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

張誠伯囑咐中書舍人制詞,然後相公們傳閱,張所稱讚道:“這個字改得好。”衆人一看,原來是吧“凡有利於禦敵”改成了“凡有利於御虜。”

制詞、書行、書讀等一系列形式走完,就要發下文書,張叔夜又問道:“學生只是問個萬一,萬一,呼延庚拉下臉來,不要各地的支持,自帶河北兵將打來,又該如何。”

張所慨然答道:“無他,唯有城頭罵賊而死爾。”

呼延庚沒能拿到他想要的任命各路安撫司的名義,但他也不擔心,他最大的靠山是河北的保甲,而非朝廷的支持。在拿到宣撫使的告身之後,他就快馬趕回河北了。

河北已經掃平了柴、祝、盧三大豪強的勢力,將他們連根拔起,不僅僅是這三家豪強,是北到盧龍,南到德州的豪強,都要以“助賊”的名義清算。曾頭市將力量縮回滹沱河以西,算他們識相,逃過一劫。

在清算的旗幟下,河北不再承認田莊對田地的所有權,也不再承認田莊對奴僕的人身控制。願意合作的豪強,可以拿着自家田契,與各地太守協商合股辦農業會社,無非是田契折算多少股份的問題。

沒有人膽敢當面表示不合作,少部分人踊躍的加入了保甲體系,除了一起組建農業會社,還試圖在保甲體系內爲自家子弟謀個一官半職,大多數人一面觀望,一面斤斤計較着自己的地契到底該怎麼折算,還有極少數人,收拾了細軟之後,有的向江南逃亡,有的乾脆跑到金兵控制區。

呼延庚一面把玩着宣撫使的大印,一面發佈命令,王貫清在一旁做着記錄:

“改河北東路轉運司爲河北轉運司,以轉運司爲河北全境主政衙門。”

“重劃河北東路州縣,東至海,西至滹沱河,北到盧龍,南到德州,俱以郡爲最高保甲單位,每郡設太守一人,太守下分列六衙主事官員,各郡設常備保安團練司一,預備團練司一,預備團僅保留七百人的銳士,戰時以各縣邑保甲指揮填充。”

“與宣撫司名義,開科取士,考取者授予銳士。”

王貫清記錄着,皺起眉頭,這三項,絕非一紙命令能夠了結,就聽呼延庚說道:“將這些送到轉運司,張運使自然知道如何着手。”

王貫清應承了,但眉頭緊皺,掩不住滿心的憂慮。

呼延庚放下手中的印信,對着王貫清說道:“叫你前來,還有一事,河北全境改保甲,那些村寨首領想要與紅巾軍結親。我不想辦成軍隊與豪強聯姻的舊模樣,因此需要將這些女子集合起來,先接受鸞閣的教育。我想你擔起這個責任。”

“教育女子?”王貫清苦笑一聲,自己何德何能,能去教導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家碧玉,“主公是要辦女塾?可請德高望重之老嫗,講述《女史》、《女誡》。”

“我要講解這些何用?貫清,你不用擔心,自有夫人親自整理了教材,讓先生講述。”

“夫人整理教材?主公,不會是《綠宮緣》吧。”

“正是《綠宮緣》。要通過《綠宮緣》,培養一代自立自強的新女性。她們就是‘綠一代’。等培養好了,只等情勢再穩一些,許多軍漢便可以成家。”呼延庚樂呵呵的解釋到。

呼延庚在王貫清謄寫好的命令上蓋上大印,讓他送到轉運司去。隨後打開一張地圖,逐漸的開始想着應該處置那些不戰,不降,也不交流,閉門謝客的豪強。

“諸君,如今河北東路境內已平,而探馬告知,完顏蒲魯虎已從漠北歸來,將與完顏撻懶聯兵,不利與我,我河北該當如何是好?”呼延庚已經好久沒有主持軍議了。

“猶可慮者,”張憲在一旁補充道,“河北四大豪強叛亂之後,有些尾附之輩,逃亡滹沱河西,做了金賊的走狗,此輩本是河北的坐地虎,深知河北東路的虛實。”

呼延庚微微的皺了一下眉,張憲還是太年輕了。現在呼延庚的勢力,往小了說,也是籠罩了整個河北東路,他出面的軍議,應該是決定全軍大的戰略方向,六鎮重兵集團的調動,張憲卻在談逃走的豪強這些微操作。即使要談,也應該是如何分化瓦解和籠絡河北豪強這個大題目。

看來張憲還是缺乏經驗呀。

呼延庚把話題又扳了回來,“金賊兵力倍於我軍,要想解決金賊,唯有尋找外勢。”

“外勢?”歩鹿孤樂平跳起來:“大兄是說聯絡漠北諸部?俺願前往聯絡。”

“不是他們。”呼延庚伸手下壓,示意歩鹿孤樂平坐下,“吾爲三河宣撫使,總制河北河東河西,若三河連接,自有百萬雄兵。但眼下卻被金兵阻斷。河西自有家父主持,唯河東處於金兵核心,馬防使張經制有心效仿河北,卻力有未逮。眼下當務之急,是打通與河東的聯繫,將河東收到我等的體系之內。”

“河東?”張憲將河東的地圖展開,懸掛起來,這幅地圖也是根據呼延庚的華北五省地形圖而作。

“我大宋軍隊百姓,在河東只控制着兩府:張經制所在的平陽,和馬防使在的代州。說是兩府,其實只是兩個首縣而已,其餘下縣都爲金賊所奪,張經制雖有心模仿我河北的保甲制,但苦於只有一縣之地,不得施展。”

“若是提一軍,攻入河東,爲張經制取下幾座城池,,將平陽代州連爲一體,是否可行?”

斷不可行!以河北現在六鎮的常備軍,將河北西路打穿,在河東取下幾座城池,當可以做到。但要在完顏撻懶,完顏粘罕,完顏蒲魯虎三路金兵的圍攻中,保持河東不失,卻非常困難。平陽與代州,只是沒有擋在金兵進攻的主路線上,而暫時被放過。

呼延庚沉默了,諸將也沉默了。

當初以五臺爲中心的晉察冀根據地,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呼延庚想。

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九節 紅巾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七節 馬場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七十節 奪權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節 阻擊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八節 突圍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三十五節 年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節 村落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三十二節 撞陣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
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九節 紅巾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七節 馬場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七十節 奪權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節 阻擊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八節 突圍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三十五節 年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節 村落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三十二節 撞陣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三節 廝殺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