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

朱由檢現在治理大明的基本國策就是促進商業發展,進一步開放大明市場,甚至不惜取締名存實亡的路引制度。

同時,朱由檢還要繼續減少士紳地主階層對農業經濟的剝削與壓榨,無論如何,農業始終是一切生產的根本。

儘管大明將來要發展成一個工業化國家是朱由檢這個當皇帝所設定的畢生目標。

但朱由檢從未敢忽視對農業生產的關注度。

而在當今的大明,儘管朱由檢已經把朝廷運行的成本與供養皇家與軍隊的成本轉移到了商業上。

可大部分的士紳階層依舊是由廣大的農民階級所養着的,朱由檢減低了農民向朝廷的支出,可還不得不防止士紳階層對農民的加徵以及更重的剝削。

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範景文是北方籍官員,如今在南方沒有什麼田地,自然不反對崇禎帝朱由檢照顧農民的政策,甚至直接稱讚陛下爲民着想,乃千古罕見的明君。

但戶部左侍郎劉萬春和戶部右侍郎祁彪佳皆是江南士紳大地主,他們對於鼓勵商業與降低對農民賦稅的攤派沒有意見,但對於陛下所提之鼓勵地主減租減息之策卻不由得暗自苦笑。

不過,戶部左侍郎劉萬春沒有反對朱由檢,依舊頷首稱是,他知道自己無理由反駁陛下,也知道陛下這樣做纔是真正的利國利民。

祁彪佳也沒有說什麼,但心裡也暗自思忖着或許以後廣大士紳階層也只能繼續擴大在商業上的規模才能繼續保證有更多的財富。

“戶部右侍郎祁彪佳,你是負責戶部開支的,現在你應該知道戶部存在大明中央銀行有九千多萬銀元,再加上明年的賦稅,將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你得提前擬定好一個開支計劃,然後戶部左侍郎劉萬春會給你明年大致的賦稅收入,你就得綜合統計出明年的國庫收入,確定大明在軍事、農業、商業以及教學等方面各佔多少的財政支出,預計能投入多少資金給各個部門,同時也纔好讓各個部門根據你的計劃,確定明年的計劃;

朕在這裡給你提點一些,你回去和再與戶部官員商議一下,然後交由首輔範閣老審議,然後再把最終計劃交給朕,朕要親自批閱;

朕得事先要提點的主要就是這些,明年可以說是建設性的一年,今年的兩場大戰從四月份打到了七月份,整個朝廷的重心一直在軍事上;

但明年應該沒什麼戰事,滿清損失近兩萬滿洲鐵騎,又加上北方動盪不安,起義不斷,又沒有恢復民生,清廷要再度南征也得等到明年過去,積蓄足夠的糧草後再說;

所以說,明年應該是無戰事的,我大明正好藉此機會好好搞搞建設。

首先,本着以農爲本,很多地區的河道與水利是需要撥款整修的;

其次,天下各處馳道是需要加寬修葺的;

還有便是近衛軍與衛所軍的武器改進與新式武器裝備以及軍糧囤積;

除此之外,再次開關後,各處港口碼頭的建設以及船舶的製造也得提上日程;

再有一個就是辦學也是重中之重,朕希望能儘快讓每個大明百姓家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學,讓每一個大明百姓都能認識字。

朱由檢這麼一說,戶部右侍郎祁彪佳有些驚駭,但同時也覺得自己身上擔子似乎重了許多,也不由得暗自感慨陛下似乎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是要做千古一帝的,不然爲何要先提出希望天下農業永久免稅的理想,如今又提出要讓每個大明百姓都上得起學的理想。

“請陛下放心,微臣定會安排好陛下囑咐的一切”,祁彪佳起身朝朱由檢作了一揖。

朱由檢頷首,便看向了韓守敬與楊名深以及王家勤三人:

“你們管着大明中央銀行,相當於管控着整個天下的錢法流動,市面上的買賣是否混亂,朝廷能不能賺錢,整個大明會不會因爲物價騰飛而崩潰,全由你們把握;

你們這個沒有前例,朕也不能幫你們太多,只能看你們自己時刻把控,放貸與儲蓄之間的平衡要把控好;

黃金和白銀儲備要充足,朕會命東廠專門成立一支軍隊,專門負責黃金採集,增加央行的黃金儲備,只要央行的黃金足夠多,就能印製出足夠多的錢來,甚至有一天還能直接讓百姓們用寶鈔,讓全世界的人都用大明的寶鈔,你們想,如果與外國人做生意,他們運來一堆貨物,帶走的確是一堆紙做的鈔票;而我大明商戶出去帶去的是一堆貨物,帶回的卻是黃金白銀以及寶石,誰更划算。”

朱由檢這麼一比喻,在場的官員都笑了起來,瞬間明白了陛下昔日要開銀行,改錢法的目的。

……

朱由檢能想象得到,明年最主要的就是經濟改造與產業轉型。

整個大明特別是江南地區已經處在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進入資本社會只差臨門一腳,朱由檢不可能不抓住這個時機利用自己是大明統治者的權力讓大明直接進入這個時代。

如同沙俄時期彼得大帝進行的農奴制改革和法蘭西拿破崙新建立的資本帝國。

朱由檢也希望自己能讓自己的大明成爲一個資本帝國,他作爲一個漢人帝王,與滿清皇帝坐江山自然不同。

從某種角度而言,滿清皇帝沒辦法把華夏江山與民族當成是自己的產業,他只能做一個佔領者和使用者,而不得不時刻防備着漢人勢力的崛起,威脅他的統治,而不得不進行愚民政策與禁錮思想。

但朱由檢作爲漢人皇帝,他是不用擔心漢人勢力崛起的,因爲他自己就是漢人勢力的代表,所以他即便不是穿越者,也會在意識到西洋勢力有可能超過大明後會積極地改變大明的制度去趕上世界的步伐,而不會擔心國內任何漢人勢力崛起。

如同後世華夏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的改革0開放一樣,雖然也是,但因爲是漢人勢力掌權,所以中央掌權者完全有能力壓制頑固與守舊者,促進一個落後百年的國家在短短三十年來趕超上來。

清末則不一樣,儘管有洋務運動與維新運動,但都是地方漢族官僚實力派與地主階層的漢人知識分子的努力而已,自然沒辦法戰勝頑固而守舊且掌權的中央滿清貴族。

更何況,朱由檢現在還是一個穿越者,自然就更加積極地要對大明進行着改變。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