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

完顏婁室已經橫掃河東,除了張克戩所駐守的平陽府和周邊州縣,河東州郡全失,府州折家,率領主力退入陝西。麟州楊家全軍覆沒,家主楊震,年輕一代的楊居中、楊執中戰死,只有楊存中跟隨祖父楊宗閔在京兆府,逃過一劫。整個陝西六路的情勢都緊張起來了。

呼延家兩代男子,在府中大堂做成環形,商討軍務。

呼延庚聽着伯父的中軍官在下面講着,心中卻安定了一些,因爲河北大戰的原因,這一次進入陝西的金兵居然只有完顏婁室一路,總兵力兩萬餘人,只有另一個時空上的一半,真正的女真兵可能不滿八千。

“宣撫司以令鄜延路路經略使王庶率領環慶劉光世、延州我呼延家、府州折可求等三軍,伺機與完顏婁室決戰。”

中軍官彙報完了,呼延庚心裡咯噔的一聲:左翼劉光世,右翼折可求,畫面太美不敢想象啊。

心裡這麼想着,他擡眼望着堂上的呼延家諸將。

伯父呼延驟與父親呼延馳並肩坐在上首,伯父是觀察使,父親是遙郡防禦使。比呼延驟年長的兩位伯父都已經陣亡了。

自己坐在左手邊第一位,因爲團練使已經是呼延家年輕一代中勳位最高的人了,這個勳位已經完全蓋住了庶子的缺陷,即使呼延庚現在跑出去自立門戶,禮法上也沒有什麼問題。

呼延庚下首是以呼延孟康爲首的三名庶子和四名旁支,他們的對面則是呼延伯康、呼延仲康等六名嫡子。

延安呼延家康字輩成年的共十七人,號稱十八羅漢,其中有三人——包括呼延庚的同父大哥——已經陣亡。呼延伯康與呼延庚同父。

呼延伯康是武翼大夫,呼延孟康是武義大夫,也就是邱穆陵仲廉等三名家將的官階,已經追上延安呼延家的嫡長子和庶長子。還是那句話,將門世家子弟,拿一條槍上陣取功名,嫡庶之間的差別沒那麼大。

呼延庚偷眼觀察着對面五名嫡子,聽到要大軍出戰的消息,年紀小的幾個躍躍欲試,已經三十四歲的呼延伯康面有憂色。

呼延驟在堂上說道:“河東已失,鄜延軍北有西夏,東有金賊,南面永興軍若失,則延安三面受敵。”

呼延伯康在堂下問:“孩兒聽聞折府州已經退入鄜延路,不知現下有何變故?”折府州就是折可求,折家世鎮府州,折可求是這一代的家主。

“折府州將家眷送來了延安,可能還在路上,這幾日就該到了吧。”

“若是折府州的家眷在延安,那兒子還安心些。”呼延季康在下首說,他才十五歲,童言無忌嘛。

呼家衆人聽了都笑,折可求兩次轉進的事情,在鄜延路可沒什麼好名聲。

“小子,在內堂不可亂講話。”呼延彥康的生母是折克行的女兒,折可求的妹妹,他的生父宣和元年在統安城隨劉法戰死,聽到堂弟說舅舅的不是,便站出來維護。

呼延驟喝止住孩子們的爭執,繼續說正事:“王經略以調遣涇源軍都統制曲端所部,前來增援。”涇源軍主力隨种師道伐遼,救援汴京,後來又隨种師中在榆次全軍覆沒,重新組建的涇源軍在靖康二年跟隨範致虛救援汴梁,在洛陽附近被完顏婁室擊破。現在曲端所率領的涇源軍是第三次組建的了。

呼延伯康道:“婁室已過同州,涇源軍從原州過來,尚需時日,只怕指望不上。”

呼延驟道:“陝西六軍,永興軍要守京兆府,涇源軍、熙河軍、秦風軍要麼正在重建,要麼路途遙遠。新環慶軍也在整編。老環慶軍被劉衙內帶着在鄜州,王經略已經親自去聯絡。”

堂下衆人都不說話,但自劉延慶始,環慶、鄜延兩軍的合作就沒順暢過。

“爹爹的意思,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呼延驟不回話,而是對呼延彥康說:“老三,折家老太君估計快到了,這些天你帶些兒郎出城去接一下。”他又叫自己的長子呼延仲康,“老二,和內宅說下,折家老太君到了,各種物事快些準備,不可失了禮數。”

呼延驟接着和呼家子弟商議戰守任務。呼延庚安靜的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呼延叔康站出來,他建議會齊環慶、鄜延、麟府三軍,與完顏婁室決戰。

現在延州呼家本部三千,其他各處禁廂軍弓箭手六千,總計九千人。要單扛完顏婁室兩萬金兵,有點難度。但若是以呼家軍守延安府爲鐵氈,以外援的劉光世、折可求、甚至曲端爲鐵錘,就兵力數量而言,的確可以將完顏婁室聚殲於延安城下。

但問題就在於,劉光世、折可求、曲端三人來不來呢?

呼延季康又童言無忌了,“孩兒願效班定遠。”他要向經略使王庶請經略印信,向折家老太君請斷珏劍,然後到折可求軍前勒令他到延安會齊。斷珏劍是神宗當年御賜給折家的。

“折府州若不來,你要將他斬首?老幺,你先下去玩耍,待爲父商議定了,再爲你分派差事。”

呼延季康不情不願的退下去了。呼家衆人繼續商議,突然門子來報,鄜州劉光世送了一封信來。呼延驟趕緊讓信使直接送到大堂來,他有話要問。

信使來了,先行禮,將信呈上來。呼延驟看完新,臉色怪異,把信交給呼延馳。呼延馳看過信,說道:“兄長先問問信使。”

呼延驟便問道:“你家將主送信來,可曾囑咐過別的話?”

“我家將主南下增援京兆府,去得急,將鄜州倉的糧食取作軍糧,以後有機會定當厚報,請呼觀察,呼防使不要怪罪。”

他這一說,饒是呼家治家如治軍,幾個年輕子弟也不由得啊了一聲。

“沒有別的事嗎?”

“沒有了。”

“你先下去,待會我寫封回信,讓你帶去。”

信使退下去後,呼延伯康道:“爹爹休得憂慮,婁室不一定會來延安,多半奔京兆府去也。”這話其實有道理,京兆府長安,是河西最富裕的地方了。而且兵少,人人都知道桃子撿大的摘,柿子撿軟的捏。

京兆府歸永興軍駐守,呼延仲康便詢問永興軍的情況。

呼延驟道:“去年年初的時候,範安撫在洛陽大敗,五萬人潰散,多半是永興軍,吾從京兆府回來,永興軍不過九百兒郎。”

九百人,防守長安這樣的大城,能把一面城牆站滿嗎?

“難怪劉衙內在信裡說,是永興軍經略使唐重請他南下。”呼延馳嘆了口氣,看來鄜州的糧草只能送給劉光世了。

河西六路,各不統屬,除去各路經略使外,還有宣撫判官張浚、西河訪察使張灝有統御諸軍之權,張浚現在原州督促涇源軍,張灝本在京兆府,但他發的幾道文書都沒人搭理,只得親自去了西邊調取援軍。

呼延驟道:“一面聯絡折府州,請他協同作戰,另一面延安府加緊防務,不過兩萬金賊,以我九千呼家軍,未必守不住。”

“永興軍那邊,還需派人探聽消息。”

呼延驟向呼延庚看來。現在不用負擔防禦任務的,只有呼延庚帶來的三百騎兵了。“庶康可願往京兆府一行?”

呼延庚領命。

呼延馳道:“孩兒,你是宣撫司走馬,無論西河訪察使,還是永興經略使,都調遣你不得,伯父派你去京兆府,進退取捨,由你自己拿主意。”

呼延庚點頭稱是。和張嬋道別,將高鷺留下與張嬋作伴,呼延庚就帶着高寵和李孝忠往京兆府去。

元月底,呼延庚到達京兆府,高寵率軍在甕城安營,呼延庚到府衙去見唐重。

建炎元年八月,唐重接替範致虛爲京兆府知府,永興軍路經略制置使,守衛關中。唐重卻沒有陝西制置使或是陝西宣撫使的頭銜,他只能管理永興軍路,無權調動沿邊五路兵馬。

而且範致虛在洛陽潰敗後,河西殘部紛紛返回原駐地。劉光世和張深率軍返回陝西后,劉光世留在了鄜州,而張深則率部去了熙河軍。留在永興軍唐重麾下的戰兵只有千人。

唐重幾次上書,言道“虢、陝殘破,解州、河中已陷,同、華州沿河與金人對壘,邊面亙六百餘里。”

“本路無可戰之兵,乞增以五路兵馬十萬以上,委漕臣儲偫以守關中。昨範致虛會合勤王之師,非不竭力,而將帥各自爲謀,不聽節制。乞選宗親賢明者充京兆牧,或置元帥府,令總管秦、蜀十道兵馬以便宜從事,應帥守、監司並聽節制。緩急則合諸道之兵以衛社稷,不惟可以禦敵,亦可以救郡縣瓦解之失。”

唐重幾次要求節制五路兵,朝廷都沒有同意,只讓他受張浚節制。

張浚本人有相才,但並不會打仗,以前只是太常寺主薄,威望資歷都不夠。現在河西六路經略使,涇原經略使席貢、秦鳳經略使趙點、熙河經略使張深、環慶經略使王似皆陽奉陰違,而且涇源軍的軍權在曲端手中。張浚現在原州整頓涇源、秦鳳、熙河三軍。

呼延庚面見唐重,問道:“劉防使駐紮在何處?”

“劉防使?劉光世嗎?未曾見到他的軍馬到來。”

求收藏、評論、紅票

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節 襄垣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三節 廝殺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四節 體系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三節 廝殺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節 金慄山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一節 飛火
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四十節 定製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十九節 束伍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節 襄垣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三節 廝殺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四節 體系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三節 廝殺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八節 金慄山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一節 飛火