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

朱由檢說畢又讓御藥房去幾個太醫跟着魏國公徐文爵一起去接畢懋康來南京。

之所以,讓魏國公徐文爵去接。

自然是因爲這些大明勳戚也總得爲國家做點事,不能白養着。

雖說這些勳戚都是開國元勳之後,或爲大明江山社稷做過突出貢獻。

但這些勳戚大都也不過是紈絝,自然是沒什麼大的能力的,但生活方面則畢竟講究的。

如何保暖,如何治病,如何平平安安地把一個病人從徽州接到南京,或許問題不大。

徐文爵剛被朱由檢在詔獄關了一段時間,哪裡還敢有大明第一國公的架子,自然屁顛屁顛地帶着隨從跑去了徽州。

據說東廠報告,南京城的四大名醫都被徐文爵帶着一起去了徽州。

朱由檢聽話自然是比較滿意的。

對於鋼鐵冶煉、槍械製造以及火藥配比,朱由檢雖然都能一知半解,但具體研製和操作只能依靠這個時代的實踐者。

在做這些實驗方面,他的經驗並不比這些人好多少。

所以,朱由檢很需要宋應星、畢懋康這樣的人物。

因而,畢懋康能活多久,對於朱由檢而言,就意味着大明可以多進步多少年。

宋應星被朱由檢帶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

這裡是朱由檢的書房。

從阿拉伯數字到英文字母再到漢字拼音字母以及元素週期律都被朱由檢命人制作了出來貼到牆上。

連帶着木製地球儀和坤輿萬國全圖縮小版和朱由檢自己製作的木製鐵甲艦模型和坦克模型以及槍支模型都在此處。

宋應星見到自然是瞠目結舌,心道人說當今陛下自駕臨南京後便同先帝一樣專攻奇技淫巧,木工尤甚,如今看來,陛下也並非御史言官所言,真是荒誕政務,而是別有深意。

儘管宋應星沒有見過這些模型,也能猜出是船和戰車以及槍械。

朱由檢命人給宋應星賜了座,又讓人去把太子與永王定王一併叫來。

自己的皇子雖然現在還沒有理政之能,但作爲皇家子弟,學習些自然科學自然也是必要的,不然到時候又得被一羣儒士忽悠。

一時,太子朱慈烺以及永王定王也來到了東暖閣。

南遷成功後,朱由檢將自己比較小的兩個皇子的藩王之名又改了回來。

畢竟,再讓他們受封杭州和南昌的意義已經不在。

而且,對於藩王還到底要不要像豬一樣圈養在封地,朱由檢還沒拿定主意,因而便以兩皇子年幼爲由暫且還是留在了南京。

“你現在主要負責鋼鐵冶煉,朕也不可能像教蒙童一樣,將這些一一給你講解;

這個與一二三四同義的字符是阿拉伯數字,西域那邊常用的,計數比其他文字方便,大明中央銀行的錢幣也有這個數字,以你的智力,想必已經分清哪個字符是一二三四了;

這些是西洋人用的字符,你搞鋼鐵冶煉用得着,朕也沒空一一給你講,待會太子來了,朕讓他給你念念,你就算是知道怎麼讀的就行了,到時候拿一些資料回去,自己好好記一記”。

朱由檢說着的時候,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照也已被史可法帶了進來。

前世的朱由檢沒有扮演過父親的角色,並不知道如何培養一個好兒子,他現在基本上是以培養優秀繼承人的心態再培養他們。

猶如師父帶徒弟一般,老人帶新人一樣。

“你們也坐下,在這裡,沒有君臣父子,朕不過是弘揚太祖之學,嗯,宋侍郎說的不錯,這個叫聖學。”

朱由檢說着便起身拿起一支毛筆,在一張宣紙上寫了幾個字:“大凡學問二字,可分爲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所謂科學,你們可以理解爲學問,研究事理者便爲社會之學,研究萬物規律便爲自然科學,兩類學問,相輔相成,陰陽互補,缺一不可;

我華夏先秦時是百家爭鳴,名教無數,這兩者都走在世界之前,而如今,儒家一統,百家罷黜,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學問更是棄若敝履,以至於我們火炮不如西洋番,火槍也不如西洋番,諸位可曾想過,若這樣下去,百年之後,即便韃子不滅我大明,這些堅船利炮之西洋人會不會也騎在我們頭上?”

朱由檢的一席話,讓宋應星和三位皇子都愣住了,他們現在也就知道北方有韃子流賊,何時還注意到了西洋番。

但由於是在御前,宋應星也不好追問什麼,繼續等着朱由檢垂訓。

“宋卿既然是管鋼鐵冶煉,朕就與你說說這鋼鐵冶煉涉及到的一些化學知識,自然科學大致便可以算學、格物、化學、生物區分之,而鋼鐵冶煉主要便是涉及化學,所謂化學自然研究萬物變化,如這張宣紙,朕將他燒成灰燼,便由紙變化成了煙與黑炭。”

“而我們鍊鐵也是要將鐵裡的雜質變成煙或無形的氣體,讓它逸出,這樣鐵變成可鍛造的鋼,這是鐵的化學式,鐵當中的主要雜質是碳,還有磷、硫這些,用大火煅燒時,可以使得碳與空氣中的氧氣發書反應變化而成爲二氧化碳和水,高溫下,兩者都是氣體,自然隨之逸出。”

朱由檢說着就寫下了各類物質的化學式與反應式還標註了物質固液氣三態。

對於只聽了老師們講過四書五經以及史書的太子朱慈烺和永王定王二人都是如同聽天書。

而宋應星也是一臉茫然,但也很是感興趣,他可從沒想到過原來鍊鐵的本質規律可以如此去研究,這彷彿讓他發現了另一個世界一般。

要知道他以前研究任何東西都是從前人的古書上尋找答案或者從別人口中得道解惑,而如今陛下的傳授讓他發現原來自己以前走入了誤區,自己沒有動手去分析爲什麼鐵要煅燒成鋼才能用,爲什麼煅燒效果不同,脆性就不同。

朱由檢又將元素週期表取了下來,放在宋應星等人面前:“這張表算是打開化學這門學問的鑰匙,這上面幾乎涵蓋了我們所現在所能看見的一切物質元素,所謂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而核電荷數,這些你們或許不懂,這還要從物質的基本構成說起……”

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
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