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生變

張叔夜、王稟、折彥質、呼延灼、解潛等人接到了聖旨,張叔夜接旨後與衆人商議:“三日內將金兵趕下城牆?官家終於振作,大快人心。只是,劉延慶何在?”劉延慶是神武西軍的主帥,按說要奪回西城牆,當以他爲主纔是。

呼延灼道:“自失卻西大街之後,西城的防守,就是老夫的龍捷軍來擔當了,環慶軍和都門禁軍都被王殿帥收去,老夫也好幾日沒見劉太尉,劉團練也未曾見到。”劉團練指劉光國。

解潛在一旁嘆了口氣。他對劉延慶有點兔死狐悲,在他看來:都是西軍宿將,都因爲兵敗而失去聖眷,現在劉延慶連部屬都被奪走了,能不心灰意冷嗎。

張叔夜道:“官家好容易要振作一番,下旨要克服西面城牆,諸將不可辜負了聖意。”他注視着呼延灼:“既是龍捷軍接管西面防務,這收復西牆,呼延太尉當仁不讓。”

呼延灼也不客氣,說道:“西面金賊總數也有五六萬人,龍捷軍兵不滿萬,還需從其餘各部增援。”

王稟等人仔細商議,決定三面各抽調一萬人給呼延灼,南面的壓力較輕,神武南軍另外再抽調一萬人出來,作爲西面攻打城牆的預備隊,如此計議已定。

呼延灼在西面進攻西城牆,已經打成了添油,攻打城牆是仰攻,呼延通所擅長的鐵騎衝殺派不上用場,只有靠步兵,一點一點的往裡填人命。

在雪夜一戰之後,呼延庚似乎變得清閒下來,他帶了一指揮騎兵,巡視四城。每日在聽聽西城的軍報。坐在馬上,他有時候想:“若是西城牆打下來,宋朝算扳回一點局面,那麼也許真能以一個較好的條件講和吧。”呼延庚根據他前世的知識和這一世的經歷,也知道將金兵全殲於汴梁城下不現實。

這時,一個小校跑來報告:“開封府傳令,讓打開南面各個城門,供百姓出入採買,或南下避難。穆將軍請示下是否開城,如何答覆開封府?”

開封府要打開城門?呼延庚渾身一激靈,打馬就往南城走,到了玉津園大營,除了邱穆陵仲廉和開封府的師爺,還見到了宣撫司的參軍事張仲熊,他是張叔夜的次子。

呼延庚問:“這是怎麼回事?”

張仲熊道:“官家也給家父下了聖旨,要開啓各處城門。供百姓出城。官家說,去年老種相公就讓大開四門。”全年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時候,本來汴梁城門緊閉,但种師道帶着援軍來後,命令四門大開,讓百姓自由出入,以安民心。

呼延庚心想,此一時,彼一時。去年金兵的大營也沒有屯在劉家寺這麼近的地方。但這話和趙桓沒法講,而且他已經出了聖旨,張叔夜還把兒子派來傳令,那就是板上釘釘,沒法讓趙桓改變主意了。

“那隻開南薰門,小心戒備。”呼延庚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他也不知道如何巧言令色,抓住命令的漏洞,迴避這條命令。

除去正在作戰的西面,汴梁的北、東、南三面都把城門打開了。但北面受到金兵聯營的壓迫,沒有百姓敢走北面。

二月十二日,十三日兩天,就這麼平靜的過去了。金兵彷彿默契的,也沒有進攻打開的城門。

汴梁的百姓們見到城門打開,宋金兩軍都還很寧靜,膽子便大了起來,有些早就想逃難的,被關在城裡一直沒有出去,這下抓緊機會逃出城去,舉家向南搬遷。

二月十五日開始,出城的百姓越來越多,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和兒喚女,趕着大車小車,急匆匆的從東門,南門出去。

於此極其不協調的是,西城牆的戰鬥越發艱苦,宋金雙方都在此投入了數萬兵力搏殺。北城的姚友仲,東城的吳革,南城的邱穆陵仲廉都親自帶着援軍去了西面。

這一日,東面的朝陽門迎來了一支龐大的車隊,是吏部尚書王時雍的家眷,他們覺得汴梁不安全,要回老家去。還有五百士卒護送。

守城門的軍漢見管家遞過來的令牌和路引沒什麼異常,也不敢搜查尚書家的車隊,簡單看了看,就放行了。

過了一會,是中書侍郎王孝迪家眷,也要出城去,軍漢也放行了。

中午的時候,劉延慶父子帶了兩千環慶軍的老卒,說是奉聖旨出去公幹,兵丁哪敢阻攔聖旨,於是把他們放出了城。

到了下午,勾當殿前司公事王宗濋親自帶了整整好幾千士兵,怕是把整個殿前司都帶空了吧,要出城去作戰。代替吳革值守的將領感覺不對,便要將王宗濋攔住一會,同時派人去向解潛請示。解潛趕來詢問,王宗濋吧聖旨一亮:“奉旨出城。”

解潛真是有些心灰意冷了,見到聖旨,就不再糾纏,揮揮手,讓手下放行了。

於是王宗濋的軍隊,通過城外的壕壘地帶,去追先行出發的幾個車隊。

其實這四個車隊,運送的核心人物,第一個車隊是朱皇后和太子,第二個車隊是何慄王時雍等宰執,劉延慶父子護送着太上趙佶,殿前司的人馬,運送的正是趙桓本人。

當天晚上,解潛把王宗濋出城這件事,向宣撫司報告了。張叔夜當即感覺不對,往皇宮跑,去面聖,在宮門喊了半天,終於童穆出來了:“樞密,官家已經移駕襄陽了。”

啊!張叔夜當時就如同五雷轟頂,直挺挺的倒下去。

童穆着急了,急忙在宮門旁邊找了個小屋子,讓幾個小內侍把張叔夜擡進去休息,又叫人去請太醫來。折騰到半夜,張叔夜的精神稍微好點了,童穆親自帶人將他送回樞密院,又把趙桓的密旨交給他。張叔夜道:“請王節帥,呼太尉,折太尉,解太尉來。”

等這幾人都來了,張叔夜開明宗義,自己身體撐不住了,而且真正講指揮打仗,還是各位太尉更在行,現在他手持趙桓的密旨,請王稟爲“攝宣撫司事”,在他生病期間暫時代理自己的職務。

王稟連忙推辭。

張叔夜也是急了:“王節帥,王公,你當這是什麼好差事,容得你來推辭?大宋危如累卵,此處以節帥你地位最高,自當挺身而出,豈可推辭。”

邊上折彥質、呼延灼、解潛也勸王稟,表示一定會附從王稟的調遣。他們心裡也清楚,現在宣撫使的位置就是個炸雷,做的任何決定,都可能讓自己在政治上萬劫不復。

王稟躊躇了一下,最終把心一橫:“樞密相公貴體欠安,某爲相公分些俗務,軍國大事還須相公拿主意。”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派人追上官家,一是勸官家回來坐鎮,二來,也要弄清楚官家究竟有什麼打算。”在座衆人心裡都清楚,官家既然跑了,怕是勸不回來了,但至少要明確官家的一個底線,到底是戰是和,和能給出什麼條件。

張叔夜強撐着身體問道:“太宰還在京中嗎?”

解潛道:“吾已問過守城士卒,沒見到何相公,王尚書等人出城。王殿帥昨日帶兵出去的,但辛家兄弟都還在城中駐紮。”

“那派人去請幾位執政,明日到都堂議事,共度時艱。”

第二天,到了都堂,何慄等人都沒在,王稟對張叔夜說:“好叫樞密知曉,何相公等人昨天就化裝出城了。”

張叔夜氣惱的坐到椅子上,堂堂大宋宰執,私自跑出城不說,居然還是化裝偷跑的。

王稟道:“還有件事請樞密定奪,西城牆還打不打?”

“節帥,依你之見呢?”

“官家一走,擺明了是儘快講和,我等只需在西城牆保持壓力,不要讓金賊發覺我們這裡的變故,再派人去金營講和吧。”

衆人正在商議,突然都堂外響起一陣喧鬧:“吾乃金槍班徐寧,我要見樞密。”

衆人都大驚失色,徐寧不該是護駕嗎?怎麼跑回來了,難道皇帝……

張叔夜杵着柺杖,強撐着身體和王稟等人一起來到都堂外,見徐寧渾身帶血,金絲甲上還卡着兩個箭頭。

不待張叔夜發問,徐寧就跪下稟報:“官家中了金人的埋伏,被擄走了。”

“什麼?”張叔夜終於支持不住,暈了過去。

王稟一面叫人把張叔夜擡到屋子裡休息,一面讓徐寧站起來,詳述經過。

徐寧道:“內侍袁珪是金賊的奸細。”

袁珪,就是去年金兵第一次圍汴梁,姚平仲要去劫營,最終把這個消息送到金營去的,就是內侍袁珪。當時他是受宰相白時中的安排,把“廢紙”送到金營中去的,得到了完顏斡離不的重賞。從此他食髓知味,當起了真正的奸細。

趙桓要逃到襄陽去,也被袁珪告訴了完顏斡裡不。斡裡不不動聲色,故意在東、南兩面不做騷擾,而在南面留下一支伏兵。加上袁珪沿路傳消息,做記號,王宗濋的八千殿前司目標又明顯,所以金兵很順利的堵住了趙桓和趙佶,並且全殲了殿前司的兵力。

劉延慶、劉光國和徐寧各帶本部突圍,“遇金人鐵騎縱橫衝突,衆皆星散而潰。延慶及光國皆死於亂兵中。”只有徐寧孤身逃回了汴梁。

王稟聽得仔細:“太上和官家被抓走了,聖人和國公呢?”聖人指朱皇后,國公就是指太子。

“聖人和國公?寧未曾見到。”

求紅票、月票、收藏,謝謝大家

第三十節 襄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九節 紅巾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二十節 練兵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八十一節 劫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六十五節 豪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九節 紅巾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十四節 灤州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節 踹營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九節 束伍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七十四節 雪夜
第三十節 襄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九節 紅巾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二十節 練兵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八十一節 劫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六十五節 豪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二十節 驚雷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九節 紅巾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十四節 灤州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節 踹營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九節 束伍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七十四節 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