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

見到了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之後,蘇天成才發現,原來朱審馨說到京城裡面的議論,很是委婉,關於皇親國戚步入朝廷做官的事情,反對的聲音很是強烈,甚至有御史和給事中,準備着在朝堂上面,以死相諫,阻止這項政策的推行,內中的原因是很多的,不過蘇天成分析出來的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朝廷裡面的黨爭,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遠在地方上的蘇天成,並不是很瞭解這些情況,所以說,他一廂情願的認爲,只要是說服了皇上,一切的事情都是順理成章了,殊不知現實情況,遠非這樣。

孫承宗等人,承受着強大的壓力,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都是反對的,要命的還不是這方面的原因,就連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等三人,態度也在發生動搖。

看來皇權和臣權的鬥爭,完全凸顯出來了,想要做好這件事情,確實不簡單。

皇上依舊不能夠出來召見大臣,所以說,蘇天成想着見到皇上,再一次闡述觀點的想法,顯然是做夢。

其實蘇天成是沒有充分的預計到壓力的。

不要說藩王和藩王世子,就算是迎娶公主和郡主的儀賓,都不能夠進入官場,而且其家人都不能夠進入官場,可見明朝的這種規矩,是多麼的嚴格。

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需要對抗的幾乎是整個朝廷的官員。

孫承宗的神情很是嚴肅,他已經知道了蘇天成的來意。

劉宗周和黃道周坐在一邊,暫時沒有說話。

眼前的這種氣勢,已經說明了形勢是多麼的嚴峻。

蘇天成慢慢醒悟過來了,看來在大明朝,想要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亞於一場惡戰,自己的責任,不僅僅是懇請皇上下聖旨,還要說服具體辦事的官員。

“坤元,你說的事情,老夫已經考慮很久了。只是目前朝廷之中,議論很多,諸多的同僚,幾乎都是不同意藩王以及藩王世子出來做官的,至於說參加科舉考試,更是不行,老夫也歸納了不少的意見,寫成了奏摺,你先看看。”

接過奏摺的時候。蘇天成的心在下沉,看來孫承宗等人,認識確實是有所改變的。

他用最快的時間,看完了奏摺,孫承宗等人提出來的意見,並非是不推行這項政策,而是考慮到目前的實際情況,暫緩推進。

蘇天成沉默了好一會。

他需要思考。在皇上面前說的那些話,不需要在孫承宗等人的面前說。他們都是明白的,目前最大的壓力,是這項政策,已經觸及到文官集團的切身利益,爲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什麼事情都是能夠做出來的。在這件事情上面,皇上成爲了孤家寡人。

此刻,蘇天成禁不住有些佩服朱由檢了,難怪朱由檢要求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共同來辦理這件事情,看來還沒有開始推行。朱由檢就知道了壓力。

這個時候,蘇天成不得不再一次的絞盡腦汁,徹底說法孫承宗等人了。

不管怎麼說,孫承宗等人,也是文官集團之中的人,而且是重要的力量,推行這項政策,他們也可能受到影響的,劉宗周和黃道周兩人,是大儒,認識更是有些固化了。

“晚輩看過奏摺了,感覺到諸位大人提出來這份奏摺,有些不合時宜。”

彷彿知道蘇天成要這樣說,三人沒有太大的反應。

“坤元,那你說說,老夫和劉大人、黃大人應該怎麼做。”

“晚輩不敢指使諸位大人應該怎麼做,晚輩只能夠說出來自身的看法,供諸位大人蔘考。”

孫承宗等人都沒有說話,看着蘇天成。

“晚輩與諸位大人之間,關係不一般,所以說,晚輩說話很是直白,還請諸位大人能夠耐心聽晚輩的解釋。”

“藩王以及藩王世子進入朝廷爲官做事,這是晚輩提出來的建議,這裡面的道理,晚輩不想做過多的解釋,拋開那些所謂的藉口,僅僅是說到要害的地方。”

“朝廷內部的黨爭情況,晚輩沒有親身經歷,說不上特別的清楚,但晚輩力主創立中興學社,目的就是要打破這種黨爭,如今的科舉取士,已經陷入到黨爭裡面,晚輩和張溥之間的交鋒,諸位大人都是清楚的,就是要打壓復社的力量,限制復社將黑手伸到科舉取士之中去,或許諸位大人覺得,存在黨爭是必然的,不會形成多大的問題,晚輩就這個問題,專門說明一下。”

“晚輩也認爲,黨爭是永遠存在的,不可能杜絕,但黨爭的發展,有一個最爲主要的限制,那就是當國家遭遇到危難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團結一心,不能夠因爲自身的利益,做出來有損國家的事情,現實的情況,恰恰相反。”

“北方遭遇災害多年,皇上一直都想着,能夠從富庶的南方,調集物資支援北方,但這樣的努力,付諸東流了,眼看着北方大批的流民,流離失所,凍餓致死,可南方的諸多士紳富戶,無動於衷,依舊顧着自身的利益,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是因爲朝廷裡面,某些大人想到的,就是自家的利益,害怕因爲支援北方,自身的財富受到了影響。”

“再來看剿滅流寇的事宜,流寇大多在北方活動,南方很少受到關聯,所以說,對流寇沒有太多的印象,也正是因爲這樣的關係,朝廷在剿滅流寇之時,南方的士紳富戶坐而論道,甚至是品頭論足,認爲這樣的事情,不值得大動干戈,流寇畢竟是大明的子民,需要招撫,因爲這些狗屁的認識和理論,導致流寇猖獗這麼多年,國家遭受了多大的損失。”

“說到後金韃子的事宜,更加的令人氣憤,南方的一些士紳富戶,爲了自家能夠發財,不管韃子是如何的兇殘,依舊暗中和韃子有生意上的往來,在他們看來,剿滅韃子是朝廷的事情,是皇上需要操心的事情,他們的任務就是掌握權力,就是發財。”

“每當皇上準備想辦法,增加國庫收入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官員跳出來,滿嘴什麼與民爭利,什麼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等等,可惜他們的本意,根本就不在這個地方,他們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土地兼併的情況,已經是非常嚴重了,這些土地究竟到了誰的手裡,還不是那些士紳富戶的手裡,朝廷若是加徵賦稅,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士紳富戶。”

“晚輩還有不少的例子,不想一一列舉了,晚輩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想到的辦法,就是讓皇親國戚出來做事情,晚輩的目的是鞏固皇權,限制臣權,雖然這不是治本的辦法,但改變總是要一步步來的。”

“朝廷裡面的諸多大人,想必也明白了這裡面的含義,表面上,他們不好意思說出來反對的話語,藉着什麼藩王作亂等話語,來限制藩王以及藩王世子進入朝廷,內心裡面,他們其實是在鞏固自身的權勢,不准他們來分一杯羹。”

“存在這種認識的,主要還是朝廷裡面某些真正掌握權勢的大人,至於說下面的諸多官吏,無非是跟着維護罷了,須知每一個科舉考試的官員,還沒有進入朝廷的時候,就已經成爲了某些官僚集團的學生,他們一定要聽恩師的話,否則就是欺師滅祖。”

“晚輩清楚,讓藩王和藩王世子進入朝廷,成爲朝廷官員,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儘管說皇上下旨了,可反對的人依舊要做出來最後的博弈,拼命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諸位大人遇見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墜凌雲之志,皇上讓孫大人、劉大人和黃大人共同來辦理這件事情,也是考慮到其中的難處了,若是諸位大人因爲眼前的困難,暫時壓住了,或者說乾脆不推行了,晚輩擔心,我大明朝難以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看着蘇天成,好半天沒有說話,他們萬萬想不到,蘇天成會說出來這樣的一番話語,這些話語,若是被朝廷裡面某些大人聽到了,還不下狠手,拼命的清除眼中釘啊,不過蘇天成說的這番話語,確實有道理,說出來了事情的原爲,看似複雜的局面背後,大家都是爲了各自的利益。

好半天過去,孫承宗纔開口說話了。

“想不到啊,老夫真的想不到啊,坤元竟然有着如此直白的認識,老夫慚愧了,還是想到的太多了,老夫都這樣的年紀了,還有什麼值得畏懼的,也罷,老夫就拼上這把老骨頭,竭力推進此事。”

劉宗周和黃道周也接着表態了。

看見這樣的情形,蘇天成很是欣慰,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可能複製,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三人,長時間和他在一起,而且經過了中興學社的薰陶,三人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能夠接受他提出來的觀點,若是換做其他人,基本沒有可能性的。

既然孫承宗下定了決心,蘇天成知曉,藩王和藩王世子入朝爲官的事情,馬上就可以推開了,至於說後面的情況如何,只有天知道了。(未完待續。。)

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078章 補償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1122章 熱鍋(2)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56章 出發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1083章 廷辯(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252章 北平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645章 部署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3章 離去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18章 造勢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185章 行動(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623章 行刺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9章 忠告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22章 青樓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493章 宿命論(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
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078章 補償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1122章 熱鍋(2)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56章 出發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1083章 廷辯(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252章 北平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645章 部署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13章 離去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18章 造勢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185章 行動(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623章 行刺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9章 忠告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22章 青樓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493章 宿命論(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