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

清晨,太陽從濃密的烏雲背後,照耀在厭次西面的樂陵城上。樂陵在東漢末年曾爲郡城,控制着舊黃河到海邊的要道,也算險要之地。此地護城河寬闊,城牆聳立。

雖然經過金兵多次南下,但一來處於河北東路,不是金兵南下的主道,二來西路的諸多流民往東路逃難,故而此地人口,不減反增。

在反覆遭受金兵的蹂躪之後,近期的幾任知縣都棄職逃跑。在宋廷基本放棄了對樂陵的控制之後,當地的幾家豪強:李家莊、祝家莊、喬家堡等便開始依靠紮根在本地的優勢開始控制這個昔日的大邑。

在羣龍無首的情況下,先是喬家自封爲城主,與八千餘家自保於這個昔日的縣城之內。而在呼延庚恢復濱州之後,樂陵隨即內部變亂,忠於宋廷的一派立刻將投降金兵的喬家首腦斬殺乾淨,向呼延庚示好。

隨着呼延庚斬殺張益謙,要在河北東路全境推行新保甲,改田授地,樂陵城參與起事的祝家莊也推出城去,全縮回了祝家莊。此刻樂陵新任的城主李應正與新任命了保甲虞侯站在城牆之上,看着下面喧囂欲攻的金兵。

“金兵不知意欲爲何,從至樂陵城下之日至今,已有三天。卻一直圍而不攻。是否另有他謀?”李應看着下面的金兵,心中暗自盤算。這些金兵之中,或許就有被驅趕走的前一任城主的喬家的子弟。若是城破,自己的兩個兒子與自己,只怕難逃劫難。

“眼前這些人馬,或許不足攻城。”焦挺搖了搖頭。焦挺本是京東的禁軍,在金兵第一次南下之時,他奉命在河北各州縣召集援軍,他倒是找齊了河北京東的各個山寨,可願意跟隨他下山增援汴梁的,卻是一個也無。焦挺自稱“平生最沒面目”。

在呼延庚在滄州站穩腳跟之後,焦挺便去投奔,因他端的好身手,宣贊便撥付了一干宋軍潰卒叫他管束。

雖然在呼延庚的帶領下曾經參與過與金兵的多次大戰,但是戰果在其他衆營面前少的可憐。

作爲一個要洗雪自己“沒面目”綽號的人,焦挺被張彥橘留在樂陵發展保甲之後,便努力訓練保甲兵,力圖讓手下有着多次潰散經驗的潰卒之軍成爲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雖然李應對張彥橘硬塞過來的保甲制度並不放心,只是湊了些民壯和流民交給焦挺訓練,不讓焦挺參與授田,焦挺卻自信滿滿,能夠靠保甲兵守住樂陵。

“嗚~”焦挺自信的話音未落,號角聲就吹了起來,一直在城下圍而不攻的金兵忽然之間像是被什麼刺激了一般,蜂擁着向着樂陵攻了過來。

長箭呼嘯着從金兵陣地之中飛了出來,瞬間土質的城牆之上佈滿了亂箭。“砰砰”之聲與士卒們的慘叫之聲不絕於耳。焦挺一把將李應拉到了一個盾牌的後面,手持着一面小盾,厲聲呼喝。

城堡上的鐘聲猛烈的敲擊了起來,訓練有素的保甲兵正躲在城牆之上,等待着金兵的進攻,而慌亂無序的李應的家丁正亂成一團,在箭雨中用手中的各種工具還擊。

焦挺一把拉着李應,親兵護衛着城牆之前的缺口,緩緩向前移動,安撫着有些歇斯底里的李家莊家丁。

“穩住,金兵人數不多,不要驚惶!”連續的呼喝,讓城牆上的士卒有了一絲心安,也讓下面的金兵注意到了這一片移動盾牌。長箭向着焦挺與李應的所在地呼嘯而來。

驚兆一閃,焦挺帶着李應滾到了女牆之下。長箭瞬間落在一羣人的原在之地,幾個親兵的盾牌之上插滿了長箭,露在外面的部位皆已受傷。

“李莊主,還好吧。”一支利箭擦過焦挺的右腿,他從衣服之上撕下一條布來,一邊包紮着傷口,一邊看着面色有些蒼白的李應。

“我還好。”李應半依在城牆之上,看着亂箭正在覆蓋着整個樂陵城牆,臉色慘白,聲音有些哆嗦:“不知道呼將主的援軍何日能到。”

焦挺看着這個豪強,心中有些奇怪這些豪強怎麼活下來的。安慰他到:“將軍已經發兵,最遲明天便能夠趕來。將主戰無不勝,四陣兵馬,破城下一萬金兵足夠。”

李應將四鎮兵馬聽成有四萬大軍即將前來支援,心中的恐懼減輕。忽然說道:“金兵攻擊正急,城內騎兵施展不開,不如衝出包圍,向將主求援。”

“不急,這些金兵未必會硬攻,或許只是虛張聲勢。城主不如先回大堂等到消息,這城堡四面皆有士卒把守,暫時不會有失。請將主讓杜興待命,萬一危急,立刻攜城主衝出包圍,尋呼將主求助。”

送走了李應,焦挺站在盾牌之後看着城下的金兵。金兵擡着雲梯如同一羣毒蛇一般沿着雲梯向上爬來。巨大的石頭以及擂木正在冒着箭雨從城上砸下,無論是青面獠牙的金兵,或者是左衽胡衣的籤軍,在一聲聲慘叫聲中跌下城牆。

一個粗壯的金兵,趁着箭雨落下的時間,瞬間跳入了城牆之上。幾個保甲兵呼喝前去接敵,卻被從城下射來的利箭射倒。

金兵手中的長刀掠過,帶起一片血雨,幾個李家莊的家丁立刻恐慌的向後退去,瞬間金兵身後又出現了幾個身影。焦挺呼嘯一聲,與身邊的親兵手中一起執起短矛,奮力拋出,當先的金兵側身閃開。他怒吼一聲,抓起一個盾牌,急速的向着那個金兵衝了過去,幾個親兵緊隨着他衝了過去。金兵的長刀劈在盾牌之上,砰的一聲悶響,焦挺死死的抵住那個金兵,直到親兵一刀看掉金兵的人頭。

耳邊一聲尖嘯,盾牌側移,一支長箭透出盾牌。

焦挺拋下盾牌,連跨幾步,到了一個金兵面前,讓開對面砸來的狼牙棒,施展出摔跤手段,將這個金兵扔下城牆。

“弓箭手~,向那裡立刻覆蓋射擊!”看着城下的幾個金兵的神射手,焦挺怒聲高喝。樂陵的弓箭手在他的呼喝下,向着金兵射手的位置覆蓋了過去。

“嗚”,號角更猛烈的吹起,天空一黑,箭雨再次降臨樂陵,金兵的攻勢更加強烈。在金兵放棄其他幾面,專心攻打南門的優勢兵力之下。南門立刻有些搖搖欲墜。

片刻之間,城牆之上便有幾處被金兵突破。渤海營的士兵此刻瘋狂喝戰,對於冷箭不躲不閃。而樂陵的焦挺帶着親兵一邊救火,一邊下達着命令。

“傳令其餘三面,立刻支援南門。傳令李應,立刻組織壯丁,隨時準備支援。”

幾個金兵再次登上城牆,身後還有十幾個籤軍跟隨其後。在金兵的兇狠之下,李家莊的家丁在恐懼之中不住後退,甚至他們的後退,也引起了保甲兵的潰散之勢。

金兵藉着士卒們的後退,在城頭開闢出一小塊空地,已經彙集了幾十個的金兵。焦挺再一次衝了上去,他的左臂,小腿,鮮血淋漓。一刀劈死一個金兵,身上卻又再中一刀。看他正在後退的李家莊家丁,嘶聲喊道:“死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看着後退中的李家莊家丁有些迷茫的眼光,焦挺猛然清醒,長刀再次舉起,向着金兵衝了過去,口中厲聲喝道“死戰,護衛家人!”

這時,一個正在後退的李家莊家丁頭被斬掉,他們猛然停住了腳步。

李應已經帶着援兵上來了,他叫道:“李某闔家在此,城破全家皆亡。隨吾殺敵。”

他們能退到哪裡,城堡殘破,被城堡保護的家人又能如何。家人的安危忽然喚起了他們的勇氣,家丁和李家族人們稍一猶豫,立刻衝上前去。他們的鮮血就這樣留在他們的家族長居的,曾經和平繁榮的土地上。城牆無數的聲音,彷彿都在重複着一句話。

“死戰,護衛家人!”

“寧爲黃土,”保甲兵再次衝鋒而出。“莫爲金奴!”

“嗚~”金兵終於退兵了。城牆上的鮮血交織在一起,滲入城牆,漸漸將城牆染成褐黑色。焦挺頹然坐在城牆之上,保甲兵始終不如以流民成軍的其他紅巾諸營那樣,存求活之心,有必死之志。眼前的金兵第一次正式攻城,竟然被幾度攻上城牆。

“焦虞侯,還是快向渤海求援吧。按照現在的情況,樂陵絕對撐不過明天。若是呼將主稍晚一會,只怕樂陵堡大小數萬人口,都要死在金兵刀下了。”樂陵城主李應再次出現在城牆之上,看到城牆上的情況,臉色愈發慘白。

焦挺看着這個豪強,心中艱難的盤算了一下,低頭應承:“好吧,如此李莊主也一起前去求援吧。”

李應搖了搖透,慘白的臉上竟然出現了一絲紅暈。張口說道:“我爲莊主,又爲城主,不能坐看樂陵被破。不如讓杜興帶我兩子前往吧。”

“如此也好,不過城主放心,金兵想要進入樂陵,先要跨過我焦挺的屍體。”

在李應與焦挺坐在城牆之上坐等金兵再次攻擊的時候,在杜興帶着不足百人的騎兵衝出東門的時候,郝思文正尋找呼延庚,想要將通知金兵主力不知去向的事情。

求收藏、求打賞

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十節 練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八節 救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十節 單騎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節 襄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四節 灤州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十九節 束伍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八節 突圍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節 孤城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十二節 宣贊
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十節 練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八節 救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十節 單騎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節 襄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四節 灤州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十九節 束伍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八節 突圍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節 孤城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十二節 宣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