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明志

見呼延庚站在門口,跪坐的三人紛紛起身,行了個禮。

呼延庚笑道:“太后,太妃,使不得。微臣給二位磕頭。”

“還裝,這裡又沒有外人。”

呼延庚聽到這話,看了一眼茂德。那晚與茂德夜話,算是挑明瞭自己對她的企圖,現下也不用做作。

四人入座,朱鳳英話頭最活,開始恭維呼延庚:“完顏兀朮兇名甚盛,卷帶千萬衆,長驅直入來犯我汴梁。當其時也,南北驚動。天下英雄,莫不以爲汴梁危險了。庶康臨危不苟,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如有神助。纔不過半年,就打得完顏兀朮落花流水,叫他不得不灰溜溜地逃遁走。”

呼延庚看看朱鳳漣,朱鳳漣面帶喜色,也在觀察呼延庚的反應,想來這番話是他們姐妹兩商量好了才說的。

“呼延家的威名,想必也早已隨着金賊的撤走,響徹天下了。而我大宋的百姓,亦可因此重新安居樂業、不必受顛沛流離之苦。念想及此,奴家心中的歡喜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有這樣的威名,臣妾以蒲柳之姿,承蒙不棄,居然可以忝陪枕蓆,也真是十分的倍感榮耀。”

皇太妃自稱蒲柳之姿,對我一番奉承,想來是有非常尷尬的話題要說。呼延庚已經猜到朱鳳英要問什麼了。

果然,聽見朱鳳英問:“庶康,威震天下,就是功高不賞。按軒轅道所說,在凡間立下什麼樣的功勞,便在天上對應何等神職,不世之功,那怕不是要做玉皇大帝了?”

朱鳳漣好似開玩笑一般,有口無心的說道:“玉皇大帝對應到凡間,豈不就是皇帝。”

她們果然要問我篡位的事情,呼延庚端着酒杯,思量着該如何說話。朱鳳漣,朱鳳英姐妹都緊張的看着他,而茂德低垂着頭,彷彿在等待法官最後的宣判。

“待恢復燕雲之後,吾會讓孩兒認祖歸宗。”呼延庚沒說孩兒是誰,但在坐諸人都知道指小皇帝趙氦。

“喔。”朱鳳漣神色一黯,但立刻明麗的笑了起來,一時間將屋子都亮上幾分。自打第一次汴梁圍城之後,她與趙桓情分已斷,皇帝姓趙還是姓呼延,都是她的親外甥和養子。

這下和呼延庚把話挑明,朱鳳漣和朱鳳英的未來已經有了保障。刨去與他們恩斷義絕的趙家,她們的確可以鬆一口氣了。

只是茂德還低着頭,呼延庚道:“本朝皇室,收五季之亂,滅唐末諸藩,有功於社稷,趙氏當位列仙班,享受香火祭祀。”即趙氏在軒轅道的神官體系中仍舊會有位置。

朱鳳英鬆了口氣:“非庶康子不能保全趙氏,趙氏女福金可願爲庶康執箕帚?”

茂德不答,呼延庚輕輕拍了拍茂德的手背,“吾知矣。待吾獲一大捷爲聘。”

尋一大捷,該從何處開始呢。眼下仍以河北金兵最厚,洛陽的完顏兀朮,太原的完顏銀術可則可謂坐困孤城。

“趁他病,要他命。”在河間的行軍司中,不乏主張立刻解決太原和洛陽的聲音。

“太原和洛陽作爲孤軍,當然好打。可眼前的急務,卻是恢復山東全境。”行軍司馬張憲卻力主揮兵山東:“濟南、高唐州、東昌、東平、濟寧一線,俱在金賊手中,汴梁便如芒在背。眼下河北安靖,當儘快收復濟南到濟寧這一片,以將京畿與山東連成一線。”

河北轉運使張彥橘無可無不可,只是說:“大戰放畢,眼下又是隆冬,還需收了夏糧夏稅,再出兵爲宜。”

“但若遷延到夏日,就怕金賊緩過勁來。”張憲正在與張彥橘商議,就聽聞汴梁有旨意來,召河北布政使張彥橘,河北行軍司馬張憲進京受賞。

“連日來與索虜交戰,諸公多有辛苦。文以謀智,武以英勇。太后太妃都看在了眼裡。完顏兀朮之所以戰而無功,最終不得不撤軍退走,實際全賴諸位之力。古人云:刑以懲惡,賞以酬功。今天,請三位相公來,就是爲商議戰後的酬功之事。”

頓了頓,呼延庚又說道:“我已請太后下旨,有請河北、河東與山東的宣撫使、轉運使、經制使和招討使等人,進京一同商議。但預先的草案,還請三位相公拿主意。三位張相公都是從頭到尾經歷過四次汴梁之圍,此番酬功的章程該是如何?有何提議,不妨就教。”

呼延庚是在節帥府裡擺下一桌便宴,請張誠伯,張叔夜和張所,一面飲酒,一面賞梅。

聽到呼延庚說的話,張叔夜看了看張誠伯,見張誠伯默不作聲,張叔夜也就盯着樹枝,彷彿醉了一般。他和張誠伯都是經世之臣,而不是直言不諱的直臣。

只有太子太傅,御史中丞張所肅容問道:“呼太尉,你不經樞密院,又不經過政事堂,召外臣進京,符合常例否?”

呼延庚尷尬一笑:“戰亂時節,不得不然,自會向政事堂,樞密院補齊文書。”

“這次進京的,都是呼太尉的心腹吧。”

“非也,山東宣撫使張確,河北東路轉運使張彥橘,河東路經制使張克戩,都是朝廷命官,累日經年,在河北河東捍衛疆土,與金人周旋,勞苦功高,自當封賞。”

張所道:“歸德張有極?是太尉的老泰山吧?”

“正是。”

“張有極,多年不見,不知可還有當年的風骨。”

“哈哈哈,張有極鎮守南京,可讓金賊吃着苦頭了,自當大大獎賞。”張叔夜打諢一句,把張所得話頭帶開。

他知道張所要問什麼,無非是趙家的皇位還穩不穩。張叔夜心底,對張所這般迂腐頗有些不滿。孟子有云: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呼延庚守汴梁,復河北,有利於社稷萬民,張所又何必計較趙氏一家一姓之天下呢?趙家天下,還不是得自於柴家小兒。

“此次進京的武臣有哪些?疆場廝殺,以性命換富貴,朝廷怕是要大大的破費呀。”張叔夜開玩笑。

“行軍司馬張憲,吳、姚、馬三位承宣使,陝州帥李彥仙。”

“天官,令郎要進京面聖了,恭喜您父子團聚呀。”

張所卻沒有理會張憲進京的消息,而是憤憤的問道:“太尉手下幾個干將,普六茹伯盛,邱穆陵仲廉,步鹿孤樂平爲何不來?喔,大將統兵於外,而太尉主政於內,真是好謀劃呀。”

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九節 紅巾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四節 招安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四十四節 拒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五十節 旁牌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八節 金慄山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十七節 中計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四節 議和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節 沁水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六節 回家
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九節 陣地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九節 紅巾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四節 招安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四十四節 拒馬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五十節 旁牌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八節 金慄山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十七節 中計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四節 議和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節 沁水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三十六節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