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寧遠局勢

薊遼督師府,非常的宏偉,這座府邸,建起來的時間不長,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實際上,整個寧遠城,也就是天啓二年開始修建的,具體負責修建的就是袁崇煥和祖大壽,要求在寧遠這個地方修築城池的,正是當今內閣首輔孫承宗。這是一個異常英明的決定了。

督師府佔地一萬多平方米,接近二十畝地,在不大的寧遠城內,算是最爲顯眼的建築了。

不過督師府雖然宏偉,但在官吏和老百姓的眼裡,並非是那麼的威嚴,這裡駐守的首任薊遼督師袁崇煥,被朝廷斬殺了,而且罪名是謀逆,袁崇煥本人被斬殺,家屬也跟着受到了牽連,自從袁崇煥被殺之後,這裡一直就空下來了,後來的遼東經略,是不會進駐督師府的,免得僭越了,遭遇彈劾。

這也從一定的方面,反應了到遼東擔任官吏,絕非是什麼好事情。

儘管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名氣很大,可他們來到了遼東,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象,更不要說改變官吏和老百姓的認識。

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明軍慘敗,駐守大淩河的明軍全軍覆沒,從那個時候開始,遼東就成爲了人見人怕的地方了,自從後金和大明開戰以來,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遼東這個地方,已經戰死十五位總兵官,覆沒和投降的軍士更是不計其數,大明在遼東完全處於手勢,要不是關寧錦防線,後金恐怕早就打到京城了。

蘇天成到薊遼督師府,是崇禎十二年的正月初十。

正月初八,蘇天成就出發了,在京城這麼長時間了,他也該到寧遠上任了。

袁崇煥在寧遠修建了薊遼督師府,寧遠居於關寧錦防線的中樞爲止,前面可以指揮處於最前沿的錦州城。後面可以協調山海關,組建成爲牢固的防線,包圍京師。

但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個防線雖然牢不可破,可明軍只能夠固守在城池裡面了,城池外面廣袤的土地上面。都是後金韃子自由活動的地方,若是後金韃子膽子夠大,可以繞過關寧錦防線,到京師周圍騷擾一陣子,很明確的說,這在以前是有可能的。也沒有哪路明軍敢於正面迎戰,恐怕後面偷襲都不敢做。

薊遼督師府並非是固定地方的,蘇天成管轄的地方很多,涵蓋了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以及遼東不少的地方,不過當初的袁崇煥,上任的時候是信心滿滿的,將薊遼督師府建在了寧遠城。這裡算是前線了,蘇天成當然是不會示弱的。

蘇天成也認爲,薊遼督師府如果說建在了山海關之後,或者更加的靠近京城,那就是笑話了,人家在前面抵抗,你在後面遙控指揮,還沒有開戰就處於不利地位了。要知道依靠冷兵器爲主的戰爭,靠前指揮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直察戰場的瞬息萬變,臨濟決斷。

京城裡面的後金刺客,處理的很是順利,長期廝殺的軍士,和普通的戲子肯定是有着本質區別的。參加調查的一千江寧營親兵,都是身經百戰的,一眼就能夠看出來,所以說。在接下來的調查裡面,江寧營親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斷有後金刺客被揪出來,就連皇上都對戰果感覺到滿意了。

京城一切都穩定,按照計劃,皇上與民同樂,出現在了廟會上面,老百姓見到之後,呼啦啦跪在地上,就連臺上演戲的戲子,也跪下了,當然,朱由檢身邊保護的人是不少的,錦衣衛和江寧營親兵是最爲重要的保護力量,一隻蒼蠅都不要想着飛到朱由檢的身邊。

不過,沒有人敢保證,京城沒有後金的刺客,或者說是奸細了,鑑於這樣的情況,蘇天成留下了兩百親兵,專門護衛府邸,要知道自己家裡都是婦孺小孩,以前的那些護院,花架子多,能力實在不怎樣。

蘇天成走的時候,沒有通知任何人,帶着八百親兵,離開京城上路了,所有的親兵,離開京城之後,悉數加快了步伐,快馬前行,蘇天成本人也不例外。

一路上的荒涼情形,刺痛了蘇天成的心。

儘管說剿滅了流寇,但遼東一帶,老百姓還是懼怕後金韃子的,沒有了城池的保護,老百姓無力自保,只能夠是聽天由命,後金韃子幾次入關,以及對關寧錦防線的進攻,最吃虧的都是老百姓,損失慘重,時間長了,沒有安全保衛的老百姓,只能是選擇逃離。

進入山海關之後,一路上,蘇天成幾乎沒有看到多少的老百姓,沿路一些破舊的村鎮,房屋上的黑色污漬,告訴人們,這裡曾經遭遇過殺戮。偶爾遇見的百姓,也是戰戰兢兢的,聽見馬蹄聲,身體就要發抖,甚至有些百姓,當時就蹲下來了,一副任人宰割的樣子。

這是對大明軍隊最大的諷刺。

軍隊不能夠保護老百姓,遼東地區大量的地方荒蕪,老百姓不敢從事農業生產,這樣的狀態,如果持續下去,蘇天成就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後金決戰。

蘇天成沒有進入山海關,繞道過去了,他想看看,當年皇太極親帥大軍,是如何繞過關寧錦防線,長驅直入的,爲什麼一路上這麼多的軍堡,卻沒有誰出來迎戰。

令蘇天成感覺到氣憤的是,沿路不少的軍堡,裡面的軍士看到疾馳而過的隊伍,沒有反應,大概是蘇天成等人穿的軍服,屬於大明朝軍士的軍服,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後金韃子,穿着大明軍士的服裝,豈不是能夠矇混過關嗎。

接近寧遠的地方,情況好了很多,道路上的人多起來了,因爲是春節期間,老百姓的臉上帶着笑容,顯得輕鬆一些了,蘇天成清楚,這是因爲江寧營進駐了錦州和寧遠,老百姓是知道江寧營的大名的,覺得有江寧營在這裡保護他們了,後金韃子不敢輕易來騷擾的。

王大治找來了幾個百姓,蘇天成簡單詢問了情況。

原來,寧遠一帶,以前並不太平,就是崇禎九年之後,後金韃子入關遭遇慘敗,但也沒有忘記在關寧錦一帶的騷擾,韃子不會攻擊城池,但對城池外面的百姓,是毫不客氣的,後金最爲缺乏的是人口,他們時不時的到錦州和寧遠一帶,劫掠人口,只不過這些小事情,沒有誰稟報,或者是稟報之後,也不會引發誰的注意,所以大家都意外,遼東一帶很是太平了。

老百姓的苦楚,歷來很少有人重點關注。

這種情況,在江寧營進駐錦州和寧遠之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洪承疇帶領江寧營將士進駐遼東,分別駐紮在錦州和寧遠,附近的後金韃子不以爲意,依舊展開小規模的偷襲,結果這次遇見鐵板了,洪承疇親自帶領江寧營將士,展開了幾次伏擊,斬殺了數百名後金韃子,後金皇太極親自下令,沒有軍令,不準對大明關寧錦一帶展開攻擊了。

附近的老百姓感受是深刻的,有些人甚至親眼看見了江寧營將士斬殺後金韃子,那種氣勢,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後金韃子抵抗不住,四散逃跑,最終全部被殺了。

更加感覺到安全的是軍屯戶,關寧錦防線的邊軍,絕大部分都是軍戶,帶着家屬守在邊關,依靠種地維持生活,朝廷沒有足夠的銀子養活邊軍,所以軍屯在這裡是非常普遍的,沿路的軍堡裡面,生活有軍士,還有軍士的家人。

自崇禎十年十月開始,錦州和寧遠開始真正的安寧了。 шшш ¤TTKΛN ¤¢ ○

後金停止了進攻,退到了大淩河一帶,說來令人汗顏,大淩河城是當年孫承宗建議修建的,修建的過程中,皇太極發現大淩河城對後金有着巨大的威脅,親自率軍進攻大淩河城,正在修建的大淩河城,沒有能夠完工,大淩河之戰就此爆發。

如今,這座大淩河城,被後金完全掌握,成爲了一個牢固的據點,後金依託大淩河城,時常對關寧錦防線構成威脅,令數萬明軍龜縮在城池裡面,不敢動彈。

時間慢慢過去,老百姓開始相信江寧營了,他們發現江寧營確實不同,不是守在城池裡面,每天都要離開城池,在距離城池好遠的地方拉練,每天都有將士組成巡邏隊,在周邊巡邏,一旦發現敵情,將以最快的速度稟報,大軍前來圍剿。

和平安寧在關寧錦防線一帶,是最爲寶貴的東西。

老百姓缺乏這些東西太長時間了,以至於感覺到不真實了。

問清楚情況的蘇天成,連連搖頭,看來自己的任務真的是很重的。

袁崇煥曾經誇下海口,五年時間平定遼東,自己可不敢說出來這樣的大話,所謂的平定遼東,意思就是摧毀後金的政權,徹底降服皇太極,甚至是生擒皇太極,人家後金幾十萬大軍,驍勇善戰,哪裡是隨便就能夠剿滅的,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夠着急的,只能夠是慢慢來,多管齊下,一步步削弱後金的實力,在機會成熟的時候,真正與後金開始決戰。(未完待續。。。)

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65章 劉鐵漢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166章 迅雷(1)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5章 真相第201章 軍心第735章 青州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644章 松山第1192章 稱帝(4)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17章 秦淮河(1)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84章 行動(1)第879章 對決(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444章 想不到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029章 救贖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676章 分析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476章 啓動第1190章 稱帝(2)第495章 宿命論(4)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843章 慘敗(1)第846章 慘敗(4)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5章 小王爺第1283章 太子第1165章 苦嶺關第156章 出發第1183章 定局第1282章 後宮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121章 熱鍋(1)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1029章 救贖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012章 誤判?(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1章 鹿鳴宴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812章 正合我意
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65章 劉鐵漢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166章 迅雷(1)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55章 真相第201章 軍心第735章 青州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644章 松山第1192章 稱帝(4)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17章 秦淮河(1)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84章 行動(1)第879章 對決(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444章 想不到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029章 救贖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676章 分析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476章 啓動第1190章 稱帝(2)第495章 宿命論(4)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843章 慘敗(1)第846章 慘敗(4)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5章 小王爺第1283章 太子第1165章 苦嶺關第156章 出發第1183章 定局第1282章 後宮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121章 熱鍋(1)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1029章 救贖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012章 誤判?(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1章 鹿鳴宴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812章 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