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

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

邯鄲城熱鬧起來了。

澠池會盟的種種傳聞迅速瀰漫了巷閭市井,國人紛紛在酒肆飯鋪官市民市聚集議論,一邊競相訴說自己聽來的神奇秘聞,一邊呼朋聚友博採賭酒。歷來靠天下商旅聚酒支撐的邯鄲酒肆,第一次被趙國人自己哄了起來。趙國人第一次揚眉吐氣了,甚至在趙武靈王大振國威之時,在馬服君第一次戰勝秦軍之時,趙人都沒有過這種國人自發慶賀的氣象。武靈王沒有來得及與秦國對抗便去了,馬服君則是慘勝秦軍,國人在茫茫屍骨面前實在是悲喜兩難。這次不然,趙國第一次在大國會盟中狠狠教訓了驕橫不可一世的秦王,秦國非但沒有討得便宜,更沒有如同對待他國那樣立即討伐。其間意味何在?還不是趙國真正強大了,秦國再也不敢對趙國頤指氣使了?還不是趙國出了個藺相如,敢與秦王直面抗爭?有實力,有強臣,還怕他秦國做甚?趙國能和天下第一強國並肩而立了,趙國人臉上光彩了,長久只知孜孜騎射奮力抗爭天下的緊繃繃國風,終於可以稍稍鬆弛了,興奮之情如何不從巷閭街市漫無邊際地流淌出來?

趙王車駕回到邯鄲的第三日,王宮傳出了消息:趙王封藺相如上卿爵位,與平原君同領相權治國,位列大將軍廉頗之右。消息傳出,邯鄲國人又一次沸騰起來了,稱頌趙王英明,慶幸強臣掌國,一時間紛紛擁到新上卿府邸前坐地飲酒唱和,興致勃勃地品評着絡繹不絕前來祝賀的高車駟馬,還要一睹新上卿首次出府的風采。

藺相如爵封上卿職掌相權,大將軍廉頗最是憤憤不平。

要說爵位同是上卿還則罷了,偏偏是“位列廉頗之右”,這教他如何受得?之右,便是之上,是指官員名冊書寫時的次序,右在左前,故右爲上。按照戰國傳統,將相若是同爵,則相位在前,因爲丞相是總攝國政首席大臣,大將軍或上將軍雖則也是要害大臣,然則畢竟只是軍事統帥;若將相爵位不同,則按照爵位高低排列。對於高爵重臣,這種排列的實際意義更多在於朝會時的座次排列,與實際職掌並無必然關聯。朝會排列大臣坐席次序,是按照國君封爵王書確定的名錄排列的。也就是說,按照“之右”這個排列,藺相如在所有的禮儀場合都比他這個上卿大將軍高一等,若是車駕相遇,他也得先在路邊迴避,等對方過去後方可行車。老廉頗無法忍受者,恰恰在於此也。

這一日,雁門關大將樓緩前來拜訪,說起朝野傳爲佳話的澠池會盟,老廉頗憤憤然作色:“老夫三朝老將,出生入死百戰沙場,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藺相如者,本是一布衣之士卑賤門客,徒以口舌之勞竟位居老夫之上,當真令人汗顏也!”樓緩本是文武兼備的通才名將,當年比廉頗官爵還高,只因當初被趙武靈王指派爲廢太子趙章領軍建功,被公子成莫名其妙地當做了“黨附叛逆”而遭貶黜。此時樓緩已年逾五旬,平日也是鬱悶在心,見老廉頗憤然感喟,也是一聲嘆息:“朝局官爵,原是變幻莫測,老將軍何須傷懷,但一個忍字便了。”“豈有此理!”廉頗憤然拍案,“老夫偏是不忍爲豎子之下!”樓緩驚訝道:“澠池會盟前,老將軍親來雁門關調兵,還盛讚藺相如才具練達,何今日竟如此不堪?”廉頗大手一揮激昂道:“藺相如只做個上大夫,自然無事。口舌之徒而居大位,豈能服人!”樓緩點頭道:“縱然如此,老將軍還是忍字爲上,畢竟是趙王寵幸也。”一聽此話,老廉頗更是面色漲紅:“便是趙王不公,老夫何懼也!他日若見藺相如,老夫必得羞辱這個賤人門客。”

送走樓緩,廉頗喚來府務司馬吩咐道:“日後無論街行還是入宮,但見藺相如車駕,便給老夫頂頭上去!”府務司馬本是邊將出身,“嗨”的一聲便去安頓了。

風聲傳揚開去,自有一班好事者立即報到上卿府。

藺相如聽到後卻只是微微一笑,吩咐衛士百夫長日後避開大將軍車駕。這一年的三次朝會,藺相如都事先上書告病,避免了朝臣列座時的難堪。好在一年沒有幾次朝會,並不耽擱日常國務。一次,藺相如出邯鄲巡視民情,回程時已是暮色,軺車剛駛進府邸方向的一條長街,便聞前方車聲轔轔,正是廉頗車馬迎面而來。衛隊與馭手似乎忘記了藺相如吩咐,照常前行絲毫沒有迴避之意。站在六尺車蓋下的藺相如已經看見了那熟悉的雪白鬚發、飛揚的大紅斗篷與那頂粲然生光的銅盔上的將矛,腳下用力一跺,馭手纔將軺車匆忙駛進了旁邊的一條小巷。聽見身後傳來的哈哈大笑,所有隨行吏員與衛隊甲士都憤然作色,唯獨藺相如渾若無事,在車蓋下打盹瞌睡了。

回到府中,掌管府務的門客舍人跟進了書房,對着藺相如一拱道:“上卿明察:今日之事,我等不服也!”藺相如笑了:“何事不服,但說無妨。”門客舍人道:“我等所以放棄親朋而投上卿門下,只在敬佩君之錚錚風骨。今上卿與廉頗同爵而位列其右,廉頗口宣惡言,而上卿卻迴避逃匿,恐懼之情,庸人布衣尚且羞之,況於將相乎?我等爲君門客,實在汗顏無地自容,今日請辭君而去也!”昂昂一句,轉身便走。

“且慢。”藺相如一揮手,“士不可屈節,自是來去自由。然則,你只答我一問,而後去留兩由之,如何?”

“上卿但問無妨。”

“在你等看來,廉頗之威比秦王如何?”

“自是不如秦王。”

“尚算明白也!”藺相如拊掌大笑,“夫以秦王之威,藺相如猶公然斥責於天下君臣之前,而秦國大臣武士無可奈何。今相如縱然駑馬,何獨畏懼廉頗老將軍之威勢哉?所念不同,所持不同。究其竟,我所念者:強秦不敢加兵於趙,是有老將軍與藺相如在也。若兩虎相鬥,必是兩敗俱傷。藺相如迴避老將軍,只是先國家之急,後一己私怨,豈有他哉!”

思忖良久,舍人肅然一個長躬:“在下謹受教。”

“相如言盡於此,舍人去留自便。”

門客舍人沒有說話,轉身大步去了。他找到衛隊,找到馭手,找到府中所有吏員僕役使女,向他們反覆訴說了藺相如的大義苦心,與衛隊馭手僕役人等約定:決意遵從上卿之令,不與大將軍府任何人滋生事端。上卿府邸終究是穩定了下來,吏員衛士僕役人等但在邯鄲遇見大將軍府中之人着意尋釁,都是遠遠迴避開去,絲毫沒有懊惱之情。在看重名節尊嚴的戰國,尤其在國風剽悍決鬥蔚然成習的趙國,上卿府上下人等的這種退讓,令各大臣府邸與邯鄲國人大惑不解,一時間議論紛

紛了。各府邸吏員們紛紛私相盤詰嘲笑,上卿府吏員忍無可忍,終於將藺相如的一番話和盤托出,末了一句慷慨激昂道:“上卿一心謀國,我等豈能與上卿二心!”言談之間,非但沒有絲毫的屈辱憤激,反倒是油然生出一種忍辱負重而全大義的凜然之情,聽者無不悚然動容。

漸漸地,藺相如的一番話流傳了開去。

一年多來,老廉頗肝火日旺。藺相如不列朝會,他看着上手的空坐席直躥怒火。道上相遇,藺相如又遠遠躲開,每次都避開了他。老廉頗牛勁大作,對幾個司馬下令,尋釁上卿府吏員,逼藺相如出來與老夫理論。饒是如此,藺相如也還是不露面,連上卿府吏員僕役也是匪夷所思的好脾氣,只死活不與他府下人士碰面。威風是威風了,可老廉頗更是憋氣得火冒三丈了。無論是依行伍軍風,還是依朝野國風,受辱者都必與尋釁者有個了斷。這個了斷,在庶民士子是決鬥,在軍營是比武,在朝臣便是直面理論甚至相互仇殺。譬如當年晉國的權臣趙盾當着國君大罵臣子屠岸賈,而屠岸賈公然放出神獒捕殺了趙盾。趙國本是晉國承襲者之一,趙氏一族歷來都是軍旅世家,國風剛烈民風剽悍風塵朝野多慷慨悲歌之士;朝局衝突動輒兵戎相見,庶民衝突動輒大舉械鬥,遇挑戰而退避三舍,便會被指爲懦弱不肖,從此無人與之來往。按照本意,老廉頗也就是想羞辱藺相如一番,出口惡氣了事,絕不會聯絡羣臣迫使趙王罷黜藺相如或與其兵戎相見。畢竟,廉頗是行伍出身的忠勇大將,藺相如也是趙王倚重的治國邦交能臣。老廉頗一心想的是個不服,一心要做的是個出氣,最終要得到的是你藺相如須得服膺老夫。然則氣昂昂尋釁年餘,竟夯錘砸到了雲氣裡軟綿綿無可着力,當真氣死老夫也!思忖一番,老廉頗決意上書趙王:辭去這窩囊大將軍,自請赴雲中統兵大戰秦軍,離開這令人憋氣的邯鄲,從此不再見這個教人膩歪的藺相如。否則,罷黜藺相如這個門客賤人,總歸是老夫與此等賤人勢不同殿兩立。

這日,老廉頗從武安軍營趕回邯鄲,一路思忖妥當,回府沐浴後換得一身乾爽的苧麻布衣進了書房,尚未在案前就座,府務司馬匆匆來到。老廉頗一瞄便知他有事稟報,站在了書案前道,有事便說,吞吐個甚來?府務司馬臉上白一陣紅一陣,期期艾艾開不得口。老廉頗大怒喝道,吭哧個鳥!教藺相如割了舌頭麼?府務司馬一驚,這才結結巴巴地說了聽到的藺相如的一番話,末了面色漲得通紅地低下了頭去。

“此話是藺相如說的?”老廉頗板着臉。

“正是。”

“還有誰聽說過?”

“邯鄲城都傳遍了。大將軍可證之於平原君。”

“真道怪了。”老廉頗嘟噥一句,半日無話,連府務司馬何時出去都毫無知覺。

這段時日以來,老廉頗也隱隱約約地覺察到同僚們的神色有些蹊蹺。車馬行於長街大道,國人也都遠遠地避開了,再也沒有那種爭相觀瞻老元戎風采的熱火氣了,總歸是走到哪裡都是冷冷清清。在府務司馬稟報之前,他都將這些事渾沒放在心上,只以爲人各有事,誰整日只等在那裡欽敬你了?府務司馬這一說,老廉頗如同吞了一劑怪藥,半日回不過味來,只覺得原先那股火氣莫名其妙地化作了一片冰涼,心裡沉甸甸地不舒坦。細細想來,那些原本毫不在意的景象,此刻卻如此清晰地紛紜浮現在眼前,連朝臣國人的眼神也是那般清晰。是了,那是奚落嘲諷又夾雜着些許憐憫,朝臣們嘲笑老夫不能容人,市井國人憐憫老夫年邁昏聵。如此說來,在朝野上下看來,老夫已經成了一個倚老賣老無可理喻的瘋子麼?是了是了,肯定如此了。

驀地,老廉頗想起了半個月前趙王的一句話。那日他進宮與趙王商議如何蠶食韓國上黨的大計,末了趙王一聲嘆息:“老將軍,邦國如同廣廈,獨木可是難支也。”他當時便赳赳挺胸回答:“我王毋憂,老臣定與平原君攜手同心,整軍經武,與強秦一爭高下!”趙王似乎還想說話,終是欲言又止。今日想來,趙王也分明知曉他尋釁於藺相如而致將相不和,方纔有此感喟了。然則,趙王爲何不明說?是信不過老廉頗?不,決然不會!老廉頗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歷經三代國君,從來不曾見疑於國君朝野,即或戰敗或謀劃不當,老廉頗的耿耿忠心蕩蕩胸襟都是無人有任何非議的。那麼,最大的可能,是對老廉頗有所期望?期望何在?老廉頗心中一沉,儘管獨自一人,卻驀然臉色漲紅了——趙王給老臣留下回旋餘地,期望兩名重臣主動修好。目下想來,若是藺相如主動登門,老夫倒是可以就勢下臺言歸於好。念頭一閃,老廉頗又臉紅了。藺相如敢來麼?你老廉頗氣勢洶洶尋釁於人,人家迴避禮讓一年有餘,你個老東西的弓弦都沒鬆,人家來做甚?公然教你羞辱麼?要和,只有自己親自登門了。仔細回味,藺相如確實是個硬骨錚錚的名士,你老廉頗雖則上得戰場,可做了特使直面秦王未必有如此英雄氣概,孤身挺劍血濺五步,難道不如戰場搏殺?不!平心而論,比起千軍萬馬的戰場搏殺,藺相如非但需要同等的勇氣膽識,而且需要驟然應變的急智說辭。如此等等,你老廉頗行麼?不行。不行還不服人,這叫甚來?軍中叫“鼠肚雞腸該吃打”!更有甚者,你老廉頗原本也是農耕子弟軍旅行伍出身,做了幾日大將軍竟罵藺相如是“賤人”,當真老殺才也!論起來,藺相如還是縣令之子讀書士子,迫於無奈才做了門客舍人,此等情形在戰國名士中比比皆是,蘇秦張儀不是都做了丞相?人家是憑真本事掙得的功勞,你老東西泛得甚酸?你老東西泛酸,人家卻以國家安危爲重處處禮讓,兩廂比照,你老廉頗算個甚等物事?惡行是自己做的,還想等着人家來給自己臺階下,廉頗啊廉頗,你枉自活得年逾古稀,坦蕩本色當真教狗吃了去也!

整整一宿,廉頗書房的燈燭亮着,麻布窗櫺上的高大身影一直徘徊到五更雞鳴。

清晨卯時,太陽堪堪爬上東方山巔,正是車馬流水市人當道新一日勞作伊始的喧鬧時刻。大將軍府邸的正門隆隆打開,車馬儀仗轔轔擁出,當先青銅軺車的六尺傘蓋下雖然空無一人,前行開道的衛隊甲士與車後隨行司馬卻是神色肅然,比尋常時日上道更加鄭重其事。

車馬儀仗轔轔出街,一個未及走開的市人突然一聲驚呼:“快看!肉袒負荊!”

這一聲喊,街邊匆匆行人呼啦啦圍了過來。一看之下,沒有一個人說話,都跟在車馬之後緩緩涌動着。

青銅軺車之後,走着一個鬚髮雪

白赤裸上身的老人,古銅色的脊樑上綁縛着一支粗大帶刺的荊條,荊刺扎出的滴滴鮮血流成了一片殷殷紅線。老人神色肅穆,坦然地望着圍觀市人,只是默默一拱,跟在軺車後一步步走去。沒有一個好事者解說,任誰都明白大將軍廉頗要到何處要做何事。倏忽之間,慷慨豪邁的邯鄲國人一片感慨唏噓,雖然隨行者越來越多,卻肅靜得唯聞喘息之聲。

藺相如正在書房啓開一封羽書急報,尚未瀏覽,總管舍人急促的腳步聲伴着急促的銳聲驟然撲了進來:“上卿!快!老將軍來了!”

“莫慌。”藺相如轉身一笑,“老將軍既能登門,藺相如還能逃到何處?”

“不!老將軍肉袒負荊,請罪來了!”

驀然之間,藺相如一個愣怔,又立即下令:“快!打開中門,我立即便到。”

待上卿府的中門隆隆打開,吏員們匆忙激動地出門排列儀仗時,府前街巷與車馬場已經擁滿了肅然無聲的人羣。就在大將軍車駕從人海甬道轔轔駛入正門之際,門廊下的總管舍人一聲長長的宣呼:“上卿恭迎大將軍——”隨着宣呼之聲,藺相如大步走出,束髮無冠,布衣左袒,在衆目睽睽之下迎着肉袒負荊的老廉頗肅然走來。驟然之間,萬千國人鴉雀無聲,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依照古老的習俗,肉袒負荊爲最真誠的請罪,袒露左臂則是對重大提議或事件的認定。兩者之間原本沒有必然聯繫,而只是不同情勢下的不同標記。然則藺相如卻是急智非凡的明銳之士,頃刻之間便想到了如何應對老將軍這古老隆重的請罪。老廉頗在萬千國人注目下公然肉袒負荊,非但是向他藺相如請罪,更是坦蕩地向朝野上下請罪;而車駕隨行,則是老將軍的一種深重自辱:此肉袒負荊者是趙國大將軍,其行不配職爵,當受荊鞭之笞。老將軍如此赤誠肝膽,當真令人震撼。若以官身冠帶出迎,雖則不算錯,然在禮儀上卻有居高臨下之嫌,非但自己過意不去,看在國人眼裡分明也不舒坦;若以布衣之身相迎,禮儀算是平了,然卻總是欠缺了什麼。將相不和,你藺相如當真沒有絲毫錯失?僅僅是迴避挑釁便是爲國赤心了?一年多來,你藺相如身爲相職上卿總攝國政,對同爵重臣不理不睬,延誤了多少邦國急務,當真不感到慚愧麼?驀然之間,藺相如心頭震顫不已,一種深切自責油然涌出,立即除去冠帶,袒露左臂迎了出來。

走在車前的老廉頗原本也有着一絲不安,雖說自己真誠請罪坦蕩之至,心下也有了預備,縱是對方也如自己原先一般見識而藉機羞辱自己一番,也是自己該當。老夫有錯老夫認,上卿如何對待是上卿的事,想他何來?老夫認罪,對方還是做大,那只有井水不犯河水,豈有他哉!抱定這個心思,老廉頗在兩箭之外已走到了車駕前面,一路走來身軀晃動,粗長尖銳的荊刺反覆割劃,赤裸的脊樑上的血線已經變成了淋漓流淌的鮮血,順着那些紫紅色的累累刀疤蔓延下來,將本色緊身胡服褲腰也染得一片鮮紅,萬千國人無不悚然動容。老廉頗百戰之身,對此等血肉疼痛渾然無覺,雖則心下忐忑不安,卻也是坦然大步走來。

驟然之間,老廉頗釘在了當地,雙眼頓時模糊了,那、那布衣左袒者是誰?

“上卿!”大將軍老淚縱橫,一聲哽咽拜倒在地。

“老將軍!”快步迎來的藺相如也撲地拜倒張開雙臂抱住了廉頗,“相如後生,拘泥過甚,當真不肖也!”旋即轉身,“醫士何在?爲老將軍去荊!”

“且慢!”老廉頗一拱手,“上卿如此胸襟,老廉頗更是無地自容也。上卿在上,受老廉頗三拜,後請上卿執荊鞭笞。”

“老將軍!”藺相如哽咽了,“若信得相如爲人,相如請與老將軍結刎頸之交!”

驟然之間,老廉頗雙目生光:“此話當真?”

“老將軍豪邁坦蕩,藺相如敬佩之至!”

廉頗一陣大笑,溝壑縱橫的古銅色大臉熱淚縱橫:“藺相如大義高風,老廉頗三生有幸,誠當刎頸之交也!”

“好!老將軍在上,請受相如禮拜。”不由分說,藺相如扶起廉頗站好,伏地一個大拜,肅然立誓,“廉頗但去,相如墓前刎頸相隨!”廉頗顫抖着雙手扶起藺相如,肅然一個回拜:“相如但去,老廉頗絕不獨生!”藺相如拉起廉頗的手:“老將軍,你我與國人說得一句,便算全了這份生死盟約,如何?”“好!”廉頗慨然一應,兩人執手共舉,對着府前山海人羣異口同聲喊出:“萬千國人作證:廉頗藺相如生死同心,刎頸無悔!”

“萬歲——”四面國人驟然歡呼,聲浪覆蓋了半個邯鄲。

這一日變成了大將軍府與上卿府的大喜之日,兩府上下人等一齊聚來上卿府歡宴慶賀。消息傳開,趙惠文王大是欣慰,立即趕到上卿府親賜一車尚坊趙酒,親自爲大宴開鼎。羣臣聞訊也紛紛趕來慶賀,上卿府一直熱鬧到中夜方散。羣臣吏員散去之際,藺相如卻將趙王、平原君與廉頗請進了書房,拿出了那封羽書急報:秦國長史王稽秘密出使魏國,魏國秘密聯結齊國,三國可能結成連橫之盟。

“秦國終是對着趙國了。”平原君皺着眉頭,“爲濟西之地,齊國與我本來便有一筆老賬想算。魏國衰頹多年,對我也是嫉恨多多。於是想與秦連橫,抗衡趙國威勢,不能不防。”

“上卿以爲如何?”趙惠文王顯然是憂心忡忡。

藺相如從容一笑:“既是強國,必當面臨天下算計圍攻,若被天下遺忘,也無甚生趣了。秦國被山東六國算計圍攻近百年,還不是因秦國強大?時移勢易,趙國今成天下衆矢之的,乃趙國之榮耀也,我王不當爲此憂心。但能應對得當,合圍便是錘鍊。”

“你只說如何應對。”老廉頗插了一句,顯然是心悅誠服地聽從調遣。

“我王,平原君,大將軍,”藺相如侃侃道,“爲今之計,趙國實力稍遜於秦,當以靜制動:大軍嚴守要地關隘,出使多行邦交斡旋,儘可能延遲秦趙正面碰撞。邦交而言,當以韓國爲側重,輔以楚燕。”

“側重韓國?”廉頗大惑不解,“韓國之衰,舉國抵不得秦國兩郡,出錢出糧費力周旋,有用麼?”

藺相如悠然笑了:“韓國雖弱小,卻有上黨險地。上黨若歸我,又當如何?”

“噢——是了!”廉頗恍然大笑,“如何這茬兒也忘了?秦國正對上黨垂涎三尺,若緊緊拉住韓國,將上黨給撬過來,這仗便好打!”

轟然一聲,君臣四人大笑起來。

(本章完)

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諸子百家_墨家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秦風_秦國兵器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楔子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
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諸子百家_墨家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秦風_秦國兵器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楔子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