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

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

蘇秦要回故鄉的消息傳遍了洛陽王畿,驚動了大夢沉沉的周天子。

周顯王雖說無所事事,日夜浸泡在樂舞之中,但對天下動靜倒也清楚。只要是稍大一些的國家有喜事,或打了勝仗,或新主即位,便派王使去嘉勉賞賜;只要有邦國盟約,也派出王使去祝賀;殘餘的三十多個小諸侯有了糾紛爭奪,排解者中也永遠少不了天子特使。雖然已經是徒有其名,但天下任何大事卻都少不了這個周天子的點綴。周顯王心中明白極了,也無奈極了。天子要存在,洛陽王畿要存在,就必須扮演這個錦上添花的閒適角色,否則只有被擠壓得粉碎。於是,周天子的全部政務,就變成了應酬天下的各種喜慶,排解天下的各種糾葛,對天下大事不想知道也必須知道。無可奈何也好,哭笑不得也好,都必須事事露個臉。四十年來,這位周天子從英俊少年變成了白髮老翁,應酬得心頭都起了老繭,可還得撐持着應酬下去,眼看着強變弱弱變強大變小小變大生生滅滅,這位天子確實是應酬得累了。

老太師顏率向天子稟報蘇秦要回洛陽省親時,周顯王睡眼惺忪地問:“蘇秦?好耳熟,何許人也?”顏率高聲道:“蘇秦,六國丞相也,創立合縱,聲威赫赫!當初,我王曾賜此人天子王車也。”周顯王長長地打了個哈欠道:“噢——那個秦國使者麼,不是給了些許鹽鐵麼?”顏率也是白髮皓首了,精力本來不濟,高聲半日好容易使天子明白了蘇秦來歷,已經是氣喘吁吁了。周顯王卻倚在榻邊侍女肩上,慵懶地笑了笑:“老太師權衡操持吧,不開罪於人便是了。”

自覺此事重大,顏率召來了王族的另外兩個“諸侯”商議:一個是東周公,一個是西周公。這兩公是一對好事的冤家,爭水源,爭人口,爭王產,十多年來鬧得不亦樂乎,對天子的事歷來不願應承。今日黑着臉聽老太師顏率說罷,是無一人開口響應。老太師多方陳說利害,反覆申明結好蘇秦對王室王族的諸般好處,兩位諸侯才答應共攤一半財貨。老太師當場做了分派:東周公爲蘇莊修一座六國丞相府,西周公整修洛陽城外的三十里官道,同時修一條王城通往蘇莊六國丞相府的大道;迎接蘇秦的儀仗與賞賜等由天子府庫支出。見是三家均攤,兩個諸侯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了下來。

依照周室法統,太師之職本來是三公(太師、太宰、太傅)之首,職責是“輔助天子,協理陰陽,經略大政”,不涉具體事務。然則時至今日,太師的光環早已經銷蝕淨盡,只落得一個首席大臣的名位,實際上已經淪落爲處置各種瑣碎雜務的大夫了。老顏率也是如此,陪着天子做了四十年太師,實則忙忙碌碌地做了四十年勤雜。說起來也是無可奈何,王族貴胄忙着謀諸侯大位,稍有見識才能的大夫,都紛紛投奔強國去了,偌大王城,凋敝得只剩下一班遺老遺少與幾百名侍女內侍。上大夫樊餘已經走了,老顏率如若再走,周室立時便沒了撐持。無奈之下,顏率只有苦撐,好在也都是些應酬事宜,只要細緻些許,也出不了大錯。可這次卻是要實實在在地奔波馳驅,要督察六國丞相府的修造,要督察官道郊亭的修葺,還要演練久已塵封了的王室儀仗,當真是要勞碌一番了。

大事安頓妥當,老太師親自出城到乘軒裡蘇莊來了。

一片樹林包圍着一片莊園,遠遠望去,洛陽城外的蘇莊依舊是那樣的寧靜。軺車駛近,卻發現林木荒疏野草叢生,磚石破損黃葉飄零,周圍井田一片荒蕪,沒有一方綠苗。老太師清晰地嗅到了他所熟悉的那種衰頹破敗的氣息,不禁暗暗驚訝:傳聞蘇莊富甲洛陽,如何這般荒涼氣象?軺車停在道邊,老顏率帶着四名擡着禮盒的老內侍,走過了林間破損不堪的磚石小道,命一名老軍上前通稟。

“啪啪啪!”門環三響,老軍拱手高聲道:“請蘇家主人答話。”

但聞“汪汪汪”三聲狗吠,厚重的大門“吱呀”開了,一條精瘦的大黃狗先躥了出來,昂首蹲在門廳警覺地注視着門外來人。緊跟着一個鬚髮灰白腰身佝僂的布衣漢子走了出來道:“蘇家不欠債了,誰呀?你等……”看見門外官人聚集,漢子頓時愣怔了。

老軍高聲道:“前輩可是蘇府僕人?相煩通稟:周室太師造訪蘇府。”

鬚髮灰白的漢子使勁地揉揉眼睛:“我?我是蘇家老大……太師?蘇家犯官了麼?”

老顏率與顢頇的老天子整日周旋,知道如何對這種人說話,見狀徑自上前高聲道:“大公子,老夫乃周室太師顏率。貴府蘇秦公子功業彪炳,已經做了六國丞相。老夫奉天子之命,特來撫慰犒賞!”

“你說甚?蘇秦做了六國丞相?”漢子激動得聲音都沙啞了。

“正是。蘇秦做了六國丞相。”

“嘿嘿,嘿嘿,嘿嘿嘿!”鬚髮灰白的漢子咧着嘴斷斷續續地笑了幾聲,突然之間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地踉蹌着反身跑進大門,“二弟成了!成了!六國丞相了!六國丞相了!啊哈哈哈哈!”

只聽一陣雜亂的腳步聲,一個女人尖聲嚷着:“做好夢都瘋了你!還六國丞相呢,六國天子倒好!蘇代,扶他進去,別再出來丟人現眼。”

“不!不進去!二弟做了丞相了!六國!哈哈哈,六國!”漢子的掙扎聲與一個年輕人的勸慰聲、女人的呵斥聲、大黃狗激動的汪汪聲夾雜在一起,院子裡亂紛紛一團。

老顏率聽得分明,大步踏進門檻高聲道:“敢問:蘇亢老前輩可在?”

院子裡的吵鬧聲立即靜止下來,尖聲嚷嚷的黑瘦女人驚訝地回過頭來盯着這個鬚髮雪白氣度不凡的老人,突然間臉上綻開了一片笑容道:“喲!老大人一看就是貴人,家父如何當得起前輩兩個字?敢問大人,何事光臨寒莊茅舍?”不多幾句話,一副慣於應酬的掌家模樣。

正在勸慰中年漢子的布衣年輕人走過來肅然一躬道:“啓稟老大人:家父久病在榻,這位是我家掌家大嫂,大人有事,但說便了。”

“掌家大嫂接王書——”老太師蒼老的聲音分外響亮。

“喲!王書啊!”女人叫了一聲,兩手在衣襟上直搓,腳下團團亂轉,慌亂得無所措手足。布衣青年過來扶住她道:“大嫂莫慌,大禮接書便了。”說着往邊上跪倒:“洛陽子民蘇代接王書。”大嫂一見,連忙學樣兒跪倒,顫抖着尖聲道:“蘇大娘子,接王書!”

顏率接過老內侍遞過的王書打開,悠然高聲唸誦道:“茲爾蘇氏,秉承王道,教子有成。蘇秦合縱,大功告成。消弭刀兵,弘揚德政,六國丞相,光耀門庭。特賜蘇亢伯爵官身,蘇門其餘人等子爵官身;着王室尚坊立功臣坊,造六國丞相府邸。大周王四十年秋月。”

黑瘦女人驚愕得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了。

蘇代低聲道:“大嫂快謝恩。”

女人如大夢初醒:“啊啊啊,謝恩!對對對,謝恩!蘇大娘子,謝過天子恩典——”尖銳顫抖的聲音中夾着咚咚咚的叩頭聲,滿頭流汗。

“擡過禮盒。”顏率一聲吩咐,四名老內侍擡過兩口大銅箱,顏率上前打開道,“此乃天子賞賜蘇府的黃金百鎰、絹帛二十匹。三日之後,六國丞相府着手建造,望掌家早做鋪排,定妥宅基。老夫告辭。”

“喲!老大人如何走得?總要嘗一口草民的熱酒了。”大嫂已經緩過神來,興奮得滿面紅光,一疊聲地邊施禮邊攔擋。

“無須叨擾了,掌家謹記:但有所請,可到太師府見老夫便了。告辭。”老顏率說完出門登車走了,身後傳來一片連綿哭聲。

次日清晨,一輛破舊的牛車咣噹咣噹地駛進了洛陽。蘇代與大嫂帶着老蘇亢的信求見太師,再三申明:唯願官府修復被流民洗劫毀壞的蘇莊足矣,不敢勞動天子建造六國丞相府邸。顏率不敢怠慢,立即驅車到蘇莊與奄奄一息的老蘇亢商議,老人竟堅執不受府邸。老太師只好稟明天子,除了原樣修復蘇莊外,只新建門庭與功臣坊便了。東周公大是高興:蘇莊雖大,房屋卻很少,也沒有多少禮儀講究,比建造豪華氣魄的六國丞相府邸省事多了。

將要入冬時,蘇莊修復好了。高大的功臣坊與金碧輝煌的六國丞相府門庭,又一次驚動了洛陽國人。人們嘖嘖稱奇:眼看窮得狗都快要餓死了的蘇莊,如何一夜之間變成了六國丞相府?六國丞相誰聽說過?那個黑瘦的女人又活泛起來了,整日歡聲笑語地張羅着迎接叔叔歸來。像霜打了一般的兩個蔫後生也頓時精神了,鮮衣怒馬,腰懸長劍,竟日在功

臣坊前迎送川流不息的錦衣貴客。驚歎咋舌之中,人們卻再也看不見那個拄着一根鐵手杖領着一頭大黃狗的老人,在最值得他風光的時日,爲何老人就偏偏不露臉了?

秋風蕭瑟黃葉鋪地時,快馬斥候傳來消息:蘇秦車駕進入了洛陽地界。

虎牢關六國會盟圓滿告成,六國君臣皆大歡喜,一時間豪情張揚瀰漫,對秦國前所未有地蔑視。蘇秦也正沉浸在喜悅興奮之中,稟明縱約盟主楚威王,要回洛陽看望年邁的老父。楚威王與五國君主讚歎蘇秦的大孝之心,各自賞賜了許多的金玉珠寶,許蘇秦在省親之後着手組建六國聯軍。行程既定,蘇秦與四大公子議定:一個月內分頭確定各國軍馬數目,一月後在大梁會商聯軍事宜。一應安排妥當,蘇秦便於大典次日啓程向洛陽而來。

這是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馬車隊。荊燕統率的六國鐵騎護衛共是三千六百名,分做六個不同的方陣色塊,燕趙韓在前,魏齊楚殿後。中央是壯觀的六國丞相儀仗與蘇秦的華貴軺車。最後則是一千鐵騎護衛下的一百多輛滿載各種禮物的牛車。遠遠望去,旌旗招展,號角呼應,煙塵連綿二十餘里。

在洛陽東門外山頭觀望的老太師大是驚歎:“縱是天子出巡,何有此等聲威?壯哉蘇秦!奪盡天下風光矣!”

正在轔轔推進,荊燕飛騎來報:“周室太師顏率,正在天子官亭郊迎丞相!”

蘇秦下令:“鐵騎儀仗分列兩廂,單車拜會老太師。”

荊燕一聲令下,儀仗騎士譁然分開,蘇秦軺車轔轔駛出。

太師顏率正在修葺好的郊迎石亭前恭候,見儀仗旗幟分列,便知蘇秦將出,連忙帶領幾名白髮蒼蒼的老臣與幾名少年王子肅立道中。及至軺車駛到面前數丈許,顏率雖然老眼昏花,卻也看得清楚:粲然生光的青銅軺車由四馬駕拉,六尺車蓋下站着一人,一領大紅繡金斗篷隨風舞動,幾近九寸的玉冠在秋日的陽光下閃爍着晶瑩的綠色光澤,腰懸極爲罕見的古銅長劍,灰白的鬚髮飄灑在胸前,凝重敦厚的微笑鐫刻在黝黑豐潤的臉膛。老顏率久經滄海,見過的國君權臣不計其數,內心卻也暗暗驚歎:“蘇秦氣度,勝似王侯!不想王畿衰敗,洛陽卻出了此等人物,當真異數也!”思忖間拱手高聲道,“周室太師顏率,率諸王子與貴胄重臣,恭迎六國丞相——”

按周室禮制,天子太師位同大國諸侯,蘇秦這六國丞相是要低幾個等級的。然則天子名存實亡,天下戰國多已稱王,這舊禮制也就無法維持了。於是,在邦交周旋中各方心照不宣地將禮遇對等起來,君對君等禮,臣對臣等禮。蘇秦自然熟諳其中奧秘,見周室太師在前,從容下車拱手道:“在下蘇秦,見過老太師。”他不稱官身名號,將自己降低一格,爲的是要在天子的洛陽王畿、自己的故土之上顯示出尊王姿態,否則,洛陽國人會很不高興的。

老太師對此等周旋也是心中雪亮,知道眼前這個炙手可熱的顯赫人物的謙遜無論如何也不能當真,肅然還了一禮,高聲道:“郊迎三酒——”

一個老內侍躬身捧來一個紅錦鋪底的青銅托盤,顏率親自捧起一隻諸侯等級的青銅大爵:“此乃天子特賜之郊迎王酒,爲丞相洗塵接風!”蘇秦知道郊迎王酒都是醇厚的米酒,雙手接過道:“蘇秦謝過天子恩典!”便舉爵飲盡。連續三爵,郊迎禮節便告結束。按照已經大大簡化了的時下禮儀,蘇秦的儀仗護衛緩緩跟進三五里停了下來,由周室儀仗護衛着蘇秦到洛陽東門覲見天子。

周顯王破例地擺出了近百年不曾使用的天子儀仗,雖然事先已經修補了一番,也仍然是破舊不堪:旗幟暗污了,斧鉞鏽蝕了,盔甲破損了,儀仗所需要的雄壯猛士更是沒有了。雖則如此,畢竟是旌旗招展,斧鉞成列,背後襯着沉沉壯麗的洛陽王宮,遠遠看去也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壯闊。見蘇秦軺車儀仗到來,司禮大臣連聲高宣,樂師們奏起了《天子韶樂》,舞女們在大紅地氈上展開了優雅的《八佾之舞》,三十六名王室老歌手唱起了《周頌》中封賞功臣的《賚樂》,悠揚莊重的歌聲隨風飄得很遠很遠:

天作高山 地作四極

濟濟多士 唯周之命

封於太廟 大哉之恆

刻於青史 日月之名

周顯王坐在四面垂簾、侍女簇擁的王車之中接受了蘇秦的大禮。他早已經忘記了蘇秦的年齡相貌,看見一個鬚髮灰白的紅衣人躬行大禮,一時感慨中來:“卿白髮建功,若我朝開國大賢太公望,堪稱暮年佳話矣!”站在王車邊上的顏率大是着急,隔簾提醒道:“英年,不是暮年。”偏在此時周顯王來了精神,悠然一嘆道:“大器老成,何愧之有?強如英年多矣!”顏率正在難堪無計,蘇秦卻高聲道:“天子聖明洞察,臣心已是垂暮之年,不敢當英年之名。”周顯王高興地笑了:“老成大才,老成大才也。”

“宣天子王書——”老太師擔心天子再犯糊塗,連忙宣讀了天子的嘉勉王書,宣佈了對蘇秦的諸多賞賜,這場隆重的禮儀,便在天子王車回城的車輪聲中結束了。

帶着自己的儀仗鐵騎駛上新修的大道時,蘇秦不禁感慨萬端。

洛陽東門通往蘇莊的路,本來只是一條几尺寬的小道,兩邊是縱橫交錯的井田溝洫。春耕之時,田野上炊煙裊裊,秋收之後,滿目蒼黃。但在蘇秦心中刻下最深印記的,卻是田野裡的冬日。他在那座小小茅屋裡度過了三個冬天,那呼嘯的北風,那掩埋了一切崎嶇坎坷的漫天大雪,那滴水成冰的桔槔井臺,那無法入眠的漫漫長夜,那一盞豆大的昏黃燈光,那忠誠守時的大黃,那神秘的紅衣巫師的鼎卦……在蘇秦的記憶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簡化了,模糊了,只有修業的大山與洛陽郊野的寒冬永遠凝固在他的心中,永遠不能消失。遙遙望去,那座茅屋已經不見了,莊外那片熟悉的樹林也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平整枯黃的田野與一座隱隱可見的壯麗石坊。熟悉的三尺小道,變成了三丈寬的平坦大道,兩排松柏夾道,比許多中小諸侯的園林大道還要壯闊。

蘇秦皺起了眉頭,心頭空落落的。歸鄉省親,不能說沒有衣錦榮歸的想頭,但更重要的是,蘇秦要最後一次探望落寞寡言的老父,重溫一番那熟悉的痛苦與蕭瑟孤憤的苦修,在他將投身宦海權力而不再回頭的時日,他需要清醒地重溫這種痛苦。在洛陽故鄉,只有老父與茅屋,是他恆久的精神支柱。而今,這一切卻都變了模樣,權力竟那樣迅速那樣不由分說地抹去了坎坷苦難的印跡,他只能毫無選擇地接受榮耀財富與膜拜讚頌。六國君主賜給他那麼多財寶,能拒絕麼?府庫空虛的周天子將蘇莊全部翻新,能拒絕麼?不能。既然將自己鑲嵌進了權力的框架,就必須接受權力框架的規則——享受權力帶來的財富榮耀,而遠離曠達灑脫的無羈境界。

“草民拜見丞相!”“六國丞相萬歲!”

突然,蘇秦被一片喧鬧歡呼驚醒。原來,在新修的大道盡頭,也就是在那座高大的功臣石坊前的空闊場地上,跪滿了黑壓壓的庶民百姓。他們叩頭歡呼,一片興高采烈,完全陶醉在一種榮耀之中。按照井田制,他們都是蘇家的鄉鄰。秋收過後農人們都搬進了城池,如今竟擁出王城聚集到這裡,要一睹故鄉大人物的風采,每個人都是由衷地興奮,如同自己的家人建功立業一般。拳拳之心,蘇秦不禁悚然動容。

“父老兄弟鄉鄰們,蘇秦如何當得如此大禮?快請起來——”

蘇秦在軺車上團團打拱,聲音卻淹沒在成千上萬人的禮拜歡呼中。蘇秦只得跳下車來,一個一個地扶起前排的老人,看着老人們惶恐不安無所措手足的樣子,蘇秦當真不知說什麼好了。突然,蘇秦對身後的荊燕高聲道:“荊燕兄,每個鄉鄰一個金幣!快!”荊燕疾步喚來總管交代,片刻之間,便有幾百名軍士僕人開始向國人鄉鄰賞發金幣了。

捧着刻有各國王室徽記的極爲罕見的金幣,人們更是歡呼潮涌,萬歲之聲震動原野。然則,老周國人卻在這時顯示了天子部族深厚的禮法教養,領得賞金者有了永遠的念想,達到了“觀瞻大人”的最大企望,立刻知足地退到了後邊。沒有人維持督察,歡呼雀躍的人流井然有序地走過賞金臺,沒有一個人企圖多領賞金。川流不息的人羣從蘇秦面前整整過了一個多時辰。僅僅是不斷點頭拱手,偶爾與熟悉的鄉鄰寒暄幾句的蘇秦,嗓子也沙啞了,胳膊也痠麻了。

將及暮色,人潮方纔退去,蕭瑟清冷的秋風掠過,高大的功臣石坊前空蕩蕩了。

牌坊腳下,依然有幾個人匍匐在地,衣飾鮮亮華貴,卻一點兒聲息也沒有。蘇秦大是奇怪,緊走幾步拱手問道:“諸位鄉鄰,可是沒有領得賞金?”一個青年猛然擡起頭來:“二哥!我是蘇厲,大嫂硬是教我等跪接丞相。”蘇秦聽見小弟弟尚帶少年氣息的熟悉聲音,驚喜笑道:“蘇厲?快起來!你是蘇代了,起來起來。縱是丞相,當得兄弟如此大禮麼?”蘇厲蘇代一邊笑着爬起,一邊向依然匍匐在地的兩個婦人做着鬼臉。蘇秦仔細一看,不禁“噗”地笑了出來——兩個女人都穿着大紅吉服,珠玉滿頭燦燦生輝,卻早被萬千人羣蕩起的塵土弄得一片髒污,直是貴夫人在田野裡翻滾之後的光景。

蘇秦不禁笑道:“大嫂,何故前倨而後恭也?”

爲首婦人將頭在地上撞得咚咚響,高聲答道:“叔叔位高多金,小女子豈敢不敬!”

一聲“小女子”,蘇秦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嫂公然景仰權位金錢,倒是坦率得可人,快快請起。”

大嫂擡頭,黝黑的一張胖臉,鬢髮沾着汗水也掩蓋不住細密的皺紋,分明大經了一番風塵滄桑的模樣。蘇秦不禁驚訝了,大嫂原本是豐腴白嫩風風火火的一個女掌家,操持之利落,好惡之分明,都在那不斷變換的熱辣辣與冷冰冰中淋漓盡致地顯示出來。從心底裡說,蘇秦對這個大嫂的心境是複雜的,甚至是哭笑不得的。她只懂得錦上添花,從不做雪中送炭的善舉,然則一旦你翻身過來,她卻又是明明朗朗地對你恭敬,絕沒有那種痛苦的揪心的嫉妒與憤怒。曾幾何時,大嫂變成了一個辛苦勞作的婦人相,蘇家發生過重大變故?

“叔叔真粗心,還有一個人呢。”大嫂笑着扯扯蘇秦衣襟,嘴向旁邊一努。

蘇秦恍然,還有個女人匍匐在地,一定是妻子了。他上前兩步想扶起妻子,卻怎麼也伸不出手去,只好低聲道:“起來,成何體統?”大嫂立即上去扶起妻子:“喲!叔叔心疼妹妹,快起來吧。”妻子站起低聲嘟噥了一句:“是大嫂強拉我來。”低着頭不再說話。大嫂樂呵呵笑了:“喲喲喲!妹妹真是,平日總說想叔叔,如何功勞便是我了?”蘇秦知道妻子秉性,也知道大嫂目下是竭力不使叔叔難堪而圓場,雄辯的蘇秦對這種家事糾葛素來無可奈何,哈哈一笑道:“走吧,都上車,回家了。”又回身對荊燕吩咐道:“荊兄率軍士們在這裡紮營,等候三兩日。”荊燕笑道:“大哥但去,多住幾日無妨,大梁約期一個月呢。”

五輛軺車與長長的財寶牛車啓動了,轔轔隆隆地駛進了功臣坊後的蘇莊大道。

軺車剛到一字六開間的高大門樓前,蘇秦便聞“汪汪汪”一陣狗吠,一隻大黃狗帶着顯然是掙斷了的鐵鏈衝了出來!三個僕人跟在後面驚慌失措地喊着追着。

“住手!”蘇秦猛然一聲高喊,軺車尚未停穩,便跳了下來迎着黃狗跑了過去。

大黃喉頭嗚嗚着譁啷啷衝到蘇秦面前,一個直立撲到了蘇秦懷裡,長長的舌頭在蘇秦臉上猛舔。蘇秦緊緊地抱住大黃,一任那熱烘烘的舌頭刮舔着臉上的風塵:“大黃啊,你瘦了,老了,看看,鬍鬚都有白了……”猛然,心頭掠過大黃叼着飯包在雪野縱躍的矯健身姿,蘇秦不禁哽咽了,細心地爲大黃卸下了粗大的鐵鏈,拍拍大黃的頭:“大黃啊,自今日起,沒有人敢再用鐵鏈拴你了,蘇莊是大黃的地盤,你可以自由自在,啊。”大黃一動不動地聽着,那雙幽幽發光的大眼分明流出了兩行眼淚,眼角的短毛溼漉漉的,喉頭不斷髮出低沉的嗚嗚聲。心中一陣熱流,蘇秦不禁又緊緊抱住了大黃。

猛然,大黃掙脫了蘇秦懷抱,“汪汪”叫了兩聲,叼住蘇秦斗篷往莊內扯。

蘇秦笑道:“好好好,跟你走。”便大步跟着大黃進了莊門。一瞄之間,蘇秦發現一切佈局照舊,卻都變成了新房子,心中不禁一沉。大黃領着蘇秦曲曲折折地來到了水池邊父親的小院子,蹲在門口“汪汪汪”叫了三聲,只聽屋中一聲蒼老微弱的咳嗽,大黃呼地躥了進去。

走進幽暗的大屋,一陣濃濃的草藥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年輕的侍女正在燎爐上煎藥,見蘇秦進來連忙站起行禮:“丞相大人,奴婢正在按方煎藥。”蘇秦驚訝道:“你如何知道我?”侍女低聲道:“奴婢原在王室,特被選來侍奉蘇伯的。”蘇秦心中明白,低聲問道:“老人家用藥麼?”侍女默默搖頭,輕輕地嘆息了一聲。蘇秦不再說話,輕手輕腳地走進了寢室。一盞明亮的紗燈下,面色枯黃的老人靜靜地躺在榻上,大黃蜷伏在榻前一動不動。

“父親,季子回來了。”蘇秦跪在了榻前,在老父面前,蘇秦總是出奇的平靜。

老父親睜開了眼睛,靜靜地望着兒子灰白的鬚髮、晶瑩的玉冠、繡金的斗篷,還有腰間那條粲然生光的六印金帶。漸漸地,老人眼中放射出異樣的光彩,臉頰神奇地泛出了一抹淡淡的紅暈。老人目光灼灼地盯着兒子:“季子,你終究成事了,蘇家門庭,終究改換了……蘇亢對得起列祖列宗了……仕宦無常,好自爲之……”老人安詳地永遠合上了雙眼。

蘇秦靜靜地看着父親刀刻一般的皺紋緩緩舒展,蒼白枯黃的臉上寫滿了平靜與虛無,變得嬰兒般平靜安詳。人世的滄桑憂患留給父親的痕跡,連同父親的生命一起,從此永遠地消逝了。

“父親,你心裡舒坦,走得安寧,季子無愧於心了。”蘇秦站了起來,爲父親蓋上了那方大大的白布。大黃人立起來,嗚嗚低吼着反覆嗅了一陣老主人的身體,靜靜地蜷伏在榻前不動了。

三日後,蘇家簡樸隆重地安葬了父親。陵園是老人生前自己選好的,在蘇家地面的一座小山下面,一條小溪流,一片松柏林,倒也是平實幽靜。蘇秦深知父親秉性,堅執婉拒了周室參與,更沒有報喪六國,在一衆鄉鄰的爭相幫襯下,平靜地辦完了這場喜喪。辦完喪事,蘇秦與家人議定:父親明大義重事功,無須以周禮守喪三年;蘇代蘇厲鬚髮奮讀書,大嫂大哥與妻子支撐祖業,務求光大。誰知已經是半瘋癲的大哥硬是不贊同,哭鬧着堅持要給父親守陵三年。大嫂無可奈何,抹着眼淚對蘇秦說:“教他去吧,他跟老父奔波幾十年,守着老父他也安心。再說,他也無用了,就讓他替二叔儘儘孝吧。”

送大哥到陵園時,卻見大黃蜷伏在老父的墓前靜靜地動也不動。給它留下的一大箱乾肉與帶肉骨頭、一盆清水竟然原封未動。蘇秦驚訝了,大黃在這裡不吃不喝地守了三天麼?

“大黃,吃吧。”蘇秦撫摩着大黃,拿着一根帶肉的大骨頭湊到它鼻頭前。

大黃紋絲不動,連低沉的嗚嗚聲也沒有。

“大黃,跟我走吧……”

大黃還是一動也不動,只有那兩隻幽幽的眼睛撲閃着幽幽的晶瑩。

“大嫂,給大黃蓋間木屋,遮風擋雨了……”

大嫂哽咽着點點頭。

“放心去吧,大黃我來管。”不知何時,妻子到了背後,“大黃是孤命,我曉得。”

“你……”剎那之間,蘇秦不知如何應對了。孤命?妻子分明在說自己。可是蘇秦又能如何?她是自己的妻子,可她與自己卻又如此陌生而格格不入,幾次衝動都被她那永遠矜持守禮的端莊消融得無影無蹤。妻子,那是一個多麼溫馨噴香的嚮往,可在自己這裡如何就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愣怔半日,蘇秦對大嫂深深一躬道:“大嫂,拜託了。”

大嫂依舊哽咽着不斷點頭。

“放心去吧,只怕是我要侍奉大嫂了。”妻子出奇的平靜,臉上帶着罕見的微笑。

猛然,大嫂放聲大哭,捶胸頓足,淚如雨下,跌坐在茅草枯黃的墓前。

三日後,蘇秦滿腹惆悵地離開了洛陽,沒有衣錦榮歸帶來的奮然,也沒有闔家團聚的喜悅。剛毅明智的老父親去了,忠勇靈慧的大黃活活爲老主人殉葬了,辛勞半生的大哥變瘋癲了,風風火火明明朗朗的大嫂驟然萎縮了,木訥柔韌的妻子變得更爲生疏而遙遠……洛陽故鄉的這塊土地,處處給蘇秦留下了濃濃的憂戚,若非那兩個生氣勃勃的弟弟的一抹亮色,這塊沉淪衰敗的土地簡直就要令人窒息了。

蘇秦趕到大梁的時候,四公子正在焦灼地等待。他們給了蘇秦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楚威王驟然病逝,太子羋槐即位了;屈原派快馬密使送來一封密柬,請求迅速促成六國聯軍,遲則生變。蘇秦當即與四公子議定:各回本國落實盟約軍馬,來春立即趕赴楚國,籌劃對秦國發動第一次進攻。

(本章完)

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戰國七雄_齊國名將_李牧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楔子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楔子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戰國七雄_趙國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戰國七雄_秦國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
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戰國七雄_齊國名將_李牧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楔子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楔子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戰國七雄_趙國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戰國七雄_秦國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