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

一 張儀臨危入楚

初夏時節,風調雨順的渭水河谷豔陽高照,晴空萬里。

一個黑點正從高遠的藍天悠悠飄來,飄過了南山羣峰,飄進了渭水谷地,飄過了咸陽城高高的箭樓,帶着嗡嗡哨音消失在北阪的蒼茫松林中。片刻之後,一騎快馬飛出松林,飛下北阪,直入北門箭樓,飛進了氣勢巍峨的咸陽宮。

長史甘茂一看竹管端口,封泥上有蒼鷹徽記與三支箭頭,臉色一變,立即停下手頭忙碌,飛步向東書房奔去。秦惠王正在那幅《九州山水圖》前發愣,忽聽背後急促腳步,沒有回頭便問:“甘茂,有事了麼?”甘茂急道:“稟報君上:黑冰臺青鷹急報。”秦惠王霍然回身:“打開。”甘茂走到大書案前,用一把細錐熟練地挑開封泥,打開竹管,抽出一個白色的小卷抖開。秦惠王接過只掃了一眼,眉頭皺了起來:“甘茂,立即宣召右丞相。”

片刻之後,右丞相樗裡疾匆匆趕到。秦惠王指着書案上那幅白絹:“看看,楚國又變過去了。”樗裡疾拿起白絹,一片篆文赫然入目:

青鷹密報:楚國君臣消除嫌隙,發誓向秦復仇。昭雎父子蝸居不出,老世族盡皆蟄伏。春申君北上燕國,屈原重新掌兵。

“嘿嘿,羋槐又抽風了。”

“黃歇不遠千里,到燕國做甚?”

“燕國無力援楚,只有一事可做:找蘇秦。”

秦惠王踱步點頭道:“蘇秦南下,與楚國合力,齊國便有可能反覆。齊國反覆,合縱便有可能死灰復燃。楚秦近千里邊界,楚國發瘋,秦國背後可是防不勝防。”

“君上所料不差,樗裡疾以爲:當立即急召丞相回咸陽。”

“丞相回來之前,不妨先試探楚國一番。”

樗裡疾拍拍大頭笑道:“臣一時想不出如何試探。”

“派甘茂爲特使,歸還房陵三百里,與楚國修好。”

“也好,左右土地是死的,到羋槐手裡也長不了。”

次日,長史甘茂帶着秦惠王的國書匆匆南下了。與此同時,一騎快馬星夜飛馳燕國。張儀接到秦惠王手書密件,連夜率領五千鐵騎南下,不想卻在漳水南岸被平原君攔住,盛情邀請張儀進入邯鄲,商談修好事宜。原來趙肅侯在聯軍大敗之後一病不起,半月前病逝,太子趙雍即位,着意要與秦國訂立修好盟約。張儀歸心似箭,卻又實在不能放棄這個大好時機,便命嬴華率領一千鐵騎先行趕回,他隨平原君進了邯鄲。

邯鄲一日,張儀對趙雍的意圖瞭如指掌:趙國正在疲軟凋敝之時,深恐秦國與老冤家燕韓魏聯手進攻趙國;目下趙國的當務之急,是穩住秦國這個最強大的敵人,以求度過新老交替這道關口。雖則如此,但對秦國也

是一件好事,趙國一靜,秦國東北兩面全無戰端之憂,便可全力化解楚國這個背後大敵。張儀沒有說破趙雍的心思,在一片交相讚譽中,同趙國訂立了互不犯界的盟約,一場大宴後只睡了一個時辰,天矇矇亮出了邯鄲,一路晝夜兼程,不消三日趕回了咸陽。

這時候,甘茂也剛剛從楚國回來,上將軍司馬錯也奉命從函谷關趕回。秦惠王立即在東偏殿召見幾位重臣商討對策。

甘茂帶回來的消息很簡單,但卻大出君臣預料:楚懷王看了秦惠王國書,拍案大叫:“不要房陵三百里!我只要張儀!”非但不與甘茂作任何正式會談,而且只許甘茂在郢都停留一日。甘茂本想與王妃鄭袖和昭雎父子會面,探察一番楚國的變化內情,無奈驛館被嚴格看守,根本無法私下走動,只好匆忙回國。

“嘿嘿嘿,羋槐這小子還鉚上勁了,非和丞相過不去?”

甘茂道:“合縱兵敗,楚國傷亡最慘,楚王惱羞成怒,歸罪於丞相,一時確實難解。以臣之見,不理不睬,後發制人可也。”

“嘿嘿,不行!”樗裡疾道,“你是不理不睬,可羋槐正在抽風,屈原黃歇蘇秦與一班新銳必然抓住這個機會不放。哼哼,以我黑肥子看,這幫小子又在密謀攻秦了。”

“若來進攻,正好趁機一舉擊垮楚國,根除背後大患!”甘茂很是氣壯。

司馬錯道:“打敗楚國不難,難在楚國發兵之日,必是蘇、黃策動六國重組合縱之日。若再次合縱,六國不會聯軍出動,而會分頭出兵攻秦,這種局面最爲危險。”

甘茂道:“丞相剛剛與五國立約修好,變臉豈有如此之快?”

“嘿嘿,山東六國,變臉比脫褲還快,關鍵是有楚國這個瘋子打頭。”

秦惠王一直在用心傾聽,漸漸地覺得確實爲難:被動等待與楚國決戰吧,有幾路受敵的危險;主動攻楚吧,又與秦國目下的連橫修好宗旨大相徑庭,更會加劇山東列國對秦國的戒懼之心,再說連橫局面剛剛形成,一旦攻楚便會前功盡棄。春秋戰國的傳統,只要主動割地,哪怕是天大的仇恨都能化解。可目下這個羋槐,竟然連三百里故土糧倉都不要,而只要張儀,還真是沒有個好辦法對付。看張儀一直沒有說話,秦惠王心中一動,笑道:“再議議看,除了丞相不能入楚這一條,甚辦法都可商量。”

“我有黑冰臺,派刺客,殺了這個抽風羋槐!”甘茂眼睛突然一亮。

樗裡疾搖搖頭:“還是丞相設法穩住中原五國,由上將軍準備對楚國決戰。”

司馬錯道:“只有舉國發動,再徵發至少十萬壯丁成軍,臣力保不敗。”

秦惠王拍案一嘆:“看來,秦國到了一個真正的危急關口。也罷,舉國一戰

,與山東六國魚死網破!”一言落點,殿中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君上。”張儀悠然一笑,“臣去楚國。”

三位大臣驚愕地看着張儀。秦惠王不悅道:“丞相哪裡話來?堂堂大秦,豈能拿自己的丞相遷就仇敵?丞相無須如此,本王自有定見。”

“君上,列位,張儀在燕國得報,便已開始謀劃,並非輕率,且容臣一言。”

“嘿嘿,聽聽也好,丞相大才,化腐朽爲神奇也未可知。”

“君上,列位。”張儀侃侃道,“一國之君,將邦國衰落記恨於外國大臣,又置邦國大利於不顧,而一味索要仇家,此種瘋癲只意味着這個君主的昏亂無智。昏亂思慮總是不穩定,容易改變也。屈原、黃歇皆清醒權臣,他等聽任楚懷王要張儀而不要房陵,只能說明:一則,這不是君臣共商的國策,而只是楚懷王的一己昏亂;二則,羋槐與屈原黃歇一班新銳並不同心,君臣猜忌依然存在,屈黃無法勸阻,只能利用羋槐的仇恨,先奪回失去的權力;三則,黃歇北上燕國求助蘇秦,意在請蘇秦南下,真正扭轉羋槐;而蘇秦一旦南下,羋槐真正死心抗秦,則君臣同心,秦國很難扭轉。唯其如此,目下扭轉楚國,正是唯一時機。若得如此,非張儀莫屬。張儀不入楚,秦楚化解無從入手。君上、列位以爲然否?”

殿中一時沉默。張儀的剖析句句在理,可要張儀孤身赴楚,畢竟是誰也不願意的。

甘茂打破沉默道:“丞相說得在理,然則丞相身系秦國安危,豈能如此冒險?甘茂願代丞相赴楚,扭轉危局。”

“嘿嘿嘿,不是黑肥子小瞧,你那兩下子不成。”樗裡疾笑道,“此事要做,還真得丞相親自出馬。丞相是塊大石頭,一石入水千層浪,能激活死局。他人,嘿嘿,誰都不行。”

司馬錯道:“臣可率精兵十萬,開出武關,使楚國有所顧忌。”

“列位無須爲我擔心。”張儀笑道,“自來邦交如戰場,大局可行則行,不擔幾分風險,焉得成事?臣望君上莫再猶豫。”

“好。”秦惠王拍案,“丞相入楚,嬴華負護衛全責;司馬錯率大軍前出武關,威懾楚國;甘茂東行,穩住齊國,無使楚齊結盟;樗裡疾坐鎮函谷關,秘密封鎖楚燕通道,延遲蘇秦南下,並策應各方。”

“臣等遵命!”

會商結束,四位大臣立即各自行動。秦惠王又與張儀密談了整整一個時辰,張儀方纔回到丞相府,召來嬴華緋雲吩咐一陣,兩人立即分頭準備去了。次日清晨,張儀的特使馬隊駛出了咸陽東門,馬不停蹄地出了函谷關,軺車轔轔,晝夜兼程,直向楚國大道而來。張儀謀劃的是:一定要在蘇秦南下楚國之前,先大體穩住楚國,而後再圖周旋。

(本章完)

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楔子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戰國七雄_韓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諸子百家_儒家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楔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秦風_秦軍服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
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楔子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戰國七雄_韓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諸子百家_儒家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楔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秦風_秦軍服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