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

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

回到櫟陽,天色已黑了下來。衛鞅稍事整理,立即去見秦孝公。

國府很安靜,很空曠,一片清爽,全然沒有夏日的燥熱煩悶。月上城樓時分,庭院裡灑滿月光。院中石案上,鋪着一張大圖,秦孝公正在圖上擺弄幾個不同顏色的木頭人,時而皺眉,時而點頭,反覆擺弄,癡迷一般。郿縣大刑場朝野震驚,他卻沒有去郿縣,也沒有離開櫟陽。一個月裡,他沒有會見任何朝臣,一直把自己關在書房庭院裡琢磨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他的靜處不動,用意很深。一則,他要和這場空前的大刑殺保持表面上的距離,以防萬一出現不測,他好出面收拾局面。二則,他要看一看,沒有他的出面,衛鞅處理危局的才幹究竟如何?三則,他要仔細掂掂,秦國民衆對改變舊制實行新法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變法還能不能按照原有力度往前走?四則,他要給朝野一個印象,沒有衛鞅在櫟陽,國君不會對國事發出任何命令。這些用意之外,他也希望櫟陽的宗室貴族元老勳臣們對他的意圖紛紛猜測,疑惑不定,延遲和淡化所有可能的上層騷亂。政治如同用兵,有時候也是一種“詭道”,需要權謀機變,勝利是唯一的目標。關鍵時刻製造撲朔迷離的局面,從而迷惑潛在的敵人,是度過危機的高明謀略。但是,製造撲朔迷離的權力擁有者自己卻需要極度的清醒,絕不能陷入自己製造的迷霧之中。歸根結底,政治的勝負是需要實力較量的。秦孝公在一個月裡,精心揣摩的一件事,就是預防衛鞅不可能抵擋的那種普遍動亂。他用短劍削出一堆小木人,塗上各種顏色,在秦國大圖上反覆擺置,預想出有可能出現的種種動亂方式,以及可以採取的各種平息方略。

月亮很亮。他對着地圖上的木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君上,左庶長求見。”黑伯低聲稟報。

“噢?左庶長?他回來了?快請。”秦孝公笑笑,終於回過神來。

衛鞅匆匆走進:“臣衛鞅,參見君上。”

秦孝公笑道:“左庶長辛苦了。黑伯,上茶。月色正好,就在這兒說。”指着一個石礅,“坐,比草蓆涼快多。”自己也在另一個石礅上坐下來。

衛鞅坐下,看看石案上地圖上的木人陣勢,沉吟道:“君上,有跡象麼?”

“沒事。我是做萬一之想。說說郿縣事。”

衛鞅喝了一盞茶,便從孟西白三族和戎狄移民爭水說起,詳細講述了械鬥原因和經過以及死傷人數,又講了審理人犯中“接受”的禮物,一直說到法場上孟西白三族人犯的悔悟與自殺,最後道:“君上,一次刑殺七百人犯,確實是曠古未有。臣也忐忑不安。然則孟西白族人的悔悟,使國人深爲震撼,臣亦感到意外。有此一條,足以說明邪不勝正,罪不抗法,國人不會由此而動盪。”

秦孝公長噓一聲:“國人庶民好辦,我擔心的是櫟陽,是宗室廟堂。”

“君上,臣之見恰恰相反。”衛鞅笑笑,“只要民衆穩定,擁戴新法,宗室廟堂的作祟勢力再大,也翻不了大船。”

“何以見得?”

“國家之根本在民衆,國家之力量亦在民衆。只要民衆守法自律,廟堂蟊賊就沒有力量興風作亂。縱然作亂,也可從容應對。君上以爲然否?”

秦孝公沉吟道:“宗室貴族和元老勳臣都有封地,封地內的民衆都是依附隸農,素來以宗主號令是從,安知他們沒有力量?”

“君上所慮極是。下一步就是要剝奪宗主貴族的這部分力量,教所有的民衆都直接聽命於國府,讓任何叛逆都無所施展。”

“噢?請道其詳。”秦孝公有些興奮。

“廢井田,開阡陌,除隸籍,改封地,此所謂釜底抽薪也。”

秦孝公沉默品味有頃,拍掌笑道:“好!連接得好。冬天以前能鋪開除籍、奪地這兩件大事,秦國就度過了傾覆之危。左庶長再說說仔細。”

衛鞅便將第二批法令的內容、目標及推行辦法說了一遍,秦孝公又提出了許多應該注意的民情國情,倆人商議到三更天方散。臨走時秦孝公反覆叮囑,要衛鞅專心致志地操持變法大計,不要爲宗室廟堂的騷動分心,這種事有他一力支撐。

回到府中,衛鞅吩咐景監即刻清理在郿縣“接受”的奇珍異寶,送到秦孝公書房。景監剛剛出門,僕人來報,說門外有故人求見。衛鞅感到詫異,自稱故人,莫非侯嬴?出得大門外一看,月光下站立者正是侯嬴。衛鞅拱手笑道:“月夜故人,果是侯兄。走,進去說話。”拉起侯嬴的手就走。侯嬴笑道:“鞅兄莫忙,原是我要請你去做客。”衛鞅笑問:“有事麼?”侯嬴揶揄笑道:“沒事就不去了?”衛鞅爽朗大笑:“哪裡話來?走。”回頭對府門衛士頭領吩咐道:“領書回來,就說我出去辦件事。”便和侯嬴一路笑談而去。

到得渭風客棧,侯嬴吩咐擺酒。熱氣騰騰的秦地肥羊燉一上來,衛鞅就興奮搓手,連連叫好。侯嬴吩咐道:“還有涼拌苦菜,不要忘了。”黑衣僕人點點頭,輕步退出。衛鞅一瞥,笑道:“侯兄,他就是我第一次來櫟陽,在客棧門口見到的那個武士?”侯嬴一笑:“鞅兄好眼力,是他。”衛鞅道:“是個啞人?”侯嬴點點頭:“沒錯。一個身懷絕技的啞人。”衛鞅嘆道:“真是難爲他也。”說話間酒菜上齊,侯嬴舉爵道:“來,

爲鞅兄一鳴驚人,幹!”衛鞅舉起酒爵,卻不禁笑道:“一鳴驚人?侯兄是說一殺嚇人吧。”侯嬴噗地笑了:“也是,確實嚇人一跳。”衛鞅揶揄道:“還別說,也嚇了我一大跳。”兩人同聲大笑,“當”地一碰,一飲而盡。衛鞅夾了一口苦菜咀嚼,讚道:“還是苦菜烈酒,見得本色。”侯嬴喟然一嘆:“本色自然好,卻談何容易?”

衛鞅:“侯兄,你是有事對我說?”

侯嬴:“對,受人之託也。這是白雪姑娘的信,前日送來。”

衛鞅驚喜地接過銅管,啓封打開,抽出一卷白絹,熟悉的字跡頓時跳躍起來。白雪的字不是尋常女兒家那般娟秀嬌小,卻是挺拔飛動,峻峭清奇,等閒名士也難以望其項背。每每看見白雪的字跡,衛鞅就彷彿看見白雪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說話一般:

兄臺如面:渭水大刑,震動天下,君當縝密思慮,謹慎應對。我在安邑甚好,常在涑水河谷閒住。盼能早日赴櫟陽與君相聚。思君念君,此情悠悠。白雪手字。

衛鞅沉默良久,擡頭道:“侯兄,上次我已帶信,請小妹過來的……”

侯嬴嘆息道:“白姑娘有心人。她說,變法初期不能擾你心神。”

衛鞅舉爵大飲,慨然一嘆,卻是無話。

“我看,明年夏秋時光,白姑娘差不多可以來了。”

衛鞅點點頭:“那時,變法當可以立於不敗了。來,侯兄,再幹。”

侯嬴放下酒爵:“哎,鞅兄啊,我也趕到郿縣去看了大法場……我想到了一件事,你的身邊要有個貼身護衛。”

“貼身何用?”衛鞅笑道,“車英的兩千騎士足矣,貼身護衛豈非蛇足?”

“不然不然。”侯嬴搖頭,“執法權臣,萬民側目。這個古訓不能忘記。鞅兄力行變法,重刑懲惡,此中生出的明仇暗恨,當真是層層疊疊。譬如郿縣大刑中斬決了三十餘名疲民遊俠,這些人與列國遊俠劍士皆有交誼。此等人本無正業,可以耗費終生,處心積慮地復仇揚名,防不勝防。鐵甲騎士可以當大敵,卻不能防刺客。而權臣之患,不在正面大敵,恰在背後冷箭。鞅兄須聽得人勸也。”

衛鞅沉默有頃,沉吟問道:“莫非侯兄要……給我一個貼身護衛?”

“對。我正是要給你舉薦一個武士。”

“是那個——黑衣啞人?”衛鞅目光炯炯。

侯嬴大笑:“鞅兄啊,鞅兄,和你說話真是省力,想聽聽他的故事麼?”

衛鞅點點頭:“好,先幹一爵再說。”

倆人各自大飲了一爵熱酒,侯嬴擲爵一嘆,感慨地說起了一段奇遇。

十八年前,侯嬴奉白圭之命,在楚國收購竹器向魏國運輸。

有一天,他來到郢都官市,尋訪一個手藝極高的竹器工匠。曲曲折折,不意走進了郢都“人市”。那時,中原各國雖然也還有官奴、私奴和隸農,但官辦的奴隸市場早已經消失了。尤其是魏國,李悝變法前三年,奴隸市場便被取締。侯嬴在中原還真沒見過買人賣人的“人市”。郢都的“人市”很大,在城角一片曠野裡,和秦國櫟陽的南市大集差不多。各種奴隸分別被拴在粗大的麻繩圈裡,任人評點挑選。侯嬴從市人的談笑中得知,楚國“人市”買賣的奴隸,絕大部分是貴族私家軍隊攻破“山夷”部落得到的戰俘。戰勝貴族在戰俘面頰上,烙下一個自己家族特有的標記。如果買去的奴隸與所標明的能力體力有較大差距,或者是個病人,則買主可以憑奴隸烙印找到賣人的貴族退換或退錢。

侯嬴漫步過市,卻被一頂帳篷門口的叫賣聲吸引。一個管家模樣的胖子大聲吆喝着:“快來買家奴啦,不是山夷,是叛逆罪犯啦——”過往貴族紛紛擁進帳篷,侯嬴也跟了進去,想看看是何等罪犯竟上了人市?進得帳篷,只見木樁上拴着一男一女和一個少年。管家擰着男人光膀子上的肌肉高聲道:“列位請看,這男奴的肉像石頭一樣啦,食量大,力氣大,足足頂半頭水牛啦!買回去耕田護院,一準沒錯的啦。”說完又一把扯開女奴胸前的白布,揉摸着女人的胸部高聲吆喝:“列位再看這母貨啦!又肥又白,奶子又大,識得字,能幹活,還能陪牀啦!”說着掀開女人的粗布短裙,亮出女人豐滿修長的大腿和渾圓雪白的屁股,嘖嘖讚賞,“來,看看,摸摸,有多光!前後上下由着主人,保你乖得像一隻母狗啦!”說話間氣喘吁吁,口水滴到了女人的大腿上,伸手一抹,“啪”地在女人大腿上拍了一掌,笑問周圍,“如何?夠味兒吧?”有人喊道:“那個小東西,有何長處?”管家忙不迭走到少年面前,掰開少年嘴巴道:“這個小東西當真寶貨啦!割掉舌頭的活工具,能聽不會說,任憑驅使啦。列位請看,有牙無舌,不假啦!”便有人高聲問:“開價幾何?”管家氣喘吁吁道:“便宜啦,三連買,五百金!單個買,每個二百金!”便有逛市的貴族紛紛湊上前去,摸摸捏捏,評頭品足講價錢。侯嬴看着,覺得心裡老大不舒服,悄悄擠出了帳篷。

兩個月後的一天,侯嬴在郢都外的山林裡踏勘竹源,卻突然聽見林外傳來尖銳的女子喊聲。侯嬴疾步走出竹林,只見山坡上的茶田裡,一個衣飾華麗的貴族正在從背後強姦一個女奴,女奴脖頸和雙手都拴着鐵鏈,趴在地上不斷呼救。旁邊兩個被鐵鏈拴在樹上的奴隸,憤怒地呼喊掙扎。仔細看去,卻正是那

天在人市上遇見的三個奴隸。

侯嬴怒火中燒,衝到茶田,一劍刺死了那個作惡的貴族,又解開了拴在樹上的男人和少年。三人一齊跪在地上哭喊謝恩。侯嬴扶起他們,將手中的錢袋遞給男子道:“這是二百刀幣,你們拿上,逃到深山裡安家去吧。”男子連連擺手,咬牙沉默。女人哭道:“客官不知,我夫君本是楚國將軍,只因在攻打山夷時放走了幾百名戰俘,被令尹判罪,全家沒入官奴。如今烙上了官印,逃到哪裡都是死路。只求客官帶走我的小兒子,給將軍留個根苗!”說罷,摟着少年放聲大哭。少年嗷嗷怒吼,將鐵鏈在石頭上摔得當啷亂響。侯嬴向男子深深一躬:“將軍宅心仁厚,可願跟我侯嬴到魏國去?”男子沉重地搖搖頭:“我一走,族中剩餘人口就會被斬盡殺絕。謝過客官了。我姓荊,小兒叫荊南。此生無以爲報,來生當爲客官做牛做馬。”侯嬴含淚拱手道:“荊將軍放心,侯嬴定保荊南無憂。”

夫婦二人再次向侯嬴跪地三叩,站起身來,相互擁抱,一起向山石上猛力撞去!侯嬴不及阻擋,眼見二人鮮血飛濺,當場死去了。奇怪的是,那個腳上拴着鐵鏈的少年卻沒有哭喊,站在那裡像一塊石頭。侯嬴想挖個土坑埋葬了將軍夫婦,少年卻拉住他的手默默搖頭。侯嬴恍然大悟,罪犯奴隸逃亡,舉族要受殺戮,留得屍體,可保族人無事。侯嬴不禁驚歎少年的機警聰敏,二話沒說,拉起少年就走。

在一個信得過的鐵工作坊裡,侯嬴爲小荊南取掉了腳上的鐵鏈,又將他化裝成一個女孩子,才隨着運送竹器的車隊回到了安邑。

衛鞅感慨嘆息:“一個人殉,一個奴隸,害了人間多少英雄?”

“這個小荊南天賦極佳。我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教他劍術,教他識字,任何一樣,都是一遍即會。在安邑第二年的夏天,當時他只有十三歲。有一天夜裡,他正在庭院練劍,卻突然失蹤了。留下的只有一個竹片,上面寫了四個大字——借走荊南。你說奇也不奇?”侯嬴飲了一爵熱酒,又慨然道,“十二年後,也就是五年前,荊南居然找到了櫟陽城這座客棧。我從他的比劃中知道,原來是一個老人帶他到一座神秘的大山中修習劍道。十二年後,老人認爲他已經學成,就讓他到秦國找我。我問他這個老人是誰?他只比劃是個好人。你道奇也不奇?”

衛鞅思忖有頃:“尋常遊俠不可能。據我所知,天下以如此方式取人者,大體只有兩家,鬼谷子一門,墨家一門。”

“鞅兄以爲,究竟何門?”

“墨家。大約不錯。”

“何以見得?”

“鬼谷子一門,文武兼修,政道爲主,極少取純粹的武士。墨家則不然。雖然真正的墨家弟子,也都是文武兼修。但墨家卻有一支護法力量,叫非攻院,專一訓練劍道高手。荊南更接近墨家這個尺度。”

侯嬴哈哈大笑:“墨家是個學派,要這護法隊伍何用?”

衛鞅搖頭感慨:“侯兄所言差矣!墨家可是非同尋常,與其說墨家是個學派,毋寧說墨家是個團體。自老墨子創立墨家,以天下爲己任,以兼愛非攻爲信念,主張息兵滅戰、誅殺暴政、還天下以和平康寧。如果僅僅是一種學派主張,也還罷了。墨家的特立獨行處,在於他不求助於任何諸侯或天子,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息兵止戰,消滅暴政。墨家的入室弟子非但滿腹學問,且個個都是能工巧匠,個個都有佈防禦敵的大將之才。就是非攻院的習武弟子,也個個都是劍道高手。更令天下學派望塵莫及者,墨家法紀嚴明,人人懷苦行救世的高遠志向,粗食布衣,慷慨赴死,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業績。墨家能夠橫行天下,不受任何邦國制約,反倒使許多好戰之國視爲心腹大患,憑的不僅是學問,而且是實力。你說,如此一個團體,能僅僅將他當做學派看待?”

“如此說來,荊南你是要了?”

“他爲人如何?”

“深明大義,忠誠可靠。幾年來一直是客棧和白姑娘的聯絡人。”

衛鞅思忖有頃:“好,也有助於墨家瞭解秦國變法的實情。我推測,墨家早已經瞄上秦國了。”

“何以見得?”

衛鞅笑道:“墨家是天下有名的反暴政者,豈能對渭水刑殺無動於衷?”

侯嬴揶揄道:“看來天下還真有狗逮耗子的事。”

衛鞅大笑:“好!將荊南請來。”

侯嬴啪啪啪連拍三掌,一個黑衣大漢推門而入,對侯嬴深深一躬,比劃了一個手勢,肅然站立。侯嬴道:“荊南,這位先生,是秦國左庶長衛鞅。你去做他的貼身護衛,如何?”荊南聞言,流露出欽佩的眼光,一陣手勢,向衛鞅深深一躬,腳跟一碰,啪地站直身子。侯嬴道:“他說,願爲大人效力,誓死追隨。”衛鞅拱手笑道:“壯士不怕我是暴政惡吏?”荊南滿臉漲紅,一陣比劃,喉頭中低沉地嗚嗚哇哇。侯嬴道:“他親自看過了渭水法場,殺的都是爲害一方的惡人。他如果是你,也要殺這些犯罪的壞人。”衛鞅慨然一嘆,拱手道:“多謝壯士,日後煩勞你了。”剎那之間,荊南眼中閃爍出晶瑩淚光,撲地跪倒,咚咚三叩,從懷中掏出一塊白布,雙手遞給衛鞅。衛鞅抖開,只見上面赫然寫着一排血字——“秦國將廢奴除籍真假?”

衛鞅認真地點點頭。荊南嘴角一陣抽搐,突然放聲大哭了。

(本章完)

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名將_王翦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名將_田單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秦風_秦軍兵種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諸子百家_兵家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名將_孫臏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名將_李牧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經典大戰_長平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
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名將_王翦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名將_田單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秦風_秦軍兵種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諸子百家_兵家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名將_孫臏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名將_李牧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經典大戰_長平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