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

就在神州大地遍地烽火的時候,張彥橘已經在河北東路走了一輪,回到了滄州。秋收一來河北東路交上來,買上來的糧食,都堆在滄州靠河的地方。將作司的武柏六等人早已在河邊的打穀場上迎候轉運使。

“運使,末將所造踏輪式收割機可還堪用?”

河北東路此次收割,已經用上了往復式割刀,無論是用牛牽引,還是由人力踩着木輪前進,效率都提升到了以往收割的三到五倍。踏,而輪式收割機是有呼延庚隨口描述,而武柏六根據他在齒輪和傳動上的深厚造詣而發明出來。

在收割的過程中,耕牛的收集和分配成爲一大難題,後來是各個邑守出面,將附近的耕牛以統一價格租下來,供邑中使用。

河北流民暴增,導致今年由新保甲開闢的田地也暴增,秋收時田地基數大,又用上了新的工具,讓收上來的糧食再也不是單門獨戶可以完成脫粒等工作。因此,水力脫粒機,水碓、水磨等糧食處理機械,也在滄州的黃河岸邊建立起來。

“運使請看,這是水力脫粒機,米粒從這梳子一樣的擋板中穿過。”

武柏六抓起一把稻穀,伸到脫粒滾筒上面,噼哩啪啦地便有穀粒從稻草上脫下,從脫粒機的下面掉出來。下面早放了一個大籮筐,穀粒都掉進裡面。

人工脫粒機都是上脫粒,儘量提高脫粒的質量,並不特別求快。也可以人工操作。但呼延庚不太喜歡用人力,上有所好,下有所拍。武柏六乾脆把脫粒機也搞成了水力的。

至於用來砸米粒的水碓,用來磨麪粉的水磨,張彥橘都認識,武柏六就沒有再做仔細介紹。

張彥橘等人站在打穀場便,看着半個時辰,就有幾十筐處理好的糧食被運走,存放起來。張彥橘道:“這些糧食都會入常平倉嗎?”

“正是。”

常平倉對河北東路而言,可不僅僅是放糧食的地方。現在官府發行的配票,以及即將發行的糧票,實際上都是以糧食兌現能力來作爲保證金。因此常平倉變成了中央銀行一樣的機構。

這時,跟在張彥橘的隨從中,跟着來參觀的一隊中有人站出,行了個禮,隨後說道:“這水碓如果把木槌換作鐵錘,是不是可以捶打鐵甲?”原來是兵器場新來的小組長黃鐘。

他提了這個問題,衆人都看武柏六如何回答。武柏六道:“安撫有次與我深談,提到過一種用水力推動,連續敲擊的錘子,換作水力煅錘。但必須加上機括,每刻鐘敲擊三千下,才能用於打造兵器。安撫只說了大概形式,且連樣子都沒畫出來,眼下將作司只是在慢慢嘗試。”

水力煅錘的原理和結構並不複雜,如果呼延庚稍微多一些關於古羅馬的知識,他就能把大致的形狀描述出來。但很可惜,呼延庚是個機器盲,他能夠告訴武柏六的,僅限於“有這樣一種東西”,真正要造出來,只能讓武柏六等工程人員慢慢摸索。

張彥橘在滄州觀摩完各種農業機械的應用,當夜就返回了河間。張憲聞知張彥橘回來,急忙趕過來見他

“軍報,西夏出橫山,完顏婁室包圍京兆府,完顏粘罕進攻府州,完顏兀朮進攻亳州。另有傳言,完顏蒲魯虎準備進攻我平盧路。”

“金賊這是四面出擊呀,咱們該怎麼辦?只能在河北就這麼坐着?”

“運使莫急,這些消息要傳回來,也要半個月的時間,也不是急在這一刻。”

“張司馬,你的意思是?”

“當然要傳書去汴梁,請安撫定奪。”

其實呼延庚在汴梁,也知道了這些消息。金兵全面出擊,倒是讓他有點手忙腳亂。

“西軍二十萬,對上完顏婁室加上西夏人,不會吃虧吧。”

“完顏兀朮南下的兵力,據傳不超過五萬。王殿帥帶着南下的,就不止這點人。”壽州之戰的詳情始終沒有準確的傳回來,汴梁這邊根據粘罕退回的事實,認爲宋軍至少是獲得了一場勝利。

“完顏蒲魯虎要進攻平盧?單是他在燕京的那幾萬人,倒不要緊,但就派他帶着完顏撻懶,完顏訛裡朵,十數萬人一起進攻,那整個河北東路都會非常困難。”

“再就是府州,最危險的,實際上是折可求。”

呼延庚說出了這個判斷,高鷺道:“折家也是國朝勳貴,世鎮府州,名將輩出,要講手下的兵力,刨去相公你手下的,還在呼家之上,與極盛時的種家也不遑多讓。”

高鷺說得沒錯,折可求手下,光是府、麟、豐三州的總兵力只怕有五六萬人,都是與西夏和遼國長期相持的老兵,雖然在前幾年金兵的進攻中,麟州被攻破,知州楊震和他的兒子楊居中戰死,但折家軍的骨幹猶在。

純粹從兵力上看,完顏粘罕區區三四萬人,奈何不了折可求。

呼延庚雙手扶住高鷺的肩膀:“可是人心難測,折可求要是想保存實力,作壁上觀,加上西虜和金賊兩面夾擊,他說不定會投降的。”

他所說的,其實是另一個時空的事實。但高鷺不信:“折家世受國恩,豈會如此沒有骨氣。”

相對於跟着趙匡胤,趙光義兄弟打天下的世家將門,折家乃是党項藩鎮投效。而宋朝待之甚厚。像世鎮一州之地這樣的事情,出身趙匡胤身邊的高、曹、石、王各家,根本想都不用想。

“妹子,受恩深重,榮華富貴,和有沒有骨氣,完全沒有一點關係。”呼延庚心裡知道折可求的劣跡,但卻不能說出來,心中十分憋屈。他不由得帶着怒意:“你收拾一下,我們帶着背嵬軍,五天後出發,去府州。”

“這麼急?要到府州助戰嗎?府州、豐州、麟州加起來,兵強馬壯,哪裡會缺少背嵬軍這一千五百人。”

“我自有分寸。娘子,你是我的行軍長史,要把行軍的事情,都給我安排好了。”

“是,將主。”

“明天還要以我的名義寫一封信給折月嵐,讓她帶着親信親衛,在合適的地點與我會合,這次能不能安撫住折家軍,就看她了。”

高鷺帶着一點醋意:“她一個女子,又已經出嫁了,能有什麼作用。”

“你還是鸞閣長史呢,我要你怎麼寫信,你就怎麼寫,這是命令。”

高鷺嘟起嘴巴,不吭一聲。

“看來你要挨教訓才行。”呼延庚一把將她抱起來,擁着她進了臥房。

良久,呼延庚伏在高鷺身上:“歡不歡喜?”

高鷺臉上帶着紅暈,閉着眼睛,彷彿睡着了。

“聽話,給我把信寫了,派人送到河間去。”

“嗯。”

“然後傳令高寵郝思文,背嵬軍準備五日後出發。沿路可能會經過金兵控制區,因此要帶足乾糧。”

“是!”高鷺感受着身體的餘韻,懶洋洋的答應着。呼延庚把頭埋在高鷺胸間,品嚐着。

高鷺腦子裡迷迷糊糊的考慮怎麼給折月嵐寫信,突然想道:“你說完顏蒲魯虎威脅很大,該怎生應付。”

呼延庚一下子把頭擡起來:“你不提,我還真忘了。這個我有安排呀。你再給張憲寫個紙條,就寫一句話‘金毛犬立即出窩’。”

天亮了,呼延庚起身去樞密院。他在樞密院等了一會,到了巳時,張叔夜纔到。

呼延庚想:“金賊一直沒有來汴梁,倒是讓汴梁的文武大臣都有些鬆懈了。”

他向張叔夜稟報了要去府州增援的事情。張叔夜道:“你一走,汴梁防務怎辦?”

“家叔一直是提舉汴梁四壁守禦使,汴梁防務,一直都由家叔主持,也沒什麼不妥,而且金賊現在各個大酋,星散於四方,以汴梁三萬精兵,又新修了城池濠壘,當無憂矣。若是金賊大舉圍城,亦能堅持到末將帶援軍來。”

“你有安排,那便好。只是府州自有折節帥統領,還有折宣副從旁輔助,你去又有何益。”設宣副就是兩河宣撫副使折彥質,他在建炎元年被派往府州,替朝廷掌握折家軍。

呼延庚心想“折彥質這個弱雞,若是他有一丁點用處,建炎二年金兵進攻河西,折家軍也不至於‘不見了’。”

但這話不能和張叔夜講。呼延庚給了另一種解釋:“傷敵十指,不若斷其一指。末將此去府州,是爲了協調鄜延路和麟府軍並肩作戰,看能否合力殲滅完顏粘罕。”

“粘罕此酋作惡多端,若是能擊斬此酋,也算爲大宋雪恥。”張叔夜這就算同意了。

呼延庚的藩鎮在河北,他帶來的背嵬軍在汴梁算作客軍。因此他決定了走,只要跟樞密院打聲招呼就行了。出於禮貌,呼延庚還親自到都堂和御史臺,給張誠伯和張所說了一聲。

都堂、樞密院、御史臺三個地方跑下來,已經是下午未時末刻。呼延庚拿了腰牌,進宮向朱鳳璉辭行。

“前幾日一點風聲也無,一下子說走就要走?”

“軍情緊急,微臣也沒有辦法。”

“什麼時候出發?”

“五天後。”

“就這幾天了呀。”朱鳳漣有些悵然。

“這幾日我都在宮中宿衛,聖人可滿意?”

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七十節 奪權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十節 姻緣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十八節 守營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十八節 宋第九節 紅巾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節 踹營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節 賽跑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四節 村落第八十節 單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十七節 劫收
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六十九節 傳首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七十節 奪權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十節 姻緣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十八節 守營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十八節 宋第九節 紅巾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節 踹營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四十節 賽跑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四節 村落第八十節 單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十七節 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