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崩盤

完顏婁室命令完顏活女,自帶本部合扎猛安三千,攜帶薪柴和泥土,迂迴至位於宋軍戰線南邊的滷泊川,在沼澤中填出一條路,突然出現在宋軍戰線的軟腹部。

鄉民們驚恐得看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殺出來的金軍,奔亂不止,衝入環慶軍的營寨。不知道爲什麼,環慶經略安撫使趙哲此時卻不在他的崗位上。

環慶軍儘可能得抵抗鄉兵和女真精騎的雙重衝擊,如果劉錫能及時派軍援助環慶軍,宋軍尚有獲勝的可能。

但劉錫並沒有這麼做,自戰鬥開始以來,各路宋軍都已經陷入了各自爲戰的局面,有可能是劉錫已經失去了對部隊的掌握,也有可能是環慶軍本身就是他最後的預備隊,更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

環慶軍在完顏婁室的打擊下崩潰了,金軍鐵騎出現在宋軍戰線的側後方。富平會戰宋軍敗局已定,各路宋軍開始撤離戰場。

此戰金軍也損失慘重,加上此時已經天黑,完顏訛裡朵收攏部隊,進駐宋軍大營。控制近十萬大軍奮戰一天,估計也是這位“三爺勃極烈”的極限了。

金人得勝不追所獲珍寶錢帛如山嶽不可計。

金軍沒有追擊撤退中的宋軍,宋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向西撤退至邠州。

準備長達半年,耗費近三十萬人力的“長安攻略”就這樣結束了,金兵徹底控制了關中平原,而人力財力損耗巨大的宋軍,幾年之內都無法在河西發起反攻。

河西的金兵在富平取勝後,沒有停步,繼續沿着涇河河谷追擊了。

富平會戰充其量是一次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陝西宋軍尚存有一定的實力。但會戰的失敗顯然大大出乎張浚的意料,從“徑入幽燕”到全線敗退這中間的差別也委實太大了些,對張浚的心理絕對是重重的一擊。

而且剛剛戰敗,前線撤下來的潰兵和百姓帶來的資訊又極爲混亂。張浚對前線將領的表現顯然極爲憤怒,罷免劉錫的兵權發往合州安置。

十月一日,張浚在邠州將環慶經略使趙哲處斬,當時趙哲不服,張浚“親校以撾擊其口,斬於堆下,軍士爲之喪氣”。張浚這樣處置趙哲,並不能使人心服。趙哲固有過,但並不是臨陣脫逃,罪不至死。

時人有言“哲當復辟時有功。在西邊,又爲名將,故宣判誅之,當時不以爲是。”

西軍將士都非常不滿,趙哲被斬後,“浚遂以黃榜放諸軍罪。哲已死,諸將帥聽命,浚命各歸本路歇泊,令方脫口,諸路之兵已行,俄頃皆散”

另一方面,獲勝的完顏訛裡朵論功行賞,對立下大功的完顏婁室以“所用犀玉金銀器及甲胃並馬七匹與之”,以示嘉獎。”對戰敗的赤盞暉則“杖而釋之”。金軍上下整頓一番後,跟在撤退的宋軍後面,從北面沿涇河河谷展開有條不紊的追擊。

張浚在金軍的壓迫下率宣撫處置司撤到了秦州,後又退到興州。連續的奔波,張浚與陝西軍失去了聯繫。軍隊不知道宣撫司在什麼地方,協調指揮也無從談起,軍心更加沮喪。而張浚的幕府中此時甚至有人提出要將宣撫司南移至夔州。

劉子羽忍無可忍,挺身而出,請求張浚“留住興州,外擊關中之望,內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屬出關,呼號諸將,收集散亡,分佈險隘,堅壁固壘,觀察而動,庶幾可補前敗爾”。張浚這才省悟過來,可不知該派誰回去好。

劉子羽遂主動請纓,單人匹馬趕回秦州,召集諸將。四路將領紛紛以兵來會,有兵凡十餘萬,軍勢爲之復振。

劉子羽在川陝邊界重新做了佈防,遣吳玠聚秦鳳兵數千扼險於鳳翔大散關東面的和尚原,以斷敵來路;關師古等聚熙河兵兩萬餘駐於岷州大潭;孫握,賈世方等聚涇原,鳳翔兵一部於階、成,鳳二州,以固蜀口。

先前張浚斬趙哲後,以陝西轉運判官孫詢權環慶經略使。有人挑動環慶諸將,說:“汝等戰勇而帥獨被誅,天下寧有是事?”劉子羽得知後,暗令孫詢陰圖諸將,孫詢遂將統領官張忠、喬澤處斬。“統制官慕洧與諸將列告於庭,詢叱曰:‘爾等頭亦未牢。”

慕洧是環州的世襲蕃族大領主,“聞此語,懼誅,遂首以兵叛”,於紹興二年正月投降金軍。孫詢處置不當對涇原曲端的部屬,無疑也會有很大的觸動。

慕洧叛降後,即以所部蕃兵攻打環州城。張浚急忙命令劉錡率建制還比較完整的涇原軍救援環州。劉錡留部將守衛大本營渭州,親率主力增援環州。

劉錡匆忙趕到環州附近時,在涇州留守的是張中彥,這一日突然“有故人來訪”。

張中彥請人進來,來者帶着一頂帽子遮住面部,當他摘下帽子後,張中彥卻發現是自己拋棄在金慄山的李彥琦。

“兄長別來無恙呼?”

“你……你?原來兄弟你突圍了?我要向劉經略爲你請功。”

“有什麼功勞呢?揭露兄長你臨陣脫逃嗎?”

張中彥的眼睛向外瞟,李彥琦嘻嘻笑道:“我既然敢來,自然留有後手,不怕兄長殺人滅口。”

“喔,兄弟是投了索……大金了。”

“兄長明眼人也,長安之戰,我軍二十萬不敵金兵十萬,大宋沒有前途了,而兄長手握涇州要道,正是賣得上身價的時候,良禽擇木而棲……”

張中彥投降了金軍,金軍前鋒得以迅速抵達渭州城下。

劉錡無法,召張中彥的親哥哥張中孚來問話,張中孚道:“家父沒於太原,某與金賊勢不兩立,吾弟只怕是詐降,將主請率軍回涇源,定能與吾弟裡應外合,擊破金賊。”

劉錡對張中孚的話半信半疑,但曲端被殺,涇源軍人心浮動,他也不能在這節骨眼上再斬大將。

他留下統制官張中孚守衛洧州,自率精銳回師救渭,卻已經來不及了。

張中孚隨後率軍潛回渭州,投降金軍。

劉錡進退失據,幸好將全部主力都帶在身邊,無奈之下只好走德順軍撤回蜀口,遂被貶爲知綿州兼沿邊安撫。

金軍一路高奏凱歌,沒有經過什麼大戰就接連佔領了環慶,秦鳳,涇原的大部分土地。留守熙河的馬步軍副總管劉惟輔與宣撫司的聯繫已經被切斷,劉惟輔的部下請求立即撤退,劉惟輔考慮到熙河的倉庫裡還有積存有大量的軍糧,將糧食全部焚燬後才離開熙州。

此時金軍已經追了上來,劉惟輔的部下潰散,他率數百親兵藏匿與山寺之中,遣人去西夏請求內附,西夏不受。劉惟輔的親兵見大勢已去,便出降金軍,將他獻出。

劉惟輔是金軍此次西征在陝西擒獲的唯一大將,金軍想招降劉惟輔“誘之百方,終不言。金人怒,捽以出,惟輔奮首曰:‘死犬!斬即斬,吾頭豈汝捽也。’顧坐上客曰:‘國家不負汝,一旦遽降敵耶?’即閉口不復言而死”

陝西六路已大部淪陷,金軍與宋軍基本沿渭水對峙。金軍連戰連勝,士氣正高,如果此時立即向宋軍發起攻擊,宋朝能不能保有蜀中四路尚是未知數。

但就在完顏訛裡朵準備集結大軍突破蜀口的時候,完顏婁室病死了。

完顏活女面見完顏訛裡朵,要自率本部返回長安,安排老父的喪事。完顏訛裡朵沉吟不語,完顏兀朮在一旁道:“眼下宋軍潰敗,正是一舉攻入蜀中,隨後可以如呼延贊一般順江而下,取江南,以告慰婁室。”

完顏訛裡朵道:“活女孛堇,你先回去考慮下吧,我們慢慢商量。”

看着完顏活女出去的背影,完顏訛裡朵冷笑道:“他還真想把長安佔住,當做自家封國,”

“這等七水部的雜碎,要不是當初爲了拉攏他們對抗遼國,賜姓完顏,也不會生出這麼多事端。”

“婁室一去,活女最多也就能攏住七水部的族人,給他個爵位,旁人說不出話來就結了,倒是粘罕這等旁支,纔要小心呀。”

“粘罕野心不小,他偷偷的把趙桓弄到大同去了,也不知做些什麼勾當。”

這時,一匹快馬進了渭州完顏訛裡朵的住處,是從會寧府來的信使,而發信人是完顏阿骨打的長子,國論勃極烈完顏斡本(宗幹),他算是會寧老家的大總管。

完顏訛裡朵心中一凜,要是金兵正式的公文,一般會是從燕京轉來。

他打開了密信一看,驟然變色,將信交給完顏兀朮:“老四你看看,咱們防着外人,沒想到自家兄弟還給捅一刀。”

完顏兀朮忙把信接過來,完顏斡本在信中說:九月份的時候,坐鎮燕京的諳班勃極烈,完顏阿骨打的幼弟,完顏斜乜死了,而燕京留守,完顏吳乞買的嫡子完顏蒲魯虎秘不發喪,直接接管了完顏斜乜的部屬,清洗了燕京城裡完顏阿骨打一系的人,完全控制了燕京。

要不是駐紮在保定的完顏撻懶給會寧送信,完顏斡本等完顏阿骨打的兒子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變故呢。

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十三節 塘沽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節 復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三節 真相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節 郭永第二十一節 張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五節 崩盤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三節 真相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六十六節 問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三十節 龍崗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節 出軍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
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十三節 塘沽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節 復耕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三節 真相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三節 郭永第二十一節 張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五節 崩盤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三節 真相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六十六節 問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三十節 龍崗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節 出軍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