,形容枯槁,他的精力被完全耗盡了,就如同燃盡的蠟燭,還在內閣首輔位置上面的時候,他必須要強撐。不能夠放下手頭的事情,一旦卸去了這副擔子。各種毛病全部都出來了,辭去內閣首輔的第二天,就一病不起了,這是衆人沒有想到的,可孫承宗自己是清楚的,他的大限到了。

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來得及安排,孫承宗無法閉上眼睛。他需要見到蘇天成,需要囑託蘇天成,需要託付很多的事情,他必須要見到蘇天成。

府邸裡面的氣氛,極其的壓抑,孫銓也從老家趕過來了,見到了孫承宗之後。五十多歲的孫銓也是失聲痛哭,幾年時間沒有見到父親,那個曾經生龍活虎的父親,竟然變成了這幅摸樣,眼看着是迴天無力了。

孫思明、孫思宗等人,也趕回來了。

孫銓匆匆進入了臥房。

“父親。蘇天成大人來了。”

一直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孫承宗,眉頭突然跳動了,眼睛也睜開了。

“快、快請蘇大人……”

蘇天成進入臥房之後,所有人都退出去了。

看着孫承宗,蘇天成愧疚的開口了。

“大人。這都是晚輩的錯,舉薦大人進入朝廷。摧毀了大人的身體,晚輩還記得,當年在高陽縣的時候,大人的身體是如此的健碩,這才幾年的時間啊。”

“坤元,不要這樣說,老夫還要謝謝你啊,老夫幾起幾落,一輩子都是爲了朝廷,如今總算是卸下這幅重擔了,老夫和你是忘年交,很多的時候,老夫爲皇上、爲朝廷慶幸啊,若不是你的出現,我大明朝恐怕會遭遇更多的動盪。”

“晚輩若不是得到大人的鼎力支持,也是做不好這些事情的。”

“不,這一切都是你的能力,老夫知道,你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老夫這一輩子,見過的人太多了,如同你這樣的優秀的,還是第一人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老夫知道,你的路也不好走啊。”

蘇天成看着孫承宗,沒有說話,他敏感的察覺到了,孫承宗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話說的。

“老夫熟讀了三國志,包括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諸葛孔明是萬人崇拜的丞相,老夫無意比較,不過劉備託孤的情節,老夫記得非常清楚啊,這些天,老夫的腦海裡面,時常出現這等的情形,彷彿那諸葛孔明就站在老夫的面前。”

“老夫一輩子效忠朝廷,經歷四任皇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也正是因爲這樣,老夫參透了很多的事情,不得不擔心啊……”

說到這裡,孫承宗咳嗽起來了,蘇天成連忙扶住了孫承宗,輕輕捶背。

這個時候,蘇天成發現,孫承宗的精神突然變得很好了,臉上出現了潮紅,他知道,這是迴光返照的跡象,孫承宗的大限真的到了。

蘇天成變得嚴肅起來了。

“大人對晚輩有何要求,有何囑託,晚輩一定盡力的。”

孫承宗欣慰點頭,聰明人說話就是不一樣,他也不會遮遮掩掩了。

“朝廷裡面的情況,老夫是知道的,功高震主,老夫想着,你也一定會遇見這樣的情況,老夫想說,你一定要着力打造登州、萊州,加上青州,有了足夠安身立命的本錢了,不管朝廷發生什麼情況,你都要坦然面對,大明朝的未來,就靠你了。”

蘇天成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也沒有說話,他內心的秘密,被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發現了,這不是什麼壞事情,相反,從孫承宗的話語裡面,他感受到了期待。

“皇上殫精竭慮,一心爲了大明,本是值得敬仰的,可惜皇上也不是一代雄主,有着不少的缺陷,老夫以爲,萬一哪一天,皇上對你不利了,你要以大明的穩定爲主,千萬不要讓後金韃子佔了便宜啊。”

“老夫曾經想着,希望看到你剿滅後金韃子的那一天,老夫堅持不下來了,不過老夫在下面,也要時時刻刻掛念的。”

“老夫有事情求你,老夫劉哥兒子,老大孫銓年紀大了,回到老家,守住家業,老二孫鉁,守住京城的這份家業,老三孫鈐,讀書不行,不能夠考取功名,但爲人沉穩,可以進入朝廷做事情,就跟着你,到督師府去做事情吧,老四孫鋡和老五孫玥,脾氣有些急躁,進入官場是不行的,就進入江寧營,上陣殺敵去吧,還有大孫子孫之沆,也跟着進入江寧營,至於老劉孫沛,留在京城讀書,國子監畢業之後,參加會試,老夫寄希望孫沛,能夠考取功名,也不辱沒了我孫家啊。”

“大人,這件事情,晚輩一定會做好的。”

“坤元,老夫拜託你了。”

孫銓、孫鉁、孫鈐、孫鋡、孫玥、孫沛、孫之沆等人,都進入了臥房,跪在了牀榻前面,孫承宗看着衆人,一字一句的開口了。

“囑託你們的事情,我都給蘇大人說了,蘇大人也應允了,孫銓、孫鉁,你們好好守住家業,照顧好諸多的家眷,孫鈐,進入督師府做事情,一定要聽從蘇大人的安排,孫鋡、孫玥,你們進入江寧營之後,打戰衝鋒在前,替爲父殺敵,孫沛,在國子監好生讀書,考取功名,孫之沆,你是老夫的長孫,進入江寧營之後,向孫思明、孫思宗學習,孫思明、孫思宗,你們兩人跟隨蘇大人,建功立業,學到了很多東西,如今成爲了朝廷命官,老夫很是欣慰,你們一定要繼續堅持。”

“老夫還有一句話,我孫家的兒孫都要記住,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不管發生多大的變故,你們都要追隨蘇大人,始終不渝,切記切記,這是老夫的要求,若是你們膽敢違背,他日就不要想着到地下見到老夫了。”

蘇天成的身體微微顫抖了,孫承宗這句話的意思,他是明白的。

一直都坐在旁邊的他,這個時候,也站起來了。

看了看跪在前面的衆人,蘇天成也跪在了前面,對着孫承宗開口了。

“大人的信任,晚輩一輩子不會忘記,晚輩在這裡發誓,只要晚輩還有一口飯吃,就不會忘記諸位弟兄,孫家遇見任何的困難,晚輩都要負責化解,這是晚輩的責任,孫家日後的安危,更是晚輩的責任,晚輩立誓,若是有違誓言,天打五雷轟。”

孫承宗硬撐着起身了,準備扶起蘇天成,跪在前面的孫銓,連忙扶起了蘇天成。

蘇天成對着孫銓開口了。

“請諸位家人都進來見見面吧。”

說完這句話,蘇天成對着孫承宗稽首之後,離開了臥房。

很快,孫府的衆人,依次進入了臥房,孫承宗的原配夫人王氏,早在孫承宗五十六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如今管理府邸的任務,自然落到了孫銓和孫鉁的身上了。

幾分鐘之後,哭聲從臥房傳來了。

崇禎十二年十二月三日,大明前內閣首輔孫承宗病逝了。

蘇天成的眼淚也出來了,孫承宗的遺囑,說明了一切,對於這樣一個效忠大明的老人來說,說出來這些話,意味着經歷了巨大的思想折磨,意味着孫承宗看清楚了大明朝面臨的問題,有些問題,恐怕是朝廷無法徹底解決的。

孫承宗的囑託,蘇天成當然不會忘記,一定是要做到的。

很快,王承恩來到了孫府。

王承恩是宮裡的大太監,朱由檢派出了王承恩,意味着對孫承宗病逝的高度重視,蘇天成預計,朱由檢很快也會來的。

果然,半個時辰之後,朱由檢來到了孫府。

看見朱由檢流下了眼淚,蘇天成的內心,五味雜陳,朱由檢不是壞人,若是在幾百年之後,他肯定是一個人見人愛的陽光青年,可惜生在了皇家,成爲了皇帝,就不得不考慮太多的事情,不得不爲了皇家的利益拼搏。(未完待續。)

第167章 血戰(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53章 目不忍睹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65章 劉鐵漢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2章 會試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44章 想不到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684章 都會算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444章 想不到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157章 算計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148章 辯解第239章 故人來(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283章 太子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50章 面聖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993章 整合(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444章 想不到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204章 敵情第644章 松山第58章 後續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
第167章 血戰(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53章 目不忍睹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65章 劉鐵漢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92章 會試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44章 想不到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684章 都會算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444章 想不到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157章 算計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148章 辯解第239章 故人來(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283章 太子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50章 面聖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993章 整合(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444章 想不到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204章 敵情第644章 松山第58章 後續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