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

崇政殿。

多爾袞、多鐸、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葉布舒、索尼、鰲拜、譚泰等滿人權貴,悉數都在大殿裡面,身爲漢人的范文程,此刻顯得很是另類了。

大明朝交換的條件,衆人都知曉了,此刻需要做出來的決定,就是能不能交換。

皇太極還是很欣慰的,一件看似無法處理的難事情,在范文程的操作之下,變得容易很多了,而且還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換做滿人,可能想不到這樣的辦法,也就是在得到了范文程的稟報之後,皇太極做出來了決定,和諸多的滿人權貴商議這件事情。

代善在滿人權貴之中的威望還是不錯的,這也主要得益於代善不爭權奪利,這些年以來,多爾袞和多鐸兄弟,權勢日漸強大起來,隱隱的超過代善了,代善看在眼裡,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作爲努爾哈赤的兒子,衆多皇族之中的老大,代善表現出來的淡泊名利的態度,也令皇太極放心,儘管說皇太極還是要預防代善有什麼動作,可代善服從指揮,就算是被作爲旗子,在多爾袞攻打登州和萊州的時候,也是無所怨言的,這就很不簡單了。

所以皇太極說出來大明朝的交換條件之後,諸多的滿人權貴,意見絕對的統一,都是要求交換的,而且動作要快,可以派出使者,專門到大明京城去,就交換的事宜,專門進行談判。爭取讓代善早日回到大清國來。

沒有人懷疑代善會投靠大明,在大家的印象裡面,代善是不可能做這等事情的,皇太極也沒有將代善寫出來的親筆信給衆人看。這份親筆信,是代善真正的感悟,諸多的滿人權貴是無法理解的。

皇太極其實也想着將代善交換回來,經過了如此巨大的磨難,可以說代善的認識不同於一般了,要是代善能夠回來,肯定是會提出來一些好的意見建議的,針對大明朝的策略,儘管說范文程提出來的主意不錯,可滿人之中。不能夠出現此等謀略性的人才。這是皇太極的心病。也是皇太極想着解決的問題。

衆人的意見都說完了,沒有不同的意見,都是要求交換的。

皇太極等到衆人說完之後。終於開口了。

“朕知道,血濃於水,你們都想着交換,可你們是否想過,交換之後,會引發什麼樣的波動,我大清國想要入主中原,想要推翻大明朝,僅僅憑着我們滿人,可以做到嗎。難道憑着我們數量不多的滿人,就可以天下無敵了,蘇天成和江寧營的表現,你們都看見了,朕不想說什麼喪氣的話語,朕可以斷定的是,憑着蘇天成和江寧營,就可以擊敗我們滿人。”

皇太極說出來這番話之後,大殿裡面鴉雀無聲,換做以前,可能會有人不服氣,有人反駁,但鐵的事實擺在面前了,沒有人會繼續自信了,無原則的自信就是自取滅亡。

“朕也想着交換,代善是朕的二哥,被大明朝生擒了,朕的心裡很不好受,可朕想到的更多,我大清國的強盛,離不開漢人的貢獻,這些年以來,朕一直都強調,要求你們必須要善待漢人,你們中間有些人,根本就無所謂,認爲漢人天生就是滿人的奴才,大清國如此之大,若是完全依靠我們滿人狩獵,不耕種糧食,能夠維持嗎,以前滿八旗可以入關劫掠,可以集聚財富,可以不勞而獲,現在還可以嗎,自從蘇天成和江寧營入主遼東,其實我大清國與大明朝的決戰就開始了,如今更是到了關鍵時刻。”

說到這裡的時候,皇太極站起來了。

“若是我們不能夠正確的面對這一次的決戰,我大清國就有亡國的危險,關鍵時刻,我們需要做一些什麼事情,難道需要朕提醒你們嗎,我大清國的所有人都必須要團結一致,應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和廝殺,這樣才能夠渡過難關,才能夠坦然,面對危險,蘇天成的精明之處,就在這個地方,他知道我大清國的團結,是對他最大的威脅,所以利用這樣的計謀,來離間我大清國滿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可你們剛纔都說了一些什麼。”

皇太極的臉色很不好看,他的怒火是針對大部分滿人的,戰場上的驍勇是重要的,但謀略的思考更加的重要,馬上能夠打天下,但馬背上不能夠治理天下。

“你們想到的都是交換,卻對交換之後可能形成的震動,絲毫沒有提及,你們可曾想過,若是這一次的交換,被大明朝刻意的利用了,會令大清國的所有漢人心寒,會令他們背離我大清國,若是出現了那樣的情況,難道我們還要回到黑山白水之間去狩獵嗎。”

“你們口口聲聲說漢人是奴才,應該爲我大清國做出來貢獻,這等交換的事宜,是不需要考慮的,可你們想過沒有,所有漢人都背離我大清國,蘇天成和江寧營就會趁着這個機會,發動總攻,到時候,憑着我們滿人,能夠保證勝利嗎,遠的不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吃什麼,若是失去了後勤方面的依靠,還想着能夠勝利嗎。”

皇太極的神色有些蕭索。

說出來這番話,其實是皇太極發泄內心不滿的一種表現,在他病危的時候,這些滿人權貴就開始想着權勢的爭奪了,這是皇太極內心的一根刺,不可能完全忘記的,因爲大清國的未來,因爲他是皇上,這樣的事情只能夠忍住,但有機會的時候,發泄內心的怒氣,還是可以的。

大殿裡面非常的安靜,皇太極說完這些,揮揮手。

“你們都退下去吧,朕想着好好思考一下,文程留下。”

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進入了崇德殿。

兩人內心的悽苦是不用說的,到了這個時候了,就算是有什麼委屈,也要憋在內心,不敢說出來,否則不僅僅是自身,家人也要遭遇到災禍的,當初做漢奸的時候,就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他們本來以爲,孔有德的命很苦,被大明朝凌遲處死,現在看來,他們的結局是一樣,好不到哪裡去。

兩人跪在地上,皇太極走下來,親自扶起了他們。

“朕今日找你們,就是要告訴你們,這交換事宜,乃是大明朝的奸計,朕絕不會中計的,你們是我大清國的中流砥柱,朕不會拋棄你們。”

站在一邊的范文程,用眼色向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示意,接下來該怎麼做,兩人是明白的,也是必須要這麼做的。

耿仲明和尚可喜再一次的跪下了,開口說話的是耿仲明。

“皇上的大恩大德,奴才感同身受,奴才這個身份,在大明朝是不可能被重視的,皇上封奴才爲王,奴才知足了,禮親王乃是我大清國的柱石,奴才能夠交換禮親王,乃是榮耀,奴才懇請皇上決斷,奴才願意交換。”

尚可喜也跟着開口了。

“奴才願意交換,懇請皇上恩准。”

皇太極用餘光看了范文程,內心暗暗感慨,誰說漢人不團結,誰說漢人懦弱,在原則面前,還是知道把握的,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恐怕是大明朝的眼中釘,到了關鍵時刻,也知道做出來明智的決定,若是所有的漢人都有這等認識,大清國怎麼可能推翻大明朝。

“朕知道你們的想法,可朕是不會這麼做的。”

皇太極說出來這句話之後,范文程也走過來,跪下了。

“奴才懇請皇上準了懷順王和智順王的要求,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兩位王爺身受皇上的恩典,值此關鍵時刻,他們心甘情願去交換,這份忠心,皇上萬不要拒絕啊。”

皇太極依舊沒有表態,姿態還是要做足的。

耿仲明再次開口了。

“皇上,奴才和尚可喜是真心懇請皇上恩准的,奴才也有要求,家人能夠得到照顧,奴才就滿足了,奴才和尚可喜已經給手下的軍官說過了,大明朝提出來用奴才交換禮親王,其實也是一場戰鬥,這場戰鬥,需要奴才做出來貢獻,奴才若是退卻了,就是逃兵了。”

皇太極愣了一下。

“你們的心思,朕知道了,朕會認真考慮的,不管如何的選擇,朕都在這裡發誓,漢人和滿人,都是大清國的子民,漢人不是奴才,漢人爲大清國做出來的貢獻,不會比滿人差,你們說的不錯,這就是一場戰鬥,朕知道,你們是驍勇的將士,你們是我大清國的巴圖魯。你們放心,家眷的事情,朕會照顧的,若是有人敢於對你們的家眷不敬,朕絕不會輕饒。”

話說到這一步,其實所有的事情,都確定下來了。

這還沒有做完,之後范文程要求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在諸多的漢人軍官之中,大肆宣傳,表明了皇太極的恩典,兩人自願爲大清國做出來貢獻,自願去交換禮親王代善,而且皇太極是不準的,都是兩人拼命的要求,才達到目的。

這樣的一場戲,演到這裡,就算是圓滿落幕了,接下來就是具體實施了。

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1155章 識趣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95章 畢懋康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83章 太子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93章 新科會元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71章 鹿鳴宴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173章 歹毒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53章 吳三桂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880章 對決(2)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700章 提醒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80章 內耗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90章 先手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384章 說情團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17章 硬骨頭(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38章 變故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90章 偶遇1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45章 部署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60章 震動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611章 窮途末路
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698章 大遷移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35章 蠢笨如豬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1155章 識趣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395章 畢懋康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83章 太子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93章 新科會元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71章 鹿鳴宴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173章 歹毒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153章 吳三桂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880章 對決(2)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700章 提醒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80章 內耗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90章 先手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384章 說情團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17章 硬骨頭(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238章 變故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90章 偶遇1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45章 部署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60章 震動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611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