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

“荒唐!”

朱由檢直接突然朝工部尚書徐石鱗怒喝一聲。

若不是,崇禎帝朱由檢剛纔從工部尚書徐石鱗言語聽出他並沒有貪墨朝廷撥給官屬工匠的撫卹銀,只是真的幫這些工匠開了謀生的店鋪。

朱由檢都想直接斬殺了這徐石鱗。

雖然這個時代,很多人視工藝技術爲奇技淫巧。

但作爲後世穿越者的朱由檢卻知道這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多寡對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強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些天才級工匠所鑄造的機械零件或其他產品比計算機操控生產的還要完美。

有的人用一把銼刀就能完成一個精密儀器的製造。

在大明,或許沒有能用銼刀進行零件加工的工匠,但製造各種火銃零件的技術精湛之人自然不會少。

這些人算得上是大明的國寶級的人物,尤其是在這個沒有高級機牀的時代。

所以,朱由檢當初寧願南遷速度慢點,也要將這批工匠帶走,甚至給予的待遇並不低於隨扈的官員。

而偏偏現在。

堂堂的工部尚書,飽學之士的二品大員,徐石鱗竟然讓這些工匠真的成了匠人,不是打鐵就是補鍋。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諷刺。

因而,由不得朱由檢不生氣。

“這裡面不少都是軍器局、兵仗局和火藥局、王恭廠等製造佛郎機炮、紅衣大炮的老工匠,一人可抵百萬軍,你徐石鱗讓他們去補鍋碗瓢盆,你這是要氣死朕呀!”

朱由檢忍不住吼道。

“陛下恕罪,微臣接到的旨意只是把這些人都安頓好,所以微臣沒有想那麼多,該怎麼做,還請陛下明示。”

徐石鱗也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同時也很委屈,如今陛下嚴刑峻法,他這次都沒敢貪墨分豪,全把戶部撥下的銀子都用在了安頓這些工匠上面。

但徐石鱗哪裡想到,這樣做還是遭到朱由檢一陣怒罵。

不過,朱由檢也沒有十分苛責他,只是說了一句:“你這個工部尚書當的很不稱職,自上辭疏吧。”

朱由檢說着就進了這南京軍器局。

“朕已傳旨着原亳州知州宋應星升任工部郎中,現在何處”,朱由檢此時又問起了工部尚書徐石鱗。

即便朱由檢並非歷史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對歷史感興趣的他也知道現在明末,真正懂自然科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能人有哪些。

因而,他早已開始命人去尋找這些人。

這裡面,宋應星便就算一個。

朱由檢自然不能讓其養閒在家。

正失落的工部尚書徐石鱗見崇禎帝朱由檢突然又問他話,忙指着穿着官服站在一鐵爐子旁給一鐵匠鼓風的官員:“回稟陛下,此人就是宋應星,現暫且署理軍器局、兵仗局、盔甲廠等。”

此時的宋應星已年過五旬,鬢髮早已發白,不過還能幫助鐵匠一起拉鼓風。

朱由檢也能猜得出,這個宋應星此時應該還算是身體康健的。

“你就是宋應星?”

朱由檢走過來問道。

“正是本官,不知閣下是?”

宋應星還沒見過崇禎帝朱由檢,而朱由檢今日又是穿的便服。

所以,這宋應星也就沒認出朱由檢來。

“還不見過皇上!”

工部尚書徐石鱗低聲喝了一聲。

宋應星這纔回過神來,忙不迭地給朱由檢行禮。

“免禮吧,你且給朕說說,你在幹什麼?”

朱由檢問道。

“回稟陛下,微臣再試着讓他們煉出一種更好的鋼來,微臣訪問過一些老兵,他們說大明的火炮很容易炸膛,微臣覺得可能跟炮管脆性太高有關,所以,微臣便又根據以往一些老鐵匠的建議,用了新的鍊鋼方法,用柳條炒練熟鐵,可以使得鋼鐵不易碎,且也不容易變形。”

Wшw ◆ttκΛ n ◆C○

宋應星說完就揩拭了額頭上的汗珠。

“很好,徐石鱗,你這點做的不錯,知道量才而用”,說着,朱由檢便讓宋應替向自己回報軍器局等的具體情況。

而宋應星迴答地倒也乾淨利落,具體軍器局和其他幾個生產火器的機構現有工匠數量和各類兵器生產量也能答上來。

朱由檢甚至乾脆直接升了宋應星工部右侍郎全權負責大明重要軍事裝備製造和研發。

與此同時。

朱由檢還要求將軍器局等大明各武器生產作坊全部改組成大明軍械所,下設火藥局、火銃局、火炮局、兵器局(主要是冷兵器生產)、鋼鐵冶煉局外加一個王恭廠。

王恭廠雖然是用的源自北京城的老名字,但實則是朱由檢準備爲將來大明研發各種非常規武器設定的一個機構。

也就是說,按照朱由檢的要求,大明的軍工廠將不再只是一個小小的工部郎中與內府監統管的各類分散機構。

他將是一個由工部侍郎管轄且直接向大明皇帝朱由檢負責的高級別衙門。

而五局一廠如今也算是這個軍械所的基本結構。

朱由檢有意要擡高軍事裝備製造機構即大明軍械所的地位。

同時,他還要藉此讓所有體制內的工匠都能有個清晰的定位,以此確定誰是適合哪個局的技術人才。

朱由檢當即下旨讓宋應星將被工部尚書徐石鱗遣散了的大部分工匠給重新召回軍械所。

甚至,朱由檢還會考慮將這上萬名的工匠按照技術層次進行定級,如果級別高的會給予不低於侍郎尚書級別的待遇。

儘管現在的社會教育還是以儒家教育爲主。

朱由檢也還沒來得及徹底改變國民教育的基本方式。

但現在,朱由檢可以藉此戰亂之際,以亟需神槍巨炮的理由鼓勵人們進行自然科學研究,並調動這些工匠的積極性,讓他們以自己是一名工匠而感到光榮。

因而,朱由檢在考慮可以建立一座如同翰林院一樣的大明科學院,甚至還可以有一個大明工程院。

這樣的話,便就相當於給所以的工匠給予了一個最高奮鬥目標的標杆。

如同政治系統的官員晉升巔峰是內閣,軍隊系統是大元帥府一樣,而現在學術於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機構是科學院與工程院,自然會讓更多企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多一條選擇,大明也不會因此偏科,只培養出一批官場高手,而沒有一批軍中名將與學術精英。

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
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