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宋

紹興二年的新年,從河西河東河北到淮南,宋金兩軍交界的地方一片平靜。汴梁的聖旨已經下達到了濟南,讓劉豫進京,當一個位高卻閒散的京官。

劉豫拜倒謝恩,又問道:“不知是那位安撫使繼任?”

“原平盧鎮撫司判官趙伯臻任山東轉運使權知東西路安撫事。三十日內即到職。”

“山東?”

“不錯,山東。”來傳旨的童穆回答道。

“山東”這個名字自然是呼延庚定的,他只是想用一個自己更習慣的地理名字罷了。

劉豫喜滋滋的接了聖旨,“天使先去休息,待吾三天之內將事務交代好,便隨天使起行。”

來到後堂,劉豫對一個家人說道:“你去告訴李成,他可以動手了。”

李成本已率軍南下淮北,但“初李成敗於劉光世也”,又折返回來,得了劉豫的命令,轉寇淄州。迪功郎李某權知州固守之成糧漸盡,侵濟南府界擾於外邑淄州求救。

“哎呀,天使,沒想到李成這賊子居然在淄州作亂,眼下我走不得呀。”

童穆笑道:“眼下請安撫坐鎮,吾會回報朝廷,安撫一時走不得也。朝廷定會派大軍來剿。”

“萬萬不要派大軍來,耗費錢糧,地方不靖,吾自發廂軍討之。”

童穆離開了濟南,急匆匆的往汴梁趕,他嫌儀仗走得太麻煩,先派了一個小廝:“你去汴梁,向張樞密稟告,就說一切如歸德所料。”歸德就是指歸德軍節度使呼延庚。

小廝剛離去沒多久,童穆的滷薄隊就被兵馬攔下了。童穆走後,劉豫轉念一想,自家虛實都被童穆看了個底掉,若是汴梁派兵前來,自己還有活路嗎?

既然扣下了童穆,那劉豫也就沒有退路了,他只能加緊和保定聯繫,宣佈濟南投金。

在把信使派出去之後,劉豫苦想:莫名奇妙,怎麼突然就到了不得不投金的地步了?

按照完顏撻懶和劉豫預先商定的計劃,本不必這麼着急,劉豫可以讓李成孔彥舟等人四處作亂,然後將京東東路——現在叫山東了——的兵權抓到手上,成爲獨立一方的勢力,隨後就可以在宋、金之間搖擺,作爲撻懶的勢力外圍。

但是朝廷調遣他的詔書打亂了這一切,他若入京,一切皆休。因此李成提前發動,圍攻淄州,希望能夠拖延幾天。

汴梁,朱雀大街上,新設的歸德軍節度使府內。

“皆如我所料?童穆卻被扣下了?”呼延庚騰的一下站起來,在屋裡轉了幾個圈,“現在還不到時候,再等等,看劉豫怎麼跳。”

“劉豫召哥哥去濟南?”郝思文問關勝,“哥哥會去嗎?”

“上官相召,自然是要去的。”

“哥哥迂腐呀,汴梁已經下旨,讓劉豫進京爲官,偏巧就弄出了李成進佔淄州的事情,孔彥舟又回到泰山以南,四處作亂。”

“那兄弟以爲,劉安撫召某去,是爲什麼?”

“還能爲什麼,哥哥在博州,位於大名與濟南之間,乃是劉豫與金兵勾結的要道。將哥哥調去濟南,劉豫必派心腹,接管博州。”

“可我要不去,違抗上官……”

“哥哥,劉安撫已經被調入京,已經不是上官了,哥哥就是太愛惜名聲,纔看不透。”

關勝棗紅色的臉上突然發紫,隨後道:“兄弟說得沒錯,某守住博州,纔是對大宋忠心。”

劉豫調遣關勝不得,便冷笑道:“枉我看中你,讓你共享富貴,說不得,也只有來硬的了。”

孔彥舟圍博州。聽到這個消息,呼延庚哈哈大笑,“黔驢技窮爾。”

他當即請徐寧和呼延通前來說話,這兩人都在龍捷軍供職。他下令徐寧率領龍捷軍一部,護送趙伯臻到濟南上任,呼延通則率軍解博州之圍。

在兩支隊伍進發到半道,呼延庚又從汴梁派來信使:劉豫封閉四門,準備對抗王師,讓徐寧和呼延通加緊前進。

“徐寧將軍到了城下,城上花容突然殺將起來,開了城門,放徐將軍入內,劉豫逃遁,濟南就這樣拿下了?”朱鳳璉問道。

“正是。”

朱鳳英笑道:“我也是想不明白,就濟南這被大宋四面包圍的樣子,劉豫也想着抗旨?”

“先是靖康之圍,後來又有江南反王,朝廷威望盡失,劉豫以爲山東諸郡都是野心勃勃之輩,都想和他一般混個實力派,再加外有金賊牽制,朝廷不敢動用全力。”

呼延庚饒有興致的說下去:“他也沒算錯,可朝廷突然調他回京,他便沒有退路了,一句話,狗急跳牆。”

“那劉豫潛逃到何處?”

“可能趁着破城的混亂逃出濟南,投靠金賊去了。”

“京東東路……山東又該如何處置?”

“讓諸將各守駐地。”呼延庚說到這裡,忽然一愣。

他想起在前世看過兩本穿越小說來,還導致了一個爭論:陳新和李孟發家的地方相近,如果他們同在一個空間,誰會贏呢?

結論是主角會贏,呼延庚顯然認爲自己纔是本位面的主角,既然登州和萊州都拿到手上了,那麼,爲什麼不做一個實驗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

“先賣鹽賺錢——然後拿到官位——訓練長槍陣——守住地盤——發展經濟——打韃虜——升官——擴大地盤——給部下升官——培養部隊忠誠——等待時機準備篡位。”

大致就這些內容吧。呼延庚看着自己寫給黃信和孫立的指導手冊草稿,這兩人分別爲萊州兵馬鈐轄和登州兵馬鈐轄。

賣鹽就算了,所有海鹽由常平司管理專賣。呼延庚把賣鹽這一條劃掉。

官位也不用,他們已經是一方駐軍了。

訓練長槍陣……山東諸軍按照自己創立的車陣改編,這件事一定會做,但沒必要專門提出來。

守住地盤,這條自然不能寫。

打韃虜……要和金兵作戰的時候再說吧。

升官?沒功勞升什麼官。不過可以讓他們先加入軒轅教,有立功升官的盼頭就好。

擴大地盤?算了。

給部下升官?

培養部隊忠誠?

等待時機準備篡位?

呼延庚把自己寫的草稿撕個粉碎,回頭想想,也不能白寫這麼一段呀。於是他新取了一張紙來,寫道《關於山東選拔優秀軍官加入軒轅道的通知》

劉豫逃到了完顏撻懶處,完顏撻懶見也不見他,只讓他到一處客棧去休息,“待有用之時,自會傳喚。”

宋金之間仍舊保持着平靜。呼延庚也覺得事情太過順利了,莫不是金兵在籌劃着什麼陰謀。

金國自顧不暇爾。

“紹興二年,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左監軍完顏希尹入朝,與宗幹議曰:“諳班勃極烈虛位已久,今不早定,恐授非其人。合剌,先帝嫡孫,當立。”

相與請於僞太宗者再三,乃從之。四月庚午,詔曰:“爾爲太祖之嫡孫,故命爾爲諳班勃極烈,其無自謂衝幼,狎於童戲,惟敬厥德。”諳班勃極烈者,太宗嘗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杲薨,帝定議爲儲嗣,故以是命焉。

《宋史:載記二十:僞金完顏合剌》

金國的奪嫡之爭,在經過了數月的明爭暗鬥之後,終於達成了妥協。完顏吳乞買扛不住完顏斡本,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完顏希尹的壓力,終於承認仍舊採用兄終弟及制,一完顏宗峻爲儲君。

爾完顏宗峻早就死了,便以他的長子完顏合剌(即完顏亶)代替父親爲諳班勃極烈。

這是一條緩兵之計,在完顏吳乞買看來,完顏訛裡朵等人不會將當皇帝的機會白白留給侄子。

而完顏吳乞買身體尚健,還有幾年時間讓兒子培植勢力,到時候皇位之爭勝負尚未可知。

既然完顏合剌成爲諳班勃極烈,完顏蒲魯虎在燕京的所作所爲便不再被追究。但完顏訛裡朵兄弟心中也明白,奪嫡之爭遠未結束。

完顏粘罕和完顏撻懶甚至完顏活女這樣的中立派也沒有閒着,趁着嫡系的兩排相爭不下,完顏粘罕在大同擁立趙桓復位了,完顏吳乞買奉趙桓爲宋重昏侯,用金國天會年號,完顏粘罕自領大宋國相,又立俘虜張孝純爲執政。

張孝純!完顏撻懶幾乎拍碎了一張桌子,自己苦心經營扶植宋國傀儡,居然全盤落到了粘罕手上,趙桓在大同即位不說,自己選定了宋執政劉豫,完顏粘罕連一聲知會都沒有,就讓張孝純取而代之。

“粘罕,吾誓報此仇。”完顏撻懶又和完顏訛裡朵兄弟走進了,他們向完顏吳乞買請旨,以趙佶爲宋國公,爵號昏德,治大名,完顏兀朮爲大元帥,劉豫爲執政。

這樣,就出現了趙佶和趙桓兩個傀儡宋國並立的狀況。歷史上爲了區分,將位於大同的宋侯國稱爲西宋,將位於宋朝北京大名的宋國稱爲北宋。

江南趙構,得知金國讓自己父兄復位之後,一面非常惱怒,另一面卻在竊喜:“有了這兩個傀儡和汴梁爭名號,自己在江南就可以爲所欲爲了。”

紹興二年四月,趙構正式在杭州稱帝,年號康德,史稱南宋。

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四節 灤州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六十七節 劫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十節 襄垣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節 大名第十五節 夜驚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節 大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九節 奪印
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三十節 龍崗第十四節 灤州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五節 河間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六十七節 劫收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十節 襄垣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節 大名第十五節 夜驚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節 大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十四節 議和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九節 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